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泉驛畫卷
穿越一座山,讀懂一座城。
9月16日,繼成都市運會之後,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龍泉驛區開幕,為202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積蓄能量,再次練兵!1000餘名殘疾運動員齊聚龍泉驛,在這裡拋灑汗水,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殘疾人比賽,是一場殘疾人突破自身障礙、與命運的搏鬥,更是一場城市級的動員、城市溫度和人文關懷的集中體現,也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集中匯報。
美麗宜居、共創共享,一幅充滿生機、溫暖美好的龍泉驛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等著你來細細品讀。
絢麗多彩的畫卷,離不開精美的布局。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明確提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帶著這樣一個時代課題,成都在「一尊重五統籌」城市工作新要求的基礎上,創新提出公園城市理念,開啟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
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再次對成都公園城市建設表示肯定,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兩年來,圍繞「人、城、境、業」四大維度,成都為「公園城市」注入了豐富內涵,凸顯出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詩意棲居的美學價值、以文化人的人文價值;而公園城市,也成為成都專有的城市標識與品牌。
圖|龍泉驛溼地美景
圖|龍泉驛區星光綠道
「生活在成都」成為嚮往的生活,「像成都人一樣生活」更被定義為一種羨煞眾人的生活方式。
2017年底,成都率先擘畫出公園城市空間形態,統籌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不斷推動城市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圖|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圖源錦觀新聞
而這重構成都永續發展空間,引領城市格局千年之變的「一山」,正是龍泉山。這裡,不僅是城市綠心,更是成都布局未來之城的重要一筆。
作為「東進」的橋頭堡和主戰場,龍泉驛區發展迅猛。自2017年以來,實現了「從單一到協同、從節點到中心、從靠山到擁山、從立城到優城」的華麗轉身,成為引領成都城市「千年之變」由「錦江時代」進入「龍泉山時代」的重要載體。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DNA,決定著城市高度。在龍泉驛區的洛帶古鎮,有一個蔚然大觀的聚落,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著獨具風貌的客家文化。它和三國文化、魚鳧文化等一起融入「友善公益、樂觀包容」的天府文化,讓這座城市生而不同,也讓這裡的殘疾人生活展現出了不同的姿態。
擁抱時代,共享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十三五」期間,龍泉驛區按照成都市「到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和建設「先進汽車智造區、美好生活品質城」要求:
以滿足殘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邏輯起點、內生動力和價值歸屬;
不斷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形成提升助殘惠殘服務實效的體制機制;
著力打造新時期基層助殘服務網絡,探索形成了增強基層綜合服務能力的「龍泉驛路徑」;
在助推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019年,龍泉驛區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縣域殘疾人服務典型案例」區縣,並被確立為全國「網際網路+輔具適配服務」試點區。
圖|龍泉驛區殘疾人輔具中心
公園城市戰略指引,天府文化生生不息,殘疾人事業蓬勃發展,一幅以公園城市為本底、「溫暖美好、共創共享」的龍泉驛殘疾人事業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
滿足殘疾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質內核。
在新時代的要求下,龍泉驛區殘聯不斷織密扶殘助殘兜底網,不斷夯實扶殘助殘硬實力,為龍泉驛區「殘疾人美好新生活」畫卷打好底稿。
01
保障篇:打造「美好」基礎
場景一
