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臺灣發家成大陸鞋王,開7000家店市值170億,今連虧4年將退市

2020-12-17 AI財經社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達芙妮或許沒有想到,自己會在七夕這天迎來一線生機。

8月7日,達芙妮在七夕節尾盤暴漲52.5%,引發市場關注。數據顯示,當日馬雲持股40%的雲鋒買入335萬股,東方財富旗下的東方財富國際買入683萬股。有人將此解讀為達芙妮或將借力馬雲「鹹魚翻身。

事實上,對於已經連續4年虧損,關店近4000家,市值暴跌98%的達芙妮來說,想要鹹魚翻身依然有關山阻隔,退市的風險仍未消除。回顧達芙妮的發展歷程,其興衰史也頗令人唏噓。

失業後被迫創業,成為大眾鞋王,門店7000家

「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這句達芙妮的廣告語成為許多人難以磨滅的記憶。「達芙妮」這個取名自希臘神話中美麗女神的品牌,曾在中國鞋企的地位中首屈一指。

上世紀80年代初,石油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臺灣。達芙妮創始人之一的陳賢民在這場風暴的影響下失業了。在走投無路之際,陳賢民與大舅子張文儀集資2000萬臺幣,共同創辦「喬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租了一間工廠,進軍製鞋業。

當時臺灣製鞋業經歷了30年的發展,產業鏈已相對較為成熟,並且勞動力廉價,成為各國知名鞋企優先考慮的代工地區。此外,陳賢民的嶽父母家還是製鞋世家,喬志企業由此趕上了快車,從護士鞋做起,靠代工逐漸發展壯大。

但到了80年代末,伴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臺灣製鞋業已不敵大陸,喬志企業面臨停產的危險。1987年,陳賢民和大舅子張文儀決定去大陸發展,於是二人立馬來到香港創辦了永恩集團,這就是達芙妮的前身。隨後又去往福建莆田開辦鞋廠,成為第一批搶灘大陸的臺商之一。

陳賢民逐漸意識到,光靠代工是無法將企業做大做強的,因此他聯合張文儀和連襟陳明源,決定一起創立自家的品牌。於是1990年,達芙妮誕生了。

當時,電視臺上關於鞋子的廣告極少,而達芙妮進軍大陸市場第一年,就拿出了1000萬元作為廣告預算。「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這句達芙妮的經典廣告語就此宣傳開來。依靠著出色的設計、低廉的價格、完善的售後服務政策,以及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達芙妮的知名度迅速擴大。1995年,永恩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

陳賢民為達芙妮找準了商業模式。1996年,達芙妮改批發為直營或代理,在將銷售點在全國鋪開。當時網購還未流行,人們的消費習慣還在線下,達芙妮採用街邊店與商場專櫃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擴張,而不是和百麗這樣的同類競爭者一樣,只有商場專櫃,擠在商場的一層女鞋區域裡,這對消費者建立完整的品牌認知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但快速擴張讓達芙妮出現了揠苗助長的後果。1999年,達芙妮業績出現嚴重下滑。由於長期打折,加上款式老舊、鞋子磨腳等問題,達芙妮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低端、打折品牌,隨之而來的還有1500萬美元的資金缺口、公司高管的抱團跳槽。

當時,陳賢民的外甥,同時也是另外一位達芙妮創始人陳明源的兒子,陳英傑被緊急任命為達芙妮總經理,當時陳英傑還在玩音樂,擔任「赤蛇」樂團的鍵盤手,任賢齊擔任主唱。臨危受命的陳英傑其實之前就已在達芙妮的基層工作過幾年,因此對達芙妮存在的問題心知肚明。陳英傑和陳賢民老少聯手,打出「做品牌,不做名牌」的策略,將自己品牌定位為中檔女鞋,同時配合關店、促銷、去庫存等策略,挽回敗局。2000年,達芙妮扭虧為盈。

達芙妮的目標客群十分清晰,分為「D28」及「D18」兩大系列,分別針對20-45歲及15-30歲之間的女性。「D28」系列由劉若英代言,「D18」系列由SHE代言,由此達芙妮迅速吸引了大批女性,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市場每五雙品牌女鞋中,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在中國主要城市的任意一條步行街,幾乎都能看到達芙妮的身影。2012年,達芙妮擁有近7000家門店,市值超170億元,被譽為「大眾鞋王」。

