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做教育,最樂莫過於眼看果樹滿山,桃李天下。
剛剛結束的中考大戰,學易優教育的學子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學子們取得的成績令我們歡欣鼓舞。
日前,我們邀請了5名740+高分段中考學子,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探尋有益的學習習慣,為後來者引。談到在學易優的學習感受,5名學子無一例外地提到了老師的細心和耐心。
今日,我們走進學易優課堂,領略課堂特色,一探名師成長究竟。
個人檔案
張小傑,人稱「小張杰」
學易優初中英語優秀教師
榮獲「學易優第一屆教學技能大賽」第一名
學易優師訓學院講師團成員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張小傑老師的課堂,我想最貼切的莫過於「如沐春風」。
「XX,你的書呢?」「忘了。」張小傑默默走開,翻了翻自己的背包,拿出課本輕輕放在該名女同學桌上。
「XX,你的筆記呢?」張小傑翻了翻這名男同學的課本,「是老師太好看了,光顧著看老師忘了記筆記了嗎?我們初二了,該記筆記了。」輕柔的話語,如羽毛拂過心田。過了一會,張小傑再次巡查課堂,看到男同學課本上的字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這是一堂補課,同學們來自不同的班級,請假造成的缺課也不一樣,相同的是,同學們學習基礎都比較好,課堂輕鬆而有序。「孩子一進入初二,會馬上像變了個人,會很悶,不愛說話,你能感受到他們的壓力。現在的升學率,一半的人都不能上高中,哪能不焦慮呢。」張小傑說,「我不希望給他們更多的壓力,所以我傾向於給他們更好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緩解這種壓力。」
不給壓力不代表沒有要求,課堂上,張小傑會通過一人一句接龍朗讀課文來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會設置一些小錯誤來讓同學們「找彩蛋」;會通過聯繫一些小段子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讓孩子印象更深刻……比如講到「not at all」這一知識點時,她就聯繫了某一年春晚的「鬧大套」事件,讓同學們會心一笑的同時,又通過黃曉明事後爭取《中國合伙人》英語老師的角色,苦練英語的事件,鼓勵同學們練好口語。
張小傑喜歡課堂互動,講完四個「花費」的知識點後,她邀請活躍的同學,「能不能把這四個『花費』唱成一段rap?XX,我看好你,開始你的free style吧!」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因材施教,說起來容易,踐行起來並不輕鬆,可這應該是每個老師的追求。
剛上完了一節秩序良好的初二補課,10分鐘後張小傑要進行的是一堂新初一的暑假第一課。
此起彼伏的笑鬧聲,各種奇奇怪怪的提問,喧鬧的課堂氛圍與張小傑溫和的氣場反差明顯。
「會擔心hold不住嗎?」
「不怕。」張小傑說,「給他們立規則,讓他們自己管自己,他們會互相監督,他們會告訴我,『老師,誰誰誰講話了』。」
也的確如此,剛一上課,張小傑就和這群精力充沛的少年玩了個分組遊戲,全班16人,分成兩組,第一輪比報數時相同序號的兩個人誰更快站起來,速度快的小組加分;第二輪比相同序號的兩個人誰更快根據老師說出的單詞做對動作。有人專注投入給自己小組加分,也有人老愛講話讓自己小組扣了分,兩輪遊戲過後,課堂秩序漸入佳境。
互相自我介紹的時候,張小傑除了給孩子們播放了官方版本的「我」,還允許同學們用英語提問了解『私底下的我』。」於是諸如「How old are you?」、「How heavy are you?」、「How tall are you?」這樣隱私的提問都來了。不過張小傑豈會輕易如了這群調皮蛋的願,「身高一米八,體重不過百」,幽默見招拆招。
輪到學生自我介紹時,張小傑隨機挑選一個學生做一句話英語自我介紹後,讓介紹完的學生自己指定下一個接龍的人,每一個接龍的學生都要比前面的學生多說一句自我介紹,直到說滿8句。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鍛鍊了口語。
「老師,英語好難學,我是不是沒有學英語的天賦啊?」一名男同學提問。張小傑反問學生,「你們覺得學習英語需要天賦嗎?」未等回答,她又接了一句,「當然需要。天賦就是我們需要天天付出。」並在智能白板上寫上「天賦=天天付出」。不愧是提倡課堂要「有典故、善勵志」的學易優師訓學院導師,一言不合就給孩子們「勵志」了。
談到從教5年總結的教學藝術,張小傑說,「以學生為主吧。」
「提問他們自己提,誰回答問題他們自己選,班規也是他們自己定,我只給他們定個基調。」張小傑說,「有時候我強加給他們的東西他們不一定接受,反倒是把選擇權交給他們,他們就很開心。如果我老是點一個同學,他會覺得老師你為什麼老是點我,我不想回答。但是如果是同學點的他,他反而會激起好勝心。尤其是就是那種本來就不愛說話的同學,我點他,他不會回答,但是同學點他,他會回答。」
的確如此,隨堂聽了張小傑老師兩節不同風格的課,「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貫穿了兩個課堂。
是如何形成這樣的課堂風格的?
