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網:中國分省分市人文地圖系列,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聯合學習強國平臺共同整理,陸續推出的人文地圖資料,旨在幫助大家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祖國的壯美山川和人文歷史、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這個系列在學習強國平臺上安排推送時,是逐日按地市進行推送的,相對比較零散。我將其已經推送的部分省份完整版進行收集整理,按照分地市的形式分享給大家。這一系列的重點在於人文地圖的部分,感興趣、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自行儲存地圖素材,可供日後作為學習資料或旅行攻略使用。文字部分為各地市人文歷史和代表景區的簡介,僅作為圖片的輔助介紹。按照我個人的習慣,今天我們先行安排江蘇篇。吳韻漢風是形象表達江蘇文化的一種說法,江蘇文化主要由「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組成。截至2016年12月,江蘇共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3座和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3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32座,中國歷史文化街區5處,擁有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數量均列全國首位。而在江蘇省內,具體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以下區域文化版塊——
楚漢文化:楚漢文化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為中心的區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蓮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灣新人文化為淵源。它的顯性特徵是剛強雄渾。
吳文化:吳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蘇、錫、常地區,其具有清新氣息、柔美風格、鮮活靈性,形成了聰穎靈慧、細膩柔和而又視野開闊、樂於創新等顯性特徵。
金陵文化:金陵文化以古都南京為中心,其顯性特徵是南北交匯、兼容並蓄、開放包容,可謂獨樹一幟。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國文化,這三大塊歷史文化又可統屬於「都城文化」。
淮揚文化:淮揚文化以揚州為中心,淮揚地區河多水多,船多橋多,呈現出古、文、水、綠、秀的地域風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優雅與豪邁超俊相結合的顯性特徵。
海洋文化:江蘇海洋文化區通常指連雲港、鹽城、南通的沿海區域,早在先秦時期,長江古沙咀由揚州向東經過二千多年向外伸展,形成了一個海洋文化區。蘇東海洋文化主要包括山海文化、西遊文化、海鹽文化、江海文化。南北之間同中有異,具有滄海桑田、大膽開放的海派氣概。
南京市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之稱,明清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9年,南京有世界文化遺產1項(9點)、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109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22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2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村)3個、4A級以上景區26家、國家、省級旅遊度假區4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學館」、中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批評專著《詩品》、第一部文學理論和批評專著《文心雕龍》、第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等均誕生在南京。全世界有60多種外國文學作品在南京翻譯成中文,全中國有一萬多部文學作品與南京相關。《紅樓夢》《本草綱目》《永樂大典》《儒林外史》等巨作與南京密不可分。近現代以來,魯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張恨水、張愛玲等文壇巨匠也都與南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作家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大地》在南京創作完成。南京一直以來都是中外文學交流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傳統文學名著走向世界舞臺的橋頭堡。南京是中國繪畫、書法的重鎮。在六朝時有王羲之、顧愷之等書畫大家。明末清初,南京曾經產生過金陵八家以及金陵九子,並形成金陵畫派。1930年代,呂鳳子、徐悲鴻、張大千、顏文梁、呂斯百、陳之佛、高劍父、潘玉良、龐薰琴等畫壇名流雲集南京,形成新金陵畫派,其中徐悲鴻、張書旗、柳子谷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現代書畫界又有12位南京知名畫家、書法家被稱為金陵十二家。20世紀中後期,還出現了「新金陵花鳥派」的金陵四傑——李味青、趙良翰、韓少嬰、張正吟。金陵琴派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對後世諸多琴派產生較大影響,源自於明代皇家樂官,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茉莉花》是南京的民歌,源自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在國內外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158] 。此外還有高淳民歌《採紅菱》《五月栽秧》,六合民歌《鮮花調》《留左吹打樂》等。南京的工藝品種類繁多,有南京雲錦、金陵金箔、南京絨花、雕花天鵝絨、南京仿古牙雕、金陵摺扇、南京木雕、南京剪紙、金陵竹刻等。
常州市
