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家一張紙傳了13代,發現是無價之寶,專家勸說24次:快捐了吧

2020-12-13 騰訊網

據《現代漢語詞典》中,稱文物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築、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種藝術品。」

文物的來源,除了考古發現的墓葬之外,還有許多是代代相傳的寶物。自古以來,我國的家族觀念就非常的濃厚,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之中,有許多的寶物也就跟著流傳了下來。在新中國建立之後,也有許多人自願的將傳家寶上交給了國家,作為研究之用。

當然,有許多文物也是人們不願意交出來的,畢竟那是祖先留下來的寶物,還需要專家的進一步的交流。青州市一戶老農家裡的「一張紙」就傳了13代,並且天下獨一份!專家為此登門勸說24次。

專家小村尋寶,竟有寶物線索

1985年時,青州市文物博物館館長魏振聖去到了市裡一個名叫鄭母村的小村莊裡,他此行是想要去「尋尋寶」。這一個村落雖然很小,但卻歷史悠久,作為行家的他,也希望能夠在村裡發現有價值的文物。

結果,在他和當地的一個村民簡短交談之後,對方告訴他,在村裡有一戶人家有一張傳了十三代的紙,可能就是他想要找文物。一張紙能夠流傳十三代,那麼背後的意義一定不一般,抱著這樣的想法,魏振聖找到了村民口中所說的那戶人家。

家中藏有珍貴紙張的老農名叫趙煥斌,在專家的詢問之下,他自稱以及是明朝狀元趙秉忠的後人。這一消息令專家興奮不已,既然是狀元後人的話,那麼那張所謂的「傳世紙張」,就很有可能就是狀元的考卷了。

老農三緘其口,專家上門24次終迎轉機

老農趙煥斌的先人趙秉忠,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位狀元。據史料中記載,他是萬曆二十六年一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歷任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官至禮部尚書。但是,他後期的官途並不順暢,在當官幾年之後便受到了彈劾,最後被無辜的革去了官職。

然而,即便最終被罷官,他當年考中狀元的考卷,也還是被保留了下來,並且還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到了趙煥斌這一代時,已是趙家流傳寶物的第十三代了!

由於是傳家之寶,因此在一開始時老農雖然承認是明朝狀元的後人,但是他對於考卷一事卻是三緘其口,不願與專家多說。

而這傳家寶也畢竟是老農自家所有,專家只能通過勸說的方式,希望老農能夠將寶物交給國家保管。

原本老農對此不為所動,最終在專家上門24次不斷地勸說之後,老農終於被打動了,他主動拿出了寶物,並說起了背後的故事。

對於趙家人而言,這張傳世的考卷就是家族榮譽的一部分。傳到他這時已經是第十三代,所以他起初不願交出來。

好在,老農最終也明白了這家國情懷,最終將考卷給捐了出來。經過了專家調查研究之後,證實該考卷確實是來自於明朝萬曆年間。

我國古代保留完好至今的試卷並不多,在老農將狀元試卷捐出之後,也算是彌補了我國歷史的一部分空白。

狀元卷彌足珍貴,上交國家成為家族榮耀

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為19折冊頁,每折通高約47.6釐米,寬約14.1釐米。其封面、封底均為全綾裝裱。

卷首頂天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字,為當時的皇帝朱翊鈞御書下鈐「彌封關防」長印,佔一折。而下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為1釐米見方工整小楷,一共2460字,精闢的闡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主張「實心先立」、「實政繼舉」,才能夠天下太平安樂。

這份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卷真跡,其歷史意義可想而知。

在老農將文物捐出之後,狀元考卷便被收藏在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以供世人瞻仰。一家的傳家之寶,如今成了整個國家的瑰寶。

老農起初確實心有不忍,但是在專家給他普及了文物知識夠,才意識到將文物交給國家,才是家族留在後世最大的榮耀。

在將文物捐出後的第四年,趙煥斌老人離世了。而他並沒有將狀元卷傳給趙家的第十四代,但是在捐給國家之後,也將同樣的使得家族的榮耀代代相傳了!

