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4個心理學定律破局,讓你不再拒絕,你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20-08-22 一合心理

每個人在每個年齡階段,我們都會遇到不同階段的大目標,如果現階段,有這麼一件讓你認為像愚翁移山一樣實現不了的事情落到了你的頭上,你要怎麼辦呢?

例如考試,找工作,找對象,減肥、戒菸……

你是單純的拒絕「我能力達不到」、「我還沒準備好」,還是自以為聰明的「我這段時間好忙,沒時間」,「沒有人幫助我,一個人做不了」,其實,只要是逃避,無論找什麼藉口都是沒有用的。同時,你想到過的藉口,別人也會想到了。

看過這樣一段話:人會長大三次。

第一次,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

第二次,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

第三次,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有這麼4個心理學定律,可以讓你不再拒絕,你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拆屋效應——想說「我做不到」時,先接受任務再慢慢想辦法

魯迅先生在1927年寫了一篇文章,他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是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魯迅先生的這個例子一語中的,後來,這種人們面對困難「循序漸進」的心理就被稱作「拆屋效應」。

這個心理被很多人利用,例如,老闆會給員工分配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老闆也會給自己的企業制定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願景,而老師也會從小問我們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工作。

對於這個大任務,大目標,大夢想,大多數人都會避而不及,找個藉口匆匆躲開,也會有人隨聲應和「好好好」,腦袋裡想這就是吃天說夢,畫大餅。

說到底,每個人都會選擇讓自己覺得更容易實現的事情去做。

如果這件事一定要做,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即使不能面對「大餅」主動請纓,也必須要停止說「我做不了」這樣的話。

很多困難,容易在人的心理上被放大。而且很可能這個任務本身就被利用了「拆屋效應」,本身就是完不成的,也就是說,貌似任務要求很高,但實際上期望並不高,這樣的任務才是責任風險很小的任務。

所以,與其直接逃避拒絕任務,不如先把事情接下來,即使完成得不夠好可能也不會損失什麼。如果你能有「這個我做起來有些難,但是我會努力的」想法,然後全力投入把問題解決,那麼就會有超出想像的收益。

當然,只是接納任務是不夠的,如果自己能力完不成,就要考慮到底差哪裡,儘早跟領導溝通,或者想辦法分解目標,尋找外援,而不是拖到最後一天才說自己完不成。

總結自己的過往經驗,我還想說明一點:真正的自信,是幹出來的。儘管成長很痛苦,但不成長更痛苦。



霍桑效應——想抱怨,先幹出業績再說。不抱怨的世界,只存在於人們的理想中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抱怨在生活中總是時常可見的,給大家講一個心理學上著名的「霍桑效應」,它得名於美國芝加哥市郊外一個叫做霍桑的工廠。這是一家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即使是這樣,這裡的工人們依然沒有感覺到工作的幸福和快樂,這讓工廠的負責人們非常的費解,於是在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等多方面專家參加的研究小組,來尋找原因。

心理學家們來到工廠後,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努力,用兩年多的時間,找了兩萬多個工人談話,這些專家在和工人溝通的過程中,耐心傾聽了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他們對工人們的抱怨非但沒有壓制,還詳細地記錄了下來。

這樣的一個行動讓工人們長期積壓的不良情緒得到了疏導,於是在心理學家們的努力下,霍桑工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開始正視工作,並且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這個有名的心理學效應也就產生了。


實際上,抱怨是每個人的權力,無論你是老闆還是員工,你是父母還是孩子,你的情緒都需要一個合理的疏導,就像霍桑效應所反映出來的,當人們想說的話說不出來的時候,或者他沒有抱怨的行為的時候,他的內心未必波瀾不驚,也許狂風暴雨正等待著那最後一片雲的到來。

要知道,一個人內心的變化是非常神奇的,心情稍有變化,事情的發展就變得大不同了。例如,有的人拿了一手好牌卻打得很爛。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抱怨也並不意味著傻傻地、喋喋不停地去說,說這裡不對,那裡不公平,誰誰又怎麼怎麼樣了,任由自己負面情緒影響別人,助長負面能量的凝聚。還記得「踢貓效應」嗎?情緒是會傳染的,如果經常抱怨,那麼自己的處境和人際關係也會變得非常糟糕,沒有哪個領導願意對愛抱怨的員工委以重任,也不會有一個經常抱怨的父母教育得出不抱怨的孩子。

所以,對於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不滿,先要克制自己,把事情做出樣子來,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對於他人,不妨多些理解和包容,聽一聽他們對自己,對遇到的問題的抱怨,也能促進相互之間的更多了解。很多的誤解和偏見都存在於沒有說出的抱怨之中。

蘑菇效應——想哭,成功了再哭

蘑菇效應是源自一種自然現象,那就是蘑菇長期在陰暗的角落生長,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是,到那個時候,它自己已經能夠照到陽光了。這種現象被人們稱為蘑菇效應。

剛參加工作的人幾乎都經歷著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就是總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視。當默默無聞地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漸被人關注並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漸被邊緣化,不得不結束這段職業生涯,重新開始。


