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需要做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通過以下這四步就能判斷出來!】你的個稅是否需要匯繳?四步完成這個判斷

2021-01-14 稅月伴你行


  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並不是一項所有自然人納稅人的「全員」辦稅義務。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了辦理匯繳的篩選條件,「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必須按規定匯繳,言外之意,有些納稅人是排除在彙算清繳範圍之外的。換言之,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的第一件事不是怎麼匯繳,而是判斷一下本人是否需要匯繳——這是一項關乎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能否順利進行的「技術活」。

    

點擊下圖,學習建築業財稅實用課程: 專業技能訓練,案例式解析,專屬社群,打卡作業,互動答疑,學完即用,永久回聽,免費加群!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了需要彙算清繳的4種情形:一是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餘額超過6萬元;二是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餘額超過6萬元;三是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於應納稅額;四是納稅人申請退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4號,以下簡稱「44號公告」)放寬了稅法規定標準。其第二條規定,納稅人在2019年度已依法預繳個人所得稅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需辦理年度彙算:一是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二是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三是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者不申請年度彙算退稅的。

  

  上述3種免辦彙算清繳的具體解釋口徑如下:

  

  情形一:個人年度4項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是指「毛收入」合計不超過12萬元,不得從中剔除減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不得減除20%費用。與實施條例規定相比,這一口徑降低了「6萬元」門檻,很多中低收入者由此不再需要辦理匯繳。

  

  情形二:年度匯繳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即「彙算清繳應納稅額-預扣預繳稅額」之差<400元。豁免400元以下的「小額補稅」,彰顯政府「大手筆」,整合資源、集中精力落實彙算清繳,這是一項便民利好。

  

  情形三:平時預繳稅款多了,預繳稅款≥年度彙算清繳應納稅額,個人首先不需補稅,但可能有退稅,這是納稅人的一項債權。「補稅法定,退稅自願」,納稅人可以選擇不匯繳放棄退稅權,稅務機關尊重納稅人的自由選擇。

  

  但值得關注的是,上述3種免辦彙算清繳情形,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平時已按照規定預扣預繳稅款。扣繳義務人存在應扣未扣、少扣稅款的,個人即使字面上符合3種免辦情形,也不屬於免辦彙算清繳之列,以此體現稅法嚴肅性。 

  王先生為小微企業A公司提供產品推銷服務,2019年分5次從A公司取得勞務報酬,每次2萬元,已按勞務報酬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另從自然人B處取得勞務收入1萬元,從自然人C處取得勞務收入5000元,B、C未為其扣繳個人所得稅。那麼王先生是否需要辦理2019年度彙算清繳?


  表面上看,王先生全年勞務報酬收入低於12萬元,似乎不用辦理彙算清繳。不過,儘管王先生全年收入不足12萬元,但其從自然人B、C處取得1.5萬元並未扣稅,不符合免辦匯繳條件。因此,筆者提醒廣大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不要心存僥倖、「圖省事」,只有平時把扣繳工作做紮實,彙算清繳才能「真省事」。

    

  

  免於匯繳並不意味著匯繳「權利」被剝奪,如果納稅人多預扣了稅款,可通過彙算清繳「退回來」。 

  馬女士為小微企業A公司提供推銷業務,2019年分5次從A公司取得報酬,每次2萬元,已按勞務報酬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另從自然人B處取得勞務收入1萬元,從自然人C處取得勞務收入5000元,均已按勞務報酬收入扣繳個稅。假定2019年度馬女士個人負擔的「三險一金」2萬元,其兒子在讀小學六年級,除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2萬元外,無其他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根據44號公告規定,馬女士似乎可以不辦匯繳,但有可能多預扣了稅款,還能退嗎?