「多上課唄,上著上著你就找到你自己喜歡的、輕鬆的教學方式。上課,要做自己吧,你感覺舒服的時候,也是學生感覺舒服的時候。情緒是會相互傳染的。」張小傑是學易優英語優秀教師,曾獲學易優第一屆教學技能大賽第一名,是學易優師訓學院講師團成員。她和風化雨帶著淡淡幽默的講課風格一向受學生歡迎,可她說,「你今天可能看見我的課上得比較好,但前期一定吃過很多虧的。」
原來,初入教育行業,導師擔心她太溫和,鎮不住學生,於是她就用「懲罰」來武裝自己,掩飾內心的害怕。可是越是這樣,學生越不喜歡上自己的課。「最尷尬的一次,自己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說,後面坐了一排聽課的家長。一名家長直接大聲說,『老師,你這樣講課,同學們能聽到嗎?』瞬間全班都安靜了。後來找導師聊,他說,你上課不一定要讓學生怕你,怕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肯聽你的。你個人風格千奇百怪都可以,只要他肯聽你的就行了。」後來,張小傑去聽了許多大咖的課,漸漸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課堂呈現方式。
因為自己這段經歷,張小傑總是鼓勵年輕老師,「大膽的去嘗試吧,多去上上課,多去聽聽課。可能一開始上的不好,也不要沒有信心,總會走過來的。」
張小傑大學修的是英語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雙學士學位的獲得是背後她比常人多付出了不止一倍的汗水,「感覺我就一直在寫論文,晚上別人休息我在寫論文,周末別人出去玩我還是在寫論文。」大學時期的習慣性忙碌讓她哪怕從事了別人眼中沒日沒夜的教培行業,倒覺得很適應,「有人會覺得你每天加班,你好累啊,我自己不覺得。」
要說教育情懷,張小傑坦承,剛開始是沒有的。「考完英語專八,機構來學校招人,就去了。畢業了,得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什麼『愛生如子』的想法剛開始是沒有的。」可是,漸漸的,張小傑愛上了「老師」這個身份,她從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站在講臺上我就覺得自己是最閃耀的那顆星。這是我的事業。」
張小傑對學生的愛,是無聲無息的。寒暑課,她會考慮到孩子們正處假期,愉快的心情很重要,她會儘量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給孩子附加一些課堂知識以外的東西,讓他們既學到東西又開心,希望他們的假期過得更有意義。春秋季的課程她會對孩子的學習抓得狠一點,保證學習效果。
對於英語學習技巧,張小傑認為,最好的技巧是堅持。「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可能今天這個老師叫你多讀課文,明天那個老師叫你多背背單詞,不管是哪種方法,只要堅持下來了總會有效果的,千萬不要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每個方法都淺嘗輒止。」
課堂以外的張小傑,愛吃東西,「你看我的體型就知道」。但很專一,「比如說去真功夫,永遠只點那款套餐。」還有愛買課程,然後不去上,似乎買了就心安了。
張小傑說自己其實不愛讀書,卻總逼著自己讀書。「曾聽一個老師分享,他自己不愛讀書,所以也不會逼著學生讀書。我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讀書是有用的。」是的,讀書有用還是無用,只有讀了用了的人才知道。對於自己並不感興趣卻覺得有用的書,張小傑喜歡細化讀書目標,每天完成一點點,「讀著讀著你就會喜歡,你會發現它是有用的。」
這是一種自律?張小傑說身邊的人是這樣認為的,不過她自己其實是分情況的,「我屬於那種你不要逼我,我不喜歡。我會自己逼自己。」也許正是這樣,幾年時間,張小傑從一個被人吐槽的「教壇小白」成為了一名極具個人風格的優秀老師,還擔任師訓學院導師,當上了「老師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