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中英校園文化差異大,學生該如何快速適應?

2020-12-11 騰訊網

在眾多的留學群體中,你可能見過這種現象,家長大費周章的把孩子送出國門,孩子卻哭著打電話回來來說不適應

其實,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中英之間的教育差距,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孩子,那麼該怎麼應對適應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課程作息不同

在英國,學生的課程表上大多是8點半以後的課程,因此也更不會要求學生要提前多早要到學校,學生只需要在上課時間準時到教室便可。

在國內,學生早到校是一種文化,可以被看作是勤奮的一種行為,而「一日之計在於晨」的這種說法更是鼓勵了這種行為,而國內的課程裡也有集體進行早讀這一環節。

英國的高中不像國內,第一年什麼都學,第二年開始分班,在英國高中第一年的時候就選擇你想學的科目,一般3-4科,然後根據你選擇的科目的課程安排,去教室就可以,所以沒有大家統一的下課時間,如果你整天只有兩節課,你下課以後便可回家。

考試&作業

英國的課堂裡,作業不必國內每天都有,一般是每周布置一次或兩次,有時候可能會布置一個月後交一篇論文。作業求質不求量。

在國內,每天都有大量作業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孩子的作業有時候甚至多到無法按時完成,以至於很多時候大家趕作業忘了保證質量和懶於思考。

英國不會有那麼多考試,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平時的積累要比考試來的管用,基本上一年就只有一個模擬考試,然後就等著期末考試,在最後報考大學的時候也是只有一次模擬,然後緊接著就讓你去考試了。

學習氛圍&課外活動

在英國,教師們可以在臺下和學生們談天說地的,也因為這種零距離的教學,師生們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課堂上學生們會積極發言回答問題,講錯了大家笑笑又繼續討論。校園裡永遠能見到校長。

在國內,師生之間更多的是存在上下級的關係,上課嚴肅,不許打斷老師說話,課堂上老師一問問題,不會的永遠把頭深深埋進胸前生怕老師點名,更是家常便飯。

英國的教育裡課後活動和課堂內容一樣重要,學校每周都會有固定課外活動時間,讓大家選自己喜歡的活動項目,有棒球,壁球,遊泳,網球,足球,籃球,板球各類球類運動。也有舞蹈,音樂,美術,家政課。如果想找些刺激的還有CCF,類似一個軍事訓練的活動,能遇到爬山,過河,野外訓練等活動。

國內相對而言開設的活動較少,學生的重心也更加的放在學術上,對於課後活動更像是放鬆減壓的,而非作為一門正課。

學生會遇到的問題?

首先,語言交流障礙。

這可以說是學生在海外留學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如何能夠快速的在中英文之間轉換,並且把英語作為自己的每日用語,這是學生需要去應對的。

其次,課堂上的不適應。

國內的學生大多偏文靜,善於自主思考而非樂於大開大合的交流,因此在課堂上難免會顯得畏縮、怕生,久而久之就會顯得不合群跟不上其他學生的進度,學習更加的疲於應對。

最後,生活上的不適應。

習慣於國內單獨行動的學生們,到了英國的中學,發現處處都是集體活動,不但作業要一起完成,吃飯要一起,甚至在宿舍也會有各種團體活動,從單獨個體到團體的轉變,對於某些學生來說也會顯得畏手畏腳,不適應這種飲食起居都要在一起的生活。

學生如何見招拆招?

學生可以提前深入的了解不同生活模式,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才不會真正面對時候手足無措。

面對語言上的差異,學生不能退卻,要更勇於開口,在西方的教育裡一向都是會吵鬧的小孩有糖吃,因此學生要勇敢的去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

另外,學生也需要更自主的去涉獵各種不同的學科,如果知識儲備不夠很容易聽不懂,英國的學科涉及面更廣,需要學生了解的更多,因此對於英語非母語的學生來說,要更加勤奮努力。

最後,學生要強迫自己多參加團體活動,提前適應團體生活,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尋找學校請求提供協助。

