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地圖系列:安徽省十六地市歷史、文化資源分布

2020-12-16 騰訊網

山川網:你心目中的江南,包括哪些地方呢?

關於上述的這個問題,如果是在生活在江南地區外的朋友,恐怕第一聯想都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的蘇杭二州。蘇州杭州身在江南文明的中心地帶,這點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江南的概念,我們可以分為地理上的和文化上的。其中地理上的江南,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廣義上的和狹義上的。

廣義地理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一市中位於長江以南的地區。那麼所謂的廣義江南,就是整個長江中下遊,長江以南的廣闊土地。這個概念目前已經很少有人使用,特別是湖北湖南兩省,今人對其中部省份的認知是深入人心的。

狹義地理的江南指上海、蘇南、浙北、皖南和贛東,地理在長江以南。這個區域,大致也和文化上的江南區域基本重合,即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時常講到的未來長三角範圍並不由行政區劃決定,而由江南文明的認同圈決定。這裡的皖南,大致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宣城、蕪湖、銅陵、馬鞍山、池州、黃山等區域。

一個強大區域經濟群體的崛起,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強勢區域文化做支撐。相同的文化背景既可以顯著增強區域內各地的向心力,同時也可以作為區域的品牌形象對外傳播推廣。當然,和隔壁鄰居江蘇很像,安徽不僅有婉約的皖南,亦有豪爽的皖北。這樣的安徽,十六地市的歷史人文分布情況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異彩紛呈呢?

一起來看(圖片為主,文字為輔)——

合肥市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旅遊資源方面,截至2015年,合肥有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2015年,全市共有A級景區157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23家。

安慶市

安慶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的美譽。是「桐城派」的故裡,京劇鼻祖徽班成長的搖籃,是黃梅戲形成和發展的地方,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兩彈元勳」鄧稼先、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人的故鄉。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安慶文化。

安慶市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6處,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座,世界地質公園1處(天柱山),國家地質公園1處(天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鷂落坪)1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種、省級非遺23種。

蚌埠市

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長三角一體化成員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

蚌埠是花鼓燈、泗州戲、鳳陽花鼓戲的發源地。花鼓燈,有東方芭蕾美譽,流傳在懷遠、鳳臺、鳳陽、潁上等地。泗州戲,又稱拉魂腔,與山東、江蘇、河南一帶的柳琴戲同出一源。鳳陽花鼓戲,又名衛調花鼓、衛調花鼓戲,發源於蚌埠市龍子湖區長淮衛鎮。蚌埠不僅是鳳陽花鼓戲的發源地,也是北派鳳陽花鼓戲的發源地,與鳳陽花鼓、花鼓燈並稱鳳陽三花。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有A級旅遊景區28個,4A級旅遊景區5個,3A級旅遊景區10個,2A級旅遊景區13個。

亳州市

亳州,簡稱亳,古稱「譙城」,安徽省地級市。這裡我要特別給亳州的「亳」字標一下拼音,它念作「bó」,和很多人誤讀成的「毫」字真的沒關係。亳州是我比較關注的一座皖北城市,除了歷史文化的原因,還因為亳州是當今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自然也是全球最大的)。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中藥本草的魅力,一直以來都是我個人十分偏愛的。

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炎黃時代,帝嚳(黃帝曾孫)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商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90年。自秦時置譙縣以來,歷經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縣建制,其間魏黃初二年(221年)封譙郡為 「陪都」。元至正15年(1355),劉福通擁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建"宋"政權,以亳州為國都,亳州正式成為"三朝"古都之地。

截至2016年,亳州市共有4A級旅遊景點(區)6處。境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26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7處,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家,佔全省的三分之一。著名的人文景觀有:新石器時代尉遲寺遺址、花戲樓、太清宮、曹操運兵道、華祖庵、曹氏宗族墓群等,在安徽三大旅遊版塊中,以亳州為重點的文化旅遊區是其中之一。

池州市

池州,簡稱「池」,別名「秋浦」,安徽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池州素有「千載詩人地」之譽,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所在地。公元621年設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歷代名人李白、杜牧、陶淵明、蘇軾、嶽飛等都曾駐足池州,並留下寶貴的文化珍品。同時還有「中國戲劇活化石」貴池儺戲、「京劇鼻祖」青陽腔和東至花燈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源遠流長的佛文化、茶文化。

截至2019年,全市共有A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39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7個,3A景區18個。最負盛名的,當然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