2019年,龍泉驛區殘聯與區財政、區人社、區稅務等相關單位就重度殘疾人參加養老保險資助工作進行多次研究、協商,並召開工作部署會,推動了《龍泉驛區重度殘疾人參加養老保險資助實施細則》的出臺。全年累計資助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達771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民法典》中,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內容近30條,這也充分說明保障殘疾群體的重要性。
五年來,針對殘疾群體社會保障,龍泉驛區應保盡保、應扶盡扶,盡力保障每一位殘疾朋友應該享有的權益。
著力夯實「救助性」保障,使每年3500人享福利;著力強化「資助性」保障,使2.2萬人有保險;著力提標「福利性」保障,使2.6萬人領紅利,進一步提升了全區殘疾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以及幸福感,打牢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美好」基礎。
02
公共服務篇:圈出「美好」生活
宜居是成都的城市標籤。
為提升生活舒適度和便利性,龍泉驛區正加快建設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15分鐘公服圈和生活微場景,差異化布局建設商務中心、文體中心、人才公寓、優質學校、高端醫療等服務資源,並細化形成「15-10-5分鐘」街區級、社區級、小區級生活服務圈。
公服圈圈住了龍泉驛人民的幸福,也圈出了殘疾群眾的美好生活場景。
五年來,龍泉區殘聯依託「量服」系統,不斷夯實助殘服務大數據工作基礎,年均制定和落實服務項目36萬餘項次,惠及殘疾群眾35000人次。
康復:家門口康復、專項補貼,更多殘疾人重建新生活
場景二
2019年6月,龍泉驛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正式建成,殘疾群眾可以在這裡接受康復治療、了解康復知識,體驗「家門口」的專業級康復服務。
場景三
龍泉驛區婦幼保健院康復中心,是一個經常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不少殘疾兒童在這裡「上課」,接受專業治療。2019年,龍泉驛區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提標擴面,將0—15歲殘疾兒童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康復訓練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最高3萬元,增加了困難家庭「送訓補貼」,形成「面廣、專業、多元」的救助特色。
五年來,龍泉驛區依託專業康復醫療機構,累計實施腦癱、聽障、孤獨症等殘疾兒童康復救助400餘人次,為重度殘疾人提供「送康上門」服務2000餘人,提供精神病服藥和住院救助1600餘人次,累計發放假肢、矯形器等輔助器具3400餘人,補貼白內障復明手術4000餘例,殘疾人「家庭醫生」服務籤約率超過95%。
就創業:按比例安置、靈活就業,更多殘疾人找到人生價值
場景四
在龍泉驛區五星輔助性就業基地,有很多「特殊困難」的殘疾工作者。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實現自身價值。工作累了,還可以看看書、做做鍛鍊,或者約上朋友一起觀看無障礙電影,生活嫻雅充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是龍泉驛區的重點工作之一。開班培訓、建設基地、引進龍頭產業、居家靈活就業……多種就業創業方式,讓殘疾朋友們能靈活選擇,實現就業增收。
五年來,龍泉驛區年均組織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658人次,建設殘疾人中蜂養殖基地、工藝葫蘆創業基地,扶持30餘戶殘疾人發展養殖業和手工業,年人均增收達5000餘元;每年推動企業按比例、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1000餘人,居家靈活就業3792人,發展家庭種養殖業289人,落實就業創業等直接補貼500餘人。
文化生活:特殊藝術、無障礙旅遊,更多殘疾人為夢想而活
場景五
去年國際殘疾人日,龍泉驛區組織30名貧困重度殘疾人前往黃龍溪景區和成都市規劃館參觀遊玩,在體驗無障礙設施的過程中,領略大自然風景,了解新知識。
五年來,龍泉驛區圍繞殘疾人「五個一」活動,常態開展讀書會、手工製作、文藝演出、無障礙觀影、無障礙旅遊等活動。結合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首次組織400餘名從未外出旅遊過的重度殘疾人體驗無障礙旅遊、90餘名殘疾人代表開展「最感恩快閃」活動,展現龍泉驛殘疾人最溫暖、最幸福瞬間。同時,大力發展殘疾人競技體育,湧現出了以帕運會遊泳亞軍鄧越等為代表的競技體育人才。此外,還依託省級文創產業示範園,打造殘疾人文創品牌「集美泉」,圓滿舉辦「殘疾人文創作品展」,成功入駐3個4A級景區,年銷售額超20萬元,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
疫情期間的溫暖保障、家門口享受的專業級康復服務、在家就可以掙錢的就業服務以及說走就走的無障礙旅行,每一幅畫面無不表達著,殘疾群眾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也越來越美好。他們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學遊泳、學書法、學畫畫;他們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養蜂、做手工、跑快遞;他們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樣,逛景區、看電影、辦展覽。
