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書法家楊再春:報紙寫字技巧分享,效果勝過上好宣紙!

2020-12-15 麓風軒

近年來,隨著「書法熱」的興起,愛好傳統中國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參與的人員覆蓋面也越來越廣,從小學生、中青年到老年。書法成為不僅是提高個人文化素養、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動,也成為一種修身養性、鍛鍊身體的健康休閒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寫書法,當然就涉及到成本開支。依我個人練習書法的經驗來說,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當中,硯臺的投入最少,除非你是硯臺收集愛好者,一般人購買一方就夠用了,甚至也可以用碗碟等容器代替。毛筆和墨汁的開始不小,毛筆得選好一點的,一般80-200元左右一支可以寫一年,太差的毛筆不利於書寫。

書法練習用墨也有講究,普通的墨汁寫得字俺當無光,甚至墨汁發臭。練習寫字一般用一得閣墨汁、紅星墨汁即可,創作練習的時候可以用稍好一點的。開支最大的宣紙,而且由於人工成本的增加,宣紙的造價也在不斷上漲。普通的宣紙現在也要幾百塊錢一刀,創作用的宣紙就更貴。而很多書法愛好者用紙量非常大,如果練大字,一星期用一刀宣紙很普遍,所以紙的開支非常大。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轉而練地書,或者用水寫布,其實那種體驗與真正用墨寫書法是兩碼事。也有一些人用報紙寫字,因為報紙便宜,一塊錢一份的報紙有十幾大張,非常合算。而很多文化人家裡都訂閱了報紙,這樣就可以合理地進行「廢紙利用」。但報紙練字和宣紙練字不一樣,效果差距還很大。

最近,央視書法主講人、77歲書法家楊再春給網友們分享了一招用報紙寫字的小技巧,值得大家借鑑學習。他說:

用報紙寫字,把報紙鋪開,然後呢用小噴壺(噴花的那種小噴壺),用細霧狀的方式把報紙噴潮,但不要噴溼,然後把報紙摞起來。一張張摞起來之後呢,讓它陰乾。然後用的時候拿出一張寫字,這樣的話把報紙印刷的油墨氣給去掉,退掉火氣。我當初用這種方法練習書法的時候,效果跟上好的宣紙差不了多少,吃墨也不錯,吸墨的效果也很好,行筆的弛緩度也很好。其實你們也可以這樣寫。

