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館藏孤本
最早記載釣魚島屬於中國之典籍
《順風相送·指南正法》
書號:978-7-101-12400-2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定價:990.00元
裝幀:函套線裝
內容簡介
《順風相送》包括127則,《指南正法》包括87則。兩書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氣象方面的觀察方法,如太陽太陰出入時刻、逐月惡風、潮水消長、雷電、觀看星辰,以及定羅經下針、定舡行更數,和其他一些禁忌;第二部分是各州府山形水勢的記載,每一路程沿途各地作簡單說明;第三部分是各處往回針路、日清,與往還各地的羅經方向、路程遠近、礁石隱顯、打水深淺、能否停泊,都有詳載。
《順風相送》中「福建往琉球」一則記載了福建到琉球的海路,第一次出現了「釣魚嶼」(即釣魚島)、「赤坎嶼」(即赤尾嶼)的名稱。原文如下:
福建往琉球 太武放洋,用甲寅針七更船取烏坵。用甲寅並甲卯針正南東牆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風東湧開洋, 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單卯取釣魚嶼。南風東湧放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嶼在內。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取赤坎嶼,用艮針取枯美山。南風用單辰四更,看好風單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馬齒山,是麻山赤嶼,用甲卯針取琉球國為妙。
以上是證明中國人最早發現、命名和利用這些島嶼的文獻資料,是最有信服力的歷史證據。
本書特色
一、《順風相送》和《指南正法》都是記載釣魚島有關情況的珍貴文獻,《順風相送》更是現存最早記錄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文獻。
二、我國古代的海道針經,向來被視為「舟子秘本」而在火長手中私相授受、秘不示人。1960年代出版的抄錄校注本,難免有訛誤。本次影印出版,為研究地理學史、航海史、中外關係史以及亞洲各國關係史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三、《順風相送》和《指南正法》均為珍藏於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的手抄孤本。此次影印出版,一函兩冊,原樣等大,重現藏本風貌。函套封面設計獨具匠心,用作背景之文字均為兩書中有關釣魚島的部分,主題突出,契合主題出版之特點。
(統籌:啟正;編輯: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