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作為秦國統一的最大功臣,相國呂不韋究竟做了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傳奇商人呂不韋逐漸為更多人所知。

歷史上的呂不韋從一介商賈,運用自己的投機眼光,華麗逆襲成為大秦相國,並且執掌大秦朝政十三年。

作為執掌秦國朝政十三年的權臣,呂不韋為秦國統一中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更是被後世之人認為其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最大功臣。

可是,大家對呂不韋的關注,更多的是對其所謂「奇貨可居」的傳奇故事上,以及其與嬴政母親趙姬的感情八卦上,對於呂不韋在政治上的作為反而知之甚少。

那麼今天,我們就撇開所謂的情感八卦故事,認認真真聊一聊,呂不韋在秦國這十三年都幹了啥?為什麼說他是秦國統一的最大功臣。

當年,呂不韋在在邯鄲街頭偶遇落魄的秦質子子楚,呂不韋認為此乃「奇貨可居」,遂以其財資助子楚,並親自攜巨資赴秦為其遊說,終使子楚立為太子。

公元前 249 年,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開啟呂不韋執掌秦國的序幕。

呂不韋入秦之初,從公元前251年到公元前247年,在這四年之內,秦國連喪三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

而剛即位的秦王嬴政,又是一個未成年的幼童,所謂主少而國疑。

一直被秦王壓迫的關東六國也趁機發動猛烈進攻,而秦國內部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瘟疫和叛亂。

可謂是天災人禍,內外交困,這一連串的變故使得秦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動蕩之中。

身為相國的呂不韋,在這嚴重的時刻,有效的安定了秦國的內政,又帶領秦國擊退強敵,順利的渡過了嚴重的內外交困時期,有效的保存了秦國的實力。

也因此被登基不久的秦王嬴政尊稱為仲父,代為執掌朝政,由此開始了呂不韋在秦國大刀闊斧的改革。

政治改革

呂不韋做丞相開府後,徹查了秦國的政務案卷,發現各級官署的法令版本竟然不一致,自秦惠王以來,很多遺留問題懸而未決。

秦國自商鞅變法百餘年來,律條未曾增刪,而世事變遷,法律更應與時俱進。

為使秦法成為一部完整的治國大法,他大膽對商君之法進行了改動,拾遺補闕、寬嚴相濟。

由此,秦國實施了自商鞅變法以來最大的一次改革。

呂不韋首先徹查政務,整頓官吏。驅逐濫竽充數的貴族子弟,要求他們若是想升遷,必須從基層工作做起。

要求平者讓、能者上、庸者下。經過整治的秦國官場,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其次是整肅法紀,健全法官法吏制度,設立專職法官。

要求秦國所有執法人員學習法律規範執法程序,避免了盲目執法、錯誤執法和執法不力的行為。

第三,則是校正之前的法律文本。

因為先秦的法律條都是刻在竹簡上,時間長了難免有模糊,再加上竹簡所能承載的內容少,為了方便記錄,文字話語都是言簡意賅的。

這導致法官與屬吏對法律文本解讀不到位歪曲其本意,在執法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很冤假錯案的出現。

為此,呂不韋設置專門負責點校法律文本的機構,由各郡縣把文本整理好後,上報丞相府,再由丞相府派督查機構驗收文本,凡錯必糾。

第四項新政是為之前的冤案昭雪。

一是給商鞅正名,商鞅主導的變法,使得秦國受益,但是商鞅本人卻因為政治鬥爭慘遭極刑車裂。於是,呂不韋為商鞅昭雪正名,並修建商君祠堂,讓國人祭奠。

二是武安君白起屢戰屢勝對秦有大功,但因其抗命被逼自殺,案有冤情,呂不韋為其昭雪,並建白起祠堂。

軍事改革

他針對秦國軍隊所存在的問題,呂不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之前,秦國的習慣是老秦部族成年男子一律從軍,而偏遠的漁獵遊牧民族卻一兵不用。久而久之,關中本土男丁稀缺,農業發展受到了很大打擊。

