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網民如何慎用手中的權力?

2020-12-25 人民網

  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冰冷的河水湍流不息,絕望的少女縱身一躍……  

  悲劇發生在2013年12月3日的廣東省陸豐市,網名為「IforeverLm」的琪琪在連續發出「第一次面對河水不那麼懼怕」、「坐穩了」兩條微博後,從陸豐望洋河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僅18歲的生命。  

  琪琪的匆匆離世不禁讓人扼腕,但是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悲劇的起因與一起人肉搜索事件有關。  

  根據廣東省陸豐市警方通報,在陸城某中學就讀高中的琪琪,曾於案發前一天,也就是12月2日到該市東海鎮金碣路的某服裝格仔店購物。但沒過多久,琪琪購物時的監控視頻截圖就被該服裝店的店主蔡某發布到了網絡上,並配文稱截圖中「穿花花衣服的是小偷,求人肉」。  

  很快,琪琪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學校、家庭住址和個人照片均遭到了曝光。與此同時,在網絡上也開始出現了對琪琪批評甚至辱罵的聲音。這樣的流言蜚語也迅速地傳到了琪琪所在學校的同學之間。  

  人肉搜索就像關著洪水猛獸的閘門,一旦打開,誰也沒法預知之後會發生什麼,誰也沒辦法控制最終的結果,只能任由其肆意發展,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最終,琪琪選擇用死亡擺脫來自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給她帶來的巨大壓力。琪琪的家人堅持認為店主蔡某發起的人肉搜索導致了女兒自尋短見。琪琪姐姐在微博上公開指責涉事服裝店店主系「誣陷」,參與人肉搜索的網友的行為導致了「一個花季少女無奈走上絕路」。  

  由人肉搜索釋放出來的「洪水猛獸」也同樣禍及蔡某本人。根據報導,當地警方已於2013年12月8日以「侮辱案」立案偵查,並將犯罪嫌疑人蔡某刑事拘留。如今,在她的微博裡同樣出現了網民對她的指責與謾罵。  

  誰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來是一起簡單的案件,然而涉事的雙方誰也不會想到,在人肉搜索推波助瀾的作用下,竟然演變成一場無法挽回的慘案。如果說,服裝店店主蔡某是放出「洪水猛獸」的元兇,那麼是誰最終擊垮了琪琪精神支柱,扮演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  

  在琪琪的微博中,記錄她生活片段的內容已經不復存在,僅留下她生前配有圖片的那兩段話:「第一次面對河水不那麼懼怕」、「坐穩了」。在這兩條微博的留言中,網友紛紛送上「蠟燭」以寄託對逝者的哀思,曾經對琪琪的指責與謾罵,也伴隨的微博的刪除一併消失了。  

  在寄託哀思的留言中,一個名為「Doloresever」網友這樣寫道:「都應該反思,面對網絡上一些言論,要理性一些,不能選擇盲目相信,儘管大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從北京大媽被外國青年撞到、到現在人肉至女孩身亡,對於你,可能只是半分鐘動動手指,然後批評譴責一下,然後轉個身就忘了,但對於當事人來說,對她們的傷害是極深的。」  

  或許,從蔡某啟動那條人肉搜索開始,已經註定了一場悲劇的發生。在兇如潮水的輿論聲中,誰能說得清楚誰是最終的兇手呢?但是,如此巨大的殺傷力不得不讓人們重新審視人肉搜索到底是揭露醜惡行徑的網絡監督,還是假正義之名而行害人之實的網絡暴力。  

  人肉搜索=揚善懲惡?  

  曾幾何時,人肉搜索將「天價煙局長」周久耕、「菸草局長」韓峰以及「表哥」楊達才等一大批公職人員的貪腐行為大白於天下。不僅如此,最具裡程碑意義的「虐貓女」事件,讓人肉搜索成為網民揚善懲惡「不二法寶」,人肉搜索因此被賦予了更多「正義」的含義。  

  那麼,人肉搜索真的就是正義的化身嗎?   