滁州市

滁州,簡稱滁,安徽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地處長江下遊北岸,皖蘇交匯地區。

截至2019年,滁州市擁有國家森林公園4座,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9個,各類景區景點40餘個,A級旅遊景區36個。比較知名的有琅琊山、醉翁亭、小崗村、明皇陵、臥牛湖等景點。

阜陽市

阜陽,安徽省地級市,簡稱阜,古稱汝陰、順昌、潁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華北平原南端。

阜陽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羅、管仲、鮑叔牙、呂蒙、劉福通的故裡,晏殊、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為官。潁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潁上縣八裡河風景區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阜陽生態園和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均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阜陽剪紙、潁上花鼓燈、界首彩陶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阜南縣出土的商代青銅器龍虎尊被列為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之一。

淮北市

淮北,古稱相城,是「長三角城市群」、「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組群」成員城市。

四千多年前,商湯十一世祖相土建城於相山南麓,發文明之濫觴,此後歷代王朝在此設郡置縣。有蹇叔、桓譚、嵇康、劉伶等先賢聖哲。風景名勝有相山公園、龍脊山、南湖溼地公園、華家湖、石板街、臨渙古鎮、隋唐運河古鎮、大坊寺等,紀念地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雙堆集戰場舊址等,被譽為皖北江南。

淮北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白酒生產地。口子窖名酒出產於此,口感「香氣馥鬱,窖香優雅」,是中國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在此前的全國各省代表性白酒相關推文中,我們也曾對此做過簡單的介紹。

淮南市

淮南,古稱州來,安徽省地級市,國家重要能源城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安徽中北部,位於長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濱,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稱,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

西漢時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招賢納士,著書立說,編纂了千古名篇--被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的《淮南子》,發明了華夏美食--豆腐。淮南名勝古蹟眾多,有被中外考古學家稱道的「五古」(即古戰場、古墓群、古壽州窯、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戰是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燈文化、豆腐文化、少兒藝術和八公山旅遊文化「五張牌」,激活「文化強市」。積極推動《淮南子》「古為今用」,大力宣傳《淮南子》,擴大影響。一批花鼓燈專業表演團體,多次代表國家和安徽省組團出國演出,展示花鼓燈藝術的品牌優勢。

黃山市

黃山,安徽省地級市,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

黃山古稱徽州,既是徽商故裡,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響深遠,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黃山市境內的黃山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

成立於1988年的新黃山市,正式取代了曾經的徽州地區,也使得曾經聲名顯赫的一系列「徽」字頭文化受到影響。且不說遍布江南各地,早已被國人視作江南符號的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茶道、徽派戲曲等等徽派文化,都是熱愛傳統文化者繞不開的情結。

另外,如果你喜歡茶文化,那麼誕生於黃山的名茶,可謂是令人驚嘆。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綠茶、黃山貢菊……無論哪一款單獨拿將出來,都是茶中的上品。此間地靈人傑,可見一斑。

不過我個人認為,伴隨著近些年來安徽省經濟的迅速崛起以及全域加入長三角城市群的政策利好,未來徽派文化必將綻放出更大的光彩。

六安市

六(lù)安,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部,別稱「皋城」,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西翼,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

六安之名始於漢武帝,取衡山國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別衡山國為六安國,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於六,故後世稱六安為皋城。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共有4A級以上旅遊景區26處,其中5A級旅遊景區2處。已建成自然保護區4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安徽金寨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安徽舒城萬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安徽霍山佛子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安徽霍邱東西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65114公頃。建成森林公園4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1處,總面積8133公頃;建成省級風景名勝區5處,總面積31290公頃。

六安也是中國重要的綠茶產地,六安瓜片、霍山黃芽、舒城蘭花等一眾名茶都產自這裡。對於只飲用過碧螺春、龍井等綠茶種類的朋友們,我建議大家可以多嘗試下黃山、六安的一眾綠茶品種,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馬鞍山市

馬鞍山,簡稱「馬」,安徽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旅遊資源方面,馬鞍山現有A級景區27處,其中4A級景區7處。

銅陵市

銅陵,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

銅陵市擁有天井湖、浮山、旗山漢武文化生態園等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個,擁有天然溼地543.8平方公裡,白蕩湖、菜籽湖、楓沙湖、陳瑤湖和市區東湖、西湖等湖泊星羅棋布,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水域條件對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動物白鰭豚進行養護的基地也坐落於此。

蕪湖市

蕪湖,簡稱「蕪」,別稱江城,安徽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蕪湖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明代中後期是著名的漿染業中心,近代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

