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孟曉:我在奈及利亞辦農場(「一帶一路」華商故事)

2020-12-22 人民網國際

  圖為華星藝術團表演《千手觀音》

  近年來,中非交往日益密切。剛剛閉幕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標誌著中非合作踏上了新徵程。中國這個最大發展中國家與非洲這個集中了最多發展中國家的大陸碰撞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美麗火花。這其中,有一批特別的受益者:在非華人。在奈及利亞就活躍著上萬名華商。他們在這片希望的大陸上擁抱嶄新的機遇,也架設起中非之間的友誼之橋。倪孟曉就是其中一位。

  從後悔到留下

  「大家都說,到了非洲,和國內就沒辦法接軌了。哈哈。我在奈及利亞工作生活了15年,事業重心在這邊,也習慣了這邊的生活,而且,我對這個國家很感恩。我會繼續在這邊呆下去。」剛在北京參加完中國僑聯的十代會,倪孟曉就馬不停蹄地趕回奈及利亞,忙著組織即將於22日在拉各斯舉行的2018「慶中秋·迎國慶」聯歡會。

  然而,15年前,第一次踏上奈及利亞土地時,倪孟曉的心情卻是「後悔不已」。「那是2003年3月22日,當時我在北京雅寶路做外貿生意,朋友說奈及利亞生意比較好做,我們就去考察。一下飛機,感覺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所謂的國際機場和當時國內三線城市的機場差不多,而且,他們見了中國人還會故意刁難。我當時就後悔了。」但是,深入考察市場之後,他改變了主意,「奈及利亞的人口和自然資源都比較豐富,匯率也算穩定,我決定留下來。」

  的確,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當時就有1.3億人口(目前有1.8億人口),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國家資源豐富,主要靠石油收入。它又是西非經濟的地區「領頭羊」,是非洲經濟發展最快地區之一。2013年,奈及利亞國內生產總值達80.3萬億奈拉(約合5099億美元),首次超越南非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二十六大經濟體。

  倪孟曉是個不安分的人。1993年,剛剛16歲的他就離開了家鄉浙江溫州樂清市虹橋鎮。「溫州人嘛,我初中學習一般,家裡也需要我出來做生意賺錢。我就北上北京,當時我父母也在北京。」他在王府井站過櫃檯,後來到雅寶路創業。26歲時,他選擇遠赴非洲再次創業。

  從工廠到農場

  《世界華商發展報告2018》指出,隨著新移民的快速增加,非洲華商實力在逐步增強。如奈及利亞等國的華僑華人規模超過1萬,基本上以新移民為主。與老僑主要從事餐飲業、批發零售業不同,新移民的精英領域更為廣泛,目前已拓展到旅遊業、製造業、房地產業、醫療衛生業等行業。

  倪孟曉正是非洲新移民中的一員。

  「到奈及利亞後,我一直呆在經濟首都拉各斯。2003年開始,我從事外貿,主營鞋子。但是,2006年,奈及利亞政府出臺措施保護當地製造業,禁止進口鞋子這樣的產品,只允許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於是,倪孟曉轉變思路,開始在奈及利亞開辦鞋廠。

  倪孟曉沒有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2008年,他計劃辦一個大型造紙廠,地都買好了,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奈及利亞貨幣奈拉貶值,他只能把造紙廠規模縮小。

  「買的地有很大一部分就閒置了。」此時的倪孟曉選擇了創辦農場。「奈及利亞的食物特別是蔬菜水果品種很少,蔬菜基本就只有洋蔥土豆包菜。而且,我是農村出來的,也喜歡農業,就決定辦個農場豐富一下當地華僑華人的餐桌。」他還嘗試把國內一些水果品種帶到奈及利亞。「我們還成功試種了火龍果、蓮霧、黃金果等水果。」

  辦農場其實利潤並不高,不過倪孟曉做得很認真。他說:「農場僱傭了100多個當地員工,帶動了當地就業。而且,奈及利亞的農業前景也很好,我們正在試種木薯等,希望能有好的結果。」

  從賺錢到回饋

  倪孟曉對奈及利亞心懷感恩。他說的很動情:「我在奈及利亞工作生活了15年,最大的感受是受到當地人的尊重。這個國家還不富裕,但是,只要用心付出,就會有回報。我的想法很簡單,我的產品都是當地老百姓消費的,賺了錢,當然要回饋當地社會。而且,我們在海外代表的不是自己一個人,我們要維護海外華人的整體形象。」

  為當地社區援建學校、連續5年每年贊助100個小學生學費、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與僑團一起做公益……

