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增1500家店到日關三店 「鞋王」百麗謀「賣身」折射女鞋困境

2020-12-22 中證網

  當年從香港油麻地開起來的小鞋店,高喊著「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麗」的口號,百麗一度成為中國內地的「鞋王」,截至2016年8月31日,旗下門店達到20738家。 不過,這家最高市值曾經達到1500億港元的「鞋店」最近被傳將被鼎暉資本以442億港元收購,這一價格較百麗最高峰時1500億港元的市值已掉了一半有餘。然而業界仍有疑問:百麗還值這個錢嗎?而百麗或賣身,也折射了中國女鞋品牌的困境。

  較最高峰市值折讓三分之二

  2007年5月,百麗國際(01880.HK)在港交所掛牌,當時市值高達697億港元。此後的十年裡,百麗在全國快速擴張,內地鞋界似乎完全被百麗的光芒覆蓋。

  但是,百麗並沒有迎來長久的風光。百麗國際日前發布2016/2017財政年度第四季度零售營運數據及盈利警告,宣告集團利潤連續兩年下滑。公告稱,預期其2016/2017財年的利潤將減少約15%-25%。

  4月19日,百麗國際停牌,停牌原因是百麗被傳將被鼎暉投資以57億美元收購,折合442億港元,百麗國際前一天收盤市值為444億港元,較最高峰時的1500億港元市值折讓超過2/3。對此消息是否屬實,百麗和鼎暉方面目前並未正面回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7日晚,其發布停牌公告同時稱,「待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發出一份股價敏感性質的公告。」等於在一定程度上坐實了「賣身」傳聞。

  從大紅大紫到關店潮

  為何百麗從曾經的「大紅大紫」淪落「滄桑」?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從1992年投資建廠以來,百麗前20多年的發展一直是勇猛地不斷開店,轉折似乎是從2014年發生。在2014年第二財季報告上,百麗門店數量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在2014年6月到8月,內地零售網點數量淨減少56家。2015年3月至8月份,百麗中國大陸鞋類零售網點淨減少424家。

  到了2016年,百麗迎來了更加兇猛的第三次關店潮。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880.HK)發布的公司2016/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6-8月,集團在內地淨減少了276家門店——也就是說,相當於平均每天關店3家。而值得玩味的是另一個數字, 2010年到2012年期間,百麗每年淨增店數目都在1500家至2000家。

  中國女鞋需重新洗牌

  有廣州資深的百貨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百麗收購或者代理了大量的鞋類品牌,在廣州最繁華的北京路、天河商圈,百麗以及其旗下的品牌經常面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局面。「渠道分流,各品牌之間沒有特別的劃分,特色不明顯,價格也沒有優勢。1+1並不一定是大於2,從百麗來看,1+1小於2的情況就已經出現了」。該人士表示。

  在羊城晚報對消費者的採訪中,聽到的也多是負面評價。「我以前還買百麗,這兩年就完全不會關注了。」消費達人李小姐和黃小姐異口同聲地對百麗做出了一樣的評價。「感覺百麗收購的一些品牌也做得不好。現在不是靠品牌價值、設計高端大氣上檔次贏得消費者,就是靠價格優勢,百麗好像哪一條都不佔。」

  其實,不僅是百麗,其他鞋企的日子也不好過。3月28日,達芙妮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集團全年巨虧8.191億港元,是上年同期的2.16倍。4月17日晚,廣州女鞋品牌KISSCAT母公司天創時尚披露了上市後的首份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07%。而有「中國鞋業第一股」之稱的星期六,報告顯示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14.8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4%。

  百麗還值多少錢?

  儘管442億港元的傳聞售價,已較其市值最高時1500億港元的價格縮水了三分之二,但對於這個價格算不算賤賣,業界卻有不同看法。有業內人士認為,百麗的商業模式受到挑戰,其採用品牌代理的模式擴張,又沒有經營好眾多品牌,即使被收購也未必能挽救下滑的頹勢。

  也有商業專家認為,雖然股價下跌,但百麗的市場份額仍在,440多億港元對百麗而言是賤賣。建銀國際報告指出,百麗的內在價值約620億港元。

  楚睿商業機構創始人、商業專家黃文杰認為,從商業投資角度來看,百麗有兩個層面的價值:一是實體零售網絡,這裡面新的資本可以裝入更有價值的品牌。另一個層面則是跟電商的融合,當前電商正在大舉尋找線下合作夥伴以期落地。如果收購百麗,剛好可以重新挖掘其新的價值。「雖然從傳統的渠道和品牌來看百麗比較失敗,但是她擁有的商業網絡資源是其他品牌不具備的,這才是其核心價值。」黃文杰認為,現在趁著百麗業績下滑出手的資本,已經看到了百麗背後更多新的商機。