蕪湖山水相應,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稱。代表景色有蕪湖十景,截至2015年8月,蕪湖共有A級景區27家,其中5A級景區1家(蕪湖方特旅遊度假區),4A級景區6家,3A級景區9家。

宿州市

宿州,安徽省地級市,地處安徽省北部,皖、蘇、魯、豫四省交界。

宿州有小山口遺址、古臺寺遺址。周朝時期始建蘄邑,隋唐年間,因京杭大運河通濟渠(汴河)段開通,置宿州,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宿州有皇藏峪、新汴河、五柳風景區、宿州三角洲公園、閔子騫祠、樂天園、宿州古城牆等旅遊景點,有閔子騫、子張、齊白石、劉伶、嵇康、嵇紹等歷史名人。

截至2016年1月,宿州有33處自然景觀,163處人文景觀。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A級景區12家,其中4A級景區5家,3A級景區5家,2A級3家。

宣城市

宣城,簡稱宣,是安徽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宣城古稱宛陵、宣州,地處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宣城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境內有文房四寶文化、徽文化、詩歌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並存共榮,素有「宣城自古詩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稱,敬亭山被譽為「江南第一詩山」。

宣城也是詩人梅堯臣、數學家梅文鼎、紅頂商人胡雪巖、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適、徽墨名家胡開文、學者吳組緗、書法家吳玉如、書畫家吳作人的故鄉。

地處江南的宣城,雨水充沛,山川秀麗,生態環境優越。長江下遊2條一級支流水陽江、青弋江,由南向北奔流,三大湖泊南漪湖、青龍湖、太平湖東、中、西依次分布。境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森林覆蓋率近55%,

近些年來,伴隨著一系列高鐵線路的開通,目前由國內主要城市,特別是江浙滬各市前往安徽各地的交通已十分方便。安徽歷史底蘊深厚,人文景觀匯聚,是非常值得深入觀察和體會的地方。