狀元卷名聲大振,不料竟然不翼而飛

趙秉忠的狀元卷是目前保留下來的,世界上最早狀元卷,同時也是百分百的孤品,其卷上二千四百六十個小楷書法,堪比名家筆墨!而其內容更具有巨大的歷史研究價值。這本孤品狀元卷也以其歷史文化價值,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並且還成為了青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1991年的8月5日時,被稱為該館鎮館之寶的這件國家一級文物,竟然被盜了!

好在,僅在九日的時間裡,相關部門便把文物給追回了,並且這件文物也沒被損壞,而那盜竊文物的罪犯則是被定了死刑。

就這樣,這份狀元卷歷經幾多磨難,終於在中國的博物館裡長存。

小結

傳家寶是「小家」的榮耀,但也可以是「大家」的榮耀。將文物捐出來,趙家人家族的榮耀將更大程度地流傳下去!人們敬佩幾千年前的狀元先人,同時更敬佩將文物獻出來的趙家後人。

像趙煥斌那樣無私捐獻的愛國精神,讓趙家在出了狀元後,又有了新的世代榮光!這也是他留給家族新的精神財富,這要比真正的物質強上千倍乃至萬倍!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農家一張紙傳了13代,全國或找不到第二張,專家勸說:您捐了吧
    1982年,山東青州文物管理所所長魏振聖來到了鄭母村,和大多數專家一樣,他閒暇時便會去各地走走,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文物動向。但他四處打探消息時,有些村民告訴他,這個村落裡曾經出過許多有名的人物,雖然這些人隨著時代的變化幾乎沒有了姓名,但是在過去他們還是風頭很盛的。
  • 老漢找出一張70年前的借條,本以為不值錢,專家:無價之寶
    老漢找出一張70年前的借條,本以為不值錢,專家:無價之寶文/一朵雲說歷史八年抗戰可謂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最最為艱難的時期了,好在我們已經克服困難,挺了過來,但是當時的一些問題還是有些遺留。在當時因為八路軍的長時間行軍,服裝、鞋子都消耗的極快,因此當時任八路軍團長王慧平就向陳鴻清陳老漢借去了上百斤棉花,數十雙鞋子及數十斤布料,約定如果陳家有困難的話,可以憑藉借條到延安根據地取回物資或相應錢財,沒有困難的話希望可以等到戰後在分配。
  • 甘肅一農民將自家使用5年的「鹽瓶」上交,專家大笑:無價之寶
    甘肅一農民將自家使用5年的「鹽瓶」上交,專家大笑:無價之寶導讀:中國的文物之多,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就像文物不僅僅在收藏家和國家手裡,有的普通農民在不知不覺中卻有著價值不菲的文物,這事情也是常見的。四年前,曾看到一些新聞,說是一個有錢人花了幾億買了一個雞缸杯,回到家後,沒有先珍藏起來,而是沏了一杯茶。等到茶水泡好,他一飲而盡。網友說道,這杯茶真貴。他之所以能夠閒情逸緻的喝著幾億杯子泡的差茶,前提是得有豐厚的資產。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更土豪的人,他用古董當放鹽的罐子,一放就是幾年。
  • 老農家傳400多年的國寶,專家多次勸捐,捐後卻被盜走開價150萬
    這份老祖宗留下來的寶物也傳到了趙秉忠的第13代孫趙煥彬手中。在過去動亂時期,很多家傳的其他古董文物都已經被毀,但這份狀元卷被趙煥彬藏在枕頭底下逃過一劫,它見證著祖先的輝煌,自然不能輕易對外示人。趙煥彬老人很是低調,在外人眼裡就是一位普通的莊稼漢,沒人知道他家中還有這樣的頂級文物。直到一次酒喝多了不小心說漏了嘴,傳到了當時青州文物管理所所長魏振聖那裡。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在民間便有很多珍貴的文物被當做了生活的器具,比如說在1957年,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自己的田裡犁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陶鷹鼎,但是殷思義不識貨把陶鷹鼎當做了雞食盆,差點毀了一件國寶
  • 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因刻有22字銘文,成為無價之寶
