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展示!龍泉驛殘疾人事業發展畫卷裡都藏著什麼?

2020-12-18 騰訊網

龍泉驛畫卷

穿越一座山,讀懂一座城。

9月16日,繼成都市運會之後,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龍泉驛區開幕,為202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積蓄能量,再次練兵!1000餘名殘疾運動員齊聚龍泉驛,在這裡拋灑汗水,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殘疾人比賽,是一場殘疾人突破自身障礙、與命運的搏鬥,更是一場城市級的動員、城市溫度和人文關懷的集中體現,也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集中匯報。

美麗宜居、共創共享,一幅充滿生機、溫暖美好的龍泉驛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等著你來細細品讀。

絢麗多彩的畫卷,離不開精美的布局。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明確提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帶著這樣一個時代課題,成都在「一尊重五統籌」城市工作新要求的基礎上,創新提出公園城市理念,開啟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

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再次對成都公園城市建設表示肯定,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兩年來,圍繞「人、城、境、業」四大維度,成都為「公園城市」注入了豐富內涵,凸顯出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詩意棲居的美學價值、以文化人的人文價值;而公園城市,也成為成都專有的城市標識與品牌。

圖|龍泉驛溼地美景

圖|龍泉驛區星光綠道

「生活在成都」成為嚮往的生活,「像成都人一樣生活」更被定義為一種羨煞眾人的生活方式。

2017年底,成都率先擘畫出公園城市空間形態,統籌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不斷推動城市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圖|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圖源錦觀新聞

而這重構成都永續發展空間,引領城市格局千年之變的「一山」,正是龍泉山。這裡,不僅是城市綠心,更是成都布局未來之城的重要一筆。

作為「東進」的橋頭堡和主戰場,龍泉驛區發展迅猛。自2017年以來,實現了「從單一到協同、從節點到中心、從靠山到擁山、從立城到優城」的華麗轉身,成為引領成都城市「千年之變」由「錦江時代」進入「龍泉山時代」的重要載體。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DNA,決定著城市高度。在龍泉驛區的洛帶古鎮,有一個蔚然大觀的聚落,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著獨具風貌的客家文化。它和三國文化、魚鳧文化等一起融入「友善公益、樂觀包容」的天府文化,讓這座城市生而不同,也讓這裡的殘疾人生活展現出了不同的姿態。

擁抱時代,共享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十三五」期間,龍泉驛區按照成都市「到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和建設「先進汽車智造區、美好生活品質城」要求:

以滿足殘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邏輯起點、內生動力和價值歸屬;

不斷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形成提升助殘惠殘服務實效的體制機制;

著力打造新時期基層助殘服務網絡,探索形成了增強基層綜合服務能力的「龍泉驛路徑」;

在助推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019年,龍泉驛區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縣域殘疾人服務典型案例」區縣,並被確立為全國「網際網路+輔具適配服務」試點區

圖|龍泉驛區殘疾人輔具中心

公園城市戰略指引,天府文化生生不息,殘疾人事業蓬勃發展,一幅以公園城市為本底、「溫暖美好、共創共享」的龍泉驛殘疾人事業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

滿足殘疾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質內核。

在新時代的要求下,龍泉驛區殘聯不斷織密扶殘助殘兜底網,不斷夯實扶殘助殘硬實力,為龍泉驛區「殘疾人美好新生活」畫卷打好底稿。

01

保障篇:打造「美好」基礎

場景一

2019年,龍泉驛區殘聯與區財政、區人社、區稅務等相關單位就重度殘疾人參加養老保險資助工作進行多次研究、協商,並召開工作部署會,推動了《龍泉驛區重度殘疾人參加養老保險資助實施細則》的出臺。全年累計資助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達771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民法典》中,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內容近30條,這也充分說明保障殘疾群體的重要性。

五年來,針對殘疾群體社會保障,龍泉驛區應保盡保、應扶盡扶,盡力保障每一位殘疾朋友應該享有的權益。

著力夯實「救助性」保障,使每年3500人享福利;著力強化「資助性」保障,使2.2萬人有保險;著力提標「福利性」保障,使2.6萬人領紅利,進一步提升了全區殘疾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以及幸福感,打牢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美好」基礎。

02

公共服務篇:圈出「美好」生活

宜居是成都的城市標籤。

為提升生活舒適度和便利性,龍泉驛區正加快建設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15分鐘公服圈和生活微場景,差異化布局建設商務中心、文體中心、人才公寓、優質學校、高端醫療等服務資源,並細化形成「15-10-5分鐘」街區級、社區級、小區級生活服務圈。