連續4年虧損,市值跌去98%

2011年,陳賢民從掌門人的位置上退了下來,陳英傑接過了企業的交接棒,成為達芙妮第二任掌門人。但達芙妮的高光時刻似乎隨著第一代創始人的退休而逐漸落幕。

曾讓達芙妮無比驕傲的龐大的門店系統,反而成其負擔。2012年開始,由於店面租金和銷售成本水漲船高,達芙妮開始感受到了壓力。當時銷售成本幾乎佔據了銷售收入的一半,加上存貨過多,周轉天數漫長,資金被大量佔壓。2015年,達芙妮遭到近10年來的首次虧損,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300%。

為了應對銷售頹勢,陳英傑決定削減門店的數量。2015年,達芙妮關閉了805個銷售網點,平均每天關閉超過2家門店。數據顯示,近4年來,達芙妮有超過4000家門店被關閉。

2011年開始,電商進入了發展的高峰期,人們的消費習慣逐漸向線上轉移。對於達芙妮來說,龐大的銷售網店的渠道優勢開始消失,剩下的只有高昂的租金。

達芙妮認識到了這一點。事實上,達芙妮早在2006年就開始涉足電商,2009年入駐天貓,同時開始著手搭建自營的電商公司「愛攜」。然而這一本應拯救達芙妮的商業構想,卻因達芙妮投資耀點100而擱淺。

2010年,達芙妮出資3000萬元與百度打造網絡購物新平臺耀點100。然而2012年,被寄予厚望的耀點100倒閉,達芙妮獨立B2C的嘗試宣告失敗,這一決策失誤讓達芙妮在電商的賽道上落後了。

2016年,陳英傑還做出了一個讓陳賢民詫異的決定。

在企業虧損,業績不佳的情況下,陳英傑投資了一檔名為《蜜蜂少女隊》的選秀節目,並與日本出版商一同創辦了少女時尚雜誌《vivi美眉》,但回報甚微。選秀節目最後還讓達芙妮損失了2600萬元。

陳賢民認為,這是因為陳英傑年輕的時候愛玩樂隊,到現在依然放不下他的娛樂夢想。

2017年,陳英傑將企業的接力棒交到了表兄弟張智凱、張智喬的手中,兩人是達芙妮三位創始人之一張文儀的兒子。此後,二人決定將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瞄準90後,將品牌logo更改,定位輕奢風,關閉了虧損和形象不佳的店面,向購物中心布局。

然而改革的成效並不明顯。目前來看,達芙妮若想東山再起依然面臨很大壓力。據達芙妮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達芙妮實現營業額約41.27億港元,同比下跌20.8%;而經營虧損增加9780萬港元至7.87億港元。至2018年達芙妮已經連續4年虧損,面臨著退市的風險。

2012年,達芙妮國際股價巔峰時期,每股股價超過11港元,市值超過170億港元。截至2019年8月9日收盤,達芙妮國際每股報收0.275港元,市值4.54億港元,市值已經跌去近98%。