    現在文物市場非常火爆,如果能夠辨別文物,則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有些人身懷寶物卻不知真偽,例如有一位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是無價之寶,因為這水瓢上有22個字的銘文,成為無價之寶。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有數不盡的文物。目前,各大博物館中也在展覽著那些文物,這些文物製作精良並且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他從廢紙堆中撿到一張「請假條」,放家中3年後,卻成無價之寶
    40多年前,一工作人員廢紙堆中發現了一張「請假條」,雖說紙張發黃髮黑,但他仍覺得此物不凡,於是便帶回了家。沒成想,這張「請假條」卻在3年後成為了無價之寶,這張紙到底是什麼來頭? 1972年的一天,萬育仁在博物館的倉庫清理字畫時,在廢紙中發現了一張發黃髮硬的破舊書法字帖,上面有「晉王羲之」字樣。
  • 河南農民拿「金碗」請專家鑑定,專家:你上交吧!老農:不能忘祖
    河南如今在國內不算是最富裕的城市,但在歷史上也是有文化底蘊的古都,所以在河南地區可是發現了很多歷史遺留下的寶貝,甚至是在河南地區還能發現以前達官顯貴的後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位河南的農民,拿著一隻金碗到文物局鑑定,專家讓其上交,卻遭到了農民的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呢?
  • 母乳庫「捐奶冠軍」:兩年捐321次共13.6萬毫升
    廣州有487位女性在兩年間成為這個母乳庫的捐獻者,最多的一位捐獻了321次,捐獻量達13.6萬毫升。總共55.2萬毫升的母乳救助了121位該院的患兒。但母乳庫運行至今,也現出隱憂:捐獻人數、捐獻次數和奶量皆比第一年出現下滑,需要尋找促進母乳捐獻的長效機制;而1毫升母乳接近兩元的成本,也讓母乳庫負責人開始思考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 村民意外發現破舊木頭,本是無價之寶,卻被用來當了切菜板
    農村地區居住的朋友似乎總能發現價值連城的寶貝,陝西甘肅地區的不少農民都在自家的田地裡發現了墓葬的遺址,甚至挖出來珍貴的國家級文物。但是礙於文化水平的限制,這些挖出寶貝的農民兄弟都沒能發現寶物的價值,反而是拿珍貴的文物用來放鹽餵雞。
  • 他畫虎不畫臉,屁股對著人,卻成無價之寶?聽聽專家怎麼說
    他畫虎不畫臉,屁股對著人,卻成無價之寶?聽聽專家怎麼說老虎身為百獸之王,威風凜凜,不怒自威,是很多畫家眼中的寵兒,在過我們國家十分擅長畫老虎的畫家有張大千、張善子兩兄弟,還有馮大中等人,畫的老虎都是虎虎生威,讓人一看就喜歡的不得了,其實也有一個畫家,他也十分喜歡畫老虎,只是他畫的老虎都沒有臉,總是拿著個屁股對著人,卻成了無價之寶,很多人都表示不服,一隻沒有臉的老虎怎麼就稱為無價之寶了呢
  • 農民查縣誌盜墓,還真盜了一個大墓,結果將無價之寶賣成白菜價
    農民查縣誌盜墓,還真盜了一個大墓,結果將無價之寶賣成白菜價前言:孔子的故鄉就是山東曲阜,這裡也是歷史上多個朝代魯王生活的地方,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古城,自然也就人才輩出,但是總是會出現一些投機倒把之人。在當地發現了漢代「魯珠王墓」,雖說這也是被國家保護的文物單位,但是幾十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保護並不是很明顯。李老大直接花5萬元,收買了當地的看管的村民,於是就對這座僅存的葬墓進行著肆意的破壞。擁有著兩千年歷史的漢代古墓,在經過炸藥的猛烈攻擊下,瞬間倒塌在一旁。後期,李老大還是不甘心,多次的去進行著破壞,還將葬墓之中的文物全部都拿走。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接連的裝走了不少的物品。
  • 姨媽死前給侄子一張紙,打開發現價值10億寶貝,之後全部捐給國家
