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墨菲定律》,你會發現十有八九都親身經歷過

2020-12-11 MeShine格物志

最近看完了一本書《墨菲定律》,驚訝地發現,裡面描述的定律十有八九我都親身經歷過。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你們的經歷是不是也與這些定律相契合?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正是西方世界科技爆炸的時代。西方世界認為,人類可以克服一切困難,改造一切,沒有什麼是戰勝不了的。但「墨菲定律」給當時的人們敲響了警鐘:技術會日臻完美,而人卻始終會出錯。

任何事情並沒有它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所有的任務的完成周期都比預期的長,並且當你預感到可能會出錯是,那它就必然會出錯。

我們現實中也確實是這樣的,越謹小慎微之處,越會出現差錯。概率學上來講,這是一種必然。但中國有句固話:「萬事必作於細」,也就是說不要過於自信,事事考慮周全,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錯誤發生。

踢貓效應:壞情緒的連鎖反應

「踢貓效應」源自一則挺有意思的寓言:騎士在晚宴上被領主訓斥,當他回到莊園看到管家沒有及時迎接,也一頓怒罵。管家心裡窩火,回家對妻子發脾氣。妻子受了委屈,看到兒子在床上蹦躂,就給了他一巴掌。那孩子莫名其妙挨一耳光,就很鬱悶,一腳將身邊的貓踢了個大跟鬥。

這就是一條典型的情緒傳染鏈,由強者傳向弱者,最終,無處發洩的最弱小者就成了犧牲品。

路西法效應:所謂「心術」,不過是人性的博弈

社會心理學史上有個繞不開的經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它論證了一個古老的問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招募了一群大學生志願者組建了模擬監獄,一部分人扮演獄警,一部分人扮演囚犯,且志願者們籤訂了協議,在實驗過程中放棄部分人權。實驗中,扮演獄警的人逐漸放縱,開始享受折磨囚犯的過程,沉迷於肆意妄為的權利中不可自拔。在「斯坦福監獄」中,人性中的「路西法」(魔鬼撒旦的別名)被徹底釋放。

若說在社會秩序良好的環境下,這群志願者都是溫順守法的好人,但他們置身於「斯坦福監獄」這法外之地時,也從「好人」轉變成「壞人」,這就是所謂的「路西法效應」

所以,不要以為自己面對的是個「好人」就疏於防範——他只是特定場合下的「好人」,一旦給予了絕對的信任,就等於把命運交給了那個隨時會甦醒的「路西法」。

稀缺效應:「稀缺」是刻意營造的心理壓迫

獨生子女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獨一份兒的食物吃起來總沒有和小夥伴爭搶來的香?

爭搶,意味著競爭,競爭一旦出現,資源的稀缺性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心中的「稀缺恐懼」也被成功觸發。

飢餓營銷就是利用了心理學上的「稀缺效應」,人為地製造稀缺,從而提升消費者的渴望度和產品的知名度。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讓人對一件事提起興趣,大可不必費力說服,只需要為他們製造一個競爭對手,點燃競爭氛圍,就能達到目的。畢竟,人類對「稀缺」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墨菲效應》中還有許多基於社會心理研究得出的定律,比如錨定效應、破窗效應、臨界點效應等等,看完之後對於一些親身經歷的事情會有更深刻的領悟,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去應對和處理它們。