  仔細梳理近年來發生在網絡中的人肉搜索事件就不難發現,幾乎所有人肉搜索的發起者無不揮舞著「替天行道」的大旗,發動網民進行全方位的搜索。在極短的時間裡,當事人的所有個人信息,甚至包括家庭成員的信息都被毫不留情地曝光。  

  隨著當事人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輿論譴責與謾罵,甚至包括死亡的威脅,網民以當事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宣告勝利,一場熱鬧的人肉搜索最終就此塵埃落定。但是令人非常遺憾的是,並非所有人肉搜索的真實目的都是揚善懲惡,網民的激情與善良很容易被人利用。  

  2014年1月,一則名為「德基門」的聲討「小三」事件迅速躥紅網絡,在網友不到一個小時的人肉搜索後,男女主人公身份被曝光。很快,兩位當事人被推到道德的風口浪尖,遭到來自網絡的口誅筆伐。  

  然而,就在網民準備為又一次的勝利而歡呼時,某劇組工作人員發表聲明稱,所謂的「小三」事件只是該劇組拍攝電影中的橋段。戲劇性的結果不僅讓網友大呼「上當」。有網友對此分析稱,所謂的「德基門」事件或許就是該劇組為電影推廣進行的一次炒作行為。  

  類似 「德基門」的炒作事件還有很多。比如,發生在2009年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就是一次藉助網友對真相不明與好奇心的成功炒作。  

  勿以惡小而為之  

  根據我國2009年12月26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明確指出,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中規定,民事權益包括了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  

  顯然,任何的人肉搜索行為,都會侵害他人的權益。蔡某發起的人肉搜索已經給一個花季的少女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影響。由於蔡某的無知與衝動,她終將受到法律的追究。   

  如果,蔡某將當初的懷疑移交警方而不是自行處理;如果,網民在看到蔡某發起的人肉搜索多一份理智與責任;如果,琪琪及時要求微博平臺關閉引發對其污衊與謾罵的信息,並將相關責任人訴諸法律……但是,結果無法被假設,我們只能接受事實。  

  但願逝者安息,生者永記。多一分理智,少一分衝動,網民須慎用手中的權力,勿以惡小而為之。

      推薦閱讀:「正義之師」緣何淪為「網絡暴民」?

 

