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國以督促中國開放自由貿易為由,單方面挑起了所謂的「通商戰爭」,即「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啟了近代以來西方國家武力打開中國大門的序幕。由於道光統治下的清朝盲目自大,英軍很快就從海岸線北上打到了天津,威脅京畿。
戰爭失利後,一開始堅決主戰的道光,自然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那些守土不力的將領,也希望找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於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一下子成為了眾矢之的,被朝堂君臣一致誣陷為挑起戰爭的罪魁禍首,因此被革職發配到了新疆。
然而,林則徐不愧為一代英雄豪傑,與妻子道別前,留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入疆之後,他並未灰心喪氣,而是以罪臣之身,考察當地的風土民情,整理下了一套寶貴的資料。
而且,林則徐在新疆的四年間(1841-1845),通過與在當地俄國人的接觸,敏銳地察覺到了俄羅斯對中國領土的狼子野心。在當時,他就做出了一個預言:「百年後為中國患者,其惟俄羅斯乎!」
林則徐死後,一位年輕人繼承了他的遺志,那就是視林則徐為恩師的左宗棠。在1867年,有俄國勢力在背後支持的亂軍入侵新疆,企圖分裂大清西北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左宗棠牢記林則徐的遺願,冒死帶兵出徵平叛,收復失地,並在新疆設省,打破了第一次俄國分裂大清的企圖。當年林則徐在新疆收集整理的資料,也成為了左宗棠擊敵制勝的寶貴情報。
俄國第二次企圖染指中華,是發生在甲午戰爭之後。在1896年,俄國利用大清輸給日本後朝堂慌然失措的契機,以共同防禦日本為由,與大清特使李鴻章籤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中俄密約》)。此條約表面上是合作條約,但實際上是把整個東北都變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俄國表現得尤為積極,一方面派兵參加聯軍攻陷北京,另一方面則大肆在我國東北攻城略地,殘殺民眾,並逼迫奉天將軍增祺籤訂了《奉天交地暫且章程》,規定「俄軍駐防奉天等處,該省清軍一律解散」,實際上等於割讓東北。只是後來俄方想逼迫李鴻章追認該條約時,李鴻章寧死不從,因此清朝和國際均不承認該條約的合法性。
而俄羅斯第三次為害中國,則是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時期。此時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能臣已死,只剩下個「書生之氣」的張之洞,已難以支撐大清搖搖欲墜的危局。
時列強為刀俎,中華為魚肉。日俄兩國之間的戰爭,主戰場竟然是在我國東北。戰爭結束後,日俄雙方固然互有傷亡,但主要都是前線士兵。可憐我國東北百姓無辜受難,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更是造就了無數冤魂。
林則徐預言俄羅斯百年後為中國大患,然不足百年,已為患數次,不得不謂極有遠見卓識。當年大清迂腐落後,積弱不堪,屢受列強欺辱,不難逆料。幸而林則徐雖身死,但其民族精神不亡,並被後來者發揚光大。而今百年之後,又近百年,若華夏子孫均能秉承林、左之精神智慧,自強不息,雄於地球。則環視當今,孰可再為中華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