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行為分析,制定前提控制+消退幹預方法,讓星寶不再亂發脾氣

2021-01-14 北大腦健康

這是一個家長電話諮詢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遙遙,是個5歲的小男孩,在機構訓練了1年多之後,由於各方面能力都不錯,現在開始全天上幼兒園。

他能說5 ~ 7個字的長句子,可以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雖然理解力不錯,但是脾氣很大,輕則大聲哭鬧,重則會摔東西尖叫。尤其是在家裡,很多時候媽媽對他的大脾氣不知該如何是好。下面就是媽媽反映的在家裡發生的情況。

 1. 遙遙的情況

遙遙在家裡玩玩具,媽媽在電腦前工作。遙遙想讓媽媽陪他一起玩玩具,於是叫:「媽媽來。」媽媽回答他:「你自己玩,媽媽做完工作再陪你。」過了一會兒,遙遙大聲叫起來:「媽媽來。」媽媽還是說:「你自己玩,媽媽有事。」遙遙有點不高興,更大聲地叫起來:「媽媽陪我!」媽媽覺得不應該每次都答應遙遙的要求,這樣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於是沒有搭理他。

過了1分鐘左右,突然聽見東西摔在地上的聲音,媽媽趕緊跑到遙遙玩的地方,發現地上有摔碎的玩具,於是問:「怎麼回事?遙遙怎麼了?」遙遙說:「媽媽陪我玩。」

媽媽怕遙遙還會摔東西,於是安慰了遙遙之後陪他一起玩玩具。過了一會兒,媽媽讓遙遙自己玩一會兒,自己又回到電腦前去工作,遙遙又開始叫媽媽陪他。媽媽有點生氣,想要繼續工作,於是走到遙遙跟前大聲地訓斥遙遙:「剛才已經陪你玩了,現在媽媽要工作了,你要聽話!」等媽媽走開後,遙遙更使勁地摔東西,嘴裡還氣哼哼地大聲叫:「和我玩,和我玩。」媽媽沒有辦法只好陪他一起玩玩具。

類似這樣的情景,在家裡還發生過很多次。

2. 分析原因,實施幹預

媽媽很苦惱,一方面不想耽誤工作,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該如何讓遙遙不發脾氣,於是向我發出了求助。我對遙遙的這種行為進行了功能分析,首先排除了自我刺激和逃避任務的功能。假設遙遙摔東西的行為的前提是媽媽沒有陪他玩玩具,其強化物是媽媽陪他玩玩具,行為功能是為了獲得媽媽對他的關注。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我讓媽媽對遙遙的行為進行記錄。通過記錄我發現只要媽媽馬上答應遙遙一起玩玩具, 遙遙就不會出現摔玩具的行為;當遙遙叫媽媽兩三次媽媽沒有及時陪他一起玩的時候,遙遙就會摔玩具。由此可以推斷獲得媽媽的關注是遙遙摔東西這一行為的強化物。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看兒童、對兒童進行表揚是對兒童的關注,打罵兒童也是一種注意力的給予。

為了預防遙遙摔東西這一行為,我讓媽媽在忙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不時地去看看遙遙和與遙遙玩一會兒。當媽媽提前、適當地滿足了遙遙獲得關注的需求時,他不好的行為就會得到預防。這屬於一種前提控制方法。預防問題比出現問題之後再想辦法解決更好,這樣家長不會被兒童牽著鼻子走。媽媽聽了建議之後,照著這樣去做發現效果還不錯,遙遙哭鬧摔東西的行為似乎消失了。媽媽逐漸找到了一些自信,放鬆了「警惕」。

這時問題又來了,有時候媽媽工作起來不能總是打斷去看遙遙,遙遙就故態萌發,開始大喊大叫甚至摔東西。每當這時候媽媽又不得不暫時中斷工作去安慰遙遙。幾次之後,遙遙的脾氣似乎更大了,媽媽很疑惑,為什麼消失了的行為又重新出現了,甚至更嚴重了呢?

