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萬年,而地球其實已經存在了46億年,在這46億年的時間裡,地球也在發生著變化。迄今為止,我們現在已知的在地球上已經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也許還有更多,也許還有比人類更先進的文明曾經存在過,因為地球環境的變化,才不得不離開地球。
人類能夠在地球上誕生,並延續文明,得益於地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簡單點來說,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氧氣,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氧氣,任何生物都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氧氣含量突然變得非常稀薄,那麼地球上也不會有這麼多生物生存,人類的數量也會減到1億以下。
那麼如果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暴增呢,地球上的生命會變成什麼樣?科學家稱,地球早期誕生的時候,地球的氧氣是非常充足的,氧氣含量能達到40%多,而每一次生物大滅絕,氧氣含量都會減少,到了氧氣含量在21%左右的時候,人類誕生了,而現在的人類及其它的動物都是依靠這21%的氧氣生存。
人類現在的生存狀態,是由現在地球的自然環境決定的,現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21%的含氧環境中,而且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環境,所以人類的發展才會相對比較穩定。如果這時候的氧氣含量突然暴漲或者暴降,地球的生態環境必然會發生改變,那時候又會是一次生物大滅絕。
我們都知道氧氣對人類有好處,氧氣吸多了,身體就會更加強壯,人的生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也必須要插一個氧氣管才能夠延續生命,所以一旦地球的氧氣含量變少,人類無論從身體和智力上都會出現下降現象,如果地球氧氣含量低於5%,人類在地球上將無法生存。
那麼氧氣是越多越好嗎?科學家告訴你不是的,如果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高於36%,地球上的生物氧氣吸入量就會增多,長時間吸入過多的氧氣,就會出現氧氣中毒現象,因為人類的身體狀況,只能承受21%左右的氧氣含量,吸入太多的話,也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
體格越大,需要的氧氣也就越多,所以在6500萬年前,地球氧氣含量還在30%多的時候,那時候地球會有恐龍的生存,一方面是足夠的氧氣含量可以供應恐龍龐大的身軀,另一方面,也只有龐大的恐龍,才能消化的了那麼多氧氣,可想而知,在恐龍時代之前的那幾次文明,地球上的生物能有多大。
如果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持續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上的生物都會變小,壽命也會變短,人類如果還沒有滅絕,那肯定也會變成小矮人,所有的動物也會向著「迷你生物」發展,大象必定滅絕。人類想要繼續生存下去,還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自己製造氧氣。
如果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持續升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上的生物都會變大,壽命也會變長,人類如果還沒有滅絕,那肯定也會變成巨人,所有的動物也會向著3億年前的「巨蟲時代」發展,而且植物會長得異常龐大,人類的生存將越來越艱難,地球會變成一個巨型昆蟲橫行的世界。
人類在高氧的環境根本適應不了,很容易就會氧氣中毒,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必須建造適合人類生存的密封基地,想要在外界活動,必須穿上類似太空衣的特製裝備,保持一定的氧氣吸入量。而且地球上氧氣含量增多之後,還很容易發生火災,高氧含量下,地球上將到處都有火災發生。
如果地球上的氧氣含量不再是21%左右,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人類想要在地球上生存都太困難了,想要生存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地球去外太空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所以,對於人類來說,科技的發展或許是唯一的出路,雖然現在的氧氣含量比較穩定,但誰知道未來會有什麼變化,人類遲早要被迫離開地球的。
只有人類有了星際旅行的能力,我們才能夠離開地球,去尋找新的家園。我們之所以要加快科技的研究,加快太空的探索,就是為了防止有一天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即使未來地球發生了巨變,人類無法生存了,我們也可以乘坐宇宙飛船,到新的地球生活。
小夥伴們,你們認為為什麼地球上的氧氣含量為什麼要維持在21%左右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