對於大部分人的成長軌跡來看,每個人都要從磨礪中走來,蘑菇效應是一個人「蛻殼羽化」前的一種磨練,也正是對一個人意志和耐力的培養,只有走過現實的殘酷,才能消除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使人更加接近現實。

要是一份工作,你付出了最大的精力,但是還沒有成果,那麼就不必再堅持,就如同蘑菇的生長,也要理性的思考和處理問題。

處於蘑菇生長階段的人,孤立無援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不是人情冷漠,而是因為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所得到的任務要求和壓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沒有誰願意和有力量無償地去承擔另外的一個人的培養教練和心情照顧。

職場和生活都不需要眼淚,眼淚代表著懦弱,只要有利益相關,無論是上下級、同事,還是親子之間,你的眼淚如同指責他們,讓你受了不白之冤,讓你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委屈。所以,當你處在蘑菇階段的時候,請一定收起眼淚,接受磨鍊,用明日的成功證明一切。

生存和發展是永恆的話題,適者生存,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讓自己活下來,路很長,別掉隊。


魯尼恩定律——笑到最後,才是贏家

魯尼恩定律是奧地利經濟學家魯尼恩提出來的,意思是說競爭就好像賽跑和打架一樣,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贏,弱小的未必就會輸。只有那些笑到最後的人才是勝利者、贏家。

對於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同樣如此,職場的競爭就像是一項長距離的賽跑,一時的領先並不能保證最後的勝利,陰溝裡翻船的事並沒少發生。同樣,一時的落後並不代表會永遠落後,人生還有更精彩的舞臺,雖然這個小小的舞臺上輸了,只要你的夢想還在,堅持也是職場辭典中一個絕對彪悍的詞,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放棄,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認輸!只要一個人的努力不停歇,只要他願意付出,積極向上,奮起直追,那麼就一定會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笑到最後,努力到最後,也不是一句虛話,這需要從現在就開始做起,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所有的成功都是用努力構建的!

面對同樣一個限時完成的工作,為什麼有的人給自己找藉口,說三天的時間太短,展示不了自己的才華。還有的人說,我會努力把握我的每一次機會,哪怕它只有三天。這就是差距。

想要笑到最後,就需要將自己的眼光調遠到未來一年甚至十年去思考問題,工作、生活綜合考慮,在變幻莫測的人生中,每一天都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每一天都決定了你是否能擁抱成功。從現在開始,從正確的心態的培養開始,要懂得分析自己的現狀,給自己設立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超出其中的差距,了解自己的潛能、找到不足,發揮優勢,藉助現有資源,做更多的嘗試,保持謙虛的心態待人處事,模塊不差距,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人成熟的標誌是該動腦的時候,別再動情

當你再次想要脫口而出「我做不到」的時候,先讓自己再堅持一下,那些原本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正向腳下攀上高山的路,走著走著,便到了頂峰。不抱怨,不叫苦,當你抵達目標之後,感動之淚比挫敗之淚更讓自己覺得開心。