常州,簡稱「常」,別稱龍城,是江蘇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先進位造業基地和文化旅遊名城。常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蘇南部,是揚子江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北瀕長江、東臨太湖、西倚茅山、南扼天目山麓;與上海、南京兩大城市等距相望。常州市屬長江下遊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有圩墩新石器遺址、春秋淹城、天寧寺、紅梅閣、文筆塔、藤花舊館、艤舟亭、太平天國護王府、瞿秋白紀念館、中華恐龍園、天目湖、金壇茅山風景區、嬉戲谷、東方鹽湖城、華夏寶盛園等景點。常州是一座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稱毗陵。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歷朝均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稱。
淮安市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 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衝,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曾經淮安「因運而興、因運而盛」,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安地處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核心地區,鄰江近海,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區位優勢獨特。是江蘇省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淮安人傑地靈,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遊記》作者劉鶚等。淮安有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周恩來故裡景區、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等,生態旅遊景區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裏運河文化長廊、洪澤湖古堰景區、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清晏園、金湖水上森林公園等。
連雲港市
連雲港,江蘇省地級市,簡稱「連」,古稱朐、東海、海州、鬱洲、海寧州,別稱「港城」,因面向連島、背倚雲臺山,又因海港,得名連雲港。連雲港有2200多年建城史。境內的藤花落遺址是中國龍山文化城址之一。2500多年前,孔子曾到此登山觀海,「問官於郯」。秦時置朐縣,並立石闕,作為「秦東門」。連雲港是《鏡花緣》、《西遊記》的文化起源地,以「淮口巨鎮」、「東海名郡」著稱。連雲港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依山傍海,山海相擁,港城一體。擁有6個國家4A級景區、14個風景區和近210個風景點,包括孕育古典名著《西遊記》的花果山、浪漫神奇的連島海濱浴場(分別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全國健康型海水遊泳場)因孔子登山而得名的孔望山、噴珠滴翠的漁灣和中國抗日第一山——贛榆抗日山。連雲港古蹟較為豐富,歷史久遠。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是全國49個重點旅遊城市和江蘇3大旅遊區之一。連雲港集名山(花果山)、名海(黃海)、名水(東海溫泉)、名竹(金鑲玉竹)、名石(水晶)、名書(《西遊記》、《鏡花緣》等)、名「氣」(連雲港空氣品質全國最好)、名井(亞洲第一井)於一地,構成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旅遊景觀。
南通市
南通,簡稱「通」,古稱通州,別稱靜海、崇州、崇川,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現代化港口城市。南通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蘇東南部,東抵黃海、南瀕長江,是揚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千米,「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蘇州市
蘇州,簡稱「蘇」,古稱姑蘇、平江,是江蘇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風景旅遊城市。截至2019年末,蘇州有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常熟)、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崑山周莊、吳江同裡、吳江震澤、吳江黎裡、吳中甪直、吳中木瀆、太倉沙溪、崑山千燈、崑山錦溪、常熟沙家浜、吳中東山、張家港鳳凰),保存較好的古鎮(如吳江的黎裡、盛澤、平望,太倉瀏河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吳中陸巷古村、明月灣),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截至2019年末,蘇州有5A級景區6家(11個點)、4A級景區35家、五星級飯店2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現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73處,其中拙政園和留園列入中國四大名園,並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分別於19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泰州市