相關焦點

  • 國內知名女鞋品牌陷"關店潮" 每天關店3家
    關店未來一到兩年將持續  據9月初百麗國際公布的二季度零售運營數據顯示,該公司的業績疲態主要源自於長時間持續不振的鞋類業務:2016年第二季度,百麗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10%,這已經是該數據自2013/2014財年四季度以來連續第10季度未能實現增長。
  •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2017-05-昨天,中國最大時尚零售商、最大鞋企百麗發布其在公開市場的最後一份年報,截至2017年2月28日的2017財年,百麗集團純利下跌18.1%,由29.341億元跌至24.034億元。這份財報顯示,「鞋王」的鞋類業務表現持續疲軟,收入、毛利以及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
  • 1天關3店 傳統女鞋品牌陷關店迷局
    據記者13日統計,在長沙黃興南路步行街上共有22家女鞋門店。其中,多店重複的包括依思Q、卓詩尼、紅蜻蜓各4家門店,達芙妮3家門店,巨聖美鞋2家門店。 不過,事實上,看起來龐大的女鞋陣營,相較前兩年已經「瘦身」。在步行街依思Q一家已撤櫃的店面內,店頭尚未來得及撤下,記者看到一些皮具包袋在做臨時展銷。
  • 百麗退市,達芙妮折翅,星期六苦撐,你所熟知的女鞋品牌這些年怎麼了?
    、「達芙妮2017年全國關店1009家,三年間關店超3000家」 、「國內知名女鞋品牌陷關店潮,每天關店3家」……   近幾年,一些和女鞋巨頭品牌相關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出現,知名女鞋品牌曾經的繁華早已不在,倒閉的倒閉,殘喘的殘喘。   這些曾經的巨頭到底是怎麼了,為何才短短的歲月榮景就不復存在?
  • 百麗宣布退市 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7月27日,百麗國際(以下簡稱「百麗」) 在香港聯交所退市。531.35億港元的私有化交易創了港股歷史之最,創始人鄧耀和CEO盛百椒均不參與此次私有化要約收購,套現百億離場。相比2013年巔峰時期1500多億港元的估值,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 國產女鞋品牌業績低迷達芙妮百麗平均每天關3家店
    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達芙妮國際關閉了1039間店鋪,相當於平均每天關閉約3間店鋪;而在2015年,達芙妮關店數量為827家。截至2016年12月31日,集團仍擁有4900個店鋪。伴隨業績的大幅下滑,港股達芙妮國際市值也大幅縮水。在2013年高峰時期,達芙妮國際的市值一度超過170億港元,不過眼下市值已不到13億港元,3年時間,其市值蒸發已逾90%。
  • 從達芙妮到百麗,昔日大眾鞋王們的挑戰與困境
    1、女鞋之王 1990年,達芙妮成立,只用了五年時間,飛速登陸港股,此後的業績可以算是一路飆升。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達芙妮在中國女鞋市場的佔有率一度接近20%,也就是每5個女孩子當中,就有1個在穿達芙妮。 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達芙妮也因此獲得了「鞋王」的稱號。
  • 達芙妮、百麗……曾佔中國女鞋半壁江山的它們為何沒人買了?
    「大眾鞋王」達芙妮,過去3年關店3000家,市值從19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6億港元;稱霸一時的百麗,「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的盛況成為傳奇,常規操作是關店止損;而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債臺高築,27年崢嶸換來的只有42億巨額債務……「鞋王」們逐漸從神壇跌落,徹底迷失。提起達芙妮,大家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S.H.E當紅的青春時代,每走過一個商圈都能看見一家達芙妮店。
  • 中國鞋王跌落:曾登頂女鞋第一品牌,今一年關店千家、巨虧近10億
    「漂亮不打折,美麗100 分「,在中國女鞋界恐怕沒有哪句廣告詞比達芙妮的這句更精彩了,而達芙妮也依靠著平價策略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眾鞋王」。最輝煌的的時候,達芙妮一共有1萬多個銷售點,在那個S.H.E當紅的青春時代,每走過一個商圈都能看見一家達芙妮店。
  • 達芙妮、奧康、百麗……這些曾經的「鞋王」你還穿嗎?
    「大眾鞋王」達芙妮,過去3年關店3000家,市值從19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6億港元;稱霸一時的百麗,「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的盛況成為傳奇,常規操作是關店止損;而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債臺高築,27年崢嶸換來的只有42億巨額債務……商場即戰場,「鞋王」們曾打下的江山,已經改朝換代。
  • 「大眾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 關店近千家