把事業當享受,你就會竭盡全力;把生活當樂趣,你就會滿懷信心。

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會讓你日久見高度。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之拆屋效應:不要拒絕自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魯迅先生《無聲的中國》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容易被人接受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拆屋效應」。其實,這是人類的共性,不單單是「中國人的性情」。對於不能完成的任務,很少人會願意去接受,而且很多困難,容易在人的心理上被放大。人們在聽到比較困難的問題或被人提出難以接受的要求時,人們就會猶豫,如果再次降低,人們一般就會答應了。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再拒絕,另一方面是感覺這問題與要求自己也能解決或滿足。在工作中,人們也常常會有這種心理,當老闆布置個難度比較大的任務是,一般大家都會打退堂鼓。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我們經常談論墨菲定律。今天,我無意中翻了本書《墨菲定律》,發現除了墨菲定律之外,作者還寫下了許多定律和法規,清楚地說明了在生活上、學習上和工作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今天來說下這4個最重要的法則和效應是不是能夠解決你現在的一些困惑呢?
  • 為什麼你總在最後一刻完成任務,帕金森定律,你知道嗎?
    我從美國作家吉姆蘭德爾寫的《如何管理你的24小時》這本書裡我才知道自己在時間管理上犯了帕金森病。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 也就是說完成一項工作的時間會膨脹到你所擁有時間的極限。如果你有3個小時去完成一個項目,那麼,你將在3個小時內完成它。
  • 心理學「拆屋效應」:讓別人無法拒絕你
    當你的第一個無理要求被拒絕後,他會對你有一種愧疚感。所以當我們馬上提出一個相對較易接受的要求時,他會儘可能的滿足我們。因此,當直接提出一個要求不太可能被接受的情況下,可以試著先提一個不合理的、更加不能被接受的要求。
  • 《墨菲定律》中10個心理學,一眼看穿對手心思,讓你扭轉乾坤
    人們常說的墨菲定律其實是一種心理學。而發現這一定律的人,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哲學家,而是一位工程師。他的名字叫愛德華墨菲,而這一定律的得出,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實驗,就是有人將16個裝備全都放錯了位置。於是他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說,凡事可能出岔子,那麼它就一定會出岔子。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是否想遇見更好的自己?不管你是什麼年齡,什麼職業,什麼狀態,我想,這個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麼,如何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呢?回到此時,你是否有著這樣的感受:內心不滿足,對當下生活不滿意,與周遭世界不和諧。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些人生中的疑難雜症,那麼,你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 必讀經典書籍《墨菲定律》,你想學的心理學常識,都在這本書裡!
    這種經歷,可能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而且難忘到刻骨銘心。我曾經以為這是作為人的共性問題,只是需要歷練,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莫名的緊張感。直到讀了書魚的《墨菲定律》,才知道了「聚光燈效應」這個詞。人們總是傾向於高估旁人對自己行為舉止、外貌特徵乃至長期行為規律等的關注程度。
  • 3個心理學定律幫你得到「想要的」
    然而拼搏過後,有人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迷茫,有人由於承受不了奮鬥的壓力而退縮。前不久,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題為《你想要的,總會在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文章,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同時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道理——只要堅持、堅信就會有所收穫,給了他們拼搏的信心。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獨自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熱愛電視,為了這個夢想,從一所普通大學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書中提到的五大心理學定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掌握這五大定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1、 首因效應:良好的第一印象贏未來首因效應,又稱作「第一印象效應」,指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對對方的印象會對兩個人之後的交往產生影響。
  • 必備育兒小技巧,4個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讓你活學活用
    如果你了解了以下4個心理學效應,你必會釋然,收藏加關注才不會迷路哦! 一、暗示效應:清晨,你睡眼惺忪,在劃掉三個鬧鐘設定後起了床,匆忙洗漱後看了看時間,到了該叫醒娃起床上學的時候,邊倒騰著早餐,邊叫著孩子。聲音呈漸強式,房間裡沒有動靜。你打開了音樂,打開了窗簾,想在聽覺上、視覺上刺激他,他依舊是蒙頭大睡。
  • 心理學中的「二八定律」告訴你,如何讓男人把全部的愛給你一個人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做「二八定律」,相信人們或多或少聽說過。這個定律的意思就是,最重要的是那20%,而大多數的80%是次要的。把握好這個比例,才能收穫100%的成功。乍一看這個定律好像和愛情沒有半毛錢關係,但實際上,愛情也是遵循這個定律的。
  • 心理學:可怕的「期望定律」!你想要得到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可怕的「期望定律」!心理學:你想要得到什麼就能得到什麼1期望是心之所想,盡力付出得到的所向披靡。人生在世,總會有很多的目標,而人在完成這些目標的路途中便會有一種情緒,這種情緒時而激動,時而振奮,時而頹靡,時而又希望滿滿,這便是期望。期望是每個人都有的,它是人生活的動力,有了期望才有豐富多彩的未來。
  • 88個職場心理學定律
    拆屋效應——不要拒絕,你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魯迅先生曾於1927 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無聲的中國》的演講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 神奇的定律:關於墨菲定律,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舉例說明:如果你在等一輛車,你等了很久,這輛車一直沒來。當你認為這輛車不會來了,然後離開去另一個車站時,你會發現這量公交車與你擦肩而過。這就是人們給予墨菲定律的第二個含義。另一個更簡單的例子是:當你滿心歡喜準備出門遊玩的時候,下雨了。
  • 經典心理學書籍《墨菲定律》,有你想知道的育兒、職場、情感乾貨
    初入職場,性格內向的你,害怕開團隊會議,站在投影儀幕布旁邊,也是這樣緊張的反應,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你的一舉一動上。你這時候不但怕自己的方案得不到認可,更擔心自己的妝容或是衣著是不是太土,你戰戰兢兢講著PPT,原本信心滿滿,卻越講越沒信心,整個身心都被你臆想中的「別人對你外在的評價」所佔據。這種經歷,可能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而且難忘到刻骨銘心。
  • 幫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功夫不負有心人,3個月下來,尼可成功減掉5公斤腹部贅肉。今天,尼可與大家一起探討瘦身之道。  在開始減肥之前,尼可就有了詳細的「作戰方案」,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裡應外合:運動,控制飲食,藥物配合;而目標就是在3個月內減掉5公斤的贅肉。    瘦身秘訣1:瑜伽  首先,運動方面,尼可選擇的是瑜伽。
  • 心理學: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定律
    知識很多,但是關於人生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才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根本,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心理學定律,它是我們生活的指導原則,也是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了解這幾大定律,你對世界的運行也會更加明白:心理學:概率論2、用概率進行決策,注重數據概率論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第二大生存定律。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1、掌控定律如果你的感覺良好,樂觀面對自己,那麼你就會逐漸地感覺你可以掌控自己。心理學:掌控定律2、漂流瓶定律當你不打算計劃時,你正在計劃失敗。心理學:堅信定律4、期望定律你想什麼?怎麼相信?你就會有如此成就。
  • 你是否總覺得怕什麼來什麼?5個方法教你打破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黴蛋,不經意間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這句話迅速流傳,並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流傳擴散的過程中,這句玩笑話逐漸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形式,最通行的形式就是:「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會出岔子。」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