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面就是我們的鞋廠」。諸建平董事長領著筆者往萊麗斯鞋業有限公司大門裡面走,卻被保安攔住了。「對不起,你找誰?」
門衛不認識老闆,這一幕有點意思——因為諸建平自2006年把精力投入LED燈研發以來,就沒怎麼進過鞋廠。這個鞋企目前由他的太太和家族侄甥輩打理,2009年銷售額超2億元。
太太賺的錢拿來研發LED
專注LED燈領域4年,他在2010年迎來了豐厚回報。「聚光科技」的大功率LED路燈、LED泛光燈、LED筒燈等已分別應用在世博會「中國館」永久展區41米層、「世博公園」中**一條LED道路照明,及獨立展區「滬上生態家」中「鳥籠」的照明。
萊麗斯家族是溫州皮鞋製造的先行者,從業已近30年。2009年,「萊麗斯」銷售額超2億元,每年利潤幾千萬元。
可諸建平偏偏覺得皮鞋外貿總歸受制於人,非得去做個自己的高科技產業。選擇LED產業後,他馬上就發現這個不好做,需要解決兩項核心問題:交流直流轉換器的穩定性,和光衰減控制技術。
從2006年開始研發,直到2010年測試完畢全面展開銷售,他已經投入7000多萬元人民幣。說起這筆錢,諸建平挺慶幸的:這高科技真不好做,幸好我還有點家底。
「這幾年萊麗斯鞋業賺的錢,基本上都投到聚光科技了。」
諸建平跟筆者開起了玩笑:「鞋企是我太太在管,所以實際上是他們在養我。」
一個轉換器,荷蘭人出力
溫州人經營LED,有自己的一套——技術,引進國外加自主研發;營銷自己搞;加工則部分委託內地企業(如交流直流電源轉換器)。
LED**根本的競爭力在於省電,省電則要求在發光效率、光衰減、電流轉換等指標上都有好成績。
光衰減慢,意味著燈的使用壽命長,一次性投入能有更多效用。諸建平舉了個例子,「我們公司附近有個百貨商場,每月電費100多萬元人民幣,用我們的燈可以節電一半,也就是每月省50萬元,每年省600萬元。這個規模的商場一次性投入LED燈的成本是1500萬元,這意味著2~3年回收成本,接下來幾年可以贏利,而我們的燈光衰減很慢,壽命至少是5年。」
當然,技術每進步一小步,都得付出艱辛的努力。就說跟LED燈配套的一個直流交流電源轉換器吧,研發團隊是「荷蘭+中國」的——他們與飛利浦下屬的電源研發公司合作開發,而生產則輾轉找到了河南一家廠。
「那廠設備好,勞動力成本又低,我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諸建平說。
溫州企業轉型,向高科技要利潤
2009年,經過一系列測試、試銷售,聚光科技獲得了數百萬元營收。
這點收入可不是諸建平的目標,2010年1月起,公司開始正式啟動市場。
「除了進駐世博會,我們也跟浙江交通集團等客戶有了一些合作,跟上海一個公司籤了單一LED護眼球泡燈的三年合同,單筆合同額達5000多萬元」。
諸建平告訴筆者,前30年他都在做鞋,「現在,奧康、康奈品牌起來了,我們追趕不上;外貿則處處受制於人,利潤越來越少。」
溫州工業土地供應緊張、勞動力成本高,近兩年外貿形勢不堪對比全盛時期,這些因素都導致溫州企業家轉向科技含量、利潤率更高的行業。如原來做調味品、雨傘的海螺集團,現在添加了生物製藥、生物識別板塊;之前做低壓電器的華儀電器,現在在風電整機上有所突破;原來做商標織帶的凱恩集團,切入了點鈔機領域……
溫州市經貿委副主任遊聚森告訴筆者,2009年溫州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為5377億元,其中新能源、生物製品、環保產品等新興產業貢獻了10%-15%,這個比例還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