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平兒 大家健康
小 滿 與 大 滿
小滿,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滿的意思是小麥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即未大滿,故名小滿。這是「小滿」二字的原意。
那什麼時候大滿呢?就是小滿之後的芒種。芒種是收麥子的時候,也就是麥子「大滿」的時候,但為什麼名「芒種」,而不名「大滿」呢?
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有一段很好的解讀——
以芒種易大滿者,因時物兼人事以立義也。蓋有芒之種穀,至此長大,人當效勤矣。節物至此時,小得盈滿,故以芒種易大滿耳。
芒種是麥子成熟的時候,卻也是農事最繁忙的時候,