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樣的「國際學生」說不!維護高等教育公平,教育部出手了

2020-08-28 老穆說語文

引言

曾幾何時,國內出現了不少這樣的學生,他們在國內上學時,由於成績差,很難考上大學。然而,他們在父母的幫助下,搖身一變,變成了「外國人」,去了國外學習。

高考結束後,他們以「國際學生」的身份,成功申請了我國的大學,並且還得到了較大的優惠政策

反觀那些平時比他學習更刻苦、成績更好的同學,反倒沒有他讀的大學好,無形中影響了高等教育公平

還有一種情況也令人質疑,父母明明都是中國人,為了孩子能夠成為「外國人」,故意到國外生孩子,並讓孩子加入外國國籍。

如此一來,孩子今後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我國高校時,就增加了被錄用的機率。

父母這樣的操作,無形中也破壞了高等教育公平,這是不利於高校健康發展的

針對這些不良情況,教育部修訂出臺了《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

具體什麼內容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的主要內容

由於內容較多,老穆就選擇重要的前三點給大家看,至於其他內容,可以參考下圖內容。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自2021年起,其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還應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外國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以入境和出境籤章為準)。
二、祖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居民在移民並獲得外國國籍後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應滿足本通知第一項要求。
三、高等學校應當嚴格依法審查國際學生申請入學的國籍身份和報考資格,對於國籍身份存疑的,應主動向當地設區市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核查確認申請人的國籍身份情況。高等學校可在本通知的基礎上,制定本校的規定,對國際學生申請入學的身份資格作出進一步要求。

為什麼許多中國家長想讓孩子成為「國際學生」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高考難度大,競爭激烈。

我們的高考,競爭的激烈性毋庸置疑,猶如過獨木橋一般,能成功上岸的,少之又少。

如果你想考入雙一流大學,更是難上加難。

比如老穆所在的江蘇地區,初中升高中就是一個砍,這也導致江蘇高考生特別少的原因。

2019年,江蘇只有33.9萬高考生,這與江蘇8000多萬人口是不匹配的。或許正因為如此,江蘇預計在今年擴招10萬高中生。

假如你在江蘇參加高考,想考入清華北大,如果你沒有全省前200名的實力,想都不要想。

或許正是因為高考難度大,這就讓不少家長動了「歪心思」,他們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了「外國人」,然後再以「國際學生」的身份去申請好大學,從而讓孩子有機會讀好大學。

再者,國際學生來我國上大學,也是有許多優惠政策的,比如獎學金比較豐厚,生活補助比較多,住宿條件也很好,往往是一人一個房間······

或是是這樣充滿誘惑的條件,讓不少家長動了歪心思。

現如今,教育部修訂出臺了《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就是要打壓這部分家長的「歪風邪氣」,還教育一個乾淨的環境。


結束語

大學,是求學的地方,確切地說,是給那些迫切想要學知識的學生提供學習的場所

如果你不學無術,如果你能力達不到,就不要挖空心思地走捷徑,否則,損人不利己。

高等教育,需要公平!