  本案中,馬女士從3處取得勞務報酬,其中,A公司為其扣繳稅款16000元〔20000×(1-20%)×20%×5〕, 自然人B為其扣繳稅款1600元〔10000×(1-20%)×20%〕,自然人C為其扣繳稅款800元〔5000×(1-20%)×20%〕,預扣稅款合計18400元(16000+1600+800)。44號公告豁免了2019年度馬女士辦理彙算清繳的義務,但馬女士日常已按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稅率扣繳稅款,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為0元〔[(2×5+1+0.5)×0.8-6-2-1.2]×3%〕,平時預扣預繳的稅款18400元可通過彙算清繳「退回來」。

  

  本案例說明,44號公告只是免除了馬女士辦理彙算清繳義務,但並沒有剝奪辦理彙算清繳的「權利」,馬女士年收入不滿12萬元,屬於中低收入者,可以通過匯繳獲取退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個人放棄彙算清繳意味著終結本年涉稅事項,後續稅務風險為0,如個人不享受免辦福利堅持辦理彙算清繳,彙算清繳發生錯誤亦應承擔相應稅務風險。

    

  

  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款引入累計預扣法,對於只有一處工薪收入無其他綜合所得的個人,平時按「累計預扣法」扣稅後,年終不須再辦理彙算清繳。為便於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判斷本人到底辦不辦理彙算清繳,筆者整理了辦理匯繳的各種情形,供讀者參考。詳情見文末表格。

  

  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比較全年已預扣稅款與年終應納稅額間的差額,判斷自己是否需要辦理彙算清繳。 

  孫先生為小微企業A公司的業務員,2019年工資收入11.5萬元,已按累計預扣法扣繳稅款;孫先生2019年度個人繳納「三險一金」2萬元,其兒子孫小龍在讀小學二年級,孫先生除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2萬元外,無其他專項附加扣除項目。那麼,孫先生2019年度是否需要辦理彙算清繳?


  本案例中納稅人的收入總額與案例2一致,差異在於孫先生的收入全部為工資、薪金所得。在累計預扣法下,孫先生全年累計預扣稅款(11.5-6-2-12)×3%=0.69(萬元),與其彙算清繳應納稅額一致,無需補退稅,不需辦理彙算清繳。

  

  對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個人,有人提出,既然年收入未達到「起徵點」,平時不扣稅豈不是更省事?但其實,日常扣稅時還未到年底,年度中間無法判斷個人全年收入能否達到6萬元,同時,個人可能從多處取得收入,不扣稅對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體系衝擊較大。

  

  為保證在不影響個人稅收權益的前提下有效推進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筆者建議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一是把功夫放在平時,紮實做好日常扣繳稅款工作,對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個人,稅務機關可以採取簡易程序退稅,年收入6萬~12萬元區間的個人就無需匯繳,把匯繳面真正「壓下來」。二是對於有工薪收入的個人,在預扣預繳環節就把「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扣足」,把減免優惠享受到位,避免中低收入階層不辦匯繳會「吃虧」問題。

    


  在上述免辦匯繳的3種情形中,最難判斷的是「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是否小於400元」。有人認為這其實是個悖論:不辦理匯繳怎麼知道補稅額是否小於400元?這個細節確實計算複雜、因人而異,個人往往難以記清收入次數、收入數額、扣稅適用的所得項目、扣除金額、已扣稅額等因素,其計算結果可能不太準,難以做出直觀決斷。基於此,納稅人可使用「個人所得稅」APP便捷試算本人當年應補稅額是否超過400元,有效解決手工計算容易出錯、判斷失誤等問題,輕鬆搞定2019年度彙算清繳。

  

  補稅額是否超過400元,是許多納稅人首先需要確認的問題。

  李先生2019年收入和納稅情況如下:①在A企業任財務專員,每月工資3.5萬元,2019年已按累計預扣法扣稅4.558萬元;②給M培訓公司講課5次,每次收入5000元,每次扣稅800元;③專利使用費收入4萬元,扣稅6400元;④個人負擔「三險一金」2.6萬元,專項附加扣除2.4萬元。李先生2019年是否需要辦理彙算清繳?


  李先生已扣繳稅款5.598萬元(4.558+0.08×5+0.64);李先生彙算清繳應納稅額5.858萬元〔(3.5×12+0.5×0.8×5+4×0.8-6-2.6-2.4)×25%-3.192〕,需補稅0.26萬元(5.858-5.598),超過400元,李先生需辦理匯繳。

  

  案例5:張先生2019年收入和納稅情況如下:①在集團公司任法務部副經理,每月工資2萬元,2019年已按累計預扣法扣稅1.048萬元;②12月,集團公司派張先生兼任下屬B企業法務總監,不領工資,每月發放兼職補貼2000元,未扣稅;③個人負擔「三險一金」2.6萬元,專項附加扣除2.4萬元。那麼,張先生2019年是否要辦理彙算清繳?

