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氧化事件促進了生物進化嗎?氧氣去哪裡了?科學家這樣解釋!

2020-12-09 80後的科技

人類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的繁衍,離不開地球的豐富資源,氧氣和水都是人類生存必備的基本條件。地球雖然已經存在46億年了,但並不是在地球誕生初期,就已經必備了人類生存所需的氧氣。地球已經經過了5次生命大滅絕,其中有一次的滅絕就是由於氧氣引起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厭氧生物生存不需要氧氣

在生命誕生初期,氧氣並不是生命存活必備的條件,相反,氧氣是它們生存的壓力。在26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大氧化事件。大概在40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生命,但當時自然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雖然有很多二氧化然和甲烷等氣體,但是卻沒有氧氣。世界上只有原核生物是不需要氧氣就可以生存的,因此它們可以在那個時期正常的存活。

因此它們這些厭氧生物可以自由自在的存活,但是在氧氣出現的時候,就意味這些厭氧生物瀕臨滅絕了。即使氧氣剛產生的時候含量非常低,但是也會對它們的生存產生極大的威脅。正是由於這一次的大氧化事件,厭氧生物死亡,逐步進化成了非氧氣不可活的場面。

氧氣消失或與火山爆發有關

化石是人類研究遠古時代最好的工具,在激烈的自然鬥爭中,能夠保存下來的化石少之又少,因此它的研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在科學家的研究中看,競然發現早在大氧化事件之前,氧氣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那為什麼直到大氧化事件之前都沒有它們的蹤跡呢?它們去哪裡了?

