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產特斯拉做準備!LG化學4.17億美元增資南京工廠
LG化學將向全資子公司LG化學南京工廠投資4.17億美元(約合29.47億元人民幣)以滿足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需求,預計該筆投資將於2025年12月完成。
今年9月下旬,LG化學曾與特斯拉達成採購協議,雙方商定,未來國產版的特斯拉Model3將使用南京LG化學生產的NCM811動力電池。
LG化學南京工廠於2018年7月籤約落戶,10月開工建設,總投資20億美元,主要生產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小型電池。
欣旺達募投項目延期 仍募資11.2億擴張
欣旺達又開啟了下一輪的擴張。根據欣旺達近期公告,其計劃募集資金11.2億元,用於消費類鋰離子電芯擴產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中國證監會對此給予多條反饋意見,要求欣旺達說明「前次募投項目進展情況,是否存在延期風險,以及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存在閒置。」
天齊鋰業「蛇吞象」後遺症 盈利不升反降
根據天齊鋰業發布的三季報,該公司在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9億元,同比減少91.74%。多家證券機構表示,天齊鋰業淨利潤大幅下降,原因之一在於「高額的財務費用」。
總投資32.5億元 甘肅德福電解銅箔項目一期投產
近日,由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甘肅德福電解銅箔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設任務並順利投產。甘肅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5萬噸/年高檔電解銅箔建設項目是蘭州新區引入的高端技術產業,項目總投資32.5億元,佔地面積55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佔地面積278畝。
當升科技增資常州子公司8.3億
10月29日,當升科技公告顯示,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3億和募集資金7億對常州當升進行增資。本次增資完成後,常州當升的註冊資本將由0.5億增值8.8億。當升科技增資全資子公司常州當升,主要是增強常州當升資金實力,拓展正極材料業務,加快常州鋰電正極材料產能釋放。
比亞迪與日企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業務
據外媒報導,日本貿易商行伊藤忠商事( Itochu)將與比亞迪建立合作,雙方將建立合資企業,用汽車電池儲能,並且計劃在2020年形成全球性的業務。雙方合作主要是為了解決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的二手汽車電池數量。Itochu除了擬與比亞迪建立合作關係,同時也希望與深圳普蘭德儲能技術有限公司(Pandpower)達成股份及商業合作。
海四達發布多款自行車鋰電池 斬獲超5萬組訂單
日前,海四達鋰電盛裝亮相2019年南京電動車展,並在展會上召開了以「安全耐久·全球前行」為主題的2019新品發布會,推出了多個系列的新型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產品。當前,海四達已經是國家電網、中國三峽、中國中車、航天航空、武器裝備等國家項目的專用電源供應商。
迎全球化風暴 天賜材料韓國/捷克設立子公司
10月29日,天賜材料(002709)連續發布多個公告,彰顯其在電解液方面的一系列大動作。其一,2019年10月25日,天賜材料同意了以貨幣及設備的方式出資在韓國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為5億韓元(約303萬人民幣),公司名稱Tinci Materials Tech.Korea,Ltd.。
籌劃三年終無果 智慧能源終止增發事宜
經過數次調整,公司整體募資計劃規模縮減為24億元,增加了北京京航安49%股權項目,減少了鋰電池項目的募投金額。但是增發事項籌劃逾三年,智慧能源仍未完成,最終於10月27日晚間宣布終止增發並撤回申請文件。
豐元股份回應問詢函 擬實施1萬噸產能鋰電池項目
10月28日晚間,豐元股份回應深交所的《問詢函》,稱其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由全資子公司山東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實施,正在實施的項目有年產1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建設項目及年產5000噸鋰離子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85億元。
深交所發布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信息披露指引
近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規範創業板上市公司從事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的信息披露行為,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第13號——上市公司從事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的通知。
寧德時代與TÜV萊茵籤訂全球框架合作協議
德國萊茵TÜV集團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全球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電池、儲能系統、生產設備及生產過程展開全方位合作,內容涉及產品檢測、安全認證、風險管理諮詢、安全評估、人員能力發展、管理體系認證、汽車相關測試認證等服務,合作範圍將覆蓋雙方在全球的子公司。
俄企Rosatom收購智利鋰礦51%股份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 與加拿大惠爾斯礦產公司日前籤署了一份初步協議,旨在收購後者在智利運營的一座巨型鋰礦約51%的股份,並有望間接獲得全部產量購買權。Rosatom礦業子公司鈾壹將與惠爾斯直接合作,成為後者位於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面積達4.62萬公頃鋰礦的最大股東。
韓國鋰電巨頭SKI與澳大利亞礦商鬧翻
澳大利亞金屬礦商Australian Mines和韓國鋰電池巨頭SK Innovation(下稱SKI)鬧翻了。11月1日,Australian Mines和SKI均發布聲明稱,此前所籤訂的鈷和鎳供應協議無效。成立於1996年的Australian Mines先發制人,該公司稱,由於SKI未根據10月達成的初步協議向公司發送信用證,雙方的鈷和鎳供應協議自動終止。
SK Innovation 回應LG化學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SK Innovation 此前針對 LG 化學 (LG Chem) 違反協議一事向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起訴訟。SK Innovation 目前已於10月28日在韓國通過新聞稿和網站向公眾公開了完整的協議,以澄清此次的專利侵權訴訟。
先導智能「出海」 設立瑞典全資子公司
10月29日,先導智能(300450)公告顯示,為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滿足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在瑞典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暫定5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64萬元)。今年2月,先導智能與瑞典動力電池公司Northvolt籤訂了鋰電池生產設備供應相關協議。