而呂不韋一是健全募兵制,按郡縣人口比例徵兵,地域分開,兵員一年一徵。

而不像以往那樣徵兵地點往往集中在同一個地方,新兵訓練的時間也相對充分和從容。

其次,秦國兵器歷來由軍營作坊和官府作坊承辦,各種兵器的制式和規格互不統一,一旦損壞也無法及時更換,容易貽誤戰機。

呂不韋結合傳統,將所有兵器的規格和制式統一起來,並將此統一的規格制度頒發所有作坊,規定尺寸、用料,還要刻上監管官吏和製作者的姓名。

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利配套使用,大大提高了秦國的戰鬥力。

而民間作坊也能根據此等規格利用自己的優勢,來承接國家的訂單製作軍隊武器。

如此,不僅發展了秦國的手工業,也引導經營兵器的商賈把山東六國最好的兵器匯聚到秦國。

第三,是建設邊塞城防和軍事設施要聽取專業人員的建議,由將相共同制定方案,但是具體施工一律由郡縣實施,實行軍政分離,不讓軍隊過度幹預地方。

第四,為了保護耕地,呂不韋下令秦國腹地以農耕為主不允許在關中核心地帶開設養馬場,軍隊所需戰馬以和遊牧民族購買為主,養馬為輔。

第五,是關外郡縣廣設糧倉,建立儲備糧制度,以備不時之需。

第六,是加大對烈士遺屬的撫慰措施,所有對有功將士的賞賜和對烈士家屬的撫慰工作,由各郡縣負責實施,改國尉府進行監督,確保撫慰工作做到位。

實行「克其國,不及其民,獨誅所誅而矣」的「義兵」制度。商鞅變法時立有「計首授爵」、「尚首功」政策,即按照斬獲敵人首級的數量以賞軍功。

這項政策雖然對提高秦軍的戰鬥力,會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也造成秦軍在戰爭中殺戮過重,這種屠殺引起了山東六國的驚恐和拼命抵抗,使秦統一戰爭遇到了極大的障礙。

正是由於呂不韋提倡「義兵」,放棄了「計首授爵」政策,在他當政的1 3年期間,再沒見過大規模的記錄。

以後的秦國繼續執行呂不韋的「義兵」政策,減少了統一戰爭中的阻力,使秦得以勢如破竹而統一中國。

經濟改革

農業是古代經濟的基礎,在農業方面,呂不韋繼承了商鞅的土地改革制度,並進一步推行土地改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一方面,繼續推行土地私有制,另一方面,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進行監督和管理,使農業發展更加科學化、系統化,並組織人力興修水利。

而且,在《呂氏春秋》中有《上農》、《任地》、《辨土》、《審時》四篇文章專門講農業生產科學化的問題。

對農業經營管理,土質的好壞,植物種植的疏密,耕種是否適時等問題,都進行闡述和論證。

其次,呂不韋對農民實行嚴格的管制,實行戶籍制度嚴格限制農民的活動範圍,以保障農業活動的順利進行。

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秦國的農業的生產力,提高了秦國的糧食產量。

其次,由於出身的問題,雖然呂不韋重視農業,但並不向其他人那樣敵視商業。他堅持以農業為重,商業為輔的政策。

於是,在秦國,呂不韋下令免徵商業稅,並開放更多的商道,使各地的貨物流通更加方便。有效地提升市場貨物的流通量,使秦國的商業貿易更加繁榮。

其次,呂不韋主持進行錢幣的製造,使錢幣在市場中流通,規範了市場的運行機制,使錢幣在秦國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制定賦稅制度。呂不韋要求對於同類型的商品,無論出售者的身份高低,都要以統一的賦稅標準進行嚴格的徵收。

呂不韋明文規定了專稅專用的原則。也就是對每一項稅收,都明確標識其用途,使得政府的賦稅管理和應用體系能更加完善,具有科學性。

呂不韋的改革,壯大了秦國的軍事實力,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大大推進了歷史前進的進程。

但是,自西漢以後,儒家思想成為至尊,作為暴秦的死敵,儒家可謂是極盡所能的抹黑秦朝。

加上呂不韋更是以商人投機政治,而獲得權位。這讓重農抑商的儒家更是對其充滿了偏見。

而世人的對的關注,更多是因為其與趙姬的情感糾纏,以及其究竟是不是嬴政的生父,這些八卦問題,對於呂不韋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所作所為卻知之甚少。

