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欲說還休——你是否也成為「墨菲定律」最悲壯的註腳

2020-12-11 雅舍品茗

何謂墨菲定律?以下為百度對墨菲定律的闡述:墨菲定律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

墨菲定律不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一種數學推理,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前言:前幾天,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郭先生找到我,跟我聊起了今年疫情期間他親歷的一些遭遇,並嗟嘆:百日恍惚,幾歷生死!聽罷他的遭遇,的確讓人感觸良多。經郭先生同意,我想把他疫情期間的際遇和心路歷程分享給廣大讀者朋友,希望能給讀者朋友些許啟迪。

如果沒有新冠病毒的侵襲,2020 年也許會像其他年歲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湮滅,不會給人們留下特殊的印記;然而新冠病毒的肆虐,還是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影響到國家和社會,更深刻改變了數以萬計的個體的生活。郭先生就是這些不幸群體中的一員。短短 4個月時間,他感覺經歷了漫長的幾個世紀,人生如同坐過山車一樣瞬間跌入谷底:

年前裸辭遭遇疫情無法及時就業;

高薪職位頻約面試卻因封城無法出門;

經營的連鎖店不堪高額租金全線關門;

房貸、信用卡處在逾期的邊緣;

幾年前投資的房產價格暴跌;

債臺高築被迫借錢;

......

真可謂閱盡世態炎涼,嘗遍人間百味。

一、緣起:跟風購房

這一切變故的根源還得從三年前說起。2017 年房產熱度不減,免費乘車看房儼然成為一種時尚潮流。郭先生在地產公司銷售人員的極力遊說下,購置了幾套房產;每月房貸隨這時間的推移讓郭先生倍感壓力,資金經常入不敷出,於是申辦了多張信用卡償還債務。

二、裸辭:遭遇疫情無法馬上就業

2019 年底,因為工作地點外調省外,不能兼顧家庭,郭先生最終選擇裸辭。辦完手續後,郭先生原本信心滿滿地期盼春節後重新尋找一家理想的公司。結果因新冠病毒蔓延,武漢宣布封城,隨後疫情升級,事態惡化,許多城市相繼封城。郭先生所在的城市也在嚴格封城之列。整天待在家中,徹底打亂了年後馬上找工作的計劃。高薪職位頻約面試卻因封城無法出門,只能錯失良機。直到 3月中下旬政策解封,才辦齊外出手續返回工作地,接著居家隔離 14 天。隔離結束後,已時過境遷,早已過了招聘面試的最佳時機。加之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紛紛倒閉或大幅裁員,招聘崗位大大減少,更加增添了就業難度。

三、禍不單行:連鎖店全線關門退出

郭先生的愛人本來是做區域代理的,經營了幾家連鎖店。受疫情影響,所有連鎖店四個多月連續關門,高額房租和店員工資讓家庭債務雪上加霜。由於店鋪房東一直未答應減免租金,最終只好全線關門大吉,所有店鋪的押金也分文沒有退回。

四、借錢:難以啟齒又不得不為之

郭先生說:疫情期間,最難的就是借錢了。郭先生和愛人沒有了收入來源,又不得不按時還房貸和各種信用卡,借錢就成為難以啟齒又不得不為之之舉。多年沒向人借錢了,開口借錢真的要無比的勇氣了。所謂患難見真情,有的朋友雖然多年未見,但會盡力相助;有的雖經常見面卻一口回絕。箇中滋味,一言難盡。事實證明,除了真心朋友,家人也始終是郭先生困境中的港灣。

五、壓力山大: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壓力,讓人窒息的壓力,只有自己默默承受,卻不敢告訴家人。郭先生的父親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身體也不好,因此失業和欠債的實情不敢始終告訴家人,擔心老父親因此無端讓父親急出病來,又於事無補,那就要懊悔終生了。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接二連三的變故紛至沓來,這些都是郭先生幾年前無論如何都意料不到的。三年前買房的時候,沒料到房價會跌,家庭會陷入債務危機;慨然裸辭的時候不會料到會有疫情影響而被迫失業;當連鎖店紛紛開業火紅經營時,也始料未及在疫情下最終只有全線關張的結局。

通過郭先生的切身經歷,我聯想到了愛德華·墨菲著名的"墨菲定律"。正所謂沒有最壞,只有更糟。"墨菲定律"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它詮釋了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必然性。

而像郭先生一樣有著疫情期間類似經歷的人我相信不在少數,我們或許在郭先生身上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只不過沒有他那麼集中罷了。

2020 年,這個讓世人刻骨銘心的疫情肆虐之年,你是否也像郭先生那樣成為現實生活中墨菲定律最悲壯的註腳!