泰州,簡稱「泰」,古稱海陵,是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工貿港口城市。泰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時(公元937年)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劉熙載、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泰州文化藝術史上的傑出代表。泰州和各市(區)文物單位徵集收藏了從新石器時代,歷商、周、漢、六朝、宋、元至明、清的珍貴陶瓷,明代服飾,明、清字畫,故宮檔案等文物1.3萬多件,國家級珍貴文物達千件以上。還有數百件革命文物收藏在各有關紀念館。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文物工作,修繕大批文物保護單位。泰州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3處,文物管理機構4個,博物館2家,紀念館7家。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蹟眾多。境內有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遺址,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遺址,西漢初開鑿的古運鹽河遺址。戰國時期的昭陽墓,《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墓,南京吏部左侍郎儲山雚墓等亦在泰州。此外還有始建於東晉的江淮名剎光孝寺,唐建明修的南山寺大雄寶殿和城隍廟,明建清修的慶雲寺、東嶽廟、胡安定祠堂、嶽飛生祠、崇儒祠、胡公書院、馬洲書院、襟江書院和揚郡試院。古典園林有日涉園和李園,另有鄭板橋、劉熙載、劉國鈞等故居。
無錫市
無錫,簡稱「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是江蘇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也是聯勤保障部隊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駐地。無錫有黿頭渚、靈山大佛、無錫中視影視基地等景點。無錫傳統四大特產為:醬排骨、油麵筋、惠山泥人、陽山水蜜桃。無錫有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緦魚。無錫惠山「大阿福」、「惠山泥人」。太湖珍珠不僅可作為裝飾品配戴,又可入藥,還可口服。無錫是中國編絲織綢的基地,無錫的蠶桑事業,起源於商末吳泰伯建都梅裡時,明清以來更興盛於農村。無錫另外還有三鳳橋醬排骨、惠山金剛肚臍、馬山楊梅、無錫小籠包、拱北樓陽春麵、聚豐園腐乳肉等眾多土特產。
宿遷市
宿遷,簡稱「宿」,別稱水城,古稱下相、宿豫、鍾吾,江蘇省地級市,是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輻射的重要門戶城市,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是沿東隴海線經濟帶、沿海經濟帶和沿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國、鍾吾國、宿國都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華夏文明之脈、江蘇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漢文化之魂」之稱。境內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被譽為地球上的「生命聖地」。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讚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中國大運河宿遷段及乾隆行宮遺產點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雪楓公園、洪澤湖溼地公園、中國楊樹博物館、湖濱公園、項王故裡、乾隆行宮是國家4A級景區。洋河酒廠工業園、雙溝酒文化工業園、蘇北花卉示範園、平原林海景區為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泗陽平原林海景區、沭陽花木生態旅遊區、泗陽大禾莊園、宿城區利華農業生態園、宿豫區運河灣自然農園、梨園灣(林苗圃)為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古黃河運河風光帶、駱馬湖三臺山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駱馬湖旅遊度假區、洪澤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徐州市
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是江蘇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原始社會末期,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也是淮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裡、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徐州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蹟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作為兩漢文化的發源地,徐州以傳承和發揚漢文化為己任,建設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遊目的地。徐州擁有徐州雲龍湖旅遊集聚區、徐州賈汪旅遊集聚區兩大旅遊集聚區。
鹽城市
鹽城,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江蘇省中部,東臨黃海,南與南通接壤,西南與揚州、泰州為鄰,西北與淮安市相連,北隔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2018年,鹽城對外開放的旅遊景區已達40多家,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4A級旅遊景區16家,3A級旅遊景區8家。「東方溼地、鶴鹿故鄉」,鹽城旅遊品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582千米的海岸線對應著廣闊的海洋。沿海灘涂面積683萬畝,佔江蘇省灘涂總面積的75%,全國的1/7,且每年以5萬畝的成陸速度增長。綿延數百千米的灘涂溼地擁有丹頂鶴和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一個在建的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這裡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鶴舞鹿鳴,一派原始生態風光,是近百種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和近千種動植物棲息生長地。5A景區:中華麋鹿園(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景區:大縱湖、新四軍紀念館、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大豐荷蘭花海、上海知青紀念館、大豐港海洋世界、鹽城海鹽歷史文化景區(鹽瀆公園、中國海鹽博物館、鹽鎮水街)、射陽息心寺、阜寧金沙湖旅遊景區、東臺市西溪旅遊文化景區(董永七仙女文化園、西溪古城、海春塔苑、西溪植物園)、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鹽城東臺市安豐古鎮、大豐中華水滸園、大豐夢幻迷宮、安豐古鎮、九龍口景區、梅花灣;歷史遺蹟:郝柏村故裡和鄭板橋讀書處(江蘇鹽城歷史遺蹟)、革命遺址(江蘇鹽城歷史遺蹟)、華中工委舊址(江蘇鹽城歷史遺蹟)、西溪泰山護國禪寺(江蘇東台歷史遺蹟)、牡丹亭(江蘇東台歷史遺蹟)、三倉烈士陵園(江蘇東台歷史遺蹟)、開莊遺址(江蘇東台歷史遺蹟)。