  倪孟曉還組織農場員工建立了「中國風舞蹈隊」。「每當舉行中國傳統節日聯歡會時,農場的奈及利亞青年員工歌舞隊便會高調亮相:以字正腔圓的漢語高歌《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以充滿激情的舞姿表演《你是我的小蘋果》,歌舞充滿中國韻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倪孟曉說,「我們身在海外的僑胞,特別能感受到習近平主席說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所以我們海外的華僑華人不僅要傳承還要傳播中華文化。當地人接受了我們的文化後會更容易接受其他方面。」

  倪孟曉也沒忘記推廣奈及利亞當地文化。歌舞隊裡奈及利亞當地人居多,所以,歌舞隊還排練了三個當地的民族舞。「有一次,我們為製造業協會表演後,一個理事過來握住我的手說,您讓奈及利亞人跳起中國舞蹈,還把我們奈及利亞的三大民族舞推出來進行表演,我們自己都沒能做到。我真的很感動。」他說,「當時他真的是熱淚盈眶,我也很感動。」

  2017年,由國僑辦授牌的第41家華星藝術團,倪孟曉任團長,成為這支由奈及利亞僑胞和奈及利亞當地演員近100人隊伍的藝術團。去年,藝術團主辦和組織了大小活動50多場,既豐富了華僑華人的文化生活,又在非洲大地傳播中華文化。

  「說實話,奈及利亞的治安環境等比不上中國,而且,近兩年,因為國際油價下跌,奈及利亞的外匯儲備減少,這邊的經濟環境可以說是進入寒冬。但是,我們堅守著。我們相信,寒冬總會過去,明媚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對於未來,倪孟曉滿懷信心。「近年來,中非交往越來越密切。最大的收益者就是我們這些在非洲的僑胞。我們響應『一帶一路』的倡議,努力結合祖國強大的經濟力量、當地的優勢和自身條件,找準方向和落腳點,實現發展。我們更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非洲夢而更加努力!」

(責編:陶穩(實習生)、樊海旭)

