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又一傳奇誕生:一天賺1億,學小米做鞋2年開出5000家店

2020-12-23 AI科技志

中國鞋業又一傳奇誕生:一天賺1億,學小米做鞋2年開出5000家店

有人說,雙十一購物節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的地方。在各大榜單中,總會有一兩家黑馬企業。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品牌,毫無疑問是今年最大的黑馬,同時也是中國鞋業的又一傳奇。2017年雙十一,它連榜單的前十都沒有進,而今年它就強勢的佔據了榜首的位置。一天賺1億元,它學習小米的模式做鞋,兩年就開出了5000家店。這個品牌就是足力健,創始人叫做張京康。

這家鞋店僅用2年開遍大江南北,一天淨賺1個億,又一鞋業傳奇誕生

根據天貓的榜單數據,在雙十一的億元俱樂部中,足力健位列其中,雙十一一天就賺了1億元。這幾年,足力健火遍了大江南北。在競爭對手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它就已經在三四線城市紮下了根。成立兩年的時間,就火力全開開了5000家店,創造了行業的又一個傳奇。

足力健專注於老人鞋市場,而且很成功,那麼它是如何成功的呢?它到底做了什麼?其實,它雖然是一個老人鞋品牌,但是它卻將年輕的小米作為學習的對象。張京康的偶像就是雷軍,所以他也很喜歡小米的商業模式。在用戶體驗上,張京康的足力健是業界做好的。

張京康生於山西,初中沒上完就出來闖蕩。2000年,他北上北京做了一名北漂。前後做過數十份工作,賣過鞋、賣過家具甚至賣過衣服。憑藉著出色的銷售能力,他也攢下了一些資本。後來,他選擇去賣保健品,後來虧了3000多萬。讓人沒想到的是,兩年後他又活蹦亂跳的的回來了,這一次他瞄向了老人鞋行業。

他經歷過多年的銷售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所以對於用戶的使用體驗格外關注。創辦足力健之後,他就親自深入社區,走訪老年人群體,了解他們的具體需求,坐著和他們聊天。幾個月下來,他摸了幾百位老人的腳,了解了上千人的需求。最終,他將自家的鞋定位為:出門不打滑,穿上不擠腳。

除了用戶體驗學小米,足力健成功的另外一個關鍵,就是從便利店模式中,學會了密集開店。密集開店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讓你的品牌更加有辨識度,讓周圍的消費者更加了解你。門店開的越多,品牌的影響力也就越大,這是成正比的。比如在安徽一個縣城,不到700米就開一家店,連開了數家。

張京康從2016年開始,在鄭州開了第一家線下門店,到現在不過2年的時間。足力健這品牌在全國已經擁有超過5000家門店,覆蓋了所有縣級以上的市場。憑藉著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足力健的門店沒有一家虧損!

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女鞋銷售榜單中,足力健排名第一,銷售額超過9000萬元。一共銷售了41萬雙鞋,平均價格為214元。在男鞋領域,它同樣佔據了第一位,銷售額為8600萬元。去年,足力健鞋一年的營收超過10億元。

說了這麼多,你覺得足力健的商業模式如何?在用戶體驗上,學習小米,將自己做到行業中最好的用戶體驗;在商業模式上,學習便利店模式,密集開店,達到規模化的效應。它的成功肯定不止這兩點,但是我堅信這是其中最關鍵的兩點。還有哪些知名的鞋企品牌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財富的變革和科技的發展,我將與你們同在!

