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女鞋品牌「倒」下,曾經市值高達1500億,門店2萬多家

2020-12-23 舒莫財經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和崛起,電商逐漸佔據大家的生活,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影響很多人。被影響的人中就包括了傳統實體經濟,近幾年來,我國的實體產業集體進入「寒冬」模式。大家可能也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實體產業沒落的徵兆,那就是品牌門店大規模關店。像是「一代鞋王」達芙妮,接連關閉了幾千家門店。今天要說的這家店和達芙妮有著類似的遭遇,它就是百麗。

2萬多家門店,市值1500億的「女鞋王國」,終被淘汰

百麗曾經輝煌的時候,在我國的女鞋品牌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被很多人稱為「鞋王」。早期的百麗,線下門店高達2萬多家,出了自有品牌以外,百麗還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代理商。早期的百麗,一年的營收共計可以達到230億元,其市值一度高達1500億港元。百麗的創始人鄧耀曾在2011年的時候,憑藉百麗,被選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在當時的香港富豪圈,很多富豪都是靠金融產業或者地產項目發家的,像鄧耀這樣靠實業致富的富豪很少。

但是,在近十年來,對於鄧耀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年事已高的鄧耀,本該安度晚年,可是卻面臨一個巨大的選擇題。網際網路行業的衝擊,對於百麗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網際網路時代帶給這個社會的變化實在是太多了,不只是我們的生活,還有商業。像是鄧耀這樣老一輩的企業家們,他們之前所用的那一套商業規劃好像已經不太適合現在的時代了。時間一長,百麗就面臨著被時代所「淘汰」的危險。這個時候,鄧耀選擇把百麗賣掉。

百麗的發展就像一道拋物線?

1991年,鄧耀帶領百麗進入到內地市場,在深圳建立了百麗大本營。相比香港的土地少、人口少,內地龐大的市場空間更適合百麗的發展。鄧耀也看到了大陸市場的潛力,於是他將業務全部集中在內地。為了抵制「山寨貨」,鄧耀開設了專賣店,採取多品牌發展的方案。此後,百麗的知名度越來越廣,其消費者群體也得到了增加。2007年,72歲的鄧耀帶領百麗成功登陸港股,融資近90億元。

不過好景不長,百麗就像一條拋物線一樣,被拋到最高點之後就開始向下降落。2014年,百麗業績開始下滑;2015年,百麗的利潤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趨勢,下降比例達到了38%。再到2017年,百麗被收購,鄧耀正式和自己花費了60多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商業「帝國」說再見。

未來的市場競爭只會更加激烈,不只是實體製造業,很多行業都面臨著大規模的「洗牌」,所以一個企業的發展和生存將會更加困難。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之下,其他尚且倖存的企業都應該從百麗身上找尋失敗的經驗,總結出屬於自己的一套企業規劃,才能使企業更加長久的走下去。對於百麗,你了解多少?

