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是褒義詞?!哪些常用語經常被誤用?

2020-12-14 善琢文化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語句,諸如「差強人意」「曾幾何時」等,前者表示「大體上還滿意」,後者則是「剛過去沒多久」,往往因為不了解出處而「望文生義」,被我們在錯誤的語境中頻繁使用。

今天,我們整理了幾個極易被誤用的常用語,與大家一起分享它們的本來之意與實際出處~

第一位當屬這句,因為誤用的人極多,且後面的錯誤案例,也都逃不過一個利字。這句話雖然出處不明,但大體與楊朱的言論有關。《孟子·盡心上》曰:「揚子取為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楊朱認為「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意思是什麼呢?如果每個人都首先尊重自己的生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互不侵害,每個人都不需要損害自己去填補別人,貪得無厭的人也無法從別人身上獲取利益,每個人管好自己,一切都會和諧,若無個體的有序存在,大環境就會混亂,乃至滅亡。

在《論語》中也有相關言論。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所以綜合來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應當讀第二聲,這裡的「為」是「約束,控制」的意思。

人類如果不能夠維持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人性,失去了自持,不管好自己,不去提升自己的修為,那野獸都不如的東西,老天都看不下去,就不能再稱之為人了。

這句話出自《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棠畲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雖然滋生了萬物,但並沒有想要什麼回報,一切隨其自然發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就像萬物的枯榮,天地的運轉,不應當人為地去破壞。

天地對萬物不加幹預而任由其自生自滅.看似冷漠,其實正是最好的態度.一個人看見有狼追逐兔子。把狼趕跑後兔子得救了,但狼卻挨餓了。

萬物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平衡,如果妄加幹預,破壞了其中一環勢必引起連鎖反應,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加幹預.

同樣,聖人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不加幹擾,看似不負責任,其實正是最好的管理辦法。凡是自以為是的幹擾社會,不管是出於怎樣的想法,最終的結果都將是好心做壞事,因為無論多好的提議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當照顧一部分人時,必定傷害了另一部分人。

無奸不商意思是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為商人都是奸詐的。但這個詞是個錯詞,也是被唯利是圖的人杜撰,訛傳後得到的結果。

這個詞原意為「無尖不商」。舊時買米以升鬥作量器,故有「升鬥小民」之說。除了在官家買糧以外,找私人買糧,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戒尺之類的削平升鬥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後,商家會另外在米筐裡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儘量讓利。

所以那時候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尖兒。在那個時代,商人的胸襟不能寬闊到這種境界,敦厚達不到如此程度,就不夠資格稱做商人。

「男尊女卑」這個詞,隨著父系氏族社會確立,男子逐漸在主要生產部門佔據重要地位後,婦女在生產中退居次要地位,這個詞逐漸變成了傳統文化中的糟粕。

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列子·天瑞》:「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的言論,到了東漢,女學者班昭著《女誡》七篇系統地闡揚了重男輕女的觀念、從此給婦女帶來了無窮的痛苦。

可這個詞原本出自於哪呢?男尊女卑」來自易經,《易經.繫辭》中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幹道成男,坤道成女。」其中「尊」是高,「卑」是低。是兩個方位詞,「天尊地卑」表示「天上地下,天高地低」的意思,是一種對自然狀態的描述。《說文解字》:尊,高稱也。《廣雅》:卑,庳也。《廣韻》:庳,下也。

女人要想合乎「道」,必須像大地一樣包容,厚德載物,。同理男人要想合乎「道」,必須像天一樣,高遠正直,自強不息。地卑是說大地踏實親切,不分淨汙貴賤,易經中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卑」是使人感到親切的意思。

「男尊女卑」是倡導自然和諧,陰陽各安其位。一個男人品格高尚,女人自然就尊重他,親近他。男女各有其特質,決定了男女在家庭中社會上分工的不同,男女恪守其位,家道自然興隆。所以「男尊女卑」是講男女在人生與婚姻中應該如何和諧生活的道理,而沒有男女不平等的內涵。

這句話在現在的意思是男人要成就大事業必須手段毒辣,技高一籌。但是這話跟無奸不商一樣是訛傳。不知從什麼年代起,「無毒不丈夫」這句話,成了行兇作惡或野心家、陰謀家的思想行為的「理論根據」,並以此作為他們下毒手的信條或憑據。

其實,這句話是以訛傳訛而來,並非原句原意。它是由「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兩句寓意深刻的對聯式諺語組成的。意思是心胸狹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做丈夫和君子。這裡的「丈夫」,是指有卓越遠見、胸懷寬廣的「大丈夫」之意。

「無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來恰成「度量」 一詞,其本意正如「宰相肚裡可撐船」一詞的意思。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人。

詞句本義是表達要寬厚地看待這個社會,因為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就連舊時皇帝都會覺得生活不易,如雍正皇帝,他在位期間甚至專門刻了一方「為君難」印,可見一斑。所以,現實中,我們要學會調整的心態,做個真正會度量的人。

對於不熟悉的語句,我們常常會陷入「望文生義」般的解讀,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理解並不會誤差太大,不過還是會有疏漏,所以,偶有不甚理解時,還是要查查字典呦~