但是,幸而有一部《呂氏春秋》流傳至今,讓我們得以一窺呂不韋的真容,了解除了那些八卦問題,其在政治上的所作所為。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呂不韋被箭射中,拔箭一看:原來秦國如此強大
    近日,觀眾期待的《大秦賦》正式上線,劇中場景、道具之精緻,讓觀眾讚嘆不已,由段奕宏飾演的商人呂不韋,更是給人印象格外深刻。呂不韋不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位在頗有遠見的政治投機者。在劇中,呂不韋在協助嬴異人(秦始皇之父)逃離趙國的過程中,被嬴傒(秦始皇之伯父)派人追殺,一支箭射中呂不韋,呂不韋拔箭一看,揭露了秦國強大的重要原因。
  • 《大秦賦》之秦莊襄王:在位只有3年,卻奠定秦國統一基礎!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對於《大秦賦》來說,前四集以宏大的戰爭場景和典型的士兵服飾拉開了序幕,秦昭襄王嬴稷的的晚年也隨之登場。
  • 《大秦賦》嬴政見呂不韋丞相已經開始害怕 呂不韋人物簡介最後結局...
    《大秦賦》嬴政見呂不韋丞相已經開始害怕正如李斯所說,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某些東西時,他一定會拼命爭取;可是當他已經擁有的夠多的時候,他就會權衡利弊,究竟是冒著一無所有的風險繼續爭取,還是求穩。
  • 《大秦賦》:呂不韋先擔任丞相,後成為相邦,二者有何區別呢?
    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大秦賦》是大秦系列的終章,整部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講述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蒙毅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對於《大秦賦》這部電視劇,前半部分的主角,呂不韋可謂當仁不讓。
  • 《大秦賦》中呂不韋「知與行」的轉換 蓋因先王之殊遇
    談到呂不韋,其「奇貨可居」的故事總是津津樂道。他從一個富商,做到了秦國的宰相,他是非常有才華有能力有野心的一個男人,他幾乎改寫了秦國的歷史。過去的影視劇中,呂不韋都是以野心家的形象出現,但在新的《大秦賦》中,呂不韋的形象似乎更為正直。接下來是本人對《大秦賦》中呂不韋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的感覺分析。一家之言,姑妄聽之,樂呵樂呵。
  • 趙姬《大秦賦》裡的贏家,孤兒寡母為何讓相國,吃不消還鼎力相助
    述說秦國歷史的電視劇《大秦賦》熱播,本劇以戰國末世至秦始皇統一六國為背景,展現了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時代,而關於秦始皇其母親趙姬是歷史上爭議頗多,但是又無法迴避的著名人物,她造就了一個讓後世女人的頗為勵志傳奇,出身低微並且身為歌姬,靠一舞傾城獲得了秦異人的青睞,最後熬過了數年的囚禁生涯
  • 《大秦賦》熱播,掌虎符調百萬雄師,鋪開秦國波瀾壯闊的王者之路
    最近,《大秦賦》熱播,引發網友一輪接一輪的熱議。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憑藉恢弘的戰爭場面、酷似兵馬俑的士兵、還原歷史的服化道,一開播就收穫了一波好評。不過,隨著劇集的播出,劇情拖沓、內容注水、臺詞直白等問題,也讓這部備受期待的歷史正劇評分一路下滑。
  •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 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周更新幾集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
  • 《大秦賦》:一山有二虎,呂不韋與李斯,誰主沉浮?
    在《大秦賦》的最新劇集中,有兩個重要人物開始了正面交鋒,一個就是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一個是李乃文飾演的李斯。不管是呂不韋還是李斯,他們都曾是大秦王朝那雙權傾朝野的翻雲覆雨手,都把自己的名字永遠留在那段永不磨滅的史冊上。
  • 秦國統一六國,六位最大功臣!
    秦國的統一不是偶然的,除了秦國六代傳承七位國君(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算是同一代)幾乎都是明君之外,也和秦國歷代眾多名臣名將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今天就說一說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統一天下七大功臣:商鞅居首,白起次之。
  • 大秦賦?大秦父?震驚,嬴政如何幹掉他的那些「爹」
    早年間因為母親不得寵,自己在父親二十多個兒子之中又排行居中,不受父親重視和寵愛派往趙國做了人質。後遇上大商人呂不韋,認為異人奇貨可居,為異人傾盡家財,東奔西走。認得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為母妃,又因華陽夫人本是楚國人,故而,安國君又將其更名為嬴子楚。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病逝,死於《大秦賦》第12集。子楚與趙政子楚的死,為嬴政的登基創造了條件。
