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都已說破,但沒人點破,真正厲害的人,畢生守住一個字

2020-12-18 易說蓮花

我讀書,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先把《易經》讀通後,再回頭把《道德經》和《莊子》讀通。所以悟到的東西,看問題的角度,和別人不一樣。

老子和莊子的原話,很多人信手拈來,好像很上道的樣子,但這只是皮毛而已。

大道至簡,老子和莊子都已說破,但沒人點破,真正厲害的人,畢生守住一個字:虛。

莊子的虛:虛空自己,定力最強大。

《莊子》的空船理論,很多人聽過,故事是這麼說的:

有兩隻船渡河,其中一隻空船碰撞過來,即使是心胸狹窄的人,也不會生氣。

如果撞過來的不是空船,而是有人在那隻船上,這邊的人就會趕緊喊:「趕緊撐開,趕緊避讓!」喊一次對方沒聽到,再喊一次對方還是沒聽到,第三次就一定會罵人。

剛才不生氣,而現在生氣罵人,原因就是剛才船上沒人,現在船上有人。

莊子說,如果人能像空船一樣虛己遊於世上,那誰還能夠傷害他呢?

人在工作生活中,受到的傷害,基本來自自己敏感的自尊心,也叫自我。

我告訴大家一個真事。

我讀書的時候是班長,學習成績好。期末考試成績出來,考了第3名,老師頒發獎品,我高興地和同桌竊竊私語。

沒想到,我們組一個同學,下課後就找我約架。說我和同桌交頭接耳,說她成績差,拖小組的後腿。

這是天大的冤枉。我跟她解釋,她根本不聽,一定要跟我打架。

那時候年紀小,不懂,現在中年了,才懂得,心理學上,這種叫「被害妄想症」。那個同學,成績差,有一個自卑的自我心理,這種自我,導致她捕風捉影,草木皆兵,看見我和同桌竊竊私語,就映射出來,認為別人嘲笑她。

這種「莫須有」的事,是自我妄想出來的,自己卻深信不疑,一定要找我打架。從那以後,那個同學從來不跟我說話,從學校畢業後,還在怨恨我。

在社會沉浮十幾年,我觀察每一個人的「自我」,也反省自己的「自我」。發現「自我」這個東西,成也是它,敗也是它。

人和人互動時,自我會狡辯,會自我保護。

你會發現,那些做錯事的人,第一反應不是承認和修正,而是尋找藉口,推卸責任,這就是「自我」的條件反射。

我以前工作的時候,自己沒做好,被領導罵幾句,我的本能反應,就是氣憤,委屈,難過。這是自我的反應。

修行到一定境界,就要慢慢放下自我,否則就無法突破。

一個放下自我的人,人生會截然不同。

現在每天也有人罵我,但是,呵呵!我轉身就忘記了。因為沒有自我,就沒有傷害,心中空空的,什麼難聽的,好聽的話,裝進去就隨即漏出來了。

一天朋友找我,說看你朋友圈,好像你有事?

我反問,什麼事?我不記得了。

她隨即大笑,你果然是當日事,當日畢啊。

自我,也叫我執。放下自我,放下我執,是一個很艱難的、緩慢的過程。一旦放下,就虛空了,從此內心才真正強大起來。

老子的虛:虛空而無所不能。

《道德經》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天地之間,如同燒火時推送風的風箱。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

一個人放下自我,虛空的心境,才能和自然天地合一,古人叫天人合一。

內心自然和諧,言行順其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比如說,我自己寫過幾千篇文章,但是一個字都想不起來,寫完就放下了,忘記了。只有回頭看,才知道,哦,這是我寫的。虛空的心,藏不住任何東西,同時,也能藏下任何東西。

我寫作是沒有計劃的,永遠不知道第二天會寫什麼?當第二天睡醒,坐到電腦前,自然就會知道要寫什麼。

如果不能保持「虛空」的心境,一個人的靈感,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放下自我,虛空中會有很多東西衍生出來,你只需要捕捉一下,像抽絲一樣,輕輕拉出來就可以了。

人最厲害的能力,不是原創,而是顯化。

這個宇宙,這個自然世界,本來什麼東西都有,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把它從虛無中顯化出來。

華為不是推出一款自己的作業系統,名字叫鴻蒙?