圖 |00後女孩鄧越,接觸遊泳後,開啟追夢之旅,代表家鄉參加各種賽事,勇奪裡約帕運會亞軍。
圖丨「成都好人」周俊明,65歲接觸書畫,開辦畫室進行義務教學,目前學生超過一萬,分布全球各地。
共創共享,美好場景,我們一起體驗。
殘疾人事務治理創新是引領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引擎,也是「龍泉驛之治」的重要組成。打造龍泉驛特色,探索殘疾人治理路徑,形成全國全市性示範、試點,為「殘疾人之治」、美好生活形態貢獻龍泉驛力量。
近年來,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雙體系基礎之上,龍泉驛區殘聯針對「殘疾人網上辦事」、「殘疾人就業」、「社區發展治理」等問題,探索出一條自己的基層助殘之路,讓殘疾人群體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層樓」。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縣域殘疾人服務典型案例」區縣,無疑為龍泉驛的基層殘疾人事務治理成績,增添了濃厚的一筆。
「打開雲上新空間」
率先開啟涉殘業務「一網通辦」機制,率先搭建殘疾人綜合服務微平臺,率先建設殘疾人「網際網路+輔具適配」服務中心,初步構建以「一機制、一平臺、一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新體系,推動殘疾人事務治理方式不斷創新。
助殘
惠民服務系統
龍泉驛區創新打造助殘惠民服務信息系統,將社會救助、教育幫扶、就業扶持等18項業務放在線上運營,殘疾群眾僅需要遞交一次基礎資料,就可以申請多個項目,真正做到「一趟清」。
賦能扶智新平臺
建設區域性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解決康復服務問題;建設輔助性就業基地,解決智力、精神、重度及「4050」等特殊困難殘疾人就業問題;打造殘疾人文創專屬品牌「集美泉」,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
文創
【集美泉】
01
02
03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集美泉」是龍泉驛區殘聯文創品牌,2019年入駐由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大面街道牽頭成立的「大面鋪子」文創品牌精英聯盟。旗下主要有羊毛氈、蜀繡、手工串珠等殘疾人手工藝品,目前已在多個場地亮相,如蔚然花海、青年之家、大面鋪文創集市、吾悅廣場等,深受大眾喜愛。
開啟殘健新共融
主動融入「社區發展治理」,創新開闢了以「空間共享、點位共管、殘健共融」為主要思路的融樂發展新空間,推動殘疾人事務服務社區集成。高品質建成運營了5個新型社區助殘服務綜合體「融樂陽光家園」,綜合提供日間照料、康復健身、無障礙觀影、學習培訓、文化藝術、手工製作、輔助性就業、志願助殘等服務,年度惠及殘疾群眾和社區居民4000餘人次。
五星
融樂陽光家園
01
02
03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美好發展」與「精準治理」融合、「美好社區」與「治理下沉」融合、「美好服務」與「多元布局」融合、「美好環境」與「美學場景」融合、「美好關係」與「開放包容」融合,這五個「美好密碼」,讓五星融樂陽光家園變成一個美好的大家庭,也成為開啟當地居民美好生活的秘鑰。
疊加助殘服務新力量
大力發展社會組織,通過項目孵化,培育發展以專業康復、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文化藝術等為主要內容的助殘社會組織16個;大力建設助殘志願者隊伍,組建了以3支區級助殘志願者隊伍為骨幹,各街鎮、高校、機構自有志願者隊伍為補充的「3+N」志願助殘服務體系。
社會
組織
在第三次全國殘疾預防日到來之際,龍泉驛區風雨同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願者來到同安街道陽光村,向村民們積極推廣殘疾預防的核心知識。
2020年1月13日,在庚子新春即將到來之際,文治麗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社工、志願者,為殘疾群眾開展義務理髮,共迎新春。
第十四次全國特奧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新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區殘聯指導下,組織了30名心智障礙者代表及親屬,與5名特邀融合小志願者,共同參與輪滑運動、感受特奧運動之美。
同心築夢、共享美好。每個殘疾人都是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每件助殘小事都是畫卷上最美的點綴。
藍圖已繪,底稿成型,龍泉驛殘疾人畫卷將有更多的色彩。
在新時代的引領下,龍泉驛區將緊抓深入推進城市東進、加快建設東部新城的歷史機遇,立足東部新城核心區域戰略定位,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創新賦能,攻堅提能,帶領全區殘疾人以昂揚之姿,攜手邁入高標準全面小康!
來源:龍泉驛殘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