相關焦點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是什麼意思?誰說的?
    與此同時,許多古代的成語和諺語也在網絡上得到了新的含義,當然,這其中不僅有化用,也有很多誤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我們在早年的影視劇中已經見多不怪,通常作為反派角色的慣用臺詞出現,是反派們為自己的種種惡行辯解的萬金油。大致是說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便不擇手段,也是世界的競爭法則。那麼,這句話原本是什麼意思呢?又是誰說了這句話呢?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實在冤枉,其含義不是一些人理解的那樣!
    不僅把「唯女子與小人」簡縮為「小人」,而且將古文中的小人變成了現實的「小人」,還把「難養」理解為「難以相處」。這已經完全不是古文了,而是自己造句了,怎麼可能與古文的意思一致?今天不說對這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留著大家去琢磨。這裡只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真正含義是什麼。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居然是這個意思!
    點擊題目下方唯美文摘,免費關注頂尖好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來源: CCTV4(ID:cctvzgxw)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時常聽人說起好多人一直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如果不為自己謀利、謀權、謀色,就要遭到天地誅殺。其實,這是錯誤的。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處是《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二十四集: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原來是這個意思!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字,念第二聲,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注重修養的話,很難在天地間立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處是佛說十善業道經,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什麼意思
    直到現代,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還專門批判「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剝削階級的話,反映的是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樣板戲中,日本憲兵隊長鳩山在誘降共產黨員李玉和時,也用了這句成語。在這些語境當中,這句成語中的「為」就是為自己的為,沒有歧義。日常生活中用到這句成語時,「為己」也都是自利的意思,可以說,這個詞已經達到了高度的約定俗成,非要糾正,只會徒勞無功。
  • 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說起
    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說起葵先生/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並且成為很多人的信條。而人們說起這句話時所要表達的意思一般是:人如果不一切為了自己,就要招到天地誅殺。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的理解!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正確含義公布 網友:誤解多年
    [摘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是「修習,修煉」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講通俗一點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漢字博大精深,古漢語更是如此。揚子晚報官微發的一條微博讓網友大呼「漲姿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是「修習,修煉」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講通俗一點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如今很多人卻將其解釋成:「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那麼老天都會誅殺他。」很多粉絲表示,一錯很多年。網友@麥苗兒肥呀:「一直理解錯了!」@等不了_先生:「原來這樣。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被誤解幾千年,它真正的意思其實是這樣
    在這方面,中國文人做的特別好,比如杜甫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比如貫休之「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不多浪費一字,在悠揚的格律中就將對方罵得狗血淋頭!當然在民間俗語中,這種優良傳統就沒那麼深刻了,底層階級罵人那都是赤裸裸的,罵男人用「無毒不丈夫」,罵女人用「最毒婦人心」,只要是能跑到嘴邊的惡詞兒都能用上。
  • 「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其中的「為」是什麼意思?
    我們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噱頭,幹自私自利的事情已由來已久,我們時常會從電影的劇情中看到某個反面人物咬牙切齒的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接下來我們就會犯嘀咕,「這個世界真的要我們自私的去巧取豪奪嗎?否則會被天誅地滅?」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居然是這個意思!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時常聽人說起,但我們是否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呢?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原來話說得沒錯,錯的是你的理解
    有句古話是這麼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注意啊我說的是,「人不為己」,很多人不擇手段為自己謀利益時,可能還是忐忑的,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就用這句話來為自己辯護:沒辦法,人要自私一點才對,你不自私,老天爺都不放過你,是不是心安理得多了?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原來是這個意思,現在才知道!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字,念第二聲,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注重修養的話,很難在天地間立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處是佛說十善業道經,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俗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原來是這個意思,誤導了太多人
    我們平時看電視劇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電視劇裡面的情節: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別人的時候總會大言不慚地說這麼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在現實當中也有很多人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總以為說的是一個人若不為自己爭取利益就會遭天地誅滅,其實並非如此,其真意相差甚遠。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自佛教,它竟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如果一個人不修身,那麼天理才會不容。原來,一個讀音,對一句話的理解,使用起到了多麼大的作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自佛教著名經典《佛說十善業道經》,經中說: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按照佛教的說法,何為「為己」?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什麼意思?也許和你理解的完全不同!
    很多朋友以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如果不為自己謀利、謀權、謀色,就要招到天地誅殺。因此看到林彪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話,本能地會認為,林彪此人,絕非善類。其實,這是誤解。其實,「人不為己」的「為」字,應該讀作二聲,是「修為」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句話真正的意思為:人應當注重自身的修養,否則就不配立於天地之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出處是《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二十四集:「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許多人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
    有史以來,許多人都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是說人類自私的表現,其實這是把聖賢智慧理解錯誤。且還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這無疑傳承了一種自私自利行為,更是給自私自利的人帶來文化傳承的錯誤理由。本文大茶經就與您一起來共同探討,都說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道德經》有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國學大師曾仕強曾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段話解釋時說到,一個人如果沒有名字,那麼這個人字就代表了所有人;如果一個人有了名字以後,他就只能夠代表唯一,一個個體的人了。
  • 玩樂王玩具批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居然是這個意思
    1玩樂王玩具批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看到這句話,90%的人想到「自私」,9%的人想到「無恥」,只有1%的人會想到「個人權益」。這句話之所以遭到99%的人的嫌棄,是因為人們不認同它傳遞的價值觀。人們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如果不為自己而活,連老天爺都會誅殺他。」其實99%的人都理解錯了。
  • 因為1個多音字,俗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被「冤枉」了好些年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偶爾還能看到大反派在春風得意但被人質疑時,會冒出一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點80後、90後的感覺可能會會更深刻一些。那個時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顏小二一樣,覺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聽來十分「叛逆」。
  • 2020年了還有人在糾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為」該怎麼讀嗎?
    有一段時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的讀音受到了很多討論。大眾普遍認為的是讀四聲,意為人要為自己而活;但媒體糾正應該讀二聲,意思是人如果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其實已經不好找了。一說是出自孟子在《盡心上》中「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古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究竟是什麼意思?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劣根性,而在眾多的卑劣品性中,自私可以說最受人詬病。古人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許多人都將其理解為人自私性的體現。認為這句古語的意思是:人如果不為自己考慮,那麼簡直天理難容。可事實上這句古句真的是人們理解的這個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