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無鈷電池等前沿領域 長城汽車組建專家團
長城汽車首批「科技長城專家天團」8月3日正式亮相,長城旗下16位汽車行業專家組成「專家天團」,藉此將以用戶為中心,零距離、透明化展示科技長城的硬核技術實力。此次專家團聚集了長城在整車造型設計、動力總成、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新能源五大領域的專家。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團將聚焦無鈷電池等新能源前沿領域。
福建省推出「電動福建」建設3年行動計劃
據《福建日報》報導,為積極營造有利於汽車消費的市場環境,日前,省工信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電動福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堅持加快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和新能源裝備推廣應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電動福建」。
廣州發布氫能產業規劃
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會,正式提出打造「一核、一樞紐、三基地」的產業布局,瞄準建設大灣區氫能產業中心、網絡樞紐和氫能交易中心的戰略定位。廣汽集團近日也發布了試製成功的首款氫燃料電池乘用車——Aion LX Fuel Cell,並將於年內開始示範運行。
打造「中國氫谷」濟南繪就「路線圖」
日前,由濟南市發改委起草的《濟南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正式印發,旨在助力濟南打造全國領先的氫能產業應用示範基地,推動氫能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率先將濟南建設成為氫能城市。到2022年,新建氫能相關技術研發平臺3個以上,新建氫氣檢測平臺1個以上。全市建設加氫站6座以上,推廣應用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等氫燃料電池汽車600輛以上,氫能產業年產值力爭突破100億元。
重塑科技常熟基地竣工 大功率燃料電池產線投產
8月3日,重塑科技常熟產業化基地竣工投產儀式在常熟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基地坐落於開發區內的常熟氫能源汽車產業園,佔地面積超過105畝。該基地將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基地內擁有面積為12500平方米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車間,並建有2條先進生產線,首期規劃年產能為20000套氫燃料電池系統。
鋰電池溶劑龍頭石大勝華獲私募大佬馮柳布局
8月3日,石大勝華公告稱公司已無實控人,同時還披露了十大股東,私募大佬高毅資產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赫然在列。全國社保基金一一三組合,以及王牌基金經理周應波管理的中歐時代先鋒亦重倉持有該公司股票。鋰電池溶劑領域,石大勝華具備電池級碳酸二甲酯年產能7.5萬噸,全球市佔率高達70%,佔該領域龍頭地位。
光華科技:在動力電池後裝與福田歐輝達成戰略合作
光華科技8月7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力科技與福田歐輝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動力電池後裝提升領域內開展合作,福田歐輝在其現有約4萬臺新能源車輛中,將符合後裝提升標準的動力電池包交由中力科技處置;並共同建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保證廢舊動力電池有序回收與規範處理。
恩捷股份:鋰電池隔膜短期內不存在被替代風險
恩捷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到目前為止,鋰電池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下遊廠商通過材料、工藝的改進持續提升鋰電池的性能。目前鋰離子電池是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主流選擇,鋰電池隔膜作為保障鋰電池安全性的核心組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短期內不存在被替代的風險,公司會持續關注相關技術的發展。
濰柴動力已建成2萬套級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電堆生產線
濰柴動力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新能源技術研發和商業化落地,已建成2萬套級產能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電堆生產線,配套公司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公交車已批量投放市場。
特斯拉開始製造世界上最大的儲能電池
美國公用事業公司太平洋天然氣電力公司(PG&E)和特斯拉已經開始在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縣建設一個電池儲能項目,該項目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儲能項目之一。這個182.5 兆瓦/730 兆瓦時的儲能系統將在莫斯蘭的PG&E變電站的33塊混凝土板上安裝256臺特斯拉Megapack電池。該項目定於明年初完工,計劃在第二季度全面商業化運營。
梅賽德斯-奔馳與中國寧德時代深化動力電池合作
德國梅賽德斯-奔馳與中國寧德時代5日宣布深化雙方在動力電池技術領域的合作。其中,明年上市的續航裡程超700公裡的全新梅賽德斯-奔馳豪華純電轎車EQS將配備寧德時代電池模組。同時,雙方將共同推動德國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發展。
寶馬4.9億元投入動力電池開發
日前,寶馬集團獲得了來自德國聯邦政府和巴伐利亞州6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的撥款用於電池研究,並計劃在慕尼黑附近的帕斯多夫建立其試驗電池生產基地。據悉,這項獲得資助的研究項目是「為電池組創建一個封閉且可持續的材料循環」,用於開發、測試和生產鋰電池。該項目旨在支持歐洲的電池生產。
華僑大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季懷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通過無燒結工藝製備的板鈦礦型TiO2介孔支架,可獲得均勻覆蓋、無孔洞的高質量鈣鈦礦薄膜。良好的能級排列以及載流子傳輸情況共同促進了器件性能的提升。最終,優化後的PSC實現了21.75%的PCE,並且具有良好的紫外光穩定性。
欣旺達上半年業績同比下滑 三季度有望迎來拐點
8月6日晚,欣旺達發布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115.10億元,同比增長6.02%,歸母淨利潤588.23萬元,同比下滑97.43%,扣非歸母淨利潤下滑0.66億元,同比下滑140.79%,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隨著全球手機大客戶新機型的發布,公司消費類業務到三季度有望迎來持續增長。
廈門鎢業旗下廈鎢新能正式「叩門」科創板
廈鎢新能8月4日披露招股說明書顯示,擬募資15億元用於年產4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廈鎢新能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前身為廈門鎢業下屬的電池材料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