內蒙古岱海發電有限公司電廠不再使用岱海湖水冷卻後,岱海水面迅速恢復。 (資料圖片)
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從東到西分布著呼倫湖、岱海、烏梁素海等湖泊,在調節氣候、維繫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擦亮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這幾顆草原上的「明珠」,內蒙古推進「一湖兩海」綜合治理,並從「治湖泊」向「治流域」轉變,使「一湖兩海」重現勃勃生機。
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森林、草原、溼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生態種類一應俱全。其中,從東到西,分布著呼倫湖、岱海、烏梁素海等湖泊,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止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維繫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啟動全面生態恢復
2012年,歷史上最大水面面積曾達2339平方公裡、蓄水量達144億立方米以上的呼倫湖,湖面面積縮減至1759平方公裡,蓄水量下降到40億立方米。
一個時期以來,烏梁素海接納了河套灌區90%以上的農田灌溉退水和流域內生活汙水、工業廢水。隨著汙染產生量大幅增加,湖區受納水體變得成分複雜,水質惡化,生態功能退化。10年前,烏梁素海汙染達到頂峰,湖區暴發大面積黃苔,周邊流域內沙漠侵蝕、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等問題相互疊加,整個流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2005年至2014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湖區水質一直徘徊在劣Ⅴ類。與此同時,岱海也在「縮水」,2005年至2014年10年間,湖面面積年均縮減2.66平方公裡。
為擦亮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這幾顆草原上的「明珠」,自治區發改委牽頭建立「一湖兩海」綜合治理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呼倫湖41個項目、烏梁素海34個項目、岱海21個項目的實施。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一湖兩海」綜合治理工作,由自治區黨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河湖長,自治區主席擔任總河湖長,黨委副書記擔任岱海湖長,常務副主席擔任呼倫湖湖長,分管副主席擔任烏梁素海湖長。
不斷完善治理規劃
今年5月,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在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六蘇木鎮弓壩河水庫下遊右岸灘地正式開工。
工程建設任務是自黃河幹流取水補給岱海流域。該工程為跨流域生態補水工程,輸水管線橫跨呼和浩特市託克託縣、和林格爾縣以及烏蘭察布市涼城縣,最終接入弓壩河後入岱海,輸水線路總長約131.57公裡。工程取水口位於託克託縣的頭道拐與清水河縣的喇嘛灣之間黃河河段左岸,設計引水流量每秒3.02立方米,年取用黃河水量最大不超過4466萬立方米,年最大補水天數為180天。工程建成後,可顯著改善岱海水生態環境。
在烏梁素海湖區,每年開春,利用凌汛排水進行生態補水約3億立方米以上,同時實施入海前溼地淨化、網格水道、蘆葦加工轉化等工程,促進水體循環,改善湖區水質。呼倫湖治理則啟動了總投資10億元的10個項目,處理流域生活汙水、實現再生水回用。
綠水保衛戰打響之後,「一湖兩海」分別形成了2014版、2015版治理方案。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規律,自治區對治理規划進行了修編。
自治區成立了呼倫湖研究專門機構——呼倫貝爾市北方寒冷乾旱地區內陸湖泊研究院,與中科院、中國環科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組建了「呼倫湖院士工作站」「呼倫湖草原生態試驗站」「呼倫湖溼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等研究機構,為長期監測與研究呼倫湖生態環境提供了高水平合作平臺。同時,委託中國環科院等權威科研機構開展了「呼倫湖水環境問題診斷及背景值研究」「呼倫湖水環境質量及水生生物調查」等科研項目;成立了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重點開展烏梁素海綜合治理的協調、調度工作。制定了烏梁素海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和13個配套辦法,為推進烏梁素海綜合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了巴彥淖爾市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院士專家工作站,為烏梁素海生態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不斷完善『一湖兩海』綜合治理規劃,使其更符合實際,更具操作性。」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劉文玉介紹,規劃總投資98億元的各類項目均按計劃快速推進,目前已完成投資82億元。
從「治湖泊」變「治流域」
「從單純『治湖泊』轉向系統『治流域』,才能統籌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和保護開發。」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副主任包巍說,圍繞烏梁素海治理,巴彥淖爾市在全市沙區、園區和農區擺開生態戰場。在流域上遊烏蘭布和沙漠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面積109萬畝,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更新重建長154公裡、寬50多米的防風固沙林帶,有效遏制了沙漠東侵。在城鎮和工業園區,開展點源汙染「零入海」行動,推進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中水回用,最大限度減少對烏梁素海的汙染。在河套灌區,全面開展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四控」行動,引導企業和農民綠色生產……
自2020年起,呼倫湖已從休漁限產轉向全面禁止商業捕撈。累計發放獎補資金15.37億元,將呼倫湖周邊的1268萬畝草原列入禁牧範圍、4365萬畝草原列入草畜平衡範圍,有效保護了環湖天然草原。呼倫湖周邊沙地治理面積已累計超過70萬畝,環湖周邊土地沙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因海而生、依海而興的京能集團內蒙古岱海發電有限公司作出所有機組不再使用岱海湖水的承諾。為完成「水冷改空冷」綜合改造,公司先後投入資金近30億元,涉及鍋爐、汽機、熱控、環保等多個系統。
「一湖兩海」治理取得積極成效。烏梁素海整體水質由劣Ⅴ類穩定提高到Ⅴ類、局部優於Ⅴ類。呼倫湖、岱海水質除化學需氧量、氟化物、高錳酸鹽指數外,其他指標均達到地表水Ⅴ類及以上標準。呼倫湖湖面面積已由低谷時的1759平方公裡恢復到2050平方公裡,烏梁素海、岱海湖面面積均穩定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