安徽,華東地區難得的寶藏省份。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註:本文圖片素材取自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文字素材綜合取自網絡,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文地圖系列:江蘇省十三地市歷史、文化資源分布
    山川網:中國分省分市人文地圖系列,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聯合學習強國平臺共同整理,陸續推出的人文地圖資料,旨在幫助大家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祖國的壯美山川和人文歷史
  • 中國32省市人文地理地圖
    為使廣大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偉大祖國的壯美山川和人文歷史、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共同推出「每日人文地圖」欄目,按照行政區劃的順序,陸續推出各省區市及下屬地級行政區的人文地圖。相信,你會對這片土地愛得更加深沉!」如需下載各省市人文地圖,請關注公眾號回復「中國人文地圖」即可!
  • 《上海城市人文歷史地圖》已出爐
    上海師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蘇智良教授,帶領50人的研究團隊,正在推進一項「大工程」———編制《上海城市人文歷史地圖》。這張特殊的地圖,將顯示上海成聚落起至1978年間的名人故居、優秀建築、各類工廠、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等,再現上海深厚的人文積澱和文化性格。與地圖相配套的,有文字解說、新老照片、電腦觸控螢幕顯示等。
  • 地圖世界 人文窗口——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一覽
    該叢書以我國地級城市為地理單元,以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地理國情、宣傳發展成就、描繪城市藍圖為圖書定位,立足地圖,通過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內容和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展示了中國城市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地理信息、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 安徽省高校地圖:從南到北,安徽省知名大學是如何分布的?
    安徽省,省名源自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位於中國華東地區,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省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源遠流長。據大學生必備網相關數據,安徽省一共有120所各類高校,其中本科院校46所,專科院校74所。安徽省最知名的高校當然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它是985,211和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名校。
  • 中國測繪 | 新版《湖南省地圖集》傳承湖南製圖歷史
    湖南地圖編制的歷史源遠流長,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地圖到近代邵陽人魏源主編的《海國圖志》,從1959年湖南省編輯出版的第一部省級綜合性地圖集《湖南省綜合地圖集》到2018年編制出版的全國首創全省史上規模最大的地圖集《湖南省省市縣地理國情系列地圖集
  • 中國語言分布地圖集
    這些調查與核查涉及到600多個市縣或相當於市縣的方言點,調查人員的行程達數萬公裡。因此,在這個基礎上繪製的漢語方言分區圖和隨圖的文字說明,不僅精練地總結了在此之前的漢語方言的研究成果,同時包含了大量漢語方言研究的最新成果。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漢語方言分區的實際面貌,比較清楚地表述了漢語各個方言區的重要特點。  《地圖集》是漢語方言研究的一次重大進展。
  • 北京論壇雲端國際論壇系列之「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線...
    由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系和北京論壇聯合主辦的北京論壇雲端國際論壇系列——「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線上研討會於2020年6月6日舉行。秉承北京論壇「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宗旨,研討會以「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為題,邀請了在中國歷史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大家,圍繞數字人文方法如何推動歷史學發展、傳統史學的格局將如何改變、研究者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來從事研究、數字人文方法面臨的挑戰與需要突破的瓶頸等前沿學術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對話。
  • 中國社會文化簡訊:湖南出版中國紅色旅遊地圖「大全」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中國社會文化簡訊中國地級市全部開展數字城市建設 逐步向智慧城市升級當前中國所有地級市已全部開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並逐步向智慧城市轉型升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買合蘇提表示,當前城市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人口、災害、安全監管等問題日益嚴峻,創新城市發展模式已經迫在眉睫。船閘行業首批中高級運行維護人員「領證」中國首次對船閘運行維護人員頒發了中級和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 邢臺市人文地圖
    本文內容來源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能讓廣大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偉大祖國的壯美山川和人文歷史、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今後我們將按照行政區劃的順序,陸續推出各省區市及下屬地級行政區的人文地圖。相信,你會對這片土地愛得更加深沉!
  • 廊坊市人文地圖
    本文內容來源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電話:010-68047618網址:www.zrzyb.net 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gtzybwx@163.com閱讀提示  國家版圖意識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
  • 【每周資源278】《東北亞歷史地圖集(1590—2010)》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每周資源】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東北亞歷史地圖集(1590—2010
  • 人文地圖(五)‖華南篇(三省)
             為使廣大美友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偉大祖國的壯美山川和人文歷史、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 按照行政區劃的順序,陸續推出各省區市及下屬地級行政區的人文地圖。·華南地區:廣東、廣西和海南(三個省)。
  • 看地圖,知廣西
    本文,將通過地圖,讓大家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今後,我們還會不定期整理推出這一系列的專輯文章。文中地圖一般為高清版,點擊地圖即可放大觀看。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國西部資源型經濟與東南開放型的結合部,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
  • 安徽省資訊|安徽旅遊:舒城縣,中國龍文化發源地之一
    安徽旅遊:舒城縣,中國龍文化發源地之一眾所周知,在中國的古代,龍的意義非凡;即使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如今,龍不僅代表著中國獨特的文化,它還是一種精神。今天就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龍文化發源地之一——安徽省的舒城縣。首先,舒城縣被認為是中國龍文化發源地之一不是空穴來風的,而是經過大量的歷史考證之後被公認的。根據史實記載,有一個封國的名字為「龍舒侯國」,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帶有「龍」字的封國,雖然後來被楚國滅了,但它留下來的龍文化是不被滅亡的!
  • 【人文地圖】華北地區-京津冀
    為使廣大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偉大祖國的壯美山川和人文歷史、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共同推出「每日人文地圖」欄目,按照行政區劃的順序,陸續推出各省區市及下屬地級行政區的人文地圖。相信,你會對這片土地愛得更加深沉!
  • 【人文地圖】華南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廣西東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梧州是嶺南文化、粵語發源地之一,人文傳統源遠流長。自古是華南著名商埠,享有「綠城水都」「百年商埠」的美譽,是廣西現代工業發源地。還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寶石業加工和集散地,被譽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 安徽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被譽為中國酒鄉!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安徽省得名於其古代政治中心「安慶府」與古代經濟中心「徽州府」之首字。安徽省的徽州地區自古是江南文化區的一部分,通行漢語族—吳語—徽州片。安徽省面積約14萬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約6300萬人。
  • 《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在蚌埠市博物館展出
    據蚌埠新聞網消息  7月1日上午,《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在蚌埠市博物館展出。這次展覽是市博物館與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之間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市博物館新館開館5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謝兵,市政府副市長張曉靜,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姜曉天,市政協秘書長湯林軍出席展覽開幕式。謝兵宣布南海陳列展正式開展。
  • 值得收藏,42個國內外人文地圖網站分享
    中外網際網路上一直有著許多優秀的人文地理資源。不過因為諸多的原因,一方面,許多優秀的資源不為人知;另一方面,無數研究人員和愛好者,又在為到處尋找資源而苦惱。在我看來,搜尋引擎固然便捷,但收錄的信息太過瑣碎雜亂,程序也不能合理分辨優劣,更何況國內本身就缺乏優秀的搜尋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