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開學已經一周了,家住福州鼓樓區的黃先生很著急,因為他的兒子黃孟自去年小學畢業後就在家休學玩遊戲,已經一年了,今年還不想上學。
黃孟盤在地上打遊戲
黃先生曾經求助了心理諮詢師、精神科醫生、街道社區都沒辦法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小學畢業休學玩遊戲,8個月不出家門
「我兒子今年本來應該上初二了,可是初一都沒上,在家休學一年整天玩遊戲。現在他每天起床就跑到醫大圖書館蹭網,還專門建了一個網遊群,自己當群主。」黃先生十分著急,「家裡沒網絡,他說要去車站舉牌子,誰願提供上網地點,他可以代練遊戲,居然還有人給他打電話……」
黃先生懷疑兒子的不正常情況與六年級一次打架事件有關。老師把家長叫到學校說黃孟打了同學,當時父母沒多想也沒多問就批評孩子不對,導致黃孟10天不上學,這是他第一次缺課。黃先生懷疑這件事導致兒子長期壓抑,到小學畢業後要上初中,他就乾脆不去了,在家玩遊戲,一玩就是一年。
去年9月,黃孟與父母發生了矛盾,吵鬧後咬人,被打了一頓。此後,他就不說話,不下樓,閉門玩遊戲,不讓任何人進屋,每天三餐由家人放在門口。直到今年4月5日家裡斷網,他整整8個月沒出門。
心理醫生說孩子心智很正常,心理沒有問題。大伯帶孩子去福州市第四醫院看過精神科醫生,醫生也說他沒問題,可他就是不願上學。
對話孩子:喜歡競技,閱歷不夠
黃孟頭髮很長,已經蓋過耳朵垂到了脖子上,兩腿盤坐在地上,兩眼直視電腦,一手不停地點滑鼠,一手快速地敲打鍵盤。記者與他進行了對話,了解13歲的他內心真實想法。時間剛好一小時,黃先生說這是孩子一年多來說話最多的一次。
記者:聽說你是資深遊戲玩家,現在什麼級別?
黃孟:已經玩兩年了,近一年專職玩。我喜歡遊戲裡的競技、對抗,因為人都有攀比心。我已經玩到了「王者歸來」,30段位,但我的目標是當主播(可以將玩遊戲畫面與人共享)。當主播每天可以賺80元錢,我已經當過兩個月了,4月家裡突然斷網,段位下降了。
記者:一定要職業玩遊戲嗎?
黃孟: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跪著也要走下去。
記者:可是父母希望你能回到學校,完成學業。
黃孟:讀書不是唯一出路。我人生閱歷不夠,無法選擇遊戲或學習。吃飯睡覺只是基本生活,我可以通過上網來豐富閱歷。
記者:如果你只想玩遊戲,有沒想過將來要擔當家庭的責任,結婚生子,贍養父母?
黃孟:人活著就會與世界產生關聯,也沒必要怕。
記者:你現在每天24小時都怎麼安排?
黃孟:玩遊戲8小時,睡覺4小時,其他時間看看新聞,影視,沒安排。
記者:學校每天上學也就五六小時,有沒考慮從剩下的12小時裡分一半去學習?
黃孟:……(鍵盤敲打得很快,沒有回答)
孩子的家庭角色混亂
調解過程中,調解員發現家長對孩子很小心,很怕得罪孩子。有些話,他們都婉轉地靠「忽悠」表達。從家長角度講,有三方面問題:家庭角色很混亂,孩子比父母還「大」;家長所說的一些「客觀」的問題其實都是不客觀的;家長不了解孩子,一些老問題撞上了孩子的青春期,導致問題症狀很嚴重。
婚姻家庭諮詢師劉旺說,家長很想孩子像個「正常人」一樣回到學校,可是家長不了解孩子想法,孩子的一些觀點甚至超越了家長的知識範疇。
有時家長也偏聽偏信,以為孩子真的「心理有問題」、「有精神病」,看過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都說沒問題家長還不信。劉旺說,黃孟很正常,而且智商很高,有明顯的早熟表現。
劉旺說先不急著硬把他弄到學校去,從長遠考慮要將他從網路遊戲轉移到現實生活中去,從世界觀、人生觀、閱歷等方面溝通轉變。他的性格很執著,只要認真進入學習模式,很快可趕上學習進度。
黃先生說,他明白了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不同,同意調解員的建議。
來源:中國青年網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