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SMART原則:助你成為目標管理高手,成為管理大咖
歷史上有個驢子和馬的故事,老馬選擇跟隨玄奘去印度取經,一心向著那個目標,一路上看到了沙漠,山峰,火山等奇妙的風景。驢子聽完遊歷回來的老馬的經歷,很是羨慕,其實驢子只是沒確立好目標,所以才被局限在磨盤這裡打轉,可見管理好我們的目標有多麼重要了。
目標管理就是帶我們走進廣闊天地的神奇事物,在公司運營與管理過程中,在個人職業生涯和自我實現中,都伴隨著目標管理,目標管理做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公司的發展好不好。同樣,目標管理的個人,人生是持續增值,做不好的,大都是碌碌無為,平庸無起伏波瀾的過完一生。
大家都喜歡在新年的時候列flag,比如:實現加薪增值,變瘦,暴富,找到自己的心上人,閱讀100本書等等,但為什麼這些目標會陸續的倒下,最終是空熱血一場,然後又回到終點呢?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成為目標管理的高手,成為管理大咖呢?
01什麼是SMART原則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管理好目標的實用方法,SMART原則:
S代表具體, M代表可度量,A代表可實現,R代表相關性,T代表有時限。
這五個因素是我們在管理目標時需要仔細考量的因素,只有滿足這5個因素,設定的目標才具有意義。
02 Smart原則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1、明確性
目標不夠明確常常是一個項目失敗的開始,如果目標只有一個模糊的方向,會導致無法決策出可實施的下一步行動,所有的目標都只是紙面功夫。
出現這種情況大多都是為了想逃避責任,偷懶應付任務,做做樣罷了,例如:「公司近期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增強服務意識」,這種目標設立顯然就是一個模糊的口頭黨,下面的員工聽了,也不可能有具體的行動,聽聽也就過去了。
如果改成:公司的所有員工每周一進行全天的服務流程培訓,客戶諮詢必須在24小時內反饋,諸如此類的就是明確的目標了,一般判定目標設立的是否明確,直接看這個目標是否具體到能馬上開展行動。
2、衡量性
可衡量性其實就是給目標設立一個實現標準,達到這個標準中所說的內容,目標就算完成。
例如:一個自媒體公司,給剛進來的員工設立的目標就是「寫可發布的原創文章」,那麼這個目標是不完整的,公司的負責人必須還要在下面補充一些可衡量你達標的準則:需在易撰平臺檢測,綜合原創度達到70%以上,原創文章的字數篇幅在3000字左右,配圖精美且有乾貨展現,文章內容有料有趣,一天得完成2篇的量等等。
3、可實現性
我們在給目標設定了一系列可衡量的標準之後,還要考慮目標的可實現性。按照上面的創作文章的標準,要求員工一天完成10篇的量,就顯然不合理。如果要完成10篇的量,可能文章的原創度要求就會降低,篇幅字數也會降低,內容質量降低,我們必須清楚員工的能力,將目標設定在能力範圍之內,最好是高出自己的舒適區,但又在自己踮起腳能夠得著的位置,這樣有助於我們完成一次次突破,實現快速的成長。
4、相關性
我們知道要實現一個大目標,首先需要我們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這裡就需要我們注意:我們設置的小目標是否和我們的大目標有強相關性。例如:為了能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提高寫原創文章的能力,提高寫作質量,我就需要設立每天拆解2篇優質文章,仿寫一篇的寫作目標,而不是設立每天看手機2小時、打遊戲1小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