根據楊再春先生分享的方法,有一些書法愛好者嘗試過以後留言點讚說:「老師說的辦法已嘗試,效果不錯。感謝分享這麼實用的小技巧,非常接地氣,家裡訂閱的報紙也不用浪費了,而且可以節約購買宣紙練字的一大筆資金。」以上分享,希望對書友們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著名書法家楊再春向田春超口傳親授
    楊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央電視臺書法系列講座主講、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他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美國、瑞士等國家和地區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和講座並出版專著30餘種。
  • 78歲老書家楊再春:書法自己大膽寫,別聽他們瞎忽悠!
    日前,中書協創始人、央視書法主講人、現年78歲的老書法家楊再春在節目中談「書法誤區」。他指出,有關書法的很多論述,很多認識,或因人而異,不能一概唯命是從。特別是一些從事教學或著書立說的人來說,有一些「食古不化」的現象,有一些所謂的技法根本不適用,甚至有一些就是「忽悠人」。
  • 練毛筆字用什麼紙好(附毛邊紙、宣紙、元書紙的區別)
    一、儘量不要用報紙 書法作品一般都寫在宣紙上,因為宣紙最善於表現墨色的枯溼濃淡。但宣紙原料為檀樹皮,製作工藝複雜。古人有「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說,故宣紙價格昂貴。初學毛筆字一般用 可能很多書友為了省錢都會用家裡的舊報紙來寫字,但是如今的報紙的紙張已經不太適合用來練習書法了,小編記得小時候的報紙的紙張都是比較厚實而且表面有細微的毛絨的,那樣的報紙練字其實還行,如今已經沒有哪家報紙用那樣的紙張印刷了,所以這裡不推薦使用報紙練毛筆字。另外銅版紙、道林紙等既光滑又白淨的紙不宜用來練字,因為紙面太過光滑,寫的字容易飄浮,也不利於寫好一些筆畫。
  • 書法大咖楊再春,精選10幅絕筆行書欣賞,行雲流水入眼生愛,好字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書法既然是藝術,那麼就有它的審美過程。
  • 88歲老人集市寫對聯,筆法剛勁有力,勝過很多江湖書法家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練書法,想要學習到一手好的書法還是有一些難度的。尤其是對於當下的書法藝術環境來講,真正學習好書法,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的確是一種不小的挑戰。但只要是帶著興趣來學,其實要練好它也並非辦不到的事情。
  • 用水寫布和宣紙練字有什麼區別?
    所以在水寫布上寫字,筆力功底的深厚和用墨的精到,在水寫布上是表現不出來的,無法跟筆墨在宣紙上寫的字相比。同樣寫幾個大字,在水寫布上也許寫得很流暢,但是在宣紙上就不一定能寫出那種效果,因為寫大字很講究筆法、潤墨,墨多墨少,筆畫枯澀、濃淡不一等,都在宣紙上一目了然。
  • 他用廢報紙練習書法,成一代大家,如今這些廢報紙成了寶貝
    那時候市場上不像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書法練習紙,能買到一支毛筆就很好了,很多人,尤其是單位的上班族,都會用廢報紙練習書法,而且是一張報紙反反覆覆的練習,練完幹了以後,再在上面寫。我以前也用廢報紙練習過書法,那時候的報紙是黑白印刷,和宣紙的性能差不多,很適合練習書法,現在的報紙都是彩印,不吸墨了,並不適合練字了。
  • 楊再春10幅書法解析,對聯書寫的10種格式與技法,終於說明白了!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書法名家楊再春10幅對聯書法欣賞與章法解析:對聯可以少至3個字,多則幾十字或,上百字。12個字之內為對聯,12個字以上稱長聯,或稱龍門對。02好事流傳千古,良書播惠九州技法解析:1、上聯不落款,下聯落款,註明出處,作者;2、「好、事、傳、播、惠、九」等字都有勾畫,要有變化才不至於雷同。
  • 如何從物理原理上保持正確的宣紙洇墨控制姿勢
    宣紙上寫毛筆字讓他不洇墨,辦法有不少,但歸根到底的原理都在於「如何控制」。如果各位師友能夠從物理的角度掌握了這個精髓,便可以始終能夠保持正確的「控制姿勢」了。宣紙洇墨的原理其實有2個關鍵特點,一是生宣紙張遇墨之後,墨跡會擴散,二是墨液遇生宣紙的擴散性隨濃度而降低。
  • 書法家陳利傑的藝術之路
    少年艱苦書法路一張長方形桌案上,鋪上一張墨跡斑斑的氈子,每天來到工作室,陳利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練筆創作,每次一到兩個小時。說著,他研墨提筆,寫下一首《楓橋夜泊》。旁邊一個不到10歲的孩童正在練習楷書,那是陳利傑的學生。陳利傑一邊教導學生,一邊回憶起了自己的從藝路。