    (原標題:「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關店近千家)
  • 鞋企業績寒冬:達芙妮日均關店3家"怪"天氣 百麗賣起牛仔褲
    中國網財經8月2日訊(記者 劉小菲)經歷了關店、減員潮的鞋業依然未走出業績低谷。港股上市公司達芙妮日前發布業績預警,稱公司2016年上半年同店銷售下跌11.7%,關店450家。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不少鞋企在發力電子商務的同時,還進行了多元化布局,其中「女鞋大王」百麗賣起了牛仔褲,千百度收購英國百年玩具店Hamleys,而星期六則致力於打造時尚IP生態圈,近期出手收購了兩家公司。
  • 又一女鞋品牌「倒」下,曾經市值高達1500億,門店2萬多家
    大家可能也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實體產業沒落的徵兆,那就是品牌門店大規模關店。像是「一代鞋王」達芙妮,接連關閉了幾千家門店。今天要說的這家店和達芙妮有著類似的遭遇,它就是百麗。2萬多家門店,市值1500億的「女鞋王國」,終被淘汰百麗曾經輝煌的時候,在我國的女鞋品牌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被很多人稱為「鞋王」。早期的百麗,線下門店高達2萬多家,出了自有品牌以外,百麗還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代理商。
  • 三年關閉三千多家店 「大眾鞋王」達芙妮怎麼了?
    (原標題:三年關閉三千多家店,「大眾鞋王」達芙妮怎麼了?)昔日風光:每賣出五雙女鞋就有一雙達芙妮達芙妮做代工廠起家,前身是1987年在香港創辦的永恩國際集團。1988年,由於土地和人工成本上漲,工廠被轉移到福建莆田,生產重心也轉移到內地,女鞋品牌達芙妮由此誕生。憑藉適中的價格、時尚的設計,達芙妮在內地市場一炮而紅。
  • 百麗私有化是線上衝擊之下最好的策略嗎?
    如今,時移勢易,市場的不景氣加上百麗本身轉型不利,最終昔日的「一代鞋王」日漸沒落。十年資本市場跑馬圈地,重回起點近日,「一代鞋王」百麗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退市,這是港交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私有化。
  • 「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關店近千家
    3月3日晚,臺資女鞋品牌達芙妮發布最新盈利警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全年虧損額將高達7.9億-8.4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的虧損額相比,虧損增幅約為58%至70%。除了虧損,達芙妮關店根本停不下來。根據公告顯示,2016年達芙妮銷售點數目減少了999家,包括810家直營店和189家加盟店。
  • 鞋履企業2019年業績盤點:達芙妮關2395家店 星期六淨利暴增15倍
    過去3年傳統鞋履行業依然不景氣,特別是時尚女鞋這個品類,市場整體在萎縮,經營難度逐步加大也使傳統鞋履企業面臨開源節流雙難的困境。在上一個十年,在時代紅利驅使下,各大鞋履企業以門店加盟為核心增長驅動,進行瘋狂擴張。從快速擴張到業績大幅下滑,這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是達芙妮。   2019年達芙妮關店幅度達到創立以來最高峰,一年關店2395家,但是虧損依舊高達10.12億元。據統計,曾經「門店滿街」的達芙妮,最近4年關閉了近4000家門店。市值從曾經最高189億港幣,下降到如今的2億港幣,跌幅高達99%。
  • 「鞋王」百麗退市:港交所史上最大私有化交易
    從2007年上市到2017年私有化,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880.HK,已退市,下稱「百麗」)先是一路衝到1500億港元市值,繼而急轉直下,近兩年營收同比增長僅在2%左右,淨利潤出現負增長。2017年7月27日,百麗以531.35億港元估值完成私有化交易。CEO盛百椒在致員工的信中表示「公司真的處於危機中」。
  • 達芙妮告別線下、富貴鳥破產、百麗退市……昔日「鞋王」為何紛紛...
    達芙妮宣布退出實體零售,鄭州多家門店去年已撤出從一二線大都市到低線小縣城,一代「鞋王」達芙妮的門店曾四處開花。近日,達芙妮正式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一時引發熱議。據悉,鼎盛時期的達芙妮一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換句話說,國內每賣出5雙女鞋,就有一雙是達芙妮。「這幾天聽說達芙妮要全面關閉線下零售店,突然才意識到我已經好幾年沒買過這家的鞋了,看來達芙妮真的過氣了。」8月27日,記者走訪鄭州市場時一80後女士表示。
  • 百麗退市,達芙妮關閉,下一個隕落的「鞋王」是誰?
    而近幾年,達芙妮一直不溫不火,沒想到這次火了,竟是因為這個,8月26日,「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的新聞衝上了微博熱搜第一,一時間引發人們感嘆,從曾經的女鞋之王到如今的瀕臨破產,達芙妮到底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