相關焦點

  • 王大正:人言可畏,眾口鑠金是為何?
    言論自由是我們每個人的權利,我們可以講這個,也
  • 權力是什麼?權力是如何運行的?
    我們常常不願意討論權力,尤其在它涉及到公民生活,涉及到我們如何在一個團體中共存時,在民主社會中,權力被認為屬於人民,討論結束,任何關於權力的深入討論和誰真正擁有權力,似乎都顯得有一點航髒甚至邪惡,但權力和火或者其他物理現象一樣,並不存在天生的好壞,權力僅僅就是權力而已,權力規定了任何政府的運作方式,它決定了誰來制定遊戲規則,因此了解權力如何運作才能變得高效,才能不被人忽視,不被人利用,在這一課中,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權力從何而來
  • 李光耀一家是如何牢牢地把新加坡的統治權力,緊握在李氏的手中
    而且讓李顯龍做吳作棟的副手,讓李顯龍有更長的機會來歷練,那麼到了吳德棟卸任總理之後,就把李顯龍再送上去,這樣完美的進行了一個權力的交接。據說新加坡這套交班體制,還是受我國臺灣啟發,大家知道嗎,75年老蔣死的時候,誰繼任了,不是經國先生,是嚴家淦。
  • 網絡空間權力分析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4],已超過歐洲總人口。在網絡空間內,中國仍具有明顯的人口規模優勢。網民多在線數據就多,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發展提供豐富的「養料」。正是基於龐大的網民消費群體,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才能夠在全球強勢崛起,成為當前唯一能與美國相媲美和抗衡的網際網路大國。作為群體的網民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成為獲得權力的重要來源。
  • 《送奶工》:人言可畏,莫畏人言
    人言可畏,這段遭遇被鄰裡謠傳為不堪入目的私情。百口莫辯,沒人相信真相,大家只想要謠言。女主角就是在這樣冷漠、封閉、對立的小地方長大成人。她,要麼放任自己被同化;要麼看清一切,笑著往前。18歲的她,開始反抗。讀過這部小說,大家可能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有些女孩被強暴後不選擇報警,而是選擇獨自忍下屈辱呢?
  • 張栢芝發文「人言可畏」 疑似回應被批說謊成癮
    張栢芝官網搜張栢芝張栢芝社交網站發文「人言可畏」   張栢芝官網搜張栢芝張栢芝在《搜天天向上天天向上》上說自己從不吃肉,對兒子愛吃的食物也頻跳針、答非所問,在26日該節目播出後,隨即被網友抓包說謊,甚至有網友翻出她過去說過的誇張言論
  • 原以為清者自清,怎無奈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眾口礫金許多人會因為一個大齡青年的沒有結婚而把人家貶得一無是處;很多人會因為一個創業人士的沒有成就而對人家變得冷眼相待。這真的會對一個人造成不小的打擊,造成不好的影響,懇請這樣的人們能夠嘴下留情,口下留德,既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原以為清者自清,怎無奈人言可畏!
  • 張栢芝曬圖「人言可畏」,謝賢早已看透曾經兒媳?
    張栢芝曬圖人言可畏,謝賢早已看透曾經兒媳在《天天向上》節目中,張栢芝被大張偉追問兒子平時吃什麼菜,張栢芝因沒有立即回答出來遭到質疑,而且張栢芝還公開表示「一點肉不吃」,接著被網友翻出之前吃肉的照片打臉,張栢芝苦心經營的「好母親」人設面臨倒塌,並且還被質疑是「說謊成癮」。
  • 總以為清者自清,卻忘了人言可畏
    九十九滴純淨水一滴墨水就全黑,九十九分清譽一分毀謗就全汙,我們總以為清者自清,卻忘了人言可畏。我可以接受你的不幫忙,但也請不要詆毀,甚至大肆宣揚,請你就當沒有這回事,讓他靜靜的過去不好嗎?我一直在隱瞞,而你卻恨不得讓所有人知道我的不堪,我不知道用意何在,人言可畏,是可以殺死一個人的,你不知道嗎?這兩年家裡親戚發生了不少事,也是關於錢,負債的問題,和我一樣。
  • 不怕人言可畏,就怕七大姑八大姨的嘴
    關於人言可畏的經歷,我想大家都經歷過。但比起人言可畏,我覺得最讓人害怕的是眾親戚的口舍,尤其是七大姑八姨的嘴。01最近參加了大姨的葬禮,方才有機會見到了許久未曾謀面的七大姑八大姨。於是一大群女人免不了在一起閒聊,說說各家的家長裡短。
  • 人言可畏 媒體殺人不用刀
    「人言可畏」的威力很可怕,沒有幾個人能抗得住。但是問題在於「人言可畏」的「人」究竟是誰?是心中懷有政治目的的反對黨人士?是為了只想爭取收視率、增加報刊發行量、不問是非曲直、自行判罪、不守新聞道德的媒體工作者?這種無行無品之人,散播出來的言論,在臺灣往往成為人人都相信的公論,不知殘害了多少無辜。
  • 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如何協商權力平衡?