公服圈圈住了龍泉驛人民的幸福,也圈出了殘疾群眾的美好生活場景。

五年來,龍泉區殘聯依託「量服」系統,不斷夯實助殘服務大數據工作基礎,年均制定和落實服務項目36萬餘項次,惠及殘疾群眾35000人次。

康復:家門口康復、專項補貼,更多殘疾人重建新生活

場景二

2019年6月,龍泉驛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正式建成,殘疾群眾可以在這裡接受康復治療、了解康復知識,體驗「家門口」的專業級康復服務。

場景三

龍泉驛區婦幼保健院康復中心,是一個經常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不少殘疾兒童在這裡「上課」,接受專業治療。2019年,龍泉驛區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提標擴面,將0—15歲殘疾兒童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康復訓練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最高3萬元,增加了困難家庭「送訓補貼」,形成「面廣、專業、多元」的救助特色。

五年來,龍泉驛區依託專業康復醫療機構,累計實施腦癱、聽障、孤獨症等殘疾兒童康復救助400餘人次,為重度殘疾人提供「送康上門」服務2000餘人,提供精神病服藥和住院救助1600餘人次,累計發放假肢、矯形器等輔助器具3400餘人,補貼白內障復明手術4000餘例,殘疾人「家庭醫生」服務籤約率超過95%。

就創業:按比例安置、靈活就業,更多殘疾人找到人生價值

場景四

在龍泉驛區五星輔助性就業基地,有很多「特殊困難」的殘疾工作者。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實現自身價值。工作累了,還可以看看書、做做鍛鍊,或者約上朋友一起觀看無障礙電影,生活嫻雅充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是龍泉驛區的重點工作之一。開班培訓、建設基地、引進龍頭產業、居家靈活就業……多種就業創業方式,讓殘疾朋友們能靈活選擇,實現就業增收。

五年來,龍泉驛區年均組織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658人次,建設殘疾人中蜂養殖基地、工藝葫蘆創業基地,扶持30餘戶殘疾人發展養殖業和手工業,年人均增收達5000餘元;每年推動企業按比例、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1000餘人,居家靈活就業3792人,發展家庭種養殖業289人,落實就業創業等直接補貼500餘人。

文化生活:特殊藝術、無障礙旅遊,更多殘疾人為夢想而活

場景五

去年國際殘疾人日,龍泉驛區組織30名貧困重度殘疾人前往黃龍溪景區和成都市規劃館參觀遊玩,在體驗無障礙設施的過程中,領略大自然風景,了解新知識。

五年來,龍泉驛區圍繞殘疾人「五個一」活動,常態開展讀書會、手工製作、文藝演出、無障礙觀影、無障礙旅遊等活動。結合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首次組織400餘名從未外出旅遊過的重度殘疾人體驗無障礙旅遊、90餘名殘疾人代表開展「最感恩快閃」活動,展現龍泉驛殘疾人最溫暖、最幸福瞬間。同時,大力發展殘疾人競技體育,湧現出了以帕運會遊泳亞軍鄧越等為代表的競技體育人才。此外,還依託省級文創產業示範園,打造殘疾人文創品牌「集美泉」,圓滿舉辦「殘疾人文創作品展」,成功入駐3個4A級景區,年銷售額超20萬元,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

疫情期間的溫暖保障、家門口享受的專業級康復服務、在家就可以掙錢的就業服務以及說走就走的無障礙旅行,每一幅畫面無不表達著,殘疾群眾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也越來越美好。他們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學遊泳、學書法、學畫畫;他們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養蜂、做手工、跑快遞;他們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樣,逛景區、看電影、辦展覽。

圖 |00後女孩鄧越,接觸遊泳後,開啟追夢之旅,代表家鄉參加各種賽事,勇奪裡約帕運會亞軍。

圖丨「成都好人」周俊明,65歲接觸書畫,開辦畫室進行義務教學,目前學生超過一萬,分布全球各地。

共創共享,美好場景,我們一起體驗。

殘疾人事務治理創新是引領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引擎,也是「龍泉驛之治」的重要組成。打造龍泉驛特色,探索殘疾人治理路徑,形成全國全市性示範、試點,為「殘疾人之治」、美好生活形態貢獻龍泉驛力量。

近年來,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雙體系基礎之上,龍泉驛區殘聯針對「殘疾人網上辦事」、「殘疾人就業」、「社區發展治理」等問題,探索出一條自己的基層助殘之路,讓殘疾人群體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層樓」。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縣域殘疾人服務典型案例」區縣,無疑為龍泉驛的基層殘疾人事務治理成績,增添了濃厚的一筆。

「打開雲上新空間」

率先開啟涉殘業務「一網通辦」機制,率先搭建殘疾人綜合服務微平臺,率先建設殘疾人「網際網路+輔具適配」服務中心,初步構建以「一機制、一平臺、一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新體系,推動殘疾人事務治理方式不斷創新。

