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狂賺214萬!關店4000家後,溫州老闆在朋友圈賣鞋

2020-12-12 LA創業路

過去一個月,所有人都不好過。

西貝餐飲集團關店400家,資金僅夠維持3個月運營;新潮媒體開工便裁員500人;威馬汽車取消年終獎,遭到員工抵抗;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在近期更是宣告破產。

關店、裁員、破產成了所有行業的三大魔咒。

在疫情的陰影下,很多企業都在艱難自救。

溫州鞋企紅蜻蜓全國4000家門店幾乎全部停業的情況下,老闆帶頭在朋友圈賣鞋,通過社交零售業務自救,一天就狂賺214萬。

全公司上下 8000 多名員工全部上線當微商,為公司賣貨。這樣的舉動在紅蜻蜓創辦25 年的歷史上,還是頭一回。

紅蜻蜓並不是個例,在全民居家,復工復產緩慢的情況下,轉戰線上成了自救的必經之路。

疫情之下,

企業不是爆紅就是暴斃

2003的非典,讓所有企業都陷入恐慌之中,京東更是在21天之內就虧損800多萬。

但劉強東立刻帶領團隊摸索,並發現了線上交易的市場潛力,大膽把中關村實體店關閉,轉型做電子商務。

順豐借著航空運價大跌之際,和揚子江快運籤下包機協議,專門用它來運送快遞。

這一舉措,讓順豐在速度上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也是因為那一次的航空快運,才讓順豐有了如今的江湖地位。

如果說17年前的「非典」奠定了線上交易的基礎,那麼如今的新型冠狀肺炎則再一次為完善線上服務敲響了警鐘。

原本就有線上業務的企業,開始即時調整,優化服務。

麥當勞和肯德基迅速優化線上點餐服務,他們特別推出了小程序點餐,儘量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

蘇寧都開啟了「全員營銷」,全部員工轉戰線上,佔領大家閒在家的有利場景,有的員工三四天就能帶三萬多元的貨。

原本線下為主陣營的娛樂服務企業,也藉助直播,轉戰線上掘一桶金。

上海一家名叫TAXX的酒吧打響了自救第一炮,通過線上直播打碟的方式為大家還原酒吧蹦迪的場景,一場雲蹦迪直播,賺了70萬!

線下被迫關店的零售行業也加入了線上賣貨行業,開始搶起了李佳琦的飯碗。

來伊份8000多名門店員工開啟線上直播,2800家門店面向消費者提供無接觸外賣服務。

一些大企業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但也有很多人會說:中國更多中小企業在資源、供應鏈、渠道、經驗等各個領域都和大企業們不在一個量級,怎麼能復刻他們的成功?

確實,有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缺乏相應的應急能力及經驗,雖然發展路徑很明晰,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成功搶佔線上市場。

如何利用好線上,成了企業活下來救急的良方!

爆品力是對抗

「黑天鵝」的核心競爭力

在疫情期間,作者和很多創始人聊天過程中了解到,大家轉戰線上都會遇到幾個集中困惑:

如何在轉戰線上?線上成功賣貨的底層邏輯又是什麼?

線下有那麼多產品,怎麼布局線上的產品結構?

競品越來越多,市場太亂,怎麼殺出一條血路?

線下營業員轉線上,怎麼才能高效把產品銷售出去?

在作者看來,爆品力就是企業轉戰線上,對抗黑天鵝的核心競爭力,擁有打造爆品的能力,以上問題都迎刃而解。

在全民直播的時代,一個網紅都能有百萬千萬粉絲,一個品牌、一個產品難道就不行?

打造爆品的過程,就是讓你的產品和品牌,在線上成為千百萬級別的網紅,這也是轉戰線上的敲門磚。

例如我們的爆品大師兄銅師傅,從傳統衛浴產品製造二次創業做銅工藝品,用1年時間就從0幹到行業第一!

和漫威、六小齡童合作,打造出尖叫產品,性能、顏值提升一倍,但價格比傳統工藝品便宜一半還多。

通過在淘寶上深化運營,找到了一批熱愛銅工藝品的用戶,然後將這些用戶一步步發展成銅粉,每年會召開銅粉英雄大會,讓品牌成為超級網紅。

還有天然工坊,就靠賣一款紙巾,累積了3000萬粉絲,賣出去了5.9億多包紙巾,其創始人蘇路江是打造私域流量的高手。

紅豆居家創始人周文江,成功帶領一家60歲高齡傳統企業完成網際網路升級之路,逆轉積壓庫存千萬的頹勢,創下了開店1800家的記錄,傳統企業轉型的血淚史,他絕對不講虛的。

他們都是通過打造爆品的方法,將品牌做成超級網紅,他們的爆品策略,在這個被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也能成為更多企業成功自救甚至逆襲的金鑰匙。