Umicore與三星 SDI籤署8萬噸NCM材料供貨協議
Umicore與三星SDI籤署供貨協議,該交易定於2020年開始,Umicore將為三星SDI供應近8萬公噸NCM材料。而三星SDI將用生產汽車應用和儲能系統。原材料供應鏈的透明度仍然是電池金屬領域關注的焦點。
松下汽車業務Q3財報:虧損8億元 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
據路透社報導,日本松下公司日前公布了2020財年第二季度(2019年7至9月)財報。2019年7至9月,松下營業利潤為83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4.7億元),同比下滑12%。松下本季度營業虧損127億日元(約合8.28億人民幣),上年同期虧損7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2億元),虧損擴大78.8%左右。
國軒高科Q3財報:營收51億元 盈利回升
10月30日,國軒高科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1.52億元,同比增長25.75%,實現盈利5.78億元,同比下降12.25%;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5.45億元,同比增長3.68%,環比下降16.70%,實現盈利2.27億元,同比增長17.22%,環比增長51.19%。
*ST尤夫Q3財報:淨利虧損5373萬 同比下滑24%
日前,*ST尤夫(002427)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Q3營收7.74億元,同比下滑23.89%;淨利潤虧損5373萬元,同比增長562.95%。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為23.85億元,同比下滑18.46%;淨利潤虧損3818.95萬元,同比353.87%。公司總資產60.65億元,比上年度末減少4.47%。
三星SDI Q3財報:淨利潤13.2億元 營收156億元
日前,三星SDI發布Q3財務報告顯示,公司7-9月實現營收2567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5.8億元),環比增長7%,同比增長1.8%;營業利潤為166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1億元),環比增長6%,同比下滑31%;淨利潤為217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140億韓元,同比增長1.6%。
堅瑞沃能Q3財報:淨利虧損7.78億 退市在即
10月28日,堅瑞沃能(300116)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本報告期營收1.96億元,同比下滑35.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78億元,同比虧損減少。2019年1-9月營收為4.3億元,同比下滑87.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6億元元,同比虧損減少。去年公司淨利虧損39億。
容百科技前三季度財報:營收30.98億元
容百科技(688005)發布公告稱,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30.98億元,同比增長49.63%,主要系報告期銷量同比增加較大;淨利為1.59億元,同比增長2.58%;基本每股收益0.39元。容百科技今年7月22日正式在科創板上市。
比亞迪前三季度財報:營收938億元 淨利15億元
10月29日,比亞迪(002594.SZ)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公告顯示,1-9月,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938.22億元,同比增長5.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74億元,同比增長3.09%。
德賽電池前三季財報:營收125.4億元 淨利潤3.39億元
10月28日晚間,德賽電池(000049)披露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5.4億元,同比增長7.25%;淨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23.49%;每股收益1.65元。其中,第三季度德賽電池營業收入52.12億元,同比減少3.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19.50%。
9月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同比下降31.44% 中航鋰電躍居第三
根據工信部合格證產量數據,2019年9月共產出新能源汽車7.6萬輛。根據第一電動研究院的統計測算,動力電池2019年9月裝機量約為3.955GWh,同比下降31.44%,環比上漲14%。這是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連續兩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
9月純電動車型裝機佔比96.2%,插混車型裝機佔比3.5%,剩餘為燃料電池車型裝機。
9月三元材料的搭載量為2.57GWh,其中乘用車佔94%,三元材料搭載量佔總搭載量的64.9%,與8月相比有所下降。磷酸鐵鋰電池隨著客車產量略微回升,裝機量提升至0.95GWh,在月度裝機中的佔比也上漲至24%。錳酸鋰與多元複合電池9月合計裝機98.9MWh,佔比2.5%。
(來源:第一電動網)
空中巴士投資安普瑞斯公司 建立戰略合作
歐洲空中巴士防務和航天公司宣布戰略投資美國安普瑞斯公司。這項投資將進一步促進基於矽納米線負極技術的新一代電池的開發,並將安普瑞斯的電池用於空中巴士防務和航天航空項目,包括Zephyr高空偽衛星和城市空中機動性創新計劃。
現代汽車投資三家氫燃料技術公司
為加強在全球氫燃料電池生態系統中的領導地位,韓國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 Motor Company)宣布向三家氫燃料公司-Impact Coatings、H2Pro和GRZ Technologies進行關鍵投資。現代汽車與業界領先企業的合作將能夠讓其擴大氫燃料基礎設施,提高其燃料電池汽車(FCEV)的生產效率。
光伏面板回收再利用 納米矽材料可有效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近期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太陽能電池板中起著重要作用的矽元素,竟可在鋰電池中發揮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材料科學家表示,他們不僅提出了一種將其提取再利用的方法,還證明了將之作為高能電池陽極的潛力。初步研究表明,回收矽至少具有與商用矽相同的性能,為矽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回收再利用途徑。
阿貢團隊為生產無鈷鋰離子正極開發新途徑
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研究人員開發一種生產無鈷鋰離子正極的新方法,避免其他低鈷正極生產方式存在的一些問題。阿貢團隊建議對典型的無鈷層狀氧化物LiNi0.5Mn0.5O2進行改良。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新型低成本環保鈉電正極材料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聯合泰國國立同步輻射光源研究所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該正極材料成本低廉,並且環境友好,此項工作對開發低成本環保型電極材料及儲能器件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