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高質量發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教育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錨定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遠景目標,加快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科學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構建教育改革發展新格局,更好發揮高質量教育體系在國計民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成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清晰展現了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並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等宏偉目標和路徑。教育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須緊密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密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需要更好發揮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以人民為中心,深刻認識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時代意義和重大特徵
《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就教育系統而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在教育領域有著更加強烈的反映和期待。與現實的教育事業發展相匹配,社會公眾對於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美好的教育生活需求愈加強烈。家長的教育夙願從「有學上」更多地轉向「上好學」,廣大人民群眾希望擁有更多的教育獲得感、教育幸福感、教育滿意度,整個社會公眾的教育需求邁向了更高的質量時代。
高質量發展,能夠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當前,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們要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加以深刻認識其時代意義和重大特徵。要在新的發展階段全力把握新發展格局和重大機遇,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歷史使命感,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為山西指明的轉型發展金光大道,堅定走下去,堅實走出來。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堅持在戰略部署上「扣扣子」,責任履行上「擔擔子」,任務落實上「釘釘子」,不遺餘力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大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同時,也要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刻意識到教育重心的日益凸顯。當前,教育事業發展整體上邁入質量為本的新階段,其重心逐步從根本依賴於國家教育戰略向以發展質量為核心轉移。這就要求我們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教育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需求。
胸懷「兩個大局」,準確把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建議》在確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時,也明確要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屆時將建成教育強國。這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對今後一個時期的教育改革發展趨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十四五」乃至一個更長時期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最新要求,為我們謀劃並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要錨定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遠景目標,緊扣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通過3個五年規劃,把15年的階段戰略安排細化為壓茬推進的政策行動,積小成為大成。「十四五」期間的重點要放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上,牢牢抓住這一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的關鍵舉措,科學編制一個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十四五」規劃。全省教育系統要主動對標對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攬和主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金光大道,切實為「十四五」期間教育改革發展定好位、謀好篇。要不斷深化對山西發展階段特徵、演進趨勢、內在規律的科學認識,確保在服務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徵程中行穩致遠。要準確把握省情,自覺把教育事業放到全省轉型出雛型的階段性戰略目標中,客觀審視教育發展的優勢、短板以及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把重大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要堅持科學的編制方法,省市縣各級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形成一套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指標體系,推動實施一批變革性、標誌性舉措,努力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再立新功。
融合改革發展,著力形成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強大合力和保障機制
發展每前進一步,各環節改革的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就需要推進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繼續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繫,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前景光明。全省教育系統要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頑強奮鬥,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創新構建教育綜合改革發展新格局,進一步發揮高質量教育體系在國計民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一要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建議》要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首要標準是教育系統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過程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使教育系統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在實踐中增強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實。
二要不斷健全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要穩步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持續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統籌協調區域和城鄉教育發展,優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加快義務教育由縣域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要堅持基本辦學條件改善與辦學內涵質量建設相結合,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著力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上下功夫,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不斷夯實高質量教育體系根基。
三要創新完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全會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省要持續推進高等教育「三個調整優化」,構建適應區域和產業發展需要的教育一體化發展布局和結構,堅持非均衡發展戰略,打造一批「高峰高原」。大力推動「1331工程」提質增效,支持高校匯聚資源,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創新人才的系統培養和開發利用。有序推進高校新校區「破圍融合、聚能創新」,推動更多高校融入區域創新體系,以需求為導向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培養鏈融合發展,培養更多行業企業急需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四要系統構建科學完備的教育評價改革制度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作為一項整體推進的教育戰略,需要科學宏觀的系統設計,這對教育評價改革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我們要不斷更新教育評價的多元觀念,堅持評價方式的科學性,將多元評價觀念互補融合;要著力強化教育評價的系統設計,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性與綜合性;要密切關注教育評價的建構取向,既要遵從教育評價的「普適性」,也要形成培育時代新人的「特色性」,確保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回歸育人本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中流擊水越險灘,揚帆破浪再啟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奮進新徵程、奮鬥新時代的號角,全省教育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滿信心,保持定力,進一步強化改革創新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拿出改革的決心和勇氣,提升改革的智慧和能力,聚焦改革的整體推進與督促落實,著力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優化結構、補齊短板,不斷開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力爭推動全省教育事業在「十四五」轉型出雛型開局之年邁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展現新作為。(作者系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宣講團成員、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吳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