相關焦點

  • 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自 1 月份疫情爆發後,紅蜻蜓在全國的 4000 多家門店,如同燈火,一個個熄滅。關店後,紅蜻蜓不僅沒有了收入來源,每個月還要支付上億元的開銷(工廠開支、門店租金等成本)。公司創始人錢金波不禁感嘆:我近期常常徹夜難眠。
  • 紅蜻蜓4千門店被關 朋友圈賣鞋『救命』
    綜投網(www.zt5.com)2月29日訊  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1  紅蜻蜓(6.240, -0.13, -2.04%),中國鞋業『科技+時尚』的領軍品牌之一,曾被中國皮革協會授予『中國真皮鞋王』稱號,營銷網絡遍布全國。
  • 三四百個溫州鞋品牌雲集常熟-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商報特派記者 朱則金 阿丙 「三四百個溫州鞋品牌的江蘇代理商都在常熟,我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在雲南省鎮雄縣投資煤礦的溫商李前躍昨天在電話裡說,接下來將回到江蘇省常熟市,把代理的澳倫皮鞋做好。1995年就到常熟賣鞋的平陽縣昆陽人李前躍,是溫州澳倫集團的江蘇省總代理。他的很多親朋好友,也都在常熟賣溫州鞋。
  • 溫州鞋老闆掘金LED燈 開賣就拿到世博訂單
    門衛不認識老闆,這一幕有點意思——因為諸建平自2006年把精力投入LED燈研發以來,就沒怎麼進過鞋廠。這個鞋企目前由他的太太和家族侄甥輩打理,2009年銷售額超2億元。    太太賺的錢拿來研發LED     專注LED燈領域4年,他在2010年迎來了豐厚回報。
  • 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它卻一年賣1億雙鞋!究竟有什麼致勝秘訣?
    1人生第一桶金陳光敏17歲就出來「闖江湖」,做過鞋廠學徒、養過蜂,後來還是回到溫州做了一位賣鞋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鞋業小作坊遍地開花,大東也是家庭小作坊起家的。把家裡的院子蓋起來,一臺製鞋機,三五個人就能撐起一個小廠。陳光敏笑稱這為中國式「車庫創業」。
  •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活成莆田鞋最可怕的對手?
    現在女鞋的市場一直不安穩,百麗退市、達芙妮不斷關店,這似乎在告訴人們女鞋行業的冬天來了。然而,有一家神奇的鞋店:每家門店只有三四十平米,裝修紅白相間,在達芙妮關店3860家之時,它卻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而且生意極好,2013年至2016年,4年銷售額翻了12倍,銷售額超過50億。在這一片蕭條中,這家店靠著賣鞋堪比賣白菜,年入50億。這個人就是「地下鞋王」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
  • 洞洞鞋不好賣 Crocs卡駱馳在中國市場實施關店措施
    雖然對於中國市場仍充滿期待,但是曾經靠著洞洞鞋風靡一時的卡駱馳(Crocs(需求面積:30-70平方米))如今不得不在中國市場實施關店措施。記者從卡駱馳中國總部相關負責人處獲悉,從去年在全球範圍啟動的關店潮已經蔓延至中國市場,雖然未透露具體關店數量,但是在亞太市場收入暴跌之後,作為最重要陣地的中國市場早已在所難逃。
  • 中國鞋業又一傳奇誕生:一天賺1億,學小米做鞋2年開出5000家店
    中國鞋業又一傳奇誕生:一天賺1億,學小米做鞋2年開出5000家店有人說,雙十一購物節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的地方。在各大榜單中,總會有一兩家黑馬企業。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品牌,毫無疑問是今年最大的黑馬,同時也是中國鞋業的又一傳奇。
  • 聽聞溫州這種早餐一天能賣100萬份,是什麼美食?我得好好嘗一嘗
    聽聞溫州這種早餐一天能賣100萬份,是什麼美食?我得好好嘗一嘗早餐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早上這一頓飯吃飽了,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一上午才會精神飽滿,辦事效率也會更高。我們這邊的早餐店,大都賣的是這幾樣食物。因為表妹想要做一個服裝品牌,它的總廠家在溫州,表妹就想著讓我和她一塊去,那也可以幫著她參考一下。主要也考慮到我作為美食小編,也屬於比較自由的職業,在哪兒都可以工作,只要帶上我的電腦就行。一聽說要去溫州,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之前,就聽到一個傳聞說溫州有一種早餐,一天的銷量達到了100萬份,對這個早餐一直都充滿了好奇感。