「如果能重來,我可能還會多做十年再退休。」達芙妮的第一任掌門人陳賢民曾在2018年向媒體表示。

相關焦點

  • 盛百椒與鞋王的26年:1500億市值到賤賣退市 這是他和百麗的最好結局?
    1991年加入百麗,曾放出「凡是有女人經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豪言的盛百椒,在2007年帶領百麗在港交所上市,697億港元的市值讓百麗一舉成為港交所的內地零售市值王。  出生於五一勞動節,65歲的盛百椒為百麗打拼了26年。
  • 從大眾鞋王到關店4000家,從營收30億到欠債30億,這些品牌怎麼了
    由於但是中國臺灣製鞋業的發展較好,很快喬志企業壯大了起來,門店高達7000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眾鞋王!等到1987年的時候,勞動力的成本開始上漲,於是達芙妮為了穩住產業,決定向大陸市場進軍,於是達芙妮的前身「永恩集團」在中國香港問世,更是將工廠開到了福建莆田,成為搶佔大陸市場的臺商之一,1990年達芙妮問世。但是錯誤的直營和代理模式埋下了達芙妮衰敗的種子。
  • 「一代鞋王」達芙妮落幕:曾有近7000家店,今市值僅3億
    達芙妮是國內知名的休閒女鞋名牌,十幾年前,購買達芙妮的鞋是多少女性的選擇。創立5年上市,2012年巔峰時刻實現營收105.29億港元,擁有6881家店鋪,幾乎遍布國內各個城市。但是屬於達芙妮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
  • 昔日女鞋第一品牌,4年關店4000家,短短半年再虧4億
    得益於兩位大佬的入股,近年來股價大跌、市值縮水98%奄奄一息幾近倒閉的達芙妮,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會。如果在數年前告訴達芙妮,未來它將成為市場中境況極慘的失敗者,達芙妮肯定會認為這是無稽之談。1990年成立的達芙妮,對自身精準定位且抓住線下市場後藉助於來源不斷的資本迅速擴張,2003年時總店數量便達到739家。
  • 百麗退市,達芙妮關閉,下一個隕落的「鞋王」是誰?
    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大陸及臺灣)。年輕的第二代領導人陳英傑上任後,通過全新的品牌形象、中檔定位,以及關店、促銷、去庫存等策略,挽回敗局。之後,達芙妮扭虧為盈,走向高速發展之路。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在業績最好的時期,達芙妮1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連續5年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場佔有率近20%,獲封「大眾鞋王」的稱號。
  • 曾是家喻戶曉的「鞋王」,銷量達80億,今市值僅剩巔峰時期的1.3%
    對於這樣的一個殘酷現象卻並非只是那些在中國市場初出茅廬的新星,甚至有很多大家已經熟知的的知名老品牌,例如H&M,海瀾之家等,也在走著下坡路線。對於這樣的一個慘變並非只有服裝業,連我們熟知的「鞋王」達芙妮也難逃魔爪。這個曾作為中國女性最喜歡的鞋類品牌,巔峰時期的市值甚至超過了2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成功的的國內品牌之一。
  • 百麗宣布退市 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7月27日,百麗國際(以下簡稱「百麗」) 在香港聯交所退市。531.35億港元的私有化交易創了港股歷史之最,創始人鄧耀和CEO盛百椒均不參與此次私有化要約收購,套現百億離場。相比2013年巔峰時期1500多億港元的估值,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 中國鞋王跌落:曾登頂女鞋第一品牌,今一年關店千家、巨虧近10億
    「漂亮不打折,美麗100 分「,在中國女鞋界恐怕沒有哪句廣告詞比達芙妮的這句更精彩了,而達芙妮也依靠著平價策略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眾鞋王」。最輝煌的的時候,達芙妮一共有1萬多個銷售點,在那個S.H.E當紅的青春時代,每走過一個商圈都能看見一家達芙妮店。
  • 盤點十大沒落國產鞋品牌:有品牌市值縮水千億,大眾鞋王關店千家
    上世紀90年代於福建石獅成立的富貴鳥,曾被譽為「中國真皮鞋王」,在輝煌階段擁有3000餘家門店、上萬名員工,演員陸毅曾為其品牌代言人。2007年,創始人林和平兄弟身價曾達50億元。高光時刻的貴人鳥市值高達400億元,門店數量超過5500家。然而由於轉型、投資失利,截至2018年底,門店數量大跌近半,剩餘2873家。其利潤也連年下跌,2018年虧損6.86億元,今年8月初的一則公告顯示其3.25億股份已被凍結,目前市值約為28億元,較其巔峰時期已跌去93%。市值跌去93%的貴人鳥算不上最慘,畢竟曾經的「大眾鞋王」達芙妮已跌去96%。
  • 「鞋王」百麗退市:港交所史上最大私有化交易