    趙泰來投奔姨媽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的愛國無疑是非常偉大的,因為他在多年來為國家總共捐獻了多達6萬多件珍貴的文物,無論是博物館還是藝術館,都曾收到過他的捐贈,據統計,他在這麼多年前前後後所捐贈的6萬多件文物,總價值已經超過了8億元,這樣的數字無疑是非常龐大的,而這樣的氣魄恐怕在當代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吧,而且當年他的姨媽在過世前還曾給他留下了一張紙
  • 考古隊在湖南出土一件瞬間消失的文物,幸好手快,拍下一張老照片
    而馬王堆另一項震驚世界的發現就是素紗襌衣,這件襌衣重量僅僅49克,薄如蟬翼,輕似煙雲,湖南省博物館曾委託專家對素紗襌衣進行複製,但是最後的成品卻超過了80克。而在經過對蠶絲重量的反覆研究和加工之後,專家們才製成了第二件重49.5克的仿真素紗襌衣,這一過程就足足耗費了13年時間,卻依舊達不到原品的重量。
  • 大龍郵票堪稱「無價之寶」!快來看~值錢的郵票價格一覽!
    下面為大家盤點中國郵壇史上最貴的幾枚郵票,看看你家有幾張?郵票發行不到半天,一位中國地圖出版社的編輯發現,這枚郵票上中國地圖畫得不準確,沒畫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便通過組織向郵電部反映。郵電部發現問題後,急令全國各地郵局停售,郵票要全數退回。但已有個別郵局提前售出了這枚郵票,致使有少量郵票流出。
  • 無價之寶:在近些年,被科學家成功發現的5個珍貴的古代物品
    而且還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所以它們可謂是無價之寶,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在近些年,被科學家成功發現的5個珍貴的古代物品!也正因為這一點,科學家對於這枚盾牌非常感興趣,在2017年年英國約克郡,人們利用了金屬探測器,地底下發現了古代的銅製裝飾品,而科學家研究發現之後,證實了這個地方在公元5世紀-6世紀的時候,是古盎克魯撒克遜人的墓地,後來再次挖掘又發現了凱爾特戰士的盾牌,盾牌非常精美,像一個藝術品一樣,堪稱那個時代最好的武器之一。
  • 湖南農民扳倒13家汙染化工廠 曾驚動中央領導
    湖北的同志說,紫薇山莊因地制宜,投資少、見效快,很適宜在當地農村推廣。  2005年7月,全國新聞媒體組織「落實科學發展觀·中部崛起」的系列採訪活動。新華社等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到達長沙後就直奔長沙縣黃興鎮。不久,新華社發了一篇《黃興鎮興衰曲》的通稿,稿子開頭這樣寫道:三年多前,被譽為「環保衛士」的湖南長沙縣黃興鎮村民章志標帶領群眾抵制化工企業汙染,最終導致政府將13家化工企業徹底關閉。
  • 把「你是農民」當罵人詞彙?往上數三代,誰還不是農民
    直到2020年5月,在參加完曲阜師範大學成人高考後,陳春秀才意外發現自己早就「上過大學」。她的學籍被人頂替,人生軌跡也被「置換」。兩年時間,山東有242個高考替考案例。受害考生幾乎全是農村戶口。原因無他:農民信息不通暢,不容易發現被冒名頂替。即便發現這一行為,農民沒關係也沒錢,很難收集證據和維權,大概率只能吃啞巴虧。
  • 一張紙最多摺疊8次?她把紙摺疊了13次後,發生了什麼?
    A4紙摺疊51次後,會到達太陽表面?你先摺疊夠8次再說吧!紙張是再普通不過的了,可以用它來寫字,也可以用來摺紙。在近日網絡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張紙是不可以摺疊超過7次的。在摺疊第7次的時候就已經非常費力地,想要完成第8次是幾乎不可能的,這裡的指的是a4紙,而並不是經過特殊材料製作的紙張。那麼一張紙最多可以摺疊多少次呢?
  • 女大學生捐卵還網貸:入坑只因一部蘋果手機、一張健身卡
    曉雯第一次從網貸平臺借到2000元,再經過幾家網貸平臺和私人借條周轉之後,欠款累計到5萬多元。2018年4月,大三下學期,曉雯備戰考研,想徹底還清貸款。想起在網上看過介紹捐卵還清貸款的文章,她私信了作者。很快,對方推給她一個中介微信。加了中介微信後,曉雯按要求發送了照片和身高、體重、學歷、血型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