《莊子·在宥》說:「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

鴻蒙,最原始的記載,是指開天闢地之初,那種混沌的自然元氣,是孕育萬物的根源。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當人保持虛無時,就接近了鴻蒙,也就洞察了一切。這就是大道,不可言,知道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是說出來的。

回到生活本身,虛無,先是放下自我,讓自己慢慢變得強大;然後再慢慢悟到更廣闊的天地,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人的身體,被固定在這個物質世界,而人的意識,是無所不能的。不給自己設限,畢生保持虛無的人,才能創造奇蹟。

相關焦點

  • 《莊子·人間世》老子和莊子,對於「有」和「無」的精彩論述
    莊子和老子在表達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老子言簡意賅,直擊重點,幾乎沒有給人留下討論的餘地,《道德經》一書只有5000多字,表達的思想博大精深,從世界觀、到認識論、再到治國理念無所不包。而莊子的《莊子》一書包括內篇、外篇和雜篇,一共有十餘萬字(如今只留下33篇,其實有52篇),在古代著作中算是非常少見的「長篇大論」了。
  • 孔子、老子和莊子如何看待生死問題?莊子:死亡是生命另一種形式
    莊子快要死了,他的弟子們商量後,決心一人出點錢,好好厚葬自己的老師。 莊子制止了他們:別別別,我以天地做棺槨,日月做連璧,星辰做珠玉,萬物當作我的殉葬品,給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夠珍貴豐厚嗎?何必要再破費錢財去添置其它的殉葬品!
  • 為什麼說莊子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張潮:讀懂莊周夢蝶你就明白了
    如果評選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義者,我會投莊子一票。因為錢鍾書認清了婚姻、卡夫卡認清了社會、索忍尼辛認清了祖國,但只有莊子認清了生命的本質,超脫於所有人。為什麼說莊子認清了生命的本質呢?張潮:讀懂莊周夢蝶,你就讀懂了莊子把莊子的英雄主義濃縮起來,只有短短的四個字,莊周夢蝶。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浪漫故事,用其獨特的思辨精神影響了後世2000多年。
  • 老子是日z破萬的人,別擋我的發財夢!」
     動不動就上百萬,上千萬的,一個零擼的項目也能被吹到天上去,一個薅羊毛的項目也被說成日收一千…… 漸漸地,就沒人講真話了 老子是日z破萬的人,別擋我的發財夢!很多人蜂蜜沒吃到,倒是被蟄了一臉包。
  • 老子莊子思想中的心理學光芒
    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後,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 莊子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 莊子:真正逍遙的人,都達到了人生的這三重境界【莊子智慧 】
    莊子認為,真正逍遙的人,得天地之正道,順從六氣的變化,悠遊於無窮之中,達到了「無功,無己,無名」 的理想境界。小樹林裡的飛雀譏笑大鵬說:「『你將要飛到哪裡去啊?我跳躍起來向上飛,不過幾丈就落下來了,在野草之間飛來飛去不是也很好嘛。』」莊子在這個可笑的故事裡要說明的是「小」與「大」的分別。那些有了小小的成績就自以為是的人,正和這些這飛雀一樣,不知天高地厚。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會在人前賣弄炫耀,而他的實力卻從行動中為人所知曉。
  • 老子和莊子,青牛與蝴蝶
    主題:莊子與老子分享者:呂波 分享地點:【呂波國學】微信群 分享時間: 2016-12-16 13:57@所有人 北京冬日下午,陽光正好,時間仿佛閃爍著熠熠光輝的金色蟬翼前段時間,有人在微信公眾號留言問我,莊子和老子有什麼異同。當時我留言說,我會專門就此做一個分享。嗯,是啊!莊子和老子,道家兩座不可逾越的巔峰。當時許下這個分享的願以後,對於老子和莊子,我的第一反應是兩個非常具象的東西。也許這兩個東西,正好代表了老子和莊子:老子和莊子,青牛與蝴蝶青牛與蝴蝶。
  • 噩夢要說破?把夢說破了就沒事了嗎?噩夢說破的真正意義在哪?
    ,描述的是掉牙夢的各種預示,結果,此篇文章底部的留言卻著實讓人驚詫了。因為有一溜兒的內容是:「夢到掉牙,在此說破。」評論1:「夢到掉牙,在此說破。希望自己跟家人們都健健康康,順順利利,快快樂樂,平安幸福!遇事會和別人說明白,少一點爭論,多一點理解!」重複數量3條。
  • 為什麼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 孔子老子莊子之中,為什麼只有莊子才被稱作「真人」?
    孔子是入世救世,老子是出世救世。刻意的入世和出世,都不能做到返璞歸真。而唯有莊子才是真正的逍遙,所以莊子開篇就是《逍遙遊》。咱們再來看看莊子是怎麼做的。莊子生活的時代是戰國中期。在早期春秋時候,有春秋五霸。
