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從香港油麻地開起來的小鞋店,高喊著「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麗」的口號,百麗一度成為中國內地的「鞋王」,截至2016年8月31日,旗下門店達到20738家。 不過,這家最高市值曾經達到1500億港元的「鞋店」最近被傳將被鼎暉資本以442億港元收購,這一價格較百麗最高峰時1500億港元的市值已掉了一半有餘。然而業界仍有疑問:百麗還值這個錢嗎?而百麗或賣身,也折射了中國女鞋品牌的困境。
較最高峰市值折讓三分之二
2007年5月,百麗國際(01880.HK)在港交所掛牌,當時市值高達697億港元。此後的十年裡,百麗在全國快速擴張,內地鞋界似乎完全被百麗的光芒覆蓋。
但是,百麗並沒有迎來長久的風光。百麗國際日前發布2016/2017財政年度第四季度零售營運數據及盈利警告,宣告集團利潤連續兩年下滑。公告稱,預期其2016/2017財年的利潤將減少約15%-25%。
4月19日,百麗國際停牌,停牌原因是百麗被傳將被鼎暉投資以57億美元收購,折合442億港元,百麗國際前一天收盤市值為444億港元,較最高峰時的1500億港元市值折讓超過2/3。對此消息是否屬實,百麗和鼎暉方面目前並未正面回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7日晚,其發布停牌公告同時稱,「待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發出一份股價敏感性質的公告。」等於在一定程度上坐實了「賣身」傳聞。
從大紅大紫到關店潮
為何百麗從曾經的「大紅大紫」淪落「滄桑」?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從1992年投資建廠以來,百麗前20多年的發展一直是勇猛地不斷開店,轉折似乎是從2014年發生。在2014年第二財季報告上,百麗門店數量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在2014年6月到8月,內地零售網點數量淨減少56家。2015年3月至8月份,百麗中國大陸鞋類零售網點淨減少424家。
到了2016年,百麗迎來了更加兇猛的第三次關店潮。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880.HK)發布的公司2016/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6-8月,集團在內地淨減少了276家門店——也就是說,相當於平均每天關店3家。而值得玩味的是另一個數字, 2010年到2012年期間,百麗每年淨增店數目都在1500家至2000家。
中國女鞋需重新洗牌
有廣州資深的百貨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百麗收購或者代理了大量的鞋類品牌,在廣州最繁華的北京路、天河商圈,百麗以及其旗下的品牌經常面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局面。「渠道分流,各品牌之間沒有特別的劃分,特色不明顯,價格也沒有優勢。1+1並不一定是大於2,從百麗來看,1+1小於2的情況就已經出現了」。該人士表示。
在羊城晚報對消費者的採訪中,聽到的也多是負面評價。「我以前還買百麗,這兩年就完全不會關注了。」消費達人李小姐和黃小姐異口同聲地對百麗做出了一樣的評價。「感覺百麗收購的一些品牌也做得不好。現在不是靠品牌價值、設計高端大氣上檔次贏得消費者,就是靠價格優勢,百麗好像哪一條都不佔。」
其實,不僅是百麗,其他鞋企的日子也不好過。3月28日,達芙妮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集團全年巨虧8.191億港元,是上年同期的2.16倍。4月17日晚,廣州女鞋品牌KISSCAT母公司天創時尚披露了上市後的首份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07%。而有「中國鞋業第一股」之稱的星期六,報告顯示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14.8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4%。
百麗還值多少錢?
儘管442億港元的傳聞售價,已較其市值最高時1500億港元的價格縮水了三分之二,但對於這個價格算不算賤賣,業界卻有不同看法。有業內人士認為,百麗的商業模式受到挑戰,其採用品牌代理的模式擴張,又沒有經營好眾多品牌,即使被收購也未必能挽救下滑的頹勢。
也有商業專家認為,雖然股價下跌,但百麗的市場份額仍在,440多億港元對百麗而言是賤賣。建銀國際報告指出,百麗的內在價值約620億港元。
楚睿商業機構創始人、商業專家黃文杰認為,從商業投資角度來看,百麗有兩個層面的價值:一是實體零售網絡,這裡面新的資本可以裝入更有價值的品牌。另一個層面則是跟電商的融合,當前電商正在大舉尋找線下合作夥伴以期落地。如果收購百麗,剛好可以重新挖掘其新的價值。「雖然從傳統的渠道和品牌來看百麗比較失敗,但是她擁有的商業網絡資源是其他品牌不具備的,這才是其核心價值。」黃文杰認為,現在趁著百麗業績下滑出手的資本,已經看到了百麗背後更多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