揚州市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揚州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揚州在中國古代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並伴隨著文化的興盛,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揚州高郵市)之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揚州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鎮江市
鎮江,古稱京口、潤州、南徐,是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風景旅遊城市。鎮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春秋時稱為「朱方」,戰國時改稱「谷陽」,秦朝時稱「丹徒」,三國時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一後改置「潤州」,鎮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截至2019年5月,鎮江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96處,其中國家級13處:焦山碑林、丹陽和句容南朝陵墓石刻、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昭關石塔、大運河(包括大運河鎮江段、虎踞橋、江河交匯處、新河街一條街、西津渡古街等5個點)、甘露寺鐵塔、隆昌寺、城上村遺址、葛城遺址、鐵甕城遺址、宋元糧倉遺址、春城土墩墓群、煙墩山墓地等。焦山碑林中有「大字之祖」瘞鶴銘以及蘇軾、黃庭堅、米芾、陸遊的墨跡碑刻和摩崖石刻;丹陽和句容南朝陵墓石刻存有齊梁帝王歸葬丹陽故裡的陵墓8地11點24件,葬於句容的1點4件,是南朝石刻瑰寶。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其中有焦山古炮臺遺址、相傳為孔子所書的延陵季子碑(唐拓本)、被譽為「江南第一鍾」的唐中和銅鐘、宋抗金名將宗澤墓、圌山炮臺遺址等。有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41處。白蛇傳傳說、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古琴藝術(梅庵琴派)、揚劇、燈彩(秦淮燈彩)、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封缸酒傳統釀造技藝)、董永傳說、佛教音樂(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道教音樂(茅山道教音樂)等9個項目先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人。
註:本文圖片素材取自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文字素材綜合取自網絡,謝謝!
2019全年: 江蘇篇 丨 浙江篇 丨 廣東篇 丨 山東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慶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區GDP對比 丨 城市三十強 丨 城市二十強 丨長江經濟帶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總量 丨 各省GDP實現情況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標
新一線城市圈:濟南都市圈 丨 青島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瀋陽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鄭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漢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通滬鐵路 丨 商合杭高鐵 丨 魔幻2020 丨 新型城鎮化縣城 丨 兒童人口佔比 丨 西部大開發20年 丨 一季度河北各市收入 丨 一季度各省財政收入 丨 一季度廣東各市GDP 丨 貧困農民月入1073元 丨 一季度城市GDP 丨 長三角機場群 丨 一季度各省GDP 丨 一季度各省收入 丨 杭州地鐵補短板 丨 疫情人口管理 丨 合肥徐州地鐵建設 丨 北方人遷居長三角 丨 31省市糧食產量 丨 中國城軌城市 丨 佛山GDP過萬億 丨 瀏陽花炮 丨 勞動力人年齡37.8歲 丨 徐宿淮鹽/連淮高鐵
人文:隱秘的角落 丨 齊魯區域與山東藝術 丨 南方車站的聚會 丨 廣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寵遊客城市 丨 瑞麗緝毒門戶 丨 城鎮化犯罪 丨 易錯地名 丨 國人離婚率 丨 長江斷流 丨 長安十二時辰 丨 宏顏獲水 丨 廣州紅專廠 丨 中國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後 丨 中學地理課 丨 罪案片石家莊 丨 破冰行動 丨 白鹿原 丨 低調的寶藏城市 丨 渤海灣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遷往事 丨 區域閱讀大數據 丨 燕大南遷往事 丨歷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廣州 丨 城市建築設計 丨 離結比 丨 城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