相關焦點

  • 啟德教育:學術英語與文化適應是低齡留學兩大障礙
    啟德教育《2017澳大利亞留學報告》顯示,赴澳讀中學的中國學生,54.72% 在課後沒有練習英語,45.48% 的中國學生無法適應中外教學的差異,而39.62% 的中國學生因為英語水平太低而導致理解課程有困難
  • 低齡/青少年留學如何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如果您的孩子有計劃赴英學習,相較於那些大學裡的留學生們,低齡/青少年留學將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不論您是希望將孩子送出去感受更廣闊的世界,在壓力和挑戰中成長,還是由於家庭或個人原因舉家遷入英國,孩子都將會面臨一個長期的環境改變和適應的過程,這包括了生活、學習、交流等方方面面。
  • 中英校長論壇二:低齡留學的現狀與規劃
    10月23日,《國際教育的未來—中英中學校長論壇暨2016年網易教育年度大選》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為促進中英兩國在基礎教育層面的交流,展望基礎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網易教育聯合主辦、北外國際承辦此次論壇。
  • 留學問答:中英教育體系有何差異
    為幫助家長更多地了解出國留學政策,英孚教育青少年學校在日前舉行了公益講座,曾就職於UCLES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的資深英國教育專家Mick Davies為中國家長帶來了第一手英國名校申請資訊。中英教育體系究竟存在哪些差異?英國頂尖名校入學選拔標準是怎樣的?如何從小培養中國孩子具備國際人才特質……帶著這些疑問,日前筆者採訪了業內的留學專家。
  • 半數小留學生會感到焦慮 如何儘快適應留學生活
    但是,低齡留學生出國讀書面臨著很多問題,學習環境的適應、獨立生活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將迎來巨大的考驗。那麼,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留學生活呢?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提前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   在國內,許多父母從小嬌慣孩子。孩子的衣服都是父母洗,飯菜都是由父母做,導致他們做家務的能力低下。有的孩子連每天需要換洗自己的衣服都不知道。一旦孩子離開了父母,開始寄宿生活,許多以前父母操辦的事情,現在不得不親力親為。
  • 英國低齡留學託管,如何解決英語能力差問題?
    但是,年齡偏低的學生在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價值觀未完全形成,加之語言的障礙和文化的差異,導致孩子在留學初期很難適應國外的留學環境。語言問題是低齡化留學之「痛」有一些家長認為國內缺乏語言環境,不如讓孩子先去了英國再說。
  • 加拿大留學指南 新生如何快速適應當地環境
    遠離家鄉,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巨大的文化差異,不同國家的室友和截然不同的生活,對於很多第一次剛剛出國的學生來說,前期的適應往往是艱難的。下面,百利天下留學將為加拿大留學新生介紹一下如何快速適應新環境,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中英兩國教育制度相差在哪兒?牛劍兒低齡留學乾貨分享
    導言如何了解英國教育制度與中國教育制度的不同,可以從以下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對比:第一部分是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第二部分是兩國教育體系的差異。第三部分則是兩國教學內容方面的不同。同時,英國的教育也鼓勵孩子們對藝術和設計應當有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反映出藝術設計文化對於塑造歷史和國家的文化、創造力和財富的發展有什麼影響。英國的低齡教育中還會從不同方面帶領孩子們去歷史上許多藝術家、匠人和設計師的故事,明白不同領域不同專業都能給歷史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變化。
  • 低齡留學新加坡的利弊與注意事項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高一、初中及以下年級的學生因為年齡尚小,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對自己的把控能力還比較欠缺,這部分學生選擇留學,可以稱之為「低齡留學群體」。    「低齡留學」的利與弊  新加坡是一個社會治安良好、犯罪率極低、環境優雅的花園國家,也是非常適宜華人居住的國家。 在新加坡,華人比率佔78%,但近兩年,華人的出生率正在逐步下降,新加坡政府為完成新加坡人口增長計劃,保持華人在全國人口佔有率,因此希望吸收大量的中國學生到新加坡讀書,享受同新加坡學生一樣的福利待遇。
  • 國際關係洗牌,低齡留學會走向何方?該如何打贏申請持久戰?
    為了讓孩子及早適應國外的學習生活,很多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出國外讀中學。這也是近年來低齡留學熱潮興起的原因。13%增至30%,原本選擇就讀走讀中學的學生也加入了寄宿中學的競爭中。,為他們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做準備,還因其優質的教學條件和多樣化的校園活動,培養孩子的學術能力、國際視野、包容的性格和批判性思維等等。
  • 低齡留學到底是否適合我的孩子?出國前該如何做好準備?