  • 道家四書:《老子》《莊子》《淮南子》和《列子》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方面互相鬥爭,一方面互相滲透,各派內部也有分化和發展。最著名的注釋本為魏晉時代的向秀、郭象注;比較晚出而詳細的注本有清朝人郭慶藩《莊子集釋》和王先謙《莊子集解》等等。 今人曹礎基的《莊子淺注》、陳鼓應的《莊子今注今譯》等作為讀本更為合適。
  • 《莊子》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莊子名周,一生困頓,這一點大約可以從監河侯貸金、莊子見梁惠王、罵曹商舔痔瘡等記載中可以得到證實。但是生活的困厄,也許正是莊周成為莊子的原因。這使他可以靜下心來思考,成為道家一代宗師。如果說聖人是儒家的代表,莊周和老子一樣,完全有資格成為道家的化身。
  • 莊子與老子最大的差別在哪裡?為什麼讀完《老子》最好再讀讀《莊子》?
    這是我的第九篇學習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今天是現場聆聽傅老師《莊子》課的第三天。傅老師再次強調,莊子不僅很好地傳承了老子自本自根的「道」的概念,而且很生動地把它應用於個人的修行。老子關注的是統治者要悟道,而莊子關注的是個人(一般人)要悟道。
  • 一年多包本《學庸論語》到一個月包本《老子莊子選》的秘密
    恭喜兒子雷逍《老子莊子選》包本錄像通過,歷時33天。從雷逍去年11月入明德堂至今已背完《學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選》,合計已背完79009字。《學庸論語》在家裡讀了一年多,再到明德堂四個禮拜包本,《孟子》四個月包本,《老子莊子選》歷時33天完成包本。我問孩子:為什麼現在你讀書能這麼專注而很少開小差?孩子說:因為在明德堂你一開小差就要打手板,你讀書不響要打手板,沒完成背誦任務要打手板。我又問:那你認為什麼原因讓你包本速度能進步這麼快?他笑道:方法和手板唄。
  •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比較安靜的
    真正厲害的人,不一定是五大三粗,令人懼怕,或者是家財萬貫,用錢來衡量一個人是比較庸俗的。而用長相來評價一個人,只能說看太過表面了。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會比較安靜。他們活的是從容、自由、灑脫。得與失很坦然,內心很強大。能夠活得安靜是一個人本事。
  • 孔子和莊子見過面嗎?在孔子眼裡莊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孔子和莊子為同時牮思想大家,但對於後世,二人的名聲雖然都很大,但總體上莊子沒有孔子的影響大。那麼,孔子和莊子既為同時時代的思想家,他們有沒有見過面?在孔子的眼裡,莊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們還真的見過面,孔子和老子的見面,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們見面後到底談些什麼,莊子對孔子怎麼評價,在後世史料中還真的沒有記載。
  • 「爭鳴時代」的老子、孔子和莊子三大師的人生觀有何分歧?
    顧炎武說:「《莊子》書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漁父不必有其人,杏壇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葦間、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魯國之中也明矣。」(《日知錄·卷三十一》)但是,一個道家人物隨口謅出的詞,為什麼卻被坐實,一個虛構的寓言,如何竟然成為歷史?
  • 這是真正的字如其人!
    自我來黃州,已經過了三個寒食節了,年年都惋惜這春天都要過去了,但春天不容惋惜,春天還是一樣逝去。你看他疊字「年」,最後用一個點來表示,因為是手稿,蘇軾也很隨性,一個點就帶過去了。一句話,四個冷冰冰的字:「空、寒、破、溼」真破啊 ,把一個得罪朝廷,流放詩人的心境完全點出。你看連「破」的這個邊都是破的,沒包住。▼
  • 莊子說「勝物」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應帝王》) 一部《南華經》,其主旨就是「勝物」。所謂「勝物」,就是心靈不被外物所支配,進而支配外物。莊子倡導「勝物」,是因為他敏銳地察覺到心靈的不自由。這種不自由是一切哲學家和有自覺心的人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大問題。人之為人,不同於禽獸之處,就在於人有對自我的自覺心。
  • 從《老酒館》分析「看破不說破」的處世智慧
    高老闆為何要用「看破不說破」來提點陳懷海,為何不像我們常人所說的「直腸子」有話直說呢?1、無論我們做哪一行,想要走得更遠,除了腳踏實地以外,更需要的還有「悟性」。一個沒有悟性的人,是無論別人如何提醒他都不能清醒的知道自己的路該如何走下去,走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