我為遙遙媽媽分析了一下原因:普通兒童在早期發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負性行為(可以理解為不好的行為)。通常這些行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發生頻率會降低,並被其他社會能接受的行為(如語言和社交行為)所替代。但是,對於一些孤獨症兒童或其他發育障礙兒童而言,這些負性行為並不會消退,反而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嚴重。究其原因,通常是由成人無意的或偶然的強化造成的。

遙遙大聲叫媽媽時媽媽沒有陪遙遙玩,而是在遙遙摔玩具的時候陪他一起玩。遙遙摔玩具的行為實際上受到了媽媽的強化,所以下次他還會繼續摔玩具。如果想要消退遙遙摔玩具的行為,媽媽在確保遙遙安全的前提下(例如:買不容易摔壞的橡膠玩具,把環境中易碎的物品收起來,或者鋪上地毯等)一定要堅持不理會遙遙的這一行為。

這通常很難做到,因為在不理會的前期遙遙的行為可能會出現消失爆發,也就是發脾氣的行為會變得更加嚴重(例如,持續時間變得更長,頻率更高,強度更大)。但是只要媽媽能夠堅持住,遙遙摔玩具的行為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決定用消失的方法處理遙遙發脾氣的行為,那麼全家人的態度一定要一致,而且每次都要一致,否則要消退遙遙發脾氣的行為將會變得很困難。

 3. 譚譚的變化

聽完我的分析,媽媽明白了很多,也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在生活中做好預防,等問題真的出現時,全家人堅持一致對待。慢慢地遙遙的大脾氣好像變小了,問題好像解決了。

但我們的目標不是解決問題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讓遙遙知道:他不能這樣做,但是他可以那麼做。遙遙的理解能力還不錯,因此我建議媽媽給遙遙寫一個社交故事並配上插圖。例如,故事可以這樣寫:我喜歡媽媽陪我一起玩玩具,媽媽陪我玩的時候我很高興,可是媽媽有時候很忙不能陪我,當媽媽不能陪我的時候我可以.......

當遙遙把故事的規則內化後,就可以用來指導現實生活中的行為了。在遙遙表現好的時候,媽媽和家人也要及時強化他,這樣他的「好」行為就會越來越多,「壞」行為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4. 專家點評

文章講述了家長諮詢的一個故事。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進行學生在機構的日程訓練工作,還需對家庭幹預給予一些指導。

這是一個典型的功能性行為分析個案,當學生出現問題行為時,我們首先應該通過觀察記錄學生行為出現的前提,在摔東西前發生了什麼?是想獲得注意力?想逃避任務?想提要求?還是一種刺激呢?通過記錄前提出現的內容和頻次,我們來分析孩子問題行為的功能是什麼,有時候可能一種行為會有多種功能,比如摔東西可能既是吸引關注,也是為了得到某件玩具。