  • 從做鞋到男裝大王:溫州老闆的品牌之路
    胡國林出生年份:1970年籍貫:甌海公司職務:百亨服飾(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社會職務:鄭州市溫州商會常務理事轉行:從鞋廠老闆到男裝店主「商場人擠人,客流量大,但光顧自己店鋪的顧客很少,一天營業額才幾百元,不夠兩個營業員的工資和每年十多萬元店租費用的成本。」問題出在哪?胡國林百思不得其解。入行:男裝店從虧本到盈利虧本經營三個月後,胡國林靜下心來琢磨。
  • 擺地攤一天賺上千?我們去地攤一條街,找了5個地攤老闆聊了聊
    單從媒體爆料看,擺地攤簡直賺翻了:白領後備箱賣衣服日入過千,某地一名20多歲小夥擺地攤月收入過萬,還減了20斤體重,一個又一個的爆款新聞刺激各位後浪們前赴後繼,打算出攤。可真實的擺地攤到底是什麼樣?你真的知道嗎?
  • 炒鞋月入過萬?鞋販子:大多數每月賺不到3千元
    有個哥們「衝」了三個月,賺了一輛帕拉梅拉4S,一個勞力士迪通拿,還在武漢買一套房。但是縱觀整個球鞋市場,真的賺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人最多也就佔1%到3%,能夠維持月入4萬5萬的人恐怕10%都不到。而那些一直投一直賠的人,「衝」到傾家蕩產的人,每個月只能賺一兩千塊錢的人,才是這個圈子裡的大多數。
  • 台州溫嶺強制關停4000家鞋企 數千人聚集抗議
    整治行動在節後依然延續,但被整治的鞋企業主開始反彈。2月17日,數千中小鞋企業主圍在溫嶺市橫峰街道政府門口,抗議政府在「1·14」火災後,強制關停鞋廠。當地一名王姓居民告訴記者,鄰居的鞋廠被關停,其也參與到這場圍堵中。也有幾名熟悉的鞋企老闆當天晚上就被有關部門傳喚。
  • 擺地攤一天能賺幾位數 -我們去找地攤找老闆們聊聊
    你真的知道嗎95後依靠三張信用卡賣水果並謀生在地攤上賣東西,水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只是必需的,利潤也很好。但是,當他進入攤位市場時,95後就踩到了一個大坑。因為他不熟悉市場,所以他購買高端水果。這家超市賣每斤15元的日本進口哈密瓜品種,在那裡他全部賣了5元。有一天,他的生意很好。人群擠在攤位前。
  • 那位被燒了8萬雙鞋的溫州老闆,女兒婚禮花1500萬,錢真這麼好賺?
    繼老總耗資1500萬嫁女兒後,意爾康再次「攤上大新聞」,倉庫著火損失近千萬。相對於以往的光輝歲月,這幾年,溫州鞋都的生意不太好做了。  和溫州大部分鞋廠走過的套路一樣,從貼牌鞋、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商場裡有了專櫃、到2011年完成股份制改制,意爾康越做越大。目前,單家擁有三家全資子公司,在全國建有36家銷售分公司和3000多家專賣店。
  • 殘疾鞋企老闆招肢殘人士學徒 傾囊相授製鞋手藝
    前天,溫州一位鞋企老闆發來這則「特別定製」的招聘啟事。這位鞋企老闆名叫王寶銀,同為殘疾人的他直言,靠著做鞋這門手藝過上富足的生活,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年近六旬的他願意傾囊相授,幫助更多的同路人自食其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一雙手工皮鞋能賣數千元,生意還不錯王寶銀的鞋企位於龍灣濱海園區丁香路。
  • 把鞋當白菜賣,一年賣1億雙,「新一代鞋王」怎麼做到逆勢而上的?
    一片蕭條之中,卻有一家叫大東的鞋企逆勢而上。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 天價潮鞋背後:玩家兼職炒鞋兩年賺30萬 僱人排隊搶
    天價潮鞋背後:玩家兼職炒鞋兩年賺30萬,僱人排隊搶鞋  球鞋「江湖」上,小君(化名)有一個特殊身份——炒鞋玩家。  2017年,他僱了20個人排隊購買AJ(Air Jordan)一款新鞋,並由此踏上「炒鞋」之路。兩年間,掙了近30萬。
  • 狂降451萬!明珠小百貨終於賣了 80後的地攤經濟史將落幕?
    狂降451萬,「明珠小百貨」終於賣了,一部80後的「地攤經濟」史將落幕?杭州因西湖聞名,只要近西湖的房子,身價都已不菲。那西湖邊的商業房如何呢?最近,距離西湖500米左右的明珠小百貨部分商業房被拍賣,給出了另一種眾生相。
  • 溫州企業主:開千人大廠竟不及老婆炒房所賺1/3
    吃得苦,受得累,信譽好,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溫州商人打下的金字招牌。然而,隨著近期溫州數十位昔日富商老闆資金鍊斷裂後「跑路」,使得溫州商人以及當地經濟狀況備受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