    影響團隊績效及發展的最大的一個因素是領導者與團隊成員就權力分配有沒有達成一致。例如,在好奇心和不願冒險之間保持平衡團隊成員分擔領導職能責任的意願和能力在以下的領導風格匯總中,每種風格都有相應的權力暗示語,它是領導者和團隊成員間權力協商的良好開端,而雙方在協商的過程中探討了如何能夠最好的實現團隊領導力和目標。
  • 李嶠:世風日下,人言可畏
    尤其是世風日下的時候,往往人言可畏。不論你做什麼,總會有人別有用心地去歪曲你的想法,更可氣的是,你還無法申辯。因為一旦申辯,那幾乎就等於承認了,畢竟在他們看來,「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所以你會發現,闢謠一詞,在現在的社會,和事實一詞幾乎可以劃等號。越是闢謠的事情,最後往往都是真的。比如富士康裁員,比如某某公司合併等等諸如此類。而在生活中,你往往無法解釋。因為知道實情的人,永遠是少數派。
  • 香港三級片艷星陳靜宣布退出幕前:生活好累人言可畏
    8日晚10點微博留言:「生活好累,人言可畏。壓力,痛苦,總是一起來。家庭、情緒、健康和感情問題,讓我下了這決定..我要退出幕前演員工作,回到原來的生活,我隻不過是個平凡人,就讓我過平凡的生活吧。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感恩。」 DaDa經理人施念慈接受電話訪問時,似乎全不知情,他說:「等我上微博看下先。」至截稿仍未有回復。
  • 廣場與高塔:一個網絡與等級權力的隱喻
    弗格森寫就本書的時候,他提到「川普正處於被彈劾的邊緣」,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川普正式遭遇眾議院彈劾,引起一片譁然,更體現出不確定的時代中民主國家權力結構面臨的困局。那麼,如何解決等級制度所出現的這些問題呢?一個網絡化的世界能重塑國際國內政治和經濟秩序嗎?根據歷史經驗,弗格森對此的回答持懷疑的態度,他把如今的世界比喻為一個經常會瀕臨災難性停電的巨型網絡。
  • 收弟子、扮清流 這名落馬縣領導利用手中權力出書獲利
    看中其手中權力的不法商人逐漸多了起來,菸酒、購物卡、名牌包等送上門的「小意思」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職務的晉升、話語權的增大讓他愈發飄飄然,不斷上演一出出權錢交易的戲碼——2010年至2013年間,老闆方某因公司資質不符等問題在貸款上出現了問題,俞福達利用職務之便,為方某在融資擔保和土地購買等方面提供幫助。
  • 看過此片,才知道什麼是人言可畏
    「我一死何足惜呢,只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啊!」一句話,道出了她心裡所有的不平,也是給她最後的結局最好的詮釋。阮玲玉選擇了3月7日離世,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無路可退了。前任男友張達民和小報記者聯合造謠,說她和現任男友,且是有婦之夫的茶葉商人唐季珊有「通姦」之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強衛「三煩三反」是對權力的敬畏和警醒
    尤其講到自己的「三煩」、「三反」,更是開誠布公、擲地有聲,不僅是其本人作為省委書記向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更是對全省黨員幹部的一種告誡和鞭策,體現出對權力的一種敬畏和警醒。 對領導幹部來說,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為民則利,為己則害。它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墮落;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正確地使用權力,可以造福人民,施展抱負;錯誤地使用權力,會害國害己,身敗名裂。
  • 嚴以用權首要是認清權力從哪裡來
    做到「嚴以用權」的核心是要建立正確的權力觀,首先要認清我們的權力從哪裡來,通過正確的權力觀指導如何用好權,才能達到「嚴以用權」的標準。王岐山同志近期在會見「2015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外方代表時,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源自於歷史,是人心向背決定的,是人民的選擇。」
  • 網民因「吐槽」被行拘事件輿情解析
    然而,裁量並不是漫無邊界的,將給食堂寫『差評』也歸入『擾亂公共秩序』,顯然是過度擴張了這一概念的外延,將其變成了一個無所不裝的『口袋』,其後果很可能給權力膨脹和越界提供空間」。也有部分網民對涉事警方輿情處置的速度和態度表示認可,比如網民「@馬小龍」稱「邯鄲警方應對及時,是對下級機關錯誤的一次有效『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