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回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魯迅先生《無聲的中國》
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容易被人接受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拆屋效應」。其實,這是人類的共性,不單單是「中國人的性情」。人們在面臨不希望發生的事時,會不自覺地啟動兩種心理機制,一種是設法採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發生;另一種是調整內心的心理矛盾,準備接納這一不可改變的事實。如果在心裡調整進入平衡狀態時,出現了一個新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有正好與內在平衡狀態相近時,就很容易被內化接納。
舉個例子:孩子考試媽媽要求必須每門都考100分,孩子很難完成;
假如要求孩子不必每門100分,但必須考第一名,這樣孩子接受的程度會大大提高。第一名,不一定必須每門都考100分,只要總分數排在第一位就行。
在難題面前,人們往往會退而求其次。對於不能完成的任務,很少人會願意去接受,而且很多困難,容易在人的心理上被放大。人們在聽到比較困難的問題或被人提出難以接受的要求時,人們就會猶豫,如果再次降低,人們一般就會答應了。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再拒絕,另一方面是感覺這問題與要求自己也能解決或滿足。
在工作中,人們也常常會有這種心理,當老闆布置個難度比較大的任務是,一般大家都會打退堂鼓。難度那麼大,很難完成,根本就是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大多數員工都會這麼想。二如果老闆把工作的難度降低一些,就會有人接受了。但是,雖然現在的老闆大多都聽過這個效應,明白這個道理,相比之下,他們還是會更加欣賞那些敢於接受難題,敢於挑戰自我的員工。
還記得《杜拉拉升職記》裡有這麼一個橋段,裝修事件。
公司需要搬遷新辦公室,但是因為經費削減原因新辦公室裝修成了問題,前負責此事的人事行政經理因此稱病告假,這個項目成了一個燙手山芋,無人接手。人力資源總監李斯特在大家你推我躲的情況下已經降低了心理期望。此時的杜拉拉勇敢的接下了這項任務,雖然執行過程中困難多多,但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任務。
當領導李斯特分配下來這項特別難以完成的任務時,他已經用了拆屋效應,他的要求看起來很高,可心理期望值並不高,這樣的任務其實才是責任風險很小的任務。杜拉拉敢於接受這個任務,已經讓領導對她產生好感,認為她是有膽量的人。而如果她只知道一味退縮,那麼領導和同事都會覺得她是個怯懦不敢擔當的人。她接受了這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即使到最後沒有完成,李斯特也不會太苛責於她,因為他在下達任務時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如果杜拉拉有幸完成了,那麼她肯定會獲得李斯特的信任和器重。
在職場上,要想比別人職位高,要想比別人升得快,就得敢於挑戰別人不敢碰的燙手山芋。所以,當領導分配下來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時,你要敢於接受,但說話時也應注意分寸,不要說的過於肯定。這樣即使你不能完成,領導也不好說什麼。當任務執行過程中,一旦發現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實在無法完成,就要及時與領導溝通讓領導知道你的情況,一遍調整工作要求或更改執行方案。這樣既不影響工作進度,也不會給公司造成損失,而且也能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
勇於擔當的人最受歡迎
職場規則:公司將你招聘進來不是為了擺設,不是為了湊數,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尤其是在關鍵時候更需要你勇於擔當。無數事實證明,勇於擔當的人更容易在職場獲得成功。
面對工作中的任務,無論大小,難易,在公司需要的時候如果你能夠挺身而出,那麼每一個任務都可能成為你脫穎而出的機會,不要在心裡說:反正不是我的事,再說了還有別人,我幹嘛出頭。不要以為自己現在還處於公司最底層就人微言輕,不敢去做,猶豫徘徊。任務面前每個人都是英雄,如果你能夠脫穎而出,就能為自己贏得發展的機遇。
同樣在發展的關鍵時刻,你也一定要敢於毛遂自薦,該出手時就出手,為老闆分擔風險,幫助老闆渡過難關。公司經營難免會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問題,這時如果你能夠主動擔起責任,為公司解決難題,你將贏得其他同事的尊敬,更能得到老闆的信任和其中。
一個年輕人想要成功,在關鍵時刻必須要能夠挺身而出,這樣才能抓住發展的機會。勇於擔當可以讓一個職務地位毫無背景的員工成為老闆眼中的重磅任務。
職場中每一個任務都是一次機遇。如果你能夠認清自己,勇於負責,在公司和老闆需要的會後挺身而出,承擔起重任,隨著工作中一個任務的完成,你也必定能夠一步步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