相關焦點

  • 大東鞋業悄悄開了1萬家店,1年賣1億雙,憑什麼?
    一代鞋王百麗?不過這個千億市值的公司早已低價賣身並在港股退市,此前百億級年度營收,也不過是做了「代理」這個中間生意。中國鞋業第一股星期六鞋業?1年內虧掉了過去7年賺的總利潤,而今的星期六不得不逐漸剝離女鞋業務,淪為一個殼公司。號稱一年賣出5000萬雙的達芙妮?
  • 溫嶺鞋業借「網」尋路 100多家鞋企涉足電子商務
    截至2014年5月底,溫嶺製鞋企業從1.1萬家降至6053家,下降45%,從業工人減少10.5萬人。而到了6月底,溫嶺鞋業總家數為4351家,同比減少48%。金洪青說,那時候溫嶺企業生產的鞋子都靠外銷,人力成本低廉,能賺到錢。  但是,中東,烏克蘭等國時局動蕩,去年上半年,溫嶺的鞋類出口開始下滑。據中國海關溫嶺辦事處數據顯示:去年1-6月份,鞋類出口總額為5.13億美元,同比下降3.94%;佔溫嶺總出口額的28.5%。
  • 中國「地下鞋王」誕生!賣鞋賣出「白菜價」,卻一年進帳50億!
    文:夜梟2017年,可以說是國內鞋業的轉折點。在這一年,曾經的鞋王百麗「賣身」退市,與之並肩的達芙妮則是全年虧損超6億,閉店上千家。即便是時至今日,這場屬於鞋業的寒冬仍未過去。然而,也就是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卻有一家企業逆勢崛起,一年賣出3000萬雙鞋,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就在其他品牌賣店保身的時候,它卻成功開出8000家門店,以黑馬之姿衝出重圍,它就是大東。1970年,陳光敏出生於浙江的一個貧困家庭。
  • 把鞋當白菜賣,一年賣1億雙,「新一代鞋王」怎麼做到逆勢而上的?
    一片蕭條之中,卻有一家叫大東的鞋企逆勢而上。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 老牌哈森虧損,平均每月要關10家店!中國鞋企轉型的突破口在哪裡?
    又一鞋業巨頭「倒」了!日前,哈森股份(603958)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淨利潤虧損7000萬左右,扣非淨利潤虧損1.21億!此前,哈森股份飽受大裁員、疑抄襲、高補貼等負面因素困擾。而除了哈森,其他鞋業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紛紛陷入業績困境。
  • 中國又一鞋王誕生,打敗達芙妮、百麗,年銷1億雙鞋
    儘管如此,也有一些企業能夠在逆勢中強勢崛起,別人都在關店,它們卻在瘋狂開店。其中,大東這家鞋企在全國各地開出了9000多家門店,一年賣出一億雙鞋,營業額達到50億元,打敗達芙妮和百麗,成為新鞋王。大東的創始人叫做陳光敏,出生於浙江一個農村,17歲就出去打拼,成為一名製鞋學徒。
  • 高瓴只用2年,讓被迫531億港元私有化的一代鞋王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7年7月27日,創立40多年的一代鞋王從港交所退市,以高瓴資本為主的買方以531億港元的價格完成了百麗鞋業的私有化,這是港交所至今最大的私有化,百麗私有化的價格相比於高峰市值1500億港元已經跌去大半,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是百麗鞋業的控股股東。改革開放元年,鄧耀創立百麗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 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它卻一年賣1億雙鞋!究竟有什麼致勝秘訣?
    作者:可為商學院近幾年,鞋業一直處在寒冬之中,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達芙妮則連續4年巨虧,僅剩2000多家店鋪。在其他鞋企黯淡之際,一家叫做「大東」的鞋企卻強勢進入人們的視野,甚至成為諸多企業學習的對象。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總是在促銷打折,這樣的店怎能讓人不喜歡。
  • 他從臺灣發家成大陸鞋王,開7000家店市值170億,今連虧4年將退市
    事實上,對於已經連續4年虧損,關店近4000家,市值暴跌98%的達芙妮來說,想要鹹魚翻身依然有關山阻隔,退市的風險仍未消除。回顧達芙妮的發展歷程,其興衰史也頗令人唏噓。失業後被迫創業,成為大眾鞋王,門店7000家「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
  • 奧迪4S店1年能賺1億?原來他們竟是這樣賺的
    奧迪4S店一年真能賺1億?怎麼賺的? 那麼問題來了,開一家奧迪4S店真的有這麼賺錢嗎,為了開一家奧迪4S店,竟然願意白白支付一千萬的「好處費」?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據業內人士透露,4S店一直保持超高的投資回報,而奧迪4S店更是公認的「穩賺不賠」的買賣。據一位經營過奧迪4S店的老闆透露,開一家奧迪4S店,做的一般的一年都能盈利數千萬元,而做的大的那些,2年賺1個億甚至1年賺一1個億也有可能。 1年1億,這確實是一個讓人遐想的數字,那麼我們就在折算一下,1年一個億到底是什麼概念。
  • 溫州鞋業20年大事記及標誌性事件記錄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 紡織...
