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處理有殘值,稅法上一次性扣除了,差異怎麼辦?

2020-12-10 中稅華通

一、會計和稅法上對固定資產預計淨殘值的規定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十五條: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淨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準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淨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淨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從目前的會計準則和稅法來看,對殘值率的具體比例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要求必須計提淨殘值,根據情況自行合理確定即可。

二、使用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政策是否要考慮淨殘值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因此,允許一次性扣除是指全部單位價值可一次性在稅前扣除,不需考慮會計上是否設定了預計淨殘值。

三、因殘值產生的稅會差異,彙算清繳該如何調整

【例】:A公司於2018年6月購入電腦一臺,金額5000元。會計上按照5%的殘值率計提淨殘值,從2018年7月起開始按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3年。稅務處理時於2018年度彙算清繳時已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全額扣除5000元。

假設:公司在2021年10月將電腦變賣處置,取得處置收入1000元。(不考慮相關稅費)

日常會計處理:

該電腦每月計提折舊=(5000-5000*5%)/36=131.94元(此處保留兩位小數);

截至處置變賣時,該電腦折舊3年到期,共計提折舊4750元,此時帳面剩餘價值即為固定資產計提的淨殘值250元。

每月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 131.94

貸:累計折舊 131.94

2021年10月處置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250

累計折舊 4750

貸:固定資產5000

借:銀行存款 1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250

營業外收入/資產處置損益 750

註:結轉固定資產淨損益,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計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計入「資產處置損益」。

彙算清繳稅務處理:

2018年度彙算清繳:

2021年度彙算清繳:

該固定資產在會計處理上共計提折舊4750元,稅務處理時於2018年一次性扣除5000元,這250元的稅會差異怎麼處理呢?細數:

2018年會計折舊131.94*6=791.64元,稅法上一次性扣除5000元,納稅調減4208.36元;

2019年會計折舊131.94*12=1583.28元,稅法上無扣除金額,納稅調增1583.28元;

2020年會計折舊131.94*12=1583.28元,稅法上無扣除金額,納稅調增1583.28元;

2021年會計折舊131.94*5+132.10=791.80元,稅法上無扣除金額,納稅調增791.80元。

綜上,該項固定資產稅會差異的納稅調整如下:2018年調減4208.36元,2019年-2021年共調增(1583.28+1583.28+791.80)3958.36元,總體納稅調減(4208.36-3958.36)250元,此處的250元便是殘值稅會的差異。

