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癌症患者中,醫生患癌後,治好的比較多,治癒率也遠大於普通老百姓。事實也確實如此,醫生得癌後,有80%左右都得到的治癒,五年生存率高,但是對於普通癌症患者來說,一半都達不到,這到底是為什麼?
可能有的人會猜測,作為醫生,自己肯定會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比如在藥物的使用上會更「便利」一點,而且作為醫生,可能會有一些優勢吧。但其實醫生也跟普通人一樣,也會得癌,但生存率比普通人高,或許是他們做到了以下幾點,而這些是普通癌症患者沒有做到的,下面向大家介紹幾點,患癌人士值得學習。
1. 醫生對癌症有正確且深刻地認識,會自檢
醫生在成為醫生之前,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書面知識上比普通人對於癌症的了解就比較多,在開始治病之後,對癌症會有更深的認識,尤其是作為腫瘤科的醫生。醫生對於癌症的認識可能不像普通民眾那樣,對癌症只有害怕和恐懼的心理,他們的認識是比較客觀的。
基於對癌症的正確認識,可能很多醫生會定期的檢查身體,篩查癌症,也了解相關一些癌症可能會出現的症狀,比如脖子有腫塊、咳血等,這就能預防和在早期就發現癌症的蹤跡。癌症早期和晚期,治療的效果差異是非常大的,許多癌症如果早期就能發現,治癒率很高,但到了晚期,生存率會大大下降。
2. 心態好
對於醫生而言,大大小小的病都見過,看病時,也經常叮囑患者要保持一個好心態,即便是自己不幸得了癌症,他們的心態與心理接受程度與普通患者相比,也是比較好的。他們深知只有擁有一個好心態,才能更好地對抗癌症,消滅癌細胞,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3. 及時治療,不會半途而廢
癌症的治療是漫長的,可能要經歷好多次化療,長期服用藥物,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隨著癌症的發展,患者身體也會更加疼痛,心理和身體都會很痛苦與煎熬,有的患者甚至會放棄治療,或者治到一半堅持不下去了。但作為醫生,得知自己患癌之後,一半都會積極地進行治療,雖然自己也是醫生,但會選擇相信其他的醫生,不會質疑他們的治療方法,配合性比較高。
很多人在確診癌症之後,都會問自己「為什麼偏偏中招的是我?就是我運氣太差了」。但醫生一般不會帶有太多的情緒化,會比較冷靜的反思,找到原因,並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及時改掉自己以前的壞習慣。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可能做不到像醫生那樣對癌症有很充分的了解,但是自己的日常習慣還是可以改變的,定期去體檢也不難,有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不要過度勞累要把好營養、運動、作息與心態這幾關,學會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相信癌症不敢輕易找上你。
總而言之,醫生患癌後,生存率比普通老百姓高,並不是因為醫生有什麼靈丹妙藥,如果實在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得癌症了,以上3個因素可能就是所謂的秘訣,對於普通的癌症患者來說,若能堅持做到,相信治癒率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