相關焦點

  • 旗下門店超8000家,一年賣女鞋超1億雙,大東女鞋咋玩的?
    然後,在整體鞋行業遭遇寒冬時,卻有這樣一家企業,一年賣出了1億雙女鞋,不斷增加門店,現已在全國擁有了800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這家企業便是大東。百麗成立於1992年,經過20年的發展,它從一家小廠發展成為市值超1500億港元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鞋類零售商,最好的年份銷售額超過230億元。
  • 從年增1500家店到日關三店 「鞋王」百麗謀「賣身」折射女鞋困境
    不過,這家最高市值曾經達到1500億港元的「鞋店」最近被傳將被鼎暉資本以442億港元收購,這一價格較百麗最高峰時1500億港元的市值已掉了一半有餘。然而業界仍有疑問:百麗還值這個錢嗎?而百麗或賣身,也折射了中國女鞋品牌的困境。
  • 前有達芙妮後有千百度,不少國產女鞋品牌陷入「寒冬」
    曾經風光無限的達芙妮,號稱是「國內賣出每五雙品牌女鞋,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如今卻已經連續4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達29.36億港元,門店縮減至不足3000家。達芙妮的市值也從巔峰的170億港元慘跌到約5億港元,縮水超過9成。
  • 中國「女鞋之王」落幕!5年虧損40億港元,6000多家門店關閉
    達芙妮品牌的鞋子種類繁多,是一家讓你買鞋看得眼花繚亂的女鞋專櫃。曾被稱為中國「女鞋之王」的達芙妮如今卻日落西山了。曾經的達芙妮有多火爆呢?1995年上市,2004年就有了「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的企業宣稱。達芙妮最火爆的時候,一年賣出5000萬女鞋。2012年門店開到6881家,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寶座,因此有了「女鞋之王」之稱!
  • 盤點十大沒落國產鞋品牌:有品牌市值縮水千億,大眾鞋王關店千家
    高光時刻的貴人鳥市值高達400億元,門店數量超過5500家。然而由於轉型、投資失利,截至2018年底,門店數量大跌近半,剩餘2873家。其利潤也連年下跌,2018年虧損6.86億元,今年8月初的一則公告顯示其3.25億股份已被凍結,目前市值約為28億元,較其巔峰時期已跌去93%。市值跌去93%的貴人鳥算不上最慘,畢竟曾經的「大眾鞋王」達芙妮已跌去96%。
  • 昔日女鞋第一品牌,4年關店4000家,短短半年再虧4億
    8月7日,曾被成為女鞋第一品牌的達芙妮股價突然大漲,這主要因為馬雲手下的雲峰邁入了達芙妮335萬股,與此同時東方財富國際買入了683萬股。得益於兩位大佬的入股,近年來股價大跌、市值縮水98%奄奄一息幾近倒閉的達芙妮,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會。
  • 國內即將消失的三個著名女鞋品牌,最後一個已破產,你買過幾個?
    1、達芙妮曾經的大眾鞋王,每賣出五雙女鞋就有一雙達芙妮,達芙妮成立於1990年,創始人是在臺灣做女鞋外銷起家的張文儀,作為中國知名的女鞋品牌之一,相信很多愛美女士都光顧過達芙妮的門店,達芙妮從2000年開始變革,更換了品牌標誌和店面裝潢風格,著手經營直營店,從商場專櫃轉戰到街麵店面,最輝煌的時候曾經有
  • 從大眾鞋王到關店4000家,從營收30億到欠債30億,這些品牌怎麼了
    由於但是中國臺灣製鞋業的發展較好,很快喬志企業壯大了起來,門店高達7000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眾鞋王!等到1987年的時候,勞動力的成本開始上漲,於是達芙妮為了穩住產業,決定向大陸市場進軍,於是達芙妮的前身「永恩集團」在中國香港問世,更是將工廠開到了福建莆田,成為搶佔大陸市場的臺商之一,1990年達芙妮問世。但是錯誤的直營和代理模式埋下了達芙妮衰敗的種子。
  • 逆勢增長的女鞋品牌,狂開8000家門店,年銷售50億「零庫存」!
    經常會聽到別人說:女人的鞋櫃裡永遠都缺少一雙鞋子。我想,應該很多的女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那就是明明自己的鞋櫃裡面裝滿了鞋子,甚至已經多的裝不下了,要出門的時候卻依舊找不到一雙合適自己的鞋子,想要去重新買。
  • 曾家喻戶曉,4年關店超4000家,現市值僅剩1%
    提起女鞋企業,我們通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有著一代鞋王之稱的達芙妮,然而曾家喻戶曉的達芙妮卻在這幾年淡出人們的視線。而曾經風頭不及的百麗、大東鞋業則奮起直追,佔領市場,其市值遠超達芙妮。 據達芙妮2019年發布的公告顯示,全年內集團淨關閉2395家門店。
