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稅法與會計差異的處理辦法
(一) 稅法優先原則
(二) 所得稅會計
1、稅法與會計差異的分類
(1)25個永久性差異
(2)15個暫時性差異
(3)界定為利得的2個差異
2、所得稅會計核算步驟
第一,確定資產和負債項目的帳面價值。
第二,確定資產、負債項目的計稅基礎。
第三,比較帳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確定暫時性差異
第四,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及負債
第五,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案例分析1】
第二部分:收入類稅會差異(13個)的具體解析
一、視同銷售收入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視同銷售
①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時會計收入與計稅收入之差異
例外情況: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債務重組
②使用帳面價值計量屬性時會計收入與計稅收入之差異
(二)其他貨物、財產、勞務視同銷售收入
(1)將財產、貨物用於廣告、樣品時的納稅調整
(2)將財產、貨物用於捐贈、贊助時的納稅調整
(3)將財產、貨物用於交際應酬的納稅調整
二、接受捐贈收入
三、不符合稅收規定的銷售折扣與折讓
四、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收入
【案例分析2】一次性收租稅會無差異
【案例分析3】免租期稅會差異
五、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對初始投資成本調整確認收益
【案例分析4】
六、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投資損益
七、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
【案例分析5】
八、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
【案例分析6】
特殊情況:政策性拆遷補助收益稅會差異
九、不徵稅收入
十、免稅收入
十一、減計收入
十二、減、免稅項目所得
【案例分析7】
十三、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第三部分:扣除類稅會差異(19個)的具體解析
一、視同銷售成本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視同銷售
①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②使用帳面價值計量屬性
【案例分析8】
二、工資薪金支出
三、職工福利費支出
特殊情況:勞務工工資可作為計提福利費的基數
四、職工教育經費支出
五、工會經費支出
六、業務招待費支出
特殊情況:國稅函[2010]79號
七、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
八、捐贈支出 九、利息支出
1、注意資本化與非資本化
2、注意借款對象和利率比例兩個重點
3、注意企業向關聯企業借款利息支出的處理
4、未到位投資的利息支出問題十、住房公積金
十一、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十二、稅收滯納金
十三、贊助支出
十四、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
十五、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
十六、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
十七、與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
十八、不徵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
十九、加計扣除
注意事項:關注2013年最新加計扣除政策,如何協調稅會差異
第四部分:資產類稅會差異(6個)的具體解析
一、財產損失(現名資產損失)
1、正確劃分實際資產損失與法定資產損失
2、正確處理清單申報與專項申報
3、正確掌握資產損失申報扣除的年度
【案例分析9】
4、申報資產損失應提交的證據
二、固定資產折舊
1、固定資產折舊的範圍稅會差異
2、預計淨殘值的確認稅會差異
3、固定資產折舊的時間稅會差異
【案例分析10】
4、折舊方法稅會差異
【案例分析11】
三、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
四、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1、大修理支出
2、開辦費
五、無形資產攤銷
1、土地使用權
2、商譽
六、投資轉讓、處置所得
第五部分:特殊類稅會差異(4個)的具體解析
一、各類資產減值準備金
二、匯兌損失
三、購置專用設備抵免所得稅額
四、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
(一)稅法2012年18號公告簡要解析
1、股份支付扣除原則放寬
2、扣除時點
3、扣除金額
4、適用對象
(二) 稅法18號公告與股份支付會計準則的差異分析
1、並非所有按股份支付會計準則處理的業務都適用18號公告
2、並非所有非上市公司按股份支付業務核算的業務都適用18號公告
3、計入費用和稅前扣除的時間不同
4、計入費用的累計金額和行權時允許扣除的金額不同
(三)實務案例分析:上海家化(600315)關於股權激勵費用的稅會差異
(四)其他注意事項
【特別說明】關於網絡直播課調/退課規定
1、開課前,學員如當期無法上課,可免費申請更換至下期;
2、招生截止前,學員可申請全額退還學費;
3、招生截止後、開課前,學員申請退課需收取學費的10%作為退課費;
4、開課後,不提供調/退課服務。
5、報課學員因故未能正常聽課,可申請下期免費重聽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