在這場世所罕見的疫情下,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我和郭先生最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感悟:

一、凡事量力而行,俗話說得好:有多大腳就穿多大鞋;

二、未雨綢繆,一定要做好生活規劃,對任何事情都有面對最壞打算的心理準備;

三、勤儉為本,切忌寅吃卯糧,平時做好資金儲備,以應對不虞之需;

四、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珍惜工作機會,調整工作狀態,不要意氣用事而裸辭;

五、感恩一切幫助過你的人;感恩始終與你患難與共的人;感恩漠視你的痛苦的人;因為他讓你自強自尊自立。

畢竟生活還得繼續,磨難會讓一個人變得成熟和堅強,只要你應以陽光的心態去擁抱明天,終會雨霽天晴,曙光在前!

藉借郭先生親身經歷借花獻佛,拋磚引玉,倘能讓閱者偶有所獲,足矣。

相關焦點

  • 《與愛同居》又名《真愛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
    泰國BL劇《與愛同居》(《真愛墨菲定律》)從播出後就引起一陣熱潮,粉絲紛紛感嘆太上頭。繆糕CP更是讓劇粉們磕得停不下來。那麼,為什麼《與愛同居》又叫《真愛墨菲定律》呢?「墨菲定律」到底是怎樣一個定律?「墨菲定律」在我們的是生活到處可見,如果放到愛情中闡釋,最簡單地講就是「你越怕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
  • 除了墨菲定律,你還知道哪些?
    墨菲定律(Murphy's Law)「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稱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比如你衣袋裡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麼?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間鑰匙。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 墨菲定律
    ■管理速遞   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   什麼是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亦稱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由此,他得出教訓: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 墨菲定律——世界上最受爭議也最有趣的定律
    答案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個什麼玩意呢?聽著好像挺耳熟啊。有人說它是無稽之談,也有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有趣最有用的定律。墨菲,是一個人的名字叫 愛德華.墨菲(Edward A.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如果把這個定律展開說的話,它其實只包括4句話: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事需要自己分析和研究,考慮周全,未雨綢繆。案例1中,修好電腦鍵盤那個哥們兒要孤獨終老了。
  • 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並不深奧,其實很簡單!
    說到「墨菲定律」,很多人都認為那是一種深奧的,難懂的理論,很高大上!其實「墨菲定律」非常的簡單,在生活中處處出現!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其實就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學效應問題!是由美國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因此叫做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什麼?「墨菲定律」核心就是每一件事都會出現兩個結果,好與壞!
  • 「墨菲定律」裡的墨菲到底是誰?-墨菲,定律,科普 ——快科技(驅動...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 你知道墨菲定律嗎?它對愛情有大啟示,掌握會成為愛情達人
    不少人誤認為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其實不然,墨菲定律是一種數學推理。因為它是由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所以被稱為墨菲定律。愛情中的墨菲定律愛德華·墨菲因為某天運氣不好,所以就和同事開玩笑著說,若一件事存在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變壞。
  •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
    空軍上尉墨菲就開玩笑對小A說:「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你去做一定會更加壞。」說完之後,墨菲自己笑了半天。我們是否可以遠離不好的運氣,打破墨菲定律呢?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禍不單行,「你這烏鴉嘴」,其實,都是墨菲定律的連鎖的比較壞的結果。 比如,一個四歲小孩子,因為好奇,拿了鄰居家的指甲剪,被媽媽發現後,就罵孩子是小偷,以後不許偷拿別人家的東西。