  

  張先生平時已預繳稅款1.048萬元。張先生2019年綜合所得應納稅額1.068萬元〔(2×12+0.2-6-2.6-2.4)×10%-0.252〕,應補稅額200元(10680元-10480元)<400元,張先生可以不辦彙算清繳,以此豁免200元稅款。

  

  我們發現,以手工方式計算補稅額是否超過400元有一定難度。一方面,多數個人對稅收政策不熟悉,不能準確記錄年度內每一筆收入及對應的已納稅額,難以準確填寫彙算清繳申報表;另一方面,個人銀行帳戶的「收款」屬於稅後收入,各單位工資組成、津補貼和獎金名目及發放方式千差萬別,個人難以準確還原計算稅前收入,難以準確記錄已納稅額,難以精準計算匯繳應納稅額及補退稅額。

  

  基於以上情況,國家稅務總局認真貫徹「放管服」的統一要求,簡化個人彙算清繳的技術操作,研究開發了供納稅人免費使用的「個人所得稅」APP。個人下載該APP後,判斷其應補稅額是否超過400元,以及接下來辦理彙算清繳,都能夠化繁為簡、輕鬆搞定。

  

  需要注意的是,有效使用「個人所得稅」APP需要個人先行完成兩個動作:一是個人用戶註冊登記,與稅務機關實現網上互聯、互動,能夠啟動相關涉稅流程;二是綁定個人銀行卡號方便補退稅,在此推薦綁定個人工資卡,便於系統認證通過。

  

來源:中國稅務報

原文標題:《個稅匯繳第一步:判斷是否需要匯繳》

作者:任子璇


身處財務行業,工資少風險大!讀書,是提升你自己核心競爭力最有效的途徑!!


識別下面二維碼學習:



以上內容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歡迎加群交流學習,請點擊最下面「寫留言」申請加群。