只有找準問題發生的原因和功能,我們才能找到最佳的幹預方法。

相關焦點

  • 正向行為支持介入孤獨症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幹預研究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打人、哭鬧、尖叫、自傷等行為不僅對學生自身造成傷害和影響,還嚴重幹擾教師正常的教學活動。正向行為支持法旨在利用一系列「能有效地改變不良行為,維護人的尊嚴,成功促進個體能力,擴展個體的機會,增進個體生活質量」的方法幫助有障礙和嚴重問題行為的個體。它基於行為主義心理學原理,包含了強化、消退、區分強化等一系列策略,強調通過正向的行為幹預而非負性的懲罰方法,來對個體的行為進行幹預。
  • 終於,「孤獨症」不再成為我的噩夢
    這個「夢」雖還未結束,但它已經不再令我懼怕了。不懂行為分析,強化、輔助、消退、塑造、替代行為」這種行為來表現而已,某些問題行為太多,相對表示某些功能行為太少。我們常說,消退一個行為,同時也要教授替代行為。
  • FBA 系列|功能性行為幹預與支持方法
    接下來,就需要採用相應的幹預與支持方法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培養新的適應性行為作為替代。積極行為幹預與支持功能性行為評估的目的是確定問題行為的功能。只有把情境事件、前提、行為及後果連接起來理解問題行為,才可能制訂一個有效的多元的支持計劃,使得問題行為變得無關、低效、無效。幹預要達到兩個方面的目的。
  • 熊孩子亂發脾氣,家長扇巴掌,不如試試科學地「面壁思過」
    如何治發脾氣的熊孩子,完全可以上「家長關心的10大難題」熱搜榜。很多父母不光沒有拿下熊孩子,還被熊孩子一路同化,一邊暴躁,一邊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課聽了不少,方法也學了很多,還是沒管住,並且自己也變得愛發脾氣。
  • 讓寶寶不再發脾氣的方法
    ,先選定一種行為進行矯正,然後再逐個解決。要創造消退治療的環境,在實施前,將計劃告訴孩子。在幼兒園實施消退法時,要讓父母參與,做到家園一致,千萬不要幼兒園在消退,家裡卻在強化。在消退法實施的初期,問題行為可能會加重,甚至產生情感牴觸和攻擊行為。此時,應堅持糾正,否則會加重問題行為。若糾正後問題行為重現,可再進行幾次消退訓練,直至全部消失。
  • 行為功能分析+問題行為矯正,幫助孩子改掉刻板行為
    兩天後駿駿奶奶向我反映,駿駿的這種情況並沒有被消退,好像還變本加厲了。奶奶說:「跟他說讓他回來別去衛生間他不聽,他掙紮起來我拉不住他!」 我仔細詢問了一下具體的情況,當遇到此種行為時奶奶是如何幹預的。我對奶奶幹預的過程進行了分析,駿駿奶奶在對駿駿行為矯正的過程當中無意地對駿駿的問題行為進行了間歇強化,而當我們期望的行為出現時,奶奶又沒有做到及時強化,導致駿駿此行為出現的頻率更高了。考慮到駿駿奶奶的年齡偏大,帶著多動的駿駿比較辛苦,所以對此行為的消退不得不暫緩。幸好,沒隔一周的時駿駿媽媽處理好工作上的事情,來到機構陪駿駿訓練了。
  • 關愛自閉症兒童,早發現早幹預「星寶行動」公益項目在順德愛博恩啟動
    來源標題:關愛自閉症兒童,早發現早幹預「星寶行動」公益項目在順德愛博恩啟動 5月25日,由順德區殘聯指導、愛博恩婦產醫院和湧蓮兒童基金共同發起的「星寶行動」自閉症兒童公益篩查及救助項目在順德啟動,「星寶之家「自閉症兒童救助中心落地順德愛博恩婦產醫院兒童保健中心
  • 1-6歲育兒:如何應對亂發脾氣的兒童
    你可能看到孩子哭鬧、尖叫、四肢僵硬、背部隆起、亂踢、亂動或到處跑;有些情況下孩子發脾氣時會哭到無法呼吸、嘔吐、砸東西或有挑釁行為。為什麼會發脾氣?1-3 歲大的孩子發脾氣很常見。這是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剛開始發展社交技能和情緒控制技 能。
  • 兒童教育康復:消退原理和消退法是一回事嗎?
    消退原理是指某被強化的行為一旦其行為之後不再繼續給予強化物,則該行為的頻率就會減少直至消失。消退法是按照消退原理設計的行為幹預程序,是最為常用的消除或減少問題行為的基本技術之一。要了解該兒童的焦點問題行為,必須將此問題行為放置於前提背景-焦點行為-結果事件的序貫聯繫之下,同時還要看歷史上該序貫聯繫的發生以及發展情況。這兩方面的工作就是一般性的功能分析過程。小編覺得,為了避免重複,我們假定已經做了充分的功能分析,並且得到了該兒童問題行為功能分析的總結資料。
  • 因為我們在,星兒不孤獨 ——以琳,「星寶」家庭的守護者
    面對這一特殊的神經系統疾病,我們只能儘早進行針對性康復幹預訓練。一、因為我們在,世界無孤獨為了讓自閉症兒童健康成長,以琳在數十年的摸索研究之中創建了特色化服務體系,針對每個星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提供了各種個性化訓練,採用了應用行為分析 (ABA) 行為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結構化教育、遊戲療法、音樂療法、心理理論訓練等各種教育訓練方法提高星兒的認知水平。
  • 「象芽塔學院」特殊兒童行為幹預技巧
    行為幹預(behavioral intervention)是介入並人為中斷某行為發生、發展的自然過程,力圖消除或改變該行為的幹預方式。廣泛應用於臨床兒童心理研究及教育實驗。一般程序是選定幹預目標、評價目標行為現狀、擬定幹預方案並實施、評價目標行為的改變。