相關焦點

  • ...一路」,雲聚天下華商!2020「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在南京召開
    交匯點訊 逐夢「一帶一路」,華商新機遇!11月18日上午,「創業中華·築夢江蘇」2020「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在南京隆重舉辦。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楊嶽出席大會並致辭,中國僑聯顧問王永樂出席大會並講話。
  • 「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圓滿落下帷幕
    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楊嶽在出席「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華僑華人重要的聚居區,廣大華商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積極貢獻者,他衷心希望廣大華商朋友當好「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生力軍」,架起「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彩虹橋」,成為「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智囊團」,唱響「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好聲音」,為助力江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帶一路
  • 特稿:「一帶一路」:小故事 大道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楊定都 鄭開君)在德黑蘭工商局裡,中國女企業家焦靜媛告訴伊朗官員,她要在當地註冊「一帶一路集團」。  「一帶一路?」由于波斯語(伊朗官方語言)沒有這種說法,60多歲的焦靜媛只好先給伊朗官員「科普」她理解的「一帶一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為了促進沿線國家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像古代絲綢之路那樣給整個地區帶來繁榮」。  當然,「一帶一路」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 法國僑領陳永錫參加第一期海外華商「一帶一路」暨中國國情研習班
    【歐洲版駐法國特約記者 安娜】11月8日,法國僑領、法國浙江商會會長陳永錫在北京大學獲頒第一期海外華商「一帶一路」暨中國國情研習班結業證書。第一期海外華商「一帶一路」暨中國國情研習班是由國務院僑辦主辦、四川省僑辦承辦,吸引了來自30個國家44名海外僑領、中青年企業家參加。
  • 「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南京推介會召開
    11月18日下午,由中國僑聯、中國僑商聯合會指導,江蘇省僑聯、南京市僑聯、南京市投促局、江北新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南京推介會在江北新區召開,來自海內外近100名華商齊聚江北新區覓商機、尋合作。
  • 我在「一帶一路」,我的生活比小說更精彩
    原標題:我在「一帶一路」,我的生活比小說更精彩  他在奈及利亞當「酋長」;他是戰火紛飛中的現實版「戰狼」;他住的地方連衝廁所的水都沒有;他因為尼泊爾大地震遇到了自己的愛人……這些不是劇本,是中央企業海外職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真實生活。
  • 隆平高科播種「一帶一路」
    近年來,通過援外培訓,隆平高科擦亮了雜交水稻這張名片,加快國際市場開發步伐,將湖南雜交水稻種子,播撒到「一帶一路」沿線的耕地上。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湖南農業企業「走出去」拓寬了道路。世界水稻種植區域分布於「一帶一路」沿線,主要集中在亞洲和非洲,這些地區成為隆平高科「走出去」的主要陣地。
  • 「一帶一路」上的安徽故事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要節點的安徽,已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憑藉區位、科技和產業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呈現加快發展勢頭。2016年,我省新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企業13家,同比增長8.3%;實際吸收沿線國家直接投資7.6億美元、同比增長6.9%。今年一季度,全省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39億美元,同比增長7.4%。
  • 奈及利亞華商聯合會再次募捐助卡諾抗疫
    華輿訊 據西非華聲報導,奈及利亞新冠疫情發展態勢日趨嚴峻,3月27日,卡諾正式封城!奈及利亞及卡諾僑胞們承受著各方巨大壓力仍堅守於當地,非常不容易!互助抗疫,患難與共。卡諾僑胞的安危時刻牽動著家鄉人民的心。
  • 在2019「一帶一路」華商峰會上看籤約新動向
    4月16日,2019「一帶一路」華商峰會上,籤約、洽談熱力值飆升。記者注意到,相比往屆,本屆現場籤約項目「走出去」的比「引進來」的多。更有意思的是,「走出去」項目多集中在製造業,「引進來」的則多是醫療健康服務項目。
  • 「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在京舉辦
    他手中捧著一個神態逼真、呈奔跑姿態的雪豹雕像,講述著雪豹與「一帶一路」的故事。8月28日下午,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中國青年報社、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承辦,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協辦的「『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在北京舉辦。10多名來自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和觀察國的青年代表帶著精心挑選的物件走上臺,分享自己身邊的「一帶一路」上的故事。
  • 「一帶一路」睡前故事系列視頻
    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首次舉辦,如何面向社交媒體海外受眾闡釋好「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在這次會議報導策劃上的重點。經過多次頭腦風暴和創意比稿,創作團隊最終敲定以中國日報外籍記者艾瑞克為女兒每天講述一個睡前故事的方式,以口語化的表達和充滿創意的形式闡述「一帶一路」倡議。
  • 奈及利亞瓦拉農場:中國技術讓我們的日子好起來
    ■利用再生稻技術,奈及利亞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糧食自給,這對於非洲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意義重大。■「我要讓中尼兩國友誼的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奈及利亞西北部凱比州的瓦拉農場,一塊塊稻田整整齊齊,滿眼望去金黃一片……幾臺大型收割機已經進場,陸續開始作業,瓦拉農場又迎來了大豐收。
  • 國外專家談"一帶一路"及文化發展:保護好原生態環境
    」的理解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翁鴻鳴說,他之前曾在中亞五國包括阿富汗做過研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一定的了解,「我覺得『一帶一路』對於整個地區來說是一種經濟合作的平臺。  來自荷蘭的吉姆認為「一帶一路」是個規模很大的項目,他表示一直非常好奇這個項目會如何影響這些國家和經濟。「很多人常和我說『一帶一路』就是跟投資、經濟、貿易有關,但是我覺得文化部分特別重要。」吉姆認為,中國政府要把「一帶一路」做成一個成功的項目,注重文化部分很關鍵。
  • 朋友圈的故事:「一帶一路」好夥伴
    從2018年7月24日至今,時光倏忽而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導刊》(以下簡稱導刊)迎來了它的第100期。在兩年多的時光裡,導刊第7版「合作共贏」一直秉承創立時的初衷,持續記錄著中國石油海外基層的故事。
  • 尼官員:期待與中國加強「一帶一路」合作
    新華社阿布賈6月22日電(記者郭駿)奈及利亞總統發言人加爾巴·謝胡日前在阿布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國以實際行動幫助非洲國家抗擊疫情,展現了擔當精神。尼方期待疫情結束後與中國加強「一帶一路」合作。
  •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風景線丨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帶一路...
    連日來,作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焦點」之一,設於上海展覽中心圓廳的「一帶一路」主題館吸引了眾多電影人和普通觀眾,在這裡,波蘭、印度、匈牙利、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影史濃縮成簡明扼要的文字,向中國觀眾講述各具風情的電影故事。 電影節期間,來自印度、匈牙利、希臘等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5個電影節代表,共同籤訂「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合作機製備忘錄。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一帶一路」論壇在穗舉辦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受邀就「一帶一路」進行主題演講。  黎靜在致辭中簡要回顧了過去幾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廣東省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樞紐的重要地位以及廣東省僑聯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