    ●1996年,康奈皮鞋被評為浙江省第一個「中國十大真皮鞋王」。   ●1998年1月8日,奧康在永嘉縣上塘開出溫州鞋業界的第一家皮鞋專賣店。此後,溫州鞋的連鎖專賣店開遍大江南北。   ●1998年3月12日,康奈、奧康、吉爾達三個溫州皮鞋品牌,一起被評為「中國十大真皮鞋王」。中國10個真皮鞋王,一下子被溫州拿走3個,全國同行對溫州鞋刮目相看。
  • 盤點:2013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新聞
    2013年,作為全球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出口國的中國,其鞋業註定是跌宕起伏、頓挫波折,註定是光影四射、唏噓不已:本土運動品牌的集體沉淪,利潤下滑;傳統品牌進軍電商,突飛猛進;代工鞋企紛紛外遷、另闢蹊徑……站在2013年寒冬的冰點,中國鞋業品牌觀察員譚儒回望2013年之後,對2013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新聞進行了如下點評。
  • 鞋業小作坊成「新女鞋之王」,8000家連鎖店年入50億
    隨著「一代鞋王」百麗宣布退市、「國民女鞋」達芙妮關閉3000多家門店、千百度轉盈為虧,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瀰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還有一家鞋企,貌似天天都處於破產倒閉的邊緣,店內「清倉甩賣、全場5折」、「79元2雙」之類的折扣標語似乎從來沒摘下過,卻不僅沒有倒閉,還在2013年至2016年4年間銷售額翻了12倍,創下了年銷售50億元的佳績,在全國默默開了8000多家店,成為事實上的新女鞋之王。這家鞋企,名叫大東。
  • 「79一雙」的大東,如何成為溫州鞋王?
    近幾年,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達芙妮關店……中國鞋企的頭上仿佛籠罩著一朵烏雲。在鞋業一片蕭條中,一家來自浙江溫州的鞋企卻逆勢上揚。2018年時,大東已經默默開出了8000多家店,一年賣出了1億雙鞋。它的創始人還喊出了十年實現1000億營收的目標。由於價格便宜,以「79一雙」出名,專耕二三線及以下市場,它被稱為鞋屆「拼多多」。
  • 匯集120家全國前沿鞋企,2016中國鞋業盛典年度評選榜單揭曉
    12月27日,2016中國鞋業盛典暨首屆中國鞋業供給側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晉江泉商希爾頓酒店舉行,同時揭曉了2016中國鞋業盛典年度評選榜單,共有120家知名鞋企喜獲殊榮,彰顯了近年來中國鞋業供給側改革的創新力量。
  • 鞋業代工廠裕元集團前9個月營收75.2億美元!
    行業新聞裕元集團前9月純利增12.16%近日裕元集團(00551.HK)公布,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9個月,公司營業收入75.2億美元,同比增5.14%;毛利18.67億美元,同比增長4.47%;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2.29億美元,
  • 高瓴531億港元私有化一代鞋王,只用2年讓其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3年對百麗來說是個分水嶺,2013年前,百麗的營業收入不斷增長,從2007年的116.72億元上漲至2013年的430.67億元,6年時間增長了近4倍;歸母淨利潤從19.79億元上漲到51.59億元,增長近3倍。2013年百麗的門店達到1.92萬家,百麗佔據了中國女鞋的半壁江山,鞋王的稱號從此而來。2013年巔峰時期百麗的市值高到1500億港元。
  • 莆田模式:一雙價值數百億的運動鞋怎麼賣?
    4天共賣出鞋子8萬雙,第一天平均每4秒賣一雙。4月1日早上10點以後,郭景開始忙於接聽各地求做代理經銷商的電話,在此之前,一百多家與郭景有接洽的經銷商對onemix都只是觀望。  「就像有的淘品牌,最開始在網上是幾十塊錢一雙,隨著成長,他們的產品可以賣幾百甚至千元。」阿里巴巴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也來到莆田,「我們不會規定莆田鞋不能賣兩千元。」
  • 人民幣貶值無法挽留港資鞋業外遷 中國鞋業加速東南飛
    一家亞洲鞋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15年1月,我國鞋類產品出口的數量與金額皆出現大幅下滑,當月鞋類出口56.99億美元,出口額同比下滑10.9%,出口量同比下滑13.5%。2014年,中國鞋類出口562.5億美元,同比增長10.8%,數量增長4.5%。
  • 「中國安防產業名城」,高密鞋業是如何搶佔勞保鞋市場高地?
    山東奧龍鞋業有限公司幾乎壟斷了沃爾瑪在中國的勞保鞋訂單。據奧龍鞋業行政副總張杰介紹,奧龍的質量把控不是一般企業的品控,而是採取DQA追溯制度。到貨後,客戶隨時抽檢,以沃爾瑪為例,一旦出錯就要退貨,但合作多年,奧龍鞋業從未被退貨過。同時,奧龍也擁有了自主驗廠資質,貨物出品後可直接裝箱,無需經海關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