  • 「象芽塔學院」特殊兒童行為幹預技巧
    在自閉症兒童行為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進行幹預呢?發起 象芽塔 SUNYATA行為就是對外界或內在刺激的反應,會通過動作、語言等方面表現出來。行為幹預(behavioral intervention)是介入並人為中斷某行為發生、發展的自然過程,力圖消除或改變該行為的幹預方式。廣泛應用於臨床兒童心理研究及教育實驗。
  • 《應用行為分析完整教程》學習筆記
    對於ABA方法其他家長褒貶不一,現在大部分機構使用該方法教授,只是靈活程度上可能有些差異。但是很多家長又都覺得這種方法教出來的小孩有點機械和死板。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我覺得在還沒有真正了解一個方法後就去全面的否定是非常不科學的一件事情。一個方法既然存在了這麼多年,而且有一大批學者在這個方法上耕耘數十年,直接來一個否定也是對科學的不尊重。
  • 正向行為支持的特點分析
    隨著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發展,不論是對「行為的認識」還是「處理方法的選擇」都有了 重要的改變,概括來說,就是強調「正向行為支持」。超過100篇的關於認知障礙的研究表 明:首先,正向行為支持廣泛適用於具有嚴重挑戰性行為的個案;其次,正向行為支持能 減少三分之二的問題行為[2]。本文將對正向行為支持 的理論背景和理論特點進行分析。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某些問題行為,越是幹預,出現的次數就越多?
    在這個行為持續了兩個月後,某一天開始不再把手放在嘴裡了,反而是用另一個行為代替:夾肩膀(把耳朵貼在肩膀上)的異常動作。起初家長以為是晶晶肩膀或者耳朵不舒服,帶去醫院檢查,但是並沒有任何異樣。觀察了1周,可以推斷是孩子本身找到了新的有趣行為來打發每天無聊的個訓課時間。
  • 以琳星·知識寶典上線,幹預路上的「口袋圖書館」
    內容涵蓋了行為幹預、教學方法、認知理解、社交與情緒、語言、教學、感統、精細、自理、音樂、遊戲及口腔發音等12大版塊。  寶典由以琳16位BCaBA老師牽頭,上百名特教老師參與支持,從選題會到組長審核,從主編審核到對口主任級老師審核,每期內容經過層層審核,嚴格把關,內容全面、團隊專業、操作性實、趣味性強,為星寶家庭整合出了幹預之路的先進經驗。
  • 科學防控 德州疾控助力「星寶」復學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張媛媛 德州報導近日,德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志願者走進德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為德州新語特教學校捐贈了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助力「星寶」復學。志願者郗德鳳重點講解了環境清潔與消毒的具體操作方法,強調不同種類、不同濃度消毒劑的合理使用,手把手指導老師們在保障星寶們健康的情況如何更科學的消毒、滅菌。結合中心營養健康宣傳周活動,志願者們在活動的同時給老師們分發了餐盒、科學膳食的各類宣傳手冊,對復學後老師如何更科學的照顧星寶們的膳食進行了指導。「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助力孩子們提高免疫力,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 兒童情緒管理: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緒
    「他們無法控制衝動,也無法推理,所以事情會迅速升級。當你的孩子長大後,他仍然會有這些感覺,但他會知道如何處理它們——因為此時他的大腦會更加成熟,而你也會教會他如何處理情緒。朱莉和她的兒子凱西正在向這個裡程碑邁進。現在凱西已經九歲了,他知道當他不知所措時,可以選擇放棄。但生活並不總是那麼平靜。在他五歲的時候,朱莉很難說服他享受一些安靜的時間。比如,過度興奮,他會開始尖叫,跺腳,扔書。
  • 孩子喜歡亂發脾氣,這個辦法三天幫您解決#小模範 #育兒經驗
    許多孩子由於受到父母的過度溺愛嬌慣又或是因為父母本身情緒管理能力有缺陷,使得這樣的孩子總是習慣去發脾氣。小編並不想過分誇張,但如果一個孩子喜歡亂發脾氣,那麼他會因此錯失很多機遇。,其看待周圍的人或事的方式方法,都是迥然不同的。
  • 要重視家長在自閉症幹預中的作用——聆聽賈美香講座筆錄和感悟
    賈大夫的答疑內容的核心觀點是:自閉症幹預不能僅僅依靠機構,家長要加強學習,家長的科學幹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再挑食,半年體重長了十五斤,慢慢語言也開始有了。離開北京時,爺爺還送了一面錦旗。現在孩子已經上初中了。問題二:孩子經常出現自我刺激行為該怎麼辦?賈:有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殖器官比較感興趣,愛玩弄或在床腳摩擦。出現這個問題家長僅僅是呵斥制止沒有效果,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負強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