自然界是充滿神秘色彩的,即使在遠古時期,火山爆發、海嘯等自然災難也曾發生。科學家認為氧氣之所以消失過一次,原因或許與火山爆發有關。隨著自然界的逐漸演變,火山不再頻繁爆發,海洋中出現了一種產甲烷菌,雖然它們生活在海洋中,但是也可以釋放大量的甲烷,當甲烷與氧氣相結合,便會釋放二氧化碳,所以隨著溫室氣體的排放,氧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氧氣逐漸消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會造成另一種後果:冰川時期的出現。因此有了冰川時期與大氧化事件的同時作用,地球上的厭氧生物只能慢慢死亡乃至滅絕。有人稱大氧化事件是生物進化的轉折點。隨著地球的不斷演變,生命種類的不斷增多,地球的氧氣含量逐漸增多,才形成了如今的局面。所以說自然界其實是一直在變化的,所有的生物都在進化過程中生長成了最好的姿態。關於大氧化事件,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太古時期,地球發生大氧化事件,這些生物迅速爆發
    隨著地球的不斷演變與發展,地球經歷了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是指約在26億年前,大氣中的游離氧含量突然增加,由於大氣的氧氣突然增加,使厭氧生物開始大規模消失,從而促進了多細胞生物的發展。有研究表示,在冰河世紀過去後不久,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急劇增加,當時的大氣含氧量已經達到了現今氧氣含量的15%,厭氧生物也幾乎滅絕了,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存活的厭氧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它們形成了有氧代謝功能。
  • 今天我們必不可缺的氧氣,曾「毒」死地球上99%生命!
    眾所周知,氧氣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一些植被茂密、氧氣含量大的森林區域也會被人們稱為「森林氧吧」,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就有著「地球之肺」的美譽。亞馬遜雨林,圖片來源 Veer圖庫但是你們知道嗎,地球上的大部分氧氣來源其實並不是樹木,而是海洋中的浮遊生物。這些浮遊生物雖然很微小,但卻是海洋生命支撐系統關鍵部分。
  • 氧氣就是靈氣,越多越好?有兩次生物大滅絕就發生在富氧時代
    大氧化事件地球上本來沒有游離的氧氣,有了生物才有了游離氧。因此,與一般人想的有氧氣才有生命不同,氧氣是生物的產物。從24.5億年前到18.5億年前,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從0.02%上升到了4%,這就是地質史上著名的大氧化事件,大量的厭氧生物被氧氣殺死。
  • 科學家發現含16億年前氧氣氣泡的「準化石」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丹麥和瑞典科學家從印度出土的疊層石裡發現了16億年前的氧氣氣泡痕跡,這些氧氣是生活在淺水中的藍藻產生的。科學家在《地球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研究的這批疊層石出土於印度中部,裡面含有大量直徑約1毫米或更小的氣泡,夾雜著磷灰石微粒,分析顯示這是藍藻的生活遺蹟。藍藻又稱藍細菌,是一類歷史悠久的單細胞原核生物,能進行光合作用,氧氣是它們的代謝廢物。細菌產生的粘性物質有時會把氧氣包裹起來形成氣泡,在化石中留下痕跡。
  • 地球沒有氧氣,生物如何存活?科學家帶你揭秘!
    生命從何而來,生命力有多強大,所有的問題答案都會超出人類的認知,同樣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氧氣才能存活,但是魚類在氧氣稀缺的情況下卻能在水中存活,但是人類卻不能,魚類不能在陸地上生活,這是為什麼?在早期的地球上沒有氧氣,生物是如何存活的?科學家帶你揭秘!
  • 所有的生物生老病死,那類人猿進化成人還有什麼意義?
    其實進化不是這樣的,進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果地球能夠重啟一次,哪怕經歷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時間,地球生物都有可能演化出與今天截然不同的樣貌。為什麼演化會如此沒有規律呢?其實這個答案,要從基因裡尋找。
  • 25億年前,地球原住民使用氧氣殺害了大部分生命,差點毀滅地球
    大約25億年前,地球還在宇宙的襁褓之中,像植物和動物這樣的複雜生物還沒有出現,這個星球上遍布著在溫和、營養豐富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的微生物。溫室氣體甲烷滯留在大氣中,截留了太陽的熱量,創造了非常適合微生物生存的氣候,這些微生物在原始地球上安家落戶。
  • 丟失的1對DNA去了哪裡?科學家做出解釋!
    丟失的1對DNA去了哪裡?科學家做出解釋!人類絕對算得上是地球上的強者。我們擁有超強的大腦,豐富的想像力和強大的創造能力,在好奇心的不斷驅使下我們不斷探索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這也是人類不斷創造社會的動力來源。但是卻有非常多的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人類,比如人類在地球上的起源,人類是從何而來的這個問題,就算是連科學家都解釋不清。
  • 氧氣是慢性毒藥?科學家發現,氧氣居然是人類衰老的罪魁禍首!
    氧氣是慢性毒藥嗎地球上最早誕生的生命是細菌,而且是厭氧細菌。後來由於藻類生物的出現,光合作用使得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逐漸增多,慢慢出現了有氧呼吸的生物。氧氣不斷增加促進了真核生物的產生,為後續多細胞生物乃至植物植物的產生打下了根基,可以說氧氣使地球生命演變進入了新階段。
  • Nature Geoscience:大氧化事件真的存在嗎?
    Nature Geoscience:大氧化事件真的存在嗎? 早期地球極端缺氧,在距今約25億年前,地球上的自由氧含量顯著上升,大氣氧水平從幾乎為零上升到現代大氣含氧量的1%,這一重大地質事件被稱為「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 GOE)(Holland, 2002),深刻地影響了早期地球生命演化以及多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循環過程。
  • 如果地球上的氧氣突然增加一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麼?
    氧氣,對於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僅如此,大氣中氧氣含量的多少也左右著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比如,早期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厭氧生物,隨著大氧化事件出現,地球迎來了巨蟲時代,後來氧氣濃度減少,巨蟲也被淘汰。也就是說,氧氣濃度的比例,決定著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種類。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全球構造引發埃迪卡拉紀氧化事件
    【前沿報導】Nature Communications: 全球構造引發埃迪卡拉紀氧化事件地球歷史上的大氣氧含量經歷兩次快速增氧事件才基本達到現今的水平,其中第二次大氧化事件(NOE)發生在埃迪卡拉紀-寒武紀早期,致使寒武紀複雜生物多樣性出現。新元古代地球大氣和海洋氧化過程一直以來是地學研究的前沿熱點。
  • 人類的進化有終點嗎?為什麼遲遲沒有變化?聽聽科學家的解釋!
    人類的進化已經達到極限?有什麼證據嗎?聽完專家解釋就懂了!通過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能夠知道關於生物進化的秘密,從中得知世間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斷進化,一旦停止了進化,那麼會逐漸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據了解,人類最開始也是由古猿類慢慢進化來的,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散布全球,開始了繁衍的道路,才讓地球上的人類能夠如此多,我們不知道地球上出現過多少生物,不過只有人類脫穎而出,成為了地球上的新主人,這或許早已經註定,只有強者才能繼承地球主人的位置。
  • 科學家發現,導致人類衰老的原因居然是氧氣!
    我們都知道,生命存活的條件就是,水、氧氣和溫度,水是生命之源,氧氣也同樣的重要,沒有氧氣地球上所有的有生命的動植物都無法存活。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人不吃飯可以存活30天,不喝水可以存活7天,如果不讓一個人呼吸也就存活幾分鐘而已。
  • 火星大氣中的神秘氧氣源自哪裡?暫時無法解釋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火星蓋爾環形山上方大氣中的氧氣有一些奇怪之處:此處的氧氣水平會隨著季節變化發生劇烈波動,且這種神秘的氧氣周期性變化無法用任何已知的化學反應來解釋。
  • 地球的氧氣含量為什麼要維持在21%左右,科學家是這麼解釋的
    那麼如果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暴增呢,地球上的生命會變成什麼樣?科學家稱,地球早期誕生的時候,地球的氧氣是非常充足的,氧氣含量能達到40%多,而每一次生物大滅絕,氧氣含量都會減少,到了氧氣含量在21%左右的時候,人類誕生了,而現在的人類及其它的動物都是依靠這21%的氧氣生存。
  • 1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被成功復活,科學家:不可思議
    但是這樣的環境並非是它唯一可以生活的場所,毫不誇張的說,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找到它們身影,不管是寒冷、黑暗的深海,氧氣貧乏、氣候乾燥的高山,還是含有過量礦物質的溫泉中。
  • 雙語:火星某些區域或有足夠氧氣 可維持微生物存活
    周一,研究人員稱,火星地表下的鹽水可能蘊含著能夠維持微生物生命的充足氧氣。這些微生物曾在十億年前在地球上繁衍生存。   據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報告,在某些地方,氧氣含量甚至高達可維持原始多細胞的生物的生命的水平,如海綿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