  • 巨虧10億!「中國內衣第一股」隕落:倒閉1500家門店、暴跌150億……
    其在2015年8月,股價創下歷史最高點8.5元/股,而業績巨虧預告披露後,股價一度跌至0.92元/股,期間的最大跌幅超89%,總市值僅剩22.7億港元。都市麗人的月K線圖"內衣第一股",昔日風光無限所有的落敗,都曾有過輝煌。都市麗人曾經,也是真的風光無限。
  • 中國昔日鞋王,它曾年賣5000萬雙,現日均關閉3.2家門店
    氣勢恢宏,一年間,大賣5000萬雙女鞋!01創辦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已走過三十餘個年頭的達芙妮,曾取得傲人的業績,市場佔有率將近兩成,擁有超7000家門店。國內每出售5雙女鞋,就有一雙達芙妮,被譽為「中國女鞋第一品牌」。
  • 國產女鞋品牌業績低迷達芙妮百麗平均每天關3家店
    深受女性追捧的知名女鞋品牌達芙妮、百麗,近日先後發布或預告2016年度業績,雙雙遭受業績重創,深陷利潤下滑和關店的泥潭。達芙妮國際(00210.HK)發布的2016年業績公告顯示,全年營業額下滑22.4%至65億港元,淨利潤虧損8.19億港元。達芙妮宣布全年淨減少1030個銷售點,平均每天大約關閉3間店鋪。
  • 他從臺灣發家成大陸鞋王,開7000家店市值170億,今連虧4年將退市
    數據顯示,當日馬雲持股40%的雲鋒買入335萬股,東方財富旗下的東方財富國際買入683萬股。有人將此解讀為達芙妮或將借力馬雲「鹹魚翻身。事實上,對於已經連續4年虧損,關店近4000家,市值暴跌98%的達芙妮來說,想要鹹魚翻身依然有關山阻隔,退市的風險仍未消除。回顧達芙妮的發展歷程,其興衰史也頗令人唏噓。
  • 衰敗的鞋王:市值蒸發百億,被大東超越,淪落到無人問津
    曾經在女鞋品牌市場中,百麗和達芙妮被並稱為一代鞋王。特別是達芙妮最輝煌的時候,中國市場中每5雙女鞋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它的成功經營模式屢創佳績,成為了眾多中小企業模仿的典範。達芙妮的前景也一度被人們無限看好。可意外的是當整個女鞋品牌市場迎來寒冬之時,它也沒能擋住頹勢被冠上「關閉門店」、「虧損」、「衰敗」等字眼。
  • 中國版ZARA:業績爆雷、老闆爆倉、市值暴跌、高盛暴虧2億
    與此同時,同時期內,其境內線下經營網店較2018年底淨減少2400餘個。重壓之下,8月6日拉夏貝爾股價跌破5元,邢加興終於爆倉。拉夏貝爾鼎盛時被冠以「中國版ZARA」的稱號,但如今市值已經不到30億元,已經不及2017年剛A股上市之時的四分之一。上市之後,拉夏貝爾用瘋狂開店、收購品牌的方式大舉擴張,如今大廈將傾,又開啟了瘋狂甩賣模式,力圖斷臂求生。
  • 高瓴只用2年,讓被迫531億港元私有化的一代鞋王重生,張磊靠什麼
    2017年7月27日,創立40多年的一代鞋王從港交所退市,以高瓴資本為主的買方以531億港元的價格完成了百麗鞋業的私有化,這是港交所至今最大的私有化,百麗私有化的價格相比於高峰市值1500億港元已經跌去大半,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是百麗鞋業的控股股東。改革開放元年,鄧耀創立百麗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 百億女鞋巨頭倒下,6千家店全倒閉,老闆曾在臺灣捲款92億躲到內地
    最近幾年,時不時有服裝巨頭倒下,今天曾經紅極一時的女裝品牌拉夏貝爾就倒下了。最近曾經的女鞋巨頭達芙妮也倒下了。說到曾經的女鞋品牌,達芙妮一定是首屈一指。 其實從百麗、到拉血貝爾、再到達芙妮等等,其實這些品牌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擴張太快,導致庫存周轉太慢,從而讓整個資金鍊出現問題。
  • 曾是家喻戶曉的「鞋王」,銷量達80億,今市值僅剩巔峰時期的1.3%
    對於這樣的一個殘酷現象卻並非只是那些在中國市場初出茅廬的新星,甚至有很多大家已經熟知的的知名老品牌,例如H&M,海瀾之家等,也在走著下坡路線。對於這樣的一個慘變並非只有服裝業,連我們熟知的「鞋王」達芙妮也難逃魔爪。這個曾作為中國女性最喜歡的鞋類品牌,巔峰時期的市值甚至超過了2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成功的的國內品牌之一。
  • 日均關店6家,「鞋王」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達芙妮,相信很多的八零九零後都認識這個品牌,當年風靡了全國的鞋業巨頭,最火爆的時期達芙妮擁有七千家門店。達芙妮有一個傳說,每五雙品牌女鞋中就會有一雙達芙妮,不過時過境遷,曾經的鞋業巨頭如今只有三百家門店,達芙妮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