因此,殘值的差異已在每年彙算清繳時通過填寫《A105080 資產折舊、攤銷及納稅調整明細表》的帳載金額和稅收金額調整,無需其他處理哦。

相關焦點

  • 小企業會計準則 500萬元以下設備一次性稅前扣除,稅會差異處理
    自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納稅人新購進500萬元以下固定資產允許稅前一次性扣除政策後,關於稅會差異如何處理的討論非常多。大部分專家討論的前提是企業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的前提下,而現實情況是適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也非常多。
  • 會計準則、稅法及財務通則中固定資產差異與影響
    企業應當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覆核。使用壽命和預計淨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進行調整。固定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 在會計處理上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計入研發費用嗎?
    1、在會計處理上,企業購置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無論用於何種用途,均應該按照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購置的機器、設備、器具等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準確的確認和計量,並通過固定資產會計科目對購置的機器、設備和器具進行核算;並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狀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預計淨殘值,以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 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40個差異解析及納稅調整處理
    第一部分:稅法與會計差異的處理辦法 (一) 稅法優先原則 (二) 所得稅會計 1、稅法與會計差異的分類 (1)25個永久性差異 (2)15個暫時性差異
  • 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如何正確申報填寫
    在會計上將資產計入固定資產科目核算每年是要計提折舊的,折舊不僅影響當期損益,且也會影響所得稅。如果企業是要按照稅法的規定選擇「允許將其設備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扣除」,這樣勢必會產生稅法與會計上的差異。對於稅會差異,我們在彙算清繳時,就得要做納稅調整了。怎麼調整呢?
  • 會計頭條: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倒計時,政策末班車錯過就沒有了
    今天跟大家聊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項優惠政策還有42天就結束啦!2、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這麼說我們會計人員就不用計提折舊了?別忙著高興。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是稅法上的規定,如果是符合會計上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會計仍需要按照現行制度、準則的規定來處理,通過固定資產科目核算,正常計提折舊。3、固定資產購進時點如何確認?
  •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與一次性稅前扣除
    其中,有一條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新購置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以下簡稱為「一次性稅前扣除」)的稅收優惠——有關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和一次性稅前扣除歷來是企業比較關注的地方。
  • 會計注意!500萬以下固定資產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的抓緊調帳!
    自從實行18年固定資產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的新政策以來,會計界一直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會計處理和所得稅處理相同,兩者都計入管理費用。或一次的研發費用;會計處理仍以固定資產為基礎,除扣除所得稅外,每個月都會計提折舊。對政策的不了解很容易造成大麻煩!
  • 當一次性扣除遇見稅率變化,遞延所得稅該如何核算
    隨著減稅降費的深入,企業享受設備器具的一次性稅前扣除優惠越來越普遍,如果再涉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帶來年度實際稅率的變化時,其涉及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在不同期間的影響疊加,是當前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上的一個不可避免的難點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案例,來看兩者疊加後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的變化。
  • 享受購置設備一次性扣除政策,應如何享受?如何填報?
    該優惠政策填報在《資產加速折舊、攤銷(扣除)優惠明細表》(A201020)中。其中設備單價在500萬元以下的,將相關固定資產的納稅調減、加速折舊優惠統計等情況的本年累計金額填在第7行「(一)500萬元以下設備器具一次性扣除」;設備單價在500萬元以上的,填在該表的第8行「(二)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單價500萬元以上設備一次性扣除」即可。
  • 【聽稅】允許一次性計入成本費用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為0嗎?
    那麼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的固定資產,其折舊年限為嗎? 關於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稅法和會計準則有不同的規定。 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淨殘值。 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例外情形為: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覆核。
  • 500萬的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是虛增費用?
    六、一次性扣除的時點如何確定?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僅僅是固定資產稅前扣除的一種特殊方式,因此,其稅前扣除的時點應與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處理原則保持一致。固定資產在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所屬年度一次性稅前扣除。
  • 無形資產會計規範與稅法規定之比較
    無形資產在現代企業的整體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因而能否對其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對於企業當期損益將具有重要影響。在現實中,常出現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相混淆的情況,為了正確地進行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有必要對兩者在無形資產規定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 如何理解所得稅上一次性扣除?
    用案例再次提醒會計:公司買了一輛車不到500萬元的,企業所得稅允許一次性扣除並不是會計上直接計入「管理費用」! 先看看政策 財稅[2018]54號、財稅[2018]54號規定: 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包括自行建造)的除房屋、建築物以外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 房企購買36萬元的商務車,帳面上這車就被李會計「偷走了」!
    自從18年固定資產可以所得稅前一次性稅前扣除新政出臺以後,會計圈就存在兩種聲音:一個是會計處理和所得稅處理一致,都是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或者研發費用等;第二派是會計處理仍然按照固定資產,每個月計提折舊等,只是所得稅的時候進行加計扣除。 一、扣除政策規定
  • 無形資產會計處理與所得稅差異分析
    三、無形資產延期付款取得時會計處理與稅法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 這些會計實務問題,您也會遇到!
    但是,會計處理上,投入的廣告宣傳費是不能計入該商標的價值,而且還要攤銷帳面價值,結果最後該商標的實際公允價值幾百億元,但是帳面淨值卻為0。 正因為存在上述可能,所以《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有專門規定。
  • 固定資產一次性計入成本費用,應選擇哪種會計處理方式?
    符合上面規定條件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的固定資產,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在實務中,一般存在兩種會計處理方式,現以案例的形式進行分析,哪種方式比較合理。案例A公司於2016年3月購置一臺專門用於研發的設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價款為50萬元,進項稅額為8.5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該研發設備預計淨殘值率為3%。
  • 500萬以下固定資產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的抓緊調帳
    自從18年固定資產可以所得稅前一次性稅前扣除新政出臺以後,會計圈就存在兩種聲音:一個是會計處理和所得稅處理一致,都是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或者研發費用等;第二派是會計處理仍然按照固定資產,每個月計提折舊等,只是所得稅的時候進行加計扣除。 政策理解不到位,容易出大麻煩!
  • 購入500萬以下的設備,會計核算時能一次計入成本費用嗎?
    區分會計和稅務的處理財稅【2018】54號規定: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