助殘

惠民服務系統

龍泉驛區創新打造助殘惠民服務信息系統,將社會救助、教育幫扶、就業扶持等18項業務放在線上運營,殘疾群眾僅需要遞交一次基礎資料,就可以申請多個項目,真正做到「一趟清」。

賦能扶智新平臺

建設區域性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解決康復服務問題;建設輔助性就業基地,解決智力、精神、重度及「4050」等特殊困難殘疾人就業問題;打造殘疾人文創專屬品牌「集美泉」,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

文創

【集美泉】

01

02

03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集美泉」是龍泉驛區殘聯文創品牌,2019年入駐由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大面街道牽頭成立的「大面鋪子」文創品牌精英聯盟。旗下主要有羊毛氈、蜀繡、手工串珠等殘疾人手工藝品,目前已在多個場地亮相,如蔚然花海、青年之家、大面鋪文創集市、吾悅廣場等,深受大眾喜愛。

開啟殘健新共融

主動融入「社區發展治理」,創新開闢了以「空間共享、點位共管、殘健共融」為主要思路的融樂發展新空間,推動殘疾人事務服務社區集成。高品質建成運營了5個新型社區助殘服務綜合體「融樂陽光家園」,綜合提供日間照料、康復健身、無障礙觀影、學習培訓、文化藝術、手工製作、輔助性就業、志願助殘等服務,年度惠及殘疾群眾和社區居民4000餘人次。

五星

融樂陽光家園

01

02

03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美好發展」與「精準治理」融合、「美好社區」與「治理下沉」融合、「美好服務」與「多元布局」融合、「美好環境」與「美學場景」融合、「美好關係」與「開放包容」融合,這五個「美好密碼」,讓五星融樂陽光家園變成一個美好的大家庭,也成為開啟當地居民美好生活的秘鑰。

疊加助殘服務新力量

大力發展社會組織,通過項目孵化,培育發展以專業康復、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文化藝術等為主要內容的助殘社會組織16個;大力建設助殘志願者隊伍,組建了以3支區級助殘志願者隊伍為骨幹,各街鎮、高校、機構自有志願者隊伍為補充的「3+N」志願助殘服務體系。

社會

組織

在第三次全國殘疾預防日到來之際,龍泉驛區風雨同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願者來到同安街道陽光村,向村民們積極推廣殘疾預防的核心知識。

2020年1月13日,在庚子新春即將到來之際,文治麗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社工、志願者,為殘疾群眾開展義務理髮,共迎新春。

第十四次全國特奧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新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區殘聯指導下,組織了30名心智障礙者代表及親屬,與5名特邀融合小志願者,共同參與輪滑運動、感受特奧運動之美。

同心築夢、共享美好。每個殘疾人都是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每件助殘小事都是畫卷上最美的點綴。

藍圖已繪,底稿成型,龍泉驛殘疾人畫卷將有更多的色彩。

在新時代的引領下,龍泉驛區將緊抓深入推進城市東進、加快建設東部新城的歷史機遇,立足東部新城核心區域戰略定位,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創新賦能,攻堅提能,帶領全區殘疾人以昂揚之姿,攜手邁入高標準全面小康!