  • 《大秦賦》中的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大秦如實行斷不會滅……
    《大秦賦》還在中央電視臺第八頻道熱播中,秦國在統一六國的軍事上贏得不斷的勝利,離不開秦軍將士的英勇善戰;但在這同時,秦國在文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就離不開呂不韋了,呂不韋給秦國的思想文化,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 《大秦賦》中的趙姬,才是史上最大的戀愛腦
    作為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最後一部電視劇作品,《大秦賦》基本上涵蓋的是小說第四部、第五部的內容。主要劇情是秦始皇從幼年期到繼任秦國君主,並與父親莊襄王、母親趙姬、呂不韋、李斯、蒙恬等人的互動過程中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的故事。
  • 《大秦賦》用了39集才看清呂不韋,明白了《呂氏春秋》這個伏筆!
    《大秦賦》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歷史正劇不等於史實,而是導演和編劇對歷史的一種解讀。在《大秦賦》的眾多人物當中,呂不韋無疑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了。從一介商賈一躍成為秦國的相邦,為秦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人無完人,呂不韋貪婪權力,一度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這方面在《大秦賦》中也有所展示,為了推遲嬴政親政,設計構陷成蛟。為了讓趙姬對自己言聽計從,將嫪毐送入宮中。由此來看,呂不韋似乎是一個反面人物,那麼果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至少在《大秦賦》中不是這樣的。
  • 大秦賦:呂不韋專攬朝政,秦始皇怒殺甘羅,從中我看到了「考點」
    我點開《大秦賦》,這歷史年代久遠,七國大王,三位太后、呂不韋、嬴政、蒙毅、不世出的名將們齊聚一堂。這劇應該很好看,但歪歪斜斜的每一集都寫著「歷史正劇」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幀縫裡看出字來,滿集都寫著兩個字是「考點」!大家好,我是小林伊,今天來講講《大秦賦》中出現的考點。
  •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 大秦賦李斯是什麼官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首先,在古裝歷史劇《大秦賦》中,有些官職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比如呂不韋擔任的丞相(相邦)這一官職,大家都知道這是百官之首。再比如蒙驁的上將軍,可以和三國時期的大將軍相提並論。不過,就李斯擔任的長史和蒙恬擔任的郎中,很多人可能就不太熟悉了。
  • 從《尋秦記》到《大秦賦》|為何王朝短暫卻說不盡
    秦帝國對後世意味著什麼,這是直到現在仍有的並將持續的追問。也有將現世現實的問題投射在秦史中。所以,有那麼多以秦為背景的電影電視劇,陳凱歌執導《荊軻刺秦王》、張藝謀《英雄》、TVB版《尋秦記》等等,並不奇怪。再或是最近的電視劇《大秦賦》,雖然高開低走,口碑差於前三部,但還是引起熱議,比如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陰笑魔性十足。也正是這些電視電視劇,加深我們對秦帝國的興趣。
  • 《大秦賦》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價值極高,但跟初衷大相逕庭!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段奕宏扮演的呂不韋,在秦國已經為相多年。正如歷史記載的那樣,他那部流傳千年的名作《呂氏春秋》也終於完成。首先,《呂氏春秋》並非呂不韋所作,而是出於他的門客之手。之所以要完成這樣一部作品,最為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給呂不韋個人增光添彩。同時對於整個秦國來說,呂不韋所作的這部《呂氏春秋》,多少也有一些與六國爭鋒的意涵。此前秦國一向被六國視為文化荒漠,戰國四公子和當時的知識分子,基本都出於六國。而六國在國力上,自然又遠遜於秦國。
  • 《大秦賦》之甘羅:歷史上的甘羅,真的是被秦始皇所殺嗎?
    在不少觀眾看來,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嬴政最衝動的行為,或許是他直接殺了出使趙國回來的甘羅。相對於他對嫪毐的一再隱忍,秦王嬴政確實不應該殺掉為秦國立下大功的甘羅。表面上來看,甘羅最起碼幫助秦國索取了5座城池,而且是不費一兵一卒,怎麼看都應該進行封賞,秦王嬴政就算心裡有怨念,也應該用其他方式來解決,而不是這麼明晃晃的,在大殿之上殺了甘羅。
  • 大秦賦抱羊是什麼意思?大秦賦李斯為什麼抱一隻羊
    《大秦賦》裡為什麼要抱羊李斯前去拜訪呂不韋,懷中卻抱著一隻小羊羔,這個場景除了有些令人發笑,恐怕同樣也引發了大家的不解。關於這一幕,其實並非製作方無的放矢,乃是源自於周禮,至於李斯懷中的羊羔,其實就是見面禮。只是這個見面禮,卻不是隨便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