    在選擇低齡出國留學的背後我們要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所有的中國學生都適合低齡留學嗎?為什麼中國家長會選擇低齡留學?不少選擇出國讀中學的學生家長期望孩子能在學習期間,能涉獵更多知識,學習到更多不同的文化衝擊,同時透過低齡留學可以真正進入到外國人的圈子,對未來選擇職業會有一定的幫助。低齡留學前你應該要做什麼準備?家長在讓孩子出國之前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1.
  • 為什麼那麼多低齡學生家長青睞於給孩子申請新加坡留學?
    很多考慮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讀幼兒園或中小學的家長,他們可能早早地規劃好孩子今後的留學行程。這種現象,完全符合《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家長對於小學階段留學的意向達27%,中學階段為29%,高中階段為24%。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孩子留學「宜早不宜遲」的道理。
  • 低齡留學持續升溫,各方怎麼看?
    讓孩子儘早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也提早為申請英國的大學做準備。」   調查顯示,美國是我國低齡留學家庭最青睞的留學目的國,中國學生也成為美國中學國際學生中的第一大群體。2016年,美國本科申請系統(CAAS)上線,對美國低齡留學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
  • 教育部明確:低齡小孩子禁止出國留學?
    低齡留學生是指處於中小學,也就是K12階段的學生出國留學的現象。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6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的數據,留學生的結構近年來發生快速變化,以中學生為主的低齡化留學趨勢加劇。截至2016年11月,在美就讀中小學的中國留學生已達5萬多人,佔全美該階段國際學生總數的52%,如果沒有發生疫情,到2021年我國在美的低齡留學生將達到15萬人。
  • 加拿大低齡留學的選擇
    越來越多的國內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要求更高,已經不滿足於國內的傳統教育,更希望孩子可以全面發展,儘早適應國際化的文化和環境,讓孩子走出國門去到國外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已經成為了許多中產家庭的選擇。低齡留學優勢何在1.「浸入式」英文學習環境年齡小的孩子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強,更是處於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浸入式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更容易更快速地掌握地道英語,鍛鍊英語思維。
  • 為什麼紐西蘭是低齡留學的首選地?
    ​ 以往,很多人對留學的印象就是出國上大學、深造,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讓孩子在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階段走出國門,留學海外。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低齡留學已經是目前大多數高淨值家庭的選擇,現在很多工薪階層的家庭也越來越趨向於將孩子送出國讀中小學。
  • 低齡留學丨新加坡留學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隨著留學的低齡化,新加坡留學逐漸成為許多同學和家長的聚焦點。為什麼新加坡成為眾多低齡留學家庭的目標呢?一起來探索一下。 新加坡低齡留學優勢校園內開設各類社團活動及課外實踐任務,能幫助學生積累經驗。06社會治安穩定,是全亞洲政治穩定性最高的國家。07新加坡的課堂採用的是雙語教學,極大程度讓學生適應課堂。08被稱是為留學「黃金跳板」,30%學生在這裡完成高中課程後,成功升入英加澳等國本科。
  • 低齡留學準確定位是關鍵 初三畢業後出國更適合
    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低齡留學是一把「雙刃劍」,耍好這把雙刃劍,準確定位是關鍵。  低齡留學,初三以後更合適  留學趨向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早早就到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那麼,孩子在什麼年齡段更適合留學呢?  學美留學的資深顧問吾甫爾說,學生在初三畢業以後,選擇出國留學更佳。
  • 低齡留學,你要面對的不止是想家
    在新東方前途出國發布的《2017中國赴美低齡留學調查報告》裡,豐富人生經歷、便於申請國外大學、更易融入國外文化、國內應試教育壓力大、更易接受國外語言,是位居前五的低齡留學動因。想要擠進江蘇省前10%很難。「我心裡有桿秤,覺得自己在國內可能考不上更好的學校。」呂曉說。恰好此時,呂曉的媽媽得到一個去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機會,16歲的呂曉便決定跟著媽媽同去。
  • 如何才能快速適應留學第一年?
    留學之初,萌新們很難快速適應新環境,面對嶄新而陌生的大學生活,心情常常是開心中帶有一絲緊張,恐懼中帶有一絲迷茫。。而留學第一年註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你至少需要適應三方面的文化:所在國家的風俗文化,校園的文化以及所在城市的文化。你還要學會跟各種不同的人相處:學校教職人員、宿舍室友以及一起上課的童鞋們等等。最艱(ku)難(bi)的是,在開學不到一個月的時候,也就是你可能還聽不懂課的時候,就已經要面臨強大的學業壓力——各種小測驗、論文和考試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