  • 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行書《蘭亭序》欣賞,行雲流水,自然遒勁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紙是書法學習和創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能用於毛筆練習書法的紙有毛邊紙、宣紙、元書紙等。初學書法宜用毛邊紙、元書紙,有一定成績後再用宣紙。毛邊紙是江西出產的竹紙,紙質細膩,薄而鬆軟,呈淡黃色,沒有抗水性能,託墨吸水性能好,既適於寫字,又可用於印製古籍。
  • 8歲男孩寫「神仙字跡」,爆紅網絡圈粉百萬,網友:未來書法家
    8歲男孩寫「神仙字跡」,爆紅網絡圈粉百萬,網友:未來書法家記得在上小學時,學校總有幾個同學因為字寫得好,很受老師重視,無論是出黑板報、寫材料,甚至謄抄卷子(油印的底板),都會讓這些字好的同學去寫。所以,字寫得好,在學校很「吃得開」。
  • 河北這位書法家手書四大名著和四書五經
    河北書法家張樹民十年壯舉令人嘆為觀止。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樹民分享了自己手書文學經典的初衷和如何學好書法的經驗。體悟 十年手書經典,又有新的收穫今年63歲的張樹民是河北省書法文化研究會會長、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 在宣紙上寫毛筆字時,怎樣才能不洇墨呢?有哪些技巧呢?
    因為我們知道,宣紙的種類其實是分好多種的,有生宣和熟宣。生宣因為未經處理,所以保持了紙張纖維天然的吸水性,所以使用起來就特別容易渲染,做出層次效果。而熟宣就是生宣經過加工處理後的、吸水性不是那麼大的宣紙。以實際書畫實踐中所使用的紙張為例,純粹的生宣和純粹的熟宣都不存在。宣紙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或生或熟的成分。
  • 哈爾濱書法家協會劉玉龍——與墨結緣改變命運
    在幼年記憶中,只要父親拿起毛筆蘸上墨汁,把黑黑的「圖畫」寫在紅紅的紙上,就證明明天會有餃子吃,多年後,劉玉龍才知道,那是父親正在寫春聯。    劉玉龍祖籍河北,爺爺「闖關東」來到東北,父親在小學時曾學過書法,是村裡的「文化人」。雖算不上書香門第,但劉玉龍從小看見父親寫字也會跟著模仿。4歲時,他就開始拿著粉筆在家裡的一塊小黑板上寫寫畫畫。
  • ■魏鐵文撕報紙做貼畫喜歡用新快報。
    魏鐵文說,他追求的正是這種「露餡」的效果,這些畫都是將舊報紙撕成不同的條狀拼貼而成的,保持了印刷品本身特有的文化味,作品裡的顏色都是報紙本身的顏色,不需要另外添加顏料。喜用《新快報》製作據了解,「撕報畫」製作方法是:找一張白色的卡紙以及一些舊報紙,把你想要的東西用報紙撕出形狀,用膠水黏在白紙上就可以了。
  • 你真的懂宣紙嗎?——史上最詳細的宣紙使用說明
    其材可作建築用,樹皮是製做宣紙的主要原料。主產地在皖南的宣城、徽州、池州,與安徽相鄰的湖北、浙江、江西的一些縣也有生長。 晉唐以來在至明代,所有書畫用紙,大都是熟紙。(即加工紙)唐人寫字所用的加工黃紙,有染黃、硬黃之分,其中硬黃是以紙置熱熨鬥上,塗以黃臘,使紙變硬而透明。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宣紙大顯於世是在明宣德年間。
  • 「幫幫團」寫過毛筆字的宣紙,屬於什麼垃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晶晶▲點擊大圖查看詳情市民王小姐在小時新聞幫幫團提問:我有空的時候喜歡寫寫字,寫完的宣紙因為沾了墨宣紙就和印上油墨的報紙一樣,也屬於可回收物,要扔到藍桶裡,還拍了照片給我。他這麼一說,我覺得也有點道理。所以,我現在都有點糊塗了:寫過字的宣紙究竟是其他垃圾,還是可回收物呢?
  • 6歲前,別教孩子寫字?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告訴你們,寫字很關鍵,值得重視。從幼小銜接的角度來看,最晚的時間窗口,是入學前半年開始學寫字。想要早一點開始,五歲就可以,如果孩子精細動作發育比較好,家長又會引導的,四歲開始寫字也是可以的。如果孩子精細動作發育沒有那麼超前,5~6歲開始學寫字比較適合絕大多數孩子。
  • 王厚祥:書法家不是在寫字,而是書寫漢字的藝術美
    在一次訪談中,著名狂草書法家王厚祥說了這樣一句話:「一般人寫字寫得讓人認識就行了,而書法家也是在寫字,但他們是在寫美。」這句話當中有兩層意思,一層是,一般人還是書法家,他們都在寫字,誰都離不開漢字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