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記得生二胎時,醫生問我們要不要給孩子做新生兒採足底血檢測?當時我一臉茫然,看了下費用帳單,順產用生育保險減免後自費開銷1000元都不到,這個新生兒採足底血的項目就花去了400多元。
醫生可能看出了我的想法,接著說:「其實這個檢查是自願的。不過還是建議做下,對孩子很有好處的,這是寶寶疾病篩查的一種手段,可以對寶寶的先天性疾病進行早治療早發現。」在一旁的婆婆聽到醫生這麼說,節省了一輩子的老人第一反應就是認為醫生在亂收費,三言兩語就替我們拒絕了做這項檢查。
其實老大出生時,我們也沒有聽過這項檢查,老二從懷孕起,我明顯感覺各項檢查規範了不少。
老公是個非常謹慎的人,為此他特地諮詢了身邊的專業的醫生朋友這個檢查究竟有沒有必要做?
為什麼要採新生兒足底血呢?
通俗地說,採集新生兒足底血就是為了做疾病篩查。
這項檢查一般在孩子出生72小時之後,出生7天以內進行,這些篩查不但可以發現新生兒先天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地中海貧血等這些疾病,幫助父母們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還能避免寶寶因為肝腎的損傷,進一步威脅到生命安全。
醫生朋友告訴我們,隨著醫學條件越來越發達,新生兒死亡率正逐年下降,近年來新生兒死亡率在4%-6%左右,而染色體異常或是某些遺傳疾病已經成為造成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別是一些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在新生兒剛出生時,沒有明顯的症狀,等到後期症狀明顯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甚至一旦發病就威脅到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這種情況,發病機率雖然不高,但是醫生們普遍認為,新生兒足底篩查是一種簡單易行,為孩子未來健康成長保健護航的檢測方式,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夠切實行動起來。
那麼問題來了,有些家長會問「我們家並沒有家族遺傳疾病,這個檢查是否就不需要再做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有些疾病並不是有先天性遺傳家族史的寶寶才會患上的,但是同樣會危害孩子的健康。
比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這是一種兒童先天性內分泌疾病,這種病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遺傳因素導致的,可是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導致智力發育落後,身材矮小甚至出現全身器官代謝低下的情況。
還有一種叫做苯丙酮尿症,這是由於肝臟內苯丙氨酸羥化酶的先天缺陷造成的疾病,這種病的最大危害是導致孩子的大腦發育受損,雖然它在醫學上被定義為遺傳病,然而近年來臨床上也有不少患病寶寶並沒有家族遺傳史。
現在足底血篩查中已經可以篩查幾十種先天性疾病,而國家已經對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CH)兩種疾病的篩查納入免費檢查類,因此這項檢查並不能以有沒有先天性遺傳病史為是否檢測的標準,而是每個寶寶必做的檢查項目。
既然這項檢查這麼有必要做,那麼新手寶爸寶媽們應該如何配合醫生給寶寶做這項檢查呢?
1. 按照醫生的要求來做。
父母最好的配合就是按照醫生的要求來做,因為新手兒的足底敏感度較低,不容易產生明顯的痛感,父母不必過於焦慮。而且足底血流量豐富,便於採集到足夠的標本,因此新手父母們首先要做的是信任醫生,及時配合醫生採集足底血。
2. 及時查詢結果。
在做檢查前,新手父母們要配合醫生籤署知情同意書,並將自己詳細的聯繫方式一一填寫清楚,以便醫生可以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
在醫生給孩子採集完足底血之後,應保存好篩查編號,這是查詢結果的有效憑證,切不可大意丟棄。
3. 保持冷靜。
有些寶寶初次篩查結果可能會出現異常,家長們切不可過於緊張,只需要配合醫生進行複查即可,而複查結果異常的機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家長們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諱疾忌醫便是對寶寶健康最大的關愛。
寶爸寶媽們,你們給寶寶做過新生兒足底血篩查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