高等教育環境,容不得半點「沙子」,不是嗎?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
    教育部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 教育部關於國際學生的規定,讓高考更公平
    這種用金錢影響高考制度平衡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也破壞了高考制度公平選拔人才的初衷。而針對這種現象,今年教育部終於出臺了新規定,從根本上上遏制了這種投機取巧的手段。而這樣的辛勤付出,卻有可能被更換國籍這樣投機取巧的應試辦法所抵消。國家為了吸引海外人才歸國,同時也是增加高校在世界的知名度,所採取的放寬外籍生入學要求的規定,其出發點是正確的,卻被有心人利用,使得教育制度的公平公正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 整治「國際高考移民」維護教育公平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投資移民的門檻高達百萬元、移居海外數年、離婚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身份……「出口轉內銷」的複雜程度令人咋舌。
  • 教育部進一步嚴格國際學生入讀我高校本專科申請資格
    記者10日從教育部了解到,為維護我國高等教育公平,教育部日前修訂出臺《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嚴格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出現了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
  • 教育部要求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 網友聽完都拍手稱讚
    名校不能成為少數人的「自留地」,如果放任有人鑽空子,不僅戕害教育公平,更會製造斷裂。教育部關於規範我高等學院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這一通知一經發布,立刻就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評,關於規範我國高等學院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我們來聽聽網友們是怎麼說的吧。
  • 教育部發文,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
    《通知》具體有哪些內容,先隨教育小微一起來看全文↓↓↓教育部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 教育部公布了《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
    今早(10日),教育部公布了《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我國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出現了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
  • 教育部回應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
    :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為維護我國高等教育公平,按照《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的要求,現對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申請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作出如下補充規定: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 【大家談資助】丁小浩談學生資助與高等教育機會公平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最近組織了「卓越與公平」專欄,引出了對高等教育高投入究竟值不值的話題。這實際涉及到了教育經濟和財政領域一系列長期受到關注的論題,也和學生資助與教育機會公平等密切相關。在這一期,我們邀請到丁小浩教授就「學生資助與高等教育機會公平」這個問題分享她的看法和理解。
  • 教育公平無禁區——寫在教育部關於來華留學政策調整之際
    它對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優化國際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各國之間的人文交流與人員往來,發揮著學來學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留學生既是教育國際化的受益者,也是促進世界和平、傳播各國文化/友誼的民間使者。因此,國家對來華留學一直秉持著鼓勵、支持的原則,在這方面無需過多贅言。
  • 望海樓: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是大國擔當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分別與伊朗外長扎裡夫、法國外長勒德裡昂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話,明確闡釋中方立場,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首先,中國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美國國防部在空襲後辯稱,此次行動旨在阻止伊朗計劃發動的襲擊,蘇萊曼尼是美國認定的外國恐怖主義組織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負責人,此舉是為保護美國在國外人員。對美方表態,伊朗堅決反對,伊拉克也不買帳。
  • 教育部公布2020年高考舉報電話:堅決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教育部公布2020年高考舉報電話:堅決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教育部網站7月3日消息,近日,教育部統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全國31個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2020年的高考舉報電話,歡迎廣大考生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十三五」高等教育實現突破性進展
    教育部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國高等教育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扭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的核心點,牢牢抓住提高質量、推進公平兩個戰略支點,持續開展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 教育部:積極作為 在世界高等教育下一輪改革中下好一招「先手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國際上對中國高等教育在線教學工作越來越關注,認可度越來越高。此外,我們跟各洲、各個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進行密切溝通交流與合作,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政策與能力建設部主任佩琪女士說,中國在線教學國際平臺不僅對中國有益,也對整個世界有益;非洲工程教育學會主席豐索·法拉德評價,中國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在疫情期間對世界非常有意義,非常感謝和讚賞中國做了這麼好的工作。
  • 周濟:高等教育方面臺灣學生收費與大陸學生完全一樣
    3月14日上午9時,教育部部長周濟及有關負責人、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在大會新聞中心(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就「教育公平」問題接受中外記者的集體採訪。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今天的主題是教育公平。我們知道,在大陸的這些學生中現在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是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包括中小學生還包括大學生,甚至還有幼兒園的學生,對他們來說教育公平意味著什麼?教育部做了什麼?你怎麼看待兩岸教育交流 ,下一步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什麼?還需要做哪些工作?謝謝。
  • 教育部通知,高三學生將迎來「壞消息」,沒考上只能去私立復讀
    都說高考試一次最公平的高考,其實這和當地的教育資源還有很多關係,很多學生寒窗苦讀十二年就是為了一次高考,希望可以突破重圍,努力了那麼多年,經歷了無數的模擬考試,就是為了取得一個驕傲的成績,其實高考的機會不止一次,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每年高考大軍中都有不少的復讀生。
  • 教育部:「十三五」時期高等教育實現突破性進展
    本網訊(記者任文岱)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等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國高等教育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扭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的核心點,牢牢抓住提高質量、推進公平兩個戰略支點,持續開展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
  • 教育部公布2020年高考舉報電話,堅決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近日,教育部統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全國31個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2020年的高考舉報電話,歡迎廣大考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及時舉報反映涉及2020年高考安全的線索。教育部及各省(區、市)將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舉報線索第一時間核查處理,堅決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點
    二是對照主要矛盾學,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深入查找具體表現,堅持問題導向,實施精準對策。必須在提升質量、促進公平方面狠下功夫,重點解決好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支撐引領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問題,以及在區域之間、學校之間、學科專業之間發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問題,提供更多有選擇的高等教育、建成更有競爭力的高等教育、開創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
  • 教育部: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 不滿足者可參加高考
    (原標題: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 完善來華留學政策法規——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就《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近日,教育部修訂出臺《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