稅月有您相伴,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辦理個稅彙算清繳前,必須先完成這5件事!
    為了讓單位扣繳義務人從員工繁雜的申報問題中解脫出來,又能順利讓員工完成申報,我們特推出了企業內訓——「員工自行申報」線上培訓,我們陪您一起辦匯繳。3、匯繳工具便捷智能的個稅匯繳工具可以幫助您,幫助您的員工快速理解、完成個稅匯繳操作。
  • 【2019年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現在你需要做這些準備工作!】個稅彙算清繳怎麼做?我們幫你收集齊了!
    個稅彙算清繳馬上要開始了,但彙算清繳前,必須先完成這5件事!
  • 個稅匯繳系列九:企業在做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前面幾期我們介紹了個人做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的相關問題及操作流程,今天我們來聊聊企業在做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時的流程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企業做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共有五步:第一步企業根據所掌握的資源對需要綜合所得彙算清繳的人數進行測算;第二步在測算的基礎上確定真正需要做彙算綜合所得清繳的人數;第三步確定員工選擇何種方式進行綜合所得彙算清繳;
  •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操作指引
    6、上述操作完成後即可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彙算清繳,申報的方式有兩種:根據適用範圍,個稅APP點擊【綜合所得年度彙算】後會自動跳轉到相應的申報流程界面。簡易申報:適合2019年度取得的綜合收入額沒超6萬,且已預繳稅款,需要申請退稅的員工。(辦理時間:3月1日至6月30日)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超過6萬的,需要通過標準申報方式辦理年度彙算。
  • 個人所得稅APP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流程
    近日,深圳稅務局發布關於2019年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渠道的通知。2020年3月27日起,納稅人可通過開通手機、網頁等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遠程辦稅渠道。
  •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開始啦!有人退稅10000元!
    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開始啦!有人退稅1000元!振輝提醒如同眾所周知的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一樣,個人所得稅也存在「彙算清繳」。尤其是2019年火力全開的個稅新政,全國累計千萬人享受到了此項福利。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正式發布《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納稅人辦理2019年度彙算清繳的時間為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
  • 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時間 哪些人需要做彙算清繳?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按照通知要求,我國首次個稅彙算清繳將在2020年3月1日-6月30日進行。作為我國現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配套保障措施,哪些人需要做彙算清繳?如何進行操作?  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
  • 人人都需要個稅彙算清繳?是否需要辦理您清楚嗎?
    2018年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公布。《條例》規定了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四類情況,但好多人表示不是很能理解,為此小編吐血整理有關案例,大家快來看看吧!
  • 『彙算清繳流程圖解』2019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方法流程
    現在大家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了。可以看看我們究竟是可以退稅還是需要補稅。而哪些人不需要辦理年度彙算呢?文中詳細介紹。   哪些人不需要辦理年度彙算   1、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2、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   3、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   4、不申請年度彙算退稅的。
  •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政策解讀
    關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的解讀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個人所得稅改革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確保納稅人順利完成新稅制實施後首次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以下簡稱「年度彙算」),稅務總局經過深入調研論證、借鑑國際通行做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充分吸納修改完善後
  • 年度彙算知多少?個人所得稅2019年度彙算清繳專題(一)
    先通報一個好消息多省開通個稅APP彙算清繳功能後4月10日北京市也開通了手機端彙算清繳功能今年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開始啟動,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有的人要退稅,有的人要補稅,直接關係著大家的錢袋子。「今天你報稅了嗎?」
  • 首次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開始_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自行申報操作指引
    目前,全國已有十多個省份開通了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的申報工作。本篇文章中為您整理了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自行申報(手機 APP 端) 操作指引。   3月27日起,個稅彙算清繳正式開始   廣東省稅務局正式通知自2020年3月27日起,為本省納稅人開通手機、網頁等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遠程辦稅渠道。
  • 柴桑區公安局圓滿完成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工作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曹乾德報導:自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工作開展以來,柴桑區公安局迅速行動、高效推行,圓滿完成了該項工作。  認真學習研究。該局積極組織參加柴桑區稅務局組織的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工作培訓會,認真學習研究彙算工作的核心步驟和關鍵點,並加強與稅務局有關業務人員溝通交流,確保彙算清繳各個環節工作學懂弄通。  做好指導服務。該局通過局內網、微信群及時發布個稅App彙算清繳操作說明,提醒注意事項和操作步驟,指導做好專項附加扣除申報工作。
  • 「財知道」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來了 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日電(魏薇)關係著每個人錢袋子的個稅彙算清繳工作終於開始了,這也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原本年度彙算工作應該在3月1日開啟,但受疫情影響,這項工作推遲了。不過據國稅總局官網消息,近日全國多地已陸續開放了手機APP、網頁等遠程辦稅功能。
  •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未按時操作,最高罰款1萬
    6月已過半,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將於6月30日結束,如果是需要補稅的朋友,逾期未辦理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並追繳稅款、加徵滯納金。當然如果是需要退稅的朋友,如果不操作將白白損失一筆錢,當然不會追究你的相關責任。
  •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補稅,看這裡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目前正在進行中,我們知道補稅是納稅人的義務,如果需要補稅,納稅人必須按稅法相關政策規定執行。那麼哪些人需要辦理補稅呢?本文對此進行進一步解讀。400元以下不需補稅目前政策規定主要適用於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
  • 誤區:年收入12萬元以下,肯定不需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
    誤區今天跟幾個會計朋友聊天,說起自然人個稅APP彙算清繳來了,大家一致的觀點是:年收入12萬元以下,肯定不需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注意,這樣認識是片面的,是個誤區!年收入12萬元以下的自然人,有的也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
  • 『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流程』2019個人彙算清繳怎麼申報?誰來做?
    關係著每個人錢袋子的個稅彙算清繳工作終於開始了,這也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   原本年度彙算工作應該在3月1日開啟,但受疫情影響,這項工作推遲了。不過據國稅總局官網消息,近日全國多地已陸續開放了手機APP、網頁等遠程辦稅功能。不少納稅人已經成功申請退稅了,快去看下你的個人所得稅APP,可能有驚喜。
  • 2019年個稅年度彙算「刷屏」 有人退有人補 玄機在這裡!
    10日北京開通個稅年度彙算 朋友圈見到不少人在曬「退稅」 獲得了一筆「巨款」 個稅年度彙算 為什麼有的人收到退稅 有的人需要補繳? 個稅如何進行彙算?有哪些方便的途徑?第二步 彙算未做 申報先行 App首頁選擇「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
  •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時間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時間: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  您如果有下列情形,還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時間點:  1、如果您需要所在單位為您代辦2019年度的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您需在2020年4月30日前與單位進行書面確認;逾期未確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