來源:龍泉驛殘聯

相關焦點

  • 殘疾人藍皮書: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報告
    854萬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2017年是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關鍵一年,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效顯著。根據《2017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有854.7萬名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 深大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成立
    中國殘聯副主席程凱表示,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具體舉措。
  • 成立深圳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聚焦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高...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關於在新階段推進各領域高質量發展新要求,支持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2020年11月26日,中國殘聯、廣東省殘聯、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大學共同創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 山東齊魯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院濱州分院成立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11月27日,山東齊魯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院濱州分院揭牌成立。濱州分院是山東齊魯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院在市級設立的唯一一家分院,是我市組建殘疾人事業發展智庫,藉助外腦把脈全市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 德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德陽市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德陽建設成為世界智造之都、國際文化名城、成都北部新城、生態田園典範的關鍵時期。各級各部門必須充分認清殘疾人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任務,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轉型升級,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儘快縮小殘疾人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讓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 深圳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揭牌成立。圖為深圳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深圳殘疾人網供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三五」殘疾人事業發展...
    甘肅省「十三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推進殘疾人與全省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會,依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甘肅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
  • 東莞憑什麼是「藏茶之都」?來吧,展示!
    東莞憑什麼是「藏茶之都」?來吧,展示!8大展區,囊括全茶產業連結,還有千款莞藏老茶亮相,「藏茶之都」,來一波展示!0125000㎡展會,8大展區本屆展會全新升級,運用「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優勢互補驅動模式,發揮「東莞藏茶」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體系優勢,踐行「中國藏茶之都」、「中國愛茶之都」品牌發展戰略,突出重點,展示特色。
  • 「如常集團促進長三角殘疾人事業一體化發展」公益物資捐贈儀式
    2020年11月3日-4日,第十四屆輪椅黃山行公益活動暨如常集團促進長三角殘疾人事業發展公益物資捐贈儀式在安徽省黃山市順利舉行。30餘位輪友,在100多位志願者的幫助下,登上黃山與翡翠谷欣賞美景。(翡翠谷)11月4日,再次遊覽翡翠谷後,本次活動終於迎來了高潮部分——「如常集團促進長三角殘疾人事業一體化發展」公益物資捐贈儀式。
  • 促殘疾人事業創新發展② | 雲浮:描繪一幅扶殘助殘愛心藍圖
    如今,全市殘疾人事業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服務網絡和基層組織日益完善,全社會扶殘助殘的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的生存發展狀況顯著改善,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進一步營造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
  • 關於下達2020年中央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
    2020年中央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皖財社〔2019〕1287號)文件精神,下撥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預算指標622.5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資金312.8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309.7萬元。
  • 就藏在這個公園裡!快來打卡吧~
    就藏在這個公園裡!來看看嬌豔綻放的花朵,長得有些像荷花,仔細看看又不是荷花……這到底是什麼植物?快來看看公園裡的王蓮風姿~↓ ↓ ↓楊浦公園:今夏引進奇花,美景怎能錯過!對於楊浦公園來說,王蓮可是公園植物大家庭裡的「新成員」。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宿遷市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2018-2020年)的通知
    (2018-2020年) 為加快推進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全面實施《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6〕99號),依據《江蘇省「十三五」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和《宿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 北京大學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參與協辦「第十四屆中國殘疾...
    、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大學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協辦單位之一,共同組織本次論壇並承辦分論壇。本屆論壇以「新時代殘疾人保障和發展」為主題,來自北京大學等十三所高校、多家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的代表在線下和線上共同參會。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法學院教授葉靜漪受邀出席會議,並在論壇開幕式上以「新時代我國殘疾人的社會融合與發展」為題作主旨發言。
  • 杭州市殘疾人託管中心攜手浙大助推殘疾人託養事業
    5月24日,杭州市殘疾人託管中心與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合作共建暨合作研究及實習基地籤約掛牌儀式順利舉行,杭州市殘聯領導、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領導、杭州市殘疾人託管中心相關領導出席本次籤約掛牌儀式。儀式上,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文炯教授首先表達了對中心提供平臺與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共建合作研究及實習基地的感謝,希望能藉助中心平臺提升學生理論運用、創新及適應能力,同時,為殘疾人託養事業提供科研支撐與智力支持
  •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發展特殊教育事業
    圍繞「關愛殘疾孩子,發展特殊教育」活動主題,精心組織好各項活動,對於我們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精神,推動全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特殊教育是晉中市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歷來十分關心、重視殘疾人特別是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權利的保障。
  • 上海辦首屆中國特殊藝術展示周 展示殘疾人風貌
    展示周活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特殊藝術協會聯合舉辦,上海今夜娛樂文化演出影視有限公司承辦。  本報記者對專程來滬的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劉小成副主席進行了專訪。據他介紹,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立十五年來,在國內義演數百場,出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三十多個國家。
  • 廣東省財政廳關於提前下達中央財政2021年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
    廣東省財政廳關於提前下達中央財政2021年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的通知2020-12-17來源:本網原創稿粵財社〔2020〕286號各地級以上市財政局,財政省直管縣(市)財政局:根據《財政部關於提前下達
  • 需把殘疾人事業作為一面鏡子
    日前,2015年第二場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圍繞「殘疾人權益保障」積極建言獻策,讓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這就說明了我國制度還停留在大而化之的層面,在殘疾人權利保護等很多方面沒有具體的操作規則,對殘疾人事業關心不夠細微,缺少對殘疾人口致殘原因及早期幹預防控的對策,等等。而現實中,殘疾人幾乎被當作是社會的負擔,全社會對殘疾人的救濟多是出於一種人道主義的關懷。尤其對於先天性殘疾人士,更是被人們當作是「上輩造的孽」,很少得到重視。
  • 持續發揮「頭雁」效應,南昌市殘聯多舉措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跨越式發展
    同時,優美的環境,齊全的功能室,合理的區域布局都讓人眼前一亮。「南昌市現有殘疾人康復機構29家,其發展歷程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最開始的『自我生長』階段,到『求生存』階段,再到如今的『新發展』階段。餘穎表示,「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省會』意識,持續發揮『頭雁效應』,努力弘揚『心往一處想、話往一處說、勁往一處使、事往一處做』的『四個一』團隊精神,一以貫之地奮力實施『龍騰』工作策略,不斷推動新時代南昌殘疾人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