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4個月到6個月之間,可能會有一個特殊的時期,那就是厭奶期。孩子的改變也是比較明顯,但是很多寶媽會誤會寶寶的行為,從而使用了一些錯誤的方法,導致寶寶無比的難受。
如何區分普通時期和厭奶期,它們有什麼特點和表現?
1,孩子突然之間非常抗拒你餵奶的這個過程,在你餵奶的時候哭或者鬧,甚至有的還會動手抓父母,就是不想喝奶,這整個過程會讓寶媽們誤會孩子身體不舒服。
只要不餵奶,孩子就特別的正常,在這個時候孩子的特點特別明顯,就是不愛喝奶,他們只要不喝奶的情況下,都是神採奕奕,精神百倍,一旦喝奶就特別的抗拒,甚至特別的難受。
因為孩子在這段時間會使用一些輔食,這個時候孩子的胃會積壓大量的食物,這些食物沒有得到消化,堆積在孩子的胃裡,所以導致孩子沒有辦法消化的那麼快,他們就特別抗拒喝奶。
2,突然之間孩子的吸奶量直線下降,甚至連平時一半的量都不到,怎麼哄他都不願再喝,任由著奶水溢出來,或者是喝著喝著就像感覺飽了一般。
他們和平時飽了的特徵相似,就感覺怎麼只喝了一半的奶他就飽了,如果再給他餵奶,他就要吐出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大多寶媽也會覺得寶寶是真的飽了,但是她們很疑惑,為什麼今天喝這麼少?
寶寶之前喝的奶太多了,沒有及時的吸收,還全部存在他們的身體裡,這個時候身體裡的奶已經可以供給他們的身體了,再多進去的奶就是溢出來了,所以身體就會給他們這麼一個反應,不要喝太多。
3,寶寶不喝奶也不覺得餓,一旦餵奶他就特別抗拒,會哭會鬧,始終都不會喝一口奶,這很容易讓大部分的寶媽誤認為是因為孩子身體不舒服導致寶寶抗拒喝奶或者喝不進奶。
這個時候的寶寶特徵是最明顯的,他們根本不想喝奶,一整天下來不喝奶他們也能舒舒服服的開開心心的玩鬧,但是一旦讓他們喝奶,他們就會特別不舒服,反應也比較大,比如說會吐奶這樣的反應,這樣很多人會誤會寶寶是身體不舒服。
還是因為寶寶這段時間消化不良,平時能消化的食物在這幾天沒有辦法消化,所以導致他們的胃部積壓了太多的東西,這些東西沒有辦法消化,所以他們的胃就沒有那麼空,感覺就沒有那麼餓,所以能支撐他們的身體,身體也會告訴他們不需要再進食其他的食物。
當你的寶寶有這三大比較明顯的特徵或者表現時,就說明寶寶這段時間正好是厭奶期。
如何應對寶寶的厭奶期?
首先要明白厭奶期的時間周長,一般是幾天,最長是一個月,如果超出這個範圍之內,就說明寶寶不是厭奶期,我們要及時的就醫去諮詢。
第一,換一種餵養方式
我們餵奶大多數是抱著孩子直接餵奶,這個時候孩子是直接把所有的奶喝進肚子裡,而且是平躺著的方式去喝,這樣的方式可能導致孩子的胃部沒有那麼快的消化,那麼我們可以換一種餵養方式,比如把奶擠在奶瓶裡,讓孩子坐在小車車裡吸奶。
直立的方式吸奶會讓奶水更快地消化。
第二,增加寶寶的運動量
寶寶在厭奶期的時候基本上都會爬,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地增加寶寶的運動量,加快他的消化能力,孩子消化得越快,那麼他的厭奶期的時間也就越短,適量的運動會讓寶寶的這個過程縮短,所以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寶寶的運動量,幫助寶寶體外進行消化。
第三,在自己的奶水當中加一些開胃的益生菌,幫助孩子消食
把自己的奶水擠在奶瓶當中,放一些開胃的益生菌,這些益生菌會幫助寶寶消化他們肚子裡那些食物,也便於寶寶更快的吸收這些營養,只有寶寶肚子裡的食物完完全全的消化,寶寶才會感覺到飢餓,其實他的反應就和我們平時吃撐了是一樣的,只要是消化了之後,寶寶就不會再有同樣的反應。
第四,適當的減少餵奶的次數
我們知道整個時期到底是為什麼產生的,所以針對原因去下手,知道寶寶肚子裡積壓了太多的食物,我們就要適當的減少餵奶的次數,確保寶寶肚子裡沒有太多的食物堆積,也能確保寶寶能夠得到足夠的營養供給,所以在平時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去減少自己餵奶的次數,也能讓寶寶得到一個比較舒緩的過程。
第五,不要強迫孩子
當寶寶自己沒有這樣的想法或者說沒有這樣的欲望時,我們就不要再逼迫寶寶去吸太多的奶,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反應已經告訴寶寶,他沒有辦法去承受那麼多的奶水,所以寶寶才會選擇不去吸奶,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就應該尊重寶寶的這一系列反應,不要過度地去強迫自己的寶寶,寶寶在這個時候也是有意識地強迫他們,對他們也不好。
第六,長時間不能解決時,去醫院開一些健胃消食的,適合孩子的藥品。
當我們使用以上的幾種方法都沒有辦法緩解寶寶本身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就要去醫院諮詢醫生,按照醫生的建議去做,如果醫生建議我們可以開一些健胃消食的藥品給孩子,我們也可以這樣去做,幫助寶寶更快地通過這個時期,讓他的身體沒那麼難受。如果醫生建議沒必要這樣做,可能就是我們太過擔心了,按照醫生的叮囑去做。
寶寶這個時候不會說話,但是他會通過自己的行為方式表現,他想要告訴你的東西,作為寶媽,要時刻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