這本書,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裡的墨菲到底是誰?-墨菲,定律,科普 ——快科技(驅動...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 「墨菲定律」裡的墨菲到底是誰?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註:去年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Interstellar)男主角Cooper的女兒Murphy就是因此得名的,影片中也講到了墨菲定律)但是提出這樣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蹩腳定律」是誰呢?他就是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好消息是,墨菲本人不會老出錯的。壞消息是,墨菲會對犯錯誤的人發火。
  • 墨菲定律背後的墨菲到底是誰?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他就是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好消息是,墨菲本人不會老出錯的。壞消息是,墨菲會對犯錯誤的人發火。時光回溯至1940年代,美國空軍正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火箭滑車測試,他們的研究和測試設施在南加州。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工程師到來協助試驗,並帶來了四個傳感器即加速度計能夠幫助精確地測量超重力。
  •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
    從1942年到1977年,沙利文先後經歷了7次雷擊,大家覺得不可思議。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呢?但實際上,它確實發生了。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提到的不管壞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我們是否可以遠離不好的運氣,打破墨菲定律呢?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禍不單行,「你這烏鴉嘴」,其實,都是墨菲定律的連鎖的比較壞的結果。 比如,一個四歲小孩子,因為好奇,拿了鄰居家的指甲剪,被媽媽發現後,就罵孩子是小偷,以後不許偷拿別人家的東西。
  • 心理學:《墨菲定律》在生活中經常出現,10種情況你經歷過幾個
    墨菲定律在我們的工作或者是生活當中是經常出現的,它的含義就是,如果一件事情有大於零的機率會變壞的話,那麼它一定會變壞,它的發現也是,愛德華墨菲在一次不經意之間的實驗中所發現的,而在此之後便被廣泛運用到了心理學當中。
  • 墨菲定律
    ■管理速遞   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   什麼是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亦稱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由此,他得出教訓: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 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重要的心理學效應~墨菲定律!
    儘管沒有什麼能阻擋人類前進的步伐,但墨菲定律卻旗幟鮮明地指出來: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情,會有很大概率真的發生錯誤。定律可應用於受到率影響的所有事件,它告訴我們,在可能性存在的情況下,事情往往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喊狼來了的次數多了,終究會遇到狼」「禍不單行」,講的就是這道理。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發現怕什麼來什麼的情況,比如趕著要打的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時,結果好巧不巧,計程車要麼有客,要麼就不搭理你;若是坐上車,也很可能路上堵車導致到。
  • 《與愛同居》又名《真愛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
    泰國BL劇《與愛同居》(《真愛墨菲定律》)從播出後就引起一陣熱潮,粉絲紛紛感嘆太上頭。繆糕CP更是讓劇粉們磕得停不下來。那麼,為什麼《與愛同居》又叫《真愛墨菲定律》呢?「墨菲定律」到底是怎樣一個定律?「墨菲定律」在我們的是生活到處可見,如果放到愛情中闡釋,最簡單地講就是「你越怕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
  • 2020 欲說還休——你是否也成為「墨菲定律」最悲壯的註腳
    何謂墨菲定律?以下為百度對墨菲定律的闡述:墨菲定律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墨菲定律不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一種數學推理,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 神奇的定律:關於墨菲定律,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墨菲定律的由來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由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一種心理學效應,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我們使用愛德華·墨菲的姓氏(墨菲)來命名墨菲定律,以表示我們對其人的尊敬。那麼,愛德華·墨菲是誰呢?
  • 《墨菲定律》:看了這麼多書,人生過好了嗎?
    關於墨菲定律,之前在看《愛情公寓》的時候偶然了解過,但在這本《墨菲定律》裡,作者對這個定律做了更精準的描述:越怕出問題,問題就越可能發生。我們很多人想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上學的時候沒完成作業,希望老師別檢查自己,可最後偏偏被抽中了。
  • 墨菲定律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生活中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都是存在且很多人都在經歷的。不要抱怨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與比你更糟糕的人相比,你要幸運得多。 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一種心理學效應,也被稱為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作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
  • 聊聊墨菲定律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漲的好好的基金,買進去就開始跌跌不休。終於撐不住賣了,結果第二天就開始漲。看朋友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都能按時付息。跟著買了沒幾期,發現居然延期了。墨菲定律似乎揭示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越害怕發生的事情,就越會發生。比如,第一次穿新鞋,很快會被踩一腳;忘記帶雨傘的那一天,一定會下雨;難得逃一次課,剛好碰上了老師點名;等公交車,要等的那路車卻總是最晚來;開車上班,走哪條車道,那條車道就最慢。這就好像一個魔咒,讓人無處躲藏。
  • 人們所說的墨菲定律究竟是什麼?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在閱讀到一些網絡文章時,又或者是看電影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墨菲定律」這個詞,似乎在很多場合這個定律都適用,那麼人們所說的墨菲定律究竟是什麼? 而現在的「墨菲定律」指的是什麼呢?> 那麼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呢,意指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要去擔心這件事情變壞,因為你越是擔心你越可能會做不好
  • 這8個生活插畫證明:墨菲定律的結論是非常真實且有效的
    每一次換季都會把衣服按季節打包,到了冬天的時候怎樣也找不到一件毛衣,完全忘記放在哪裡,就以為是丟了,但是過了冬天,就會再次看見毛衣就在衣櫃裡。很無奈。圖片中也是這種情況,找墨鏡的時候找不到,等到冬天隨便一摸就出現了。所以每次遇到這種墨菲定律的時候,就會自我安慰「沒事,不找了,不找自己就跑出來了。」你也有過麼?
  • 《墨菲定律》裡常見的10個愛情理論,奇怪又有趣,你也經歷過吧
    人人都羨慕和歌頌的愛情,其實,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話題,但是想要一段忠誠而長久的感情,卻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了,在墨菲定律當中,也提到過很多關於愛情的一些法則,作者通過在生活中,那些有關於愛情的事情,而總結出來了一些規律。
  •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常常聽人說起墨菲定律,那麼它到底指的是什麼?如果你感到陌生的話,請看看這幾個實例,相信你就明白了。「墨菲定律」來源於美國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一次實驗後的論斷: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就是墨菲定律,它有一定的科學性。
  • 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並不深奧,其實很簡單!
    說到「墨菲定律」,很多人都認為那是一種深奧的,難懂的理論,很高大上!其實「墨菲定律」非常的簡單,在生活中處處出現!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其實就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學效應問題!是由美國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因此叫做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什麼?「墨菲定律」核心就是每一件事都會出現兩個結果,好與壞!
  • 考不好難道是因為墨菲定律?
    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做過的題總是會出現,做錯的題也總是容易出錯,或許你覺得這有些「靈異」,其實這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叫「墨菲定律」。     喜歡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同學應該對「墨菲定律」不會陌生,這個定律讓很多同學驚出一身冷汗,簡直準得不要不要的!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當然,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和諧,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刻板效應」、「首因效應」、「暈輪效應」、「灰姑娘效應」等,提示我們要打破偏見、不要一葉障目,而是應該跳出來,看到問題全貌。不管是對你自己,還是對世界,《墨菲定律》都可以給你想要的方法論。有助於你如何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認識是成為更好自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