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了《2018科學與工程指標》(2018 Science Engineering Indicators)報告。應美國國會要求,該報告每兩年發布一次,旨在向總統和國會報告美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發展水平,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綜合比較。該報告關於中國的科技發展、研發投入、論文產出等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艾德思綜合報告內容認為,中國的科技進步成果喜人,但喜憂參半。
1.關於人才培養
根據報告內容,在全球750萬獲得S&E學士學位的學生中,中國佔比高達22%。2000年至2014年見,中國獲S&E學士學位的人數增長了350%以上,增長速度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關於博士等科研人員,2008年的科研人員數量是2000年的兩倍以上,之後持續快速增長。
2.關於科研投入
報告認為全球研發活動仍集中在北美、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其中,美國研發支出最大,其次是中國,中國於2015年研發投入首次突破4000億美金。關於研究類項這塊,中國的基礎研究只佔總支出的5%左右,美國是17%,但2015年中國的基礎研究投入高達210億美金。84%的研發支出被直接投入材料、生產設備、系統和方法的生產和開發,包括原型機和工藝過程的設計和開發等,究其原因在於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為保證國際競爭力,對應用技術的投入要更為重視。
3.關於高科技產值
S&E教育和研發投資帶來了高技能的勞動力和新的科技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投資也以產品、服務和工藝流程的形式促進經濟活動,S&E知識愈發成為促進市場生產的關鍵要素。2016年全球範圍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達2.6萬億美元,以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為主導。其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國,佔全球份額的24%。然而,由於中國的許多出口產品都由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零部件組成,就出口和貿易順差附加值而言,增值不多。後面依次是歐盟(17%)、美國(12%)和中國臺灣(11%)。
4.關於論文出版物
自2003年以來,中國的S&E出版物數量增長了近5倍,但出版物絕對數量增長的背後卻是高達90%的國內論文發表在了國外期刊。來自錢江晚報援引《科學和工程指標報告》的內容稱,2016年中國發表的學術論文已經超過42.6萬份,相當於國際總數量的18.6%,這一數據已經超越美國,讓中國成為學術論文數量的第一大國。但另一組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發表的29萬餘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目前最知名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之一)論文中,只有8.82%的論文發表在中文期刊上。
援引人民日報的消息,2013年我國科技期刊達到4944種,數量僅次於美國;但與國際頂級期刊相比,無論是權威性還是影響力,均相距甚遠。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艾立民調研認為:「我國科技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低於國際總體平均值,更遠遠落後於美、英、德等學術期刊出版強國。」2013年我國作者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收錄23.14萬篇,同年被收錄的科技期刊為139種;2012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6.47萬篇和135種。「論文增加了40%,而期刊只多了4種,這說明我國優秀期刊和優秀論文之間的差距不斷在擴大。」
這種差距短期難以彌補,未來一段時間,國內論文國外投的現象只會熱度不減。但國外期刊數量的穩定導致僧多粥少,大批國內學者的科研論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為此,國內研究人員需要及時找準期刊,把控論文質量,與專業的服務機構一起合作以提升投稿成功率。
艾德思(EditSprings)創立於美國學術科研重鎮波士頓,攜手當地科學家及雜誌期刊編輯,專為非英語母語國家科研學者提供優質SCI論文編輯和各類相關學術全程支持服務。論文由精通中英雙語、學術背景深厚、投稿經驗豐富的外籍華人同行資深編輯翻譯,突出原意,忠於原文,質控團隊把關後,再經英語母語編輯潤色,幫助研究人員跨越語言難關。此外,編輯逐條分析文章存在的問題後,推薦3本合適的期刊,在投稿前就能規避可能引起拒稿的問題,精準定位,加快投稿進程和命中率。
()
1、凡本網註明「人民交通雜誌」/人民交通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