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成長之光收斂為力,至美之物虛懷待盈
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問蠶絲。
——唐·元稹《詠廿四節氣詩·小滿四月中》
5月50日,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史記·曆書》對小滿的解釋是:「鬥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說的是大麥、冬小麥等籽粒漸漸長大,但尚未飽滿,所以叫小滿。
萬物稍得盈滿但未及全滿的小滿時節,感官上不冷不熱,嗅覺上微甜不膩,是一年中最均衡、理想且具美感的日子。
01
小滿節候: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
按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小滿分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小滿時,苦菜已經枝葉繁茂,並且可以採食了;接著是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然後是麥子成熟可以收割了。
小滿的「滿」,既是籽粒之熟,也是雨水之盈。此時酷夏未至,春寒已遠,北方溫度持續升高,南方雨水充沛豐盈,進一步拉低南北溫差,全國各地都陸續進入氣候意義上的夏天。除東北和青藏高原外,我國各地平均氣溫基本上都會在22攝氏度以上,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遊地區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
大地恆常,如慈愛的母親,小滿時節更是如此,她從不苛責植物生長的速度,而是以謙和之姿,為它們呼喚雨水,為它們央求月亮點燈。這使得小滿時節萬物生氣盎然,又從容不迫。
02
小滿習俗:小滿之日苦菜秀
小滿前後是吃苦菜的時節。《周書》有云:「小滿之日苦菜秀。」小滿時節恰好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採食野菜來度過饑荒自然是順理成章之事。傳說當年王寶釧為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18年苦菜。
以前吃苦菜是為了充飢,如今小滿時節吃苦菜卻是憶苦思甜,提醒自己要珍惜當下。
中醫文化裡「苦」有往下、清洩的意味。在夏日漸長、生機如火勝旺之時,吃苦菜為身體減一分勢頭,以防它太過肆意,也正合恰到此刻的「小滿」之意。
03
養生調理:調理脾胃,健脾祛溼
小滿正當初夏,春生換夏長,熱氣雖生,但尚未達到夏至的巔頂。這將至之時的蓄積,使得天地之間昏沉不明,氤氳著渾濁的能量,中醫文化稱之為「溼」。沉悶、燥熱與穢濁,易侵擾人的脾胃和心神,整日倦怠懶散,心神難安,飲食不思,這種感覺在南方地區尤為明顯。所以小滿時節,飲食上應當注意調護脾胃,健脾祛溼。
在我們常見的食材中,玉米須、高粱、薏仁、扁豆等都是補脾除溼之品,苦味食物兼顧清熱和利溼,小滿時節可多食。此外,冰水、冰盤降溫的瓜果也是解暑良品,但「物無美惡,過則為災」,美食雖好,不可肆意攝入,適量食用為佳。
04
小滿態度:成長之光收斂為力,至美之物虛懷待盈
月滿則虧,器滿則傾,事物的美好不是在鼎盛的極點,而是將要至極的剛剛好,正如初夏未熟稍酸的梅子小味,紅日未熾的晨間明敞,清酒半飲時的微醺閒逸。
而小滿之於四季,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剛剛好。歐陽修的《五絕·小滿》就曾描繪了小滿的生機景象: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月白風清,夏夜靜涼,「萬物至此少得盈滿」,誰又能說這不是另一種圓滿呢?
四季不息,以草木榮枯的故事教化塵世的我們,在一個噴薄欲發的季節裡,我們更應該以從容自得的心態修煉自我,以謙和有度的姿態經營生活,去獲取塵世的榮華和精神的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