    在2016年5月的業績發布會上,百麗CEO盛百椒如此感嘆。  從2007年上市到2017年私有化,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880.HK,已退市,下稱「百麗」)先是一路衝到1500億港元市值,繼而急轉直下,近兩年營收同比增長僅在2%左右,淨利潤出現負增長。2017年7月27日,百麗以531.35億港元估值完成私有化交易。CEO盛百椒在致員工的信中表示「公司真的處於危機中」。
  • 5年市值蒸發380億,中國「鞋王」貴人鳥悲歌哀鳴
    「巨人肩膀」上的鞋王被譽為「中國鞋都」的晉江是中國運動品牌之鄉,安踏、喬丹、361度、特步等知名運動品牌均誕生於此,貴人鳥也不例外。此後,貴人鳥進入急速擴張的階段時代,從2009年起,門店數量從1847家激增至2011年的5067家。3年時間,平均每年開1000多家店。即使是被曝代言人深陷豔照門事件,卻依舊沒有阻擋住貴人鳥跑馬圈地的步伐,最瘋狂的時候大概每天新增3家門店。
  • 達芙妮告別線下、富貴鳥破產、百麗退市……昔日「鞋王」為何紛紛...
    8月25日晚間,在港股上市的達芙妮國際發布業績報告稱,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虧損1.41億港元。同時,達芙妮國際還宣布,將徹底退出實體零售。8月27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曾經風靡鄭州大街小巷的一代「鞋王」達芙妮專櫃,如今已罕見蹤影。
  • 百麗退市,達芙妮折翅,星期六苦撐,你所熟知的女鞋品牌這些年怎麼了?
    鞋王!百麗創始人套現100億宣布退市!」、「達芙妮2017年全國關店1009家,三年間關店超3000家」 、「國內知名女鞋品牌陷關店潮,每天關店3家」……   近幾年,一些和女鞋巨頭品牌相關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出現,知名女鞋品牌曾經的繁華早已不在,倒閉的倒閉,殘喘的殘喘。
  • 高瓴鼎暉坐鎮,「鞋王」百麗又收穫一個IPO,市值超550億港元
    截至2019年2月28日,其在268座城市共有8343家直營門店和1880家下遊零售商經營的加盟店,堪稱國內運動品「巨無霸」。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滔搏國際上市,是百麗自2017年7月私有化後重回港交所,大股東高瓴資本、鼎暉投資仍舊站在身後。
  • 「大眾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 關店近千家
    (原標題:「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關店近千家)
  • 五年慘虧41億,從臺中起步的一代鞋王達芙妮為什麼會收不了攤?
    去年平均一天關一家店,五年慘虧41億港元,一代鞋王達芙妮黯然無光,也撐不住了,近日宣布將徹底退出實體銷售。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女鞋品牌達芙妮,其實是出身臺中的臺資鞋廠,2012年最旺的時候,有4598間直營門市和1010間加盟店,也就短短幾年光景,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面臨生死存亡,令人不勝唏噓!
  • 從負債1億到市值上千億,身價610億的臺灣首富!
    旺旺的創始人蔡衍明,曾是個「敗家子」,敗掉一個億;他不懂營銷,卻創造了循環洗腦的魔性廣告;他不愛讀書,卻是身家上百億的臺灣首富;旺旺市值曾一度高達1440多億港元,蔡衍明也多次問鼎中國臺灣首富。在2015年胡潤全球華人富豪榜,更是以610億身家資產再次蟬聯「臺灣首富」。
  • 從年增1500家店到日關三店 「鞋王」百麗謀「賣身」折射女鞋困境
    ,就有百麗」的口號,百麗一度成為中國內地的「鞋王」,截至2016年8月31日,旗下門店達到20738家。不過,這家最高市值曾經達到1500億港元的「鞋店」最近被傳將被鼎暉資本以442億港元收購,這一價格較百麗最高峰時1500億港元的市值已掉了一半有餘。然而業界仍有疑問:百麗還值這個錢嗎?而百麗或賣身,也折射了中國女鞋品牌的困境。
  • 「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關店近千家
    3月3日晚,臺資女鞋品牌達芙妮發布最新盈利警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全年虧損額將高達7.9億-8.4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的虧損額相比,虧損增幅約為58%至70%。除了虧損,達芙妮關店根本停不下來。根據公告顯示,2016年達芙妮銷售點數目減少了999家,包括810家直營店和189家加盟店。
  • 高瓴只用2年,讓被迫531億港元私有化的一代鞋王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7年7月27日,創立40多年的一代鞋王從港交所退市,以高瓴資本為主的買方以531億港元的價格完成了百麗鞋業的私有化,這是港交所至今最大的私有化,百麗私有化的價格相比於高峰市值1500億港元已經跌去大半,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是百麗鞋業的控股股東。改革開放元年,鄧耀創立百麗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