  • 神奇的定律:關於墨菲定律,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創造墨菲定律的這個人是一名美國工程師,曾為美國空軍MX981項目效力。這個項目的目的是測試人類在快速減速時對重力的抵抗力。有傳聞說,在1949年的某一天,他發現某個傳感器接線不當,便調侃做這項工作的員工,他說:「如果有任何錯誤的方式去做事,你總是能找到這個方法。」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是否想遇見更好的自己?不管你是什麼年齡,什麼職業,什麼狀態,我想,這個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麼,如何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呢?回到此時,你是否有著這樣的感受:內心不滿足,對當下生活不滿意,與周遭世界不和諧。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些人生中的疑難雜症,那麼,你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 聊聊墨菲定律
    1949年,愛德華·墨菲,一位美國空軍上尉工程師,對他某位總犯錯誤的同事,也是如此評價。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更壞。本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好多人都覺得說進了心坎裡,於是迅速傳播開來,被稱作墨菲定律。
  • 「墨菲定律」裡的墨菲到底是誰?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註:去年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Interstellar)男主角Cooper的女兒Murphy就是因此得名的,影片中也講到了墨菲定律)但是提出這樣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蹩腳定律」是誰呢?他就是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好消息是,墨菲本人不會老出錯的。壞消息是,墨菲會對犯錯誤的人發火。
  • 墨菲定律背後的墨菲到底是誰?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但是提出這樣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蹩腳定律」是誰呢?
  • 墨菲定律註解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墨菲定律:唯有計劃周全,方能避免失誤醞釀效應:「不思考」也是一種思考方式控制錯覺定律:相信直覺,但別迷信直覺羊群效應:「從眾」和「盲從」的臨界點在哪裡巴納姆效應:似是而非的「真理」一無是處
  • 為什麼墨菲定律這麼準?
    什麼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概率原因 初次看到墨菲定律會覺得真是神準的概括,但這應該和人的選擇性記憶有莫大關係,不順的事總是比順順利利的事給人最深的印象和記憶。 而且分析下概率就知道,假如你在超市,排隊總會感覺自己排的隊常常會很慢。
  • 《墨菲定律》裡的愛情,10句話告訴你如何抓住對方的心,句句有理
    愛德華墨菲在一次非常偶然的實驗中發現了墨菲定律的存在,它告訴人們,很多事情,你越不想讓它發生,它就越會發生,其實墨菲定律不僅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應用,在愛情裡也是非常有用的,很多人都是通過了墨菲定律,讓自己在愛情中能夠處於一個主動的地位,把握這一段愛情。
  • 你身邊的《墨菲定律》,學會計劃,讓你絕地反擊
    大家耳熟能詳地墨菲定律,我想當有人問起你它的概念是什麼地時候,你也許就會比較模稜兩可吧,其實墨菲定律就是指如果一件事情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變壞的話,那麼不管這種可能性的概率有多小,那麼事情一定會變壞的,所以,如果你想要阻止或者是減少事情變壞而帶來的一些損失的話,那麼就一定要在事情發生之前去計劃一些有效的方法
  • 如何打破墨菲定律?成就快樂人生
    在《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不同結局》這本書裡,作者蘇珊娜·C.塞格斯特倫認為,「墨菲定律」是一個悲觀的概念。越壞的事情越容易發生,但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對事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基於墨菲定律介紹了這一有趣的現象並闡述了背後的原理。
  • 被歪曲的「墨菲定律」的真正意思
    墨菲定律,是這幾年小說、電視劇、甚至抖音經常出現的一條名言,一般都是這樣子來描述它。這是各種文章、報告、抖音號描述的墨菲定律,不過實際情況是,這群人都是在斷章取義,甚至可以說,他們只是一群利用別人好奇心的「標題黨」。
  • 人們所說的墨菲定律究竟是什麼?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在閱讀到一些網絡文章時,又或者是看電影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墨菲定律」這個詞,似乎在很多場合這個定律都適用,那麼人們所說的墨菲定律究竟是什麼? 首先墨菲定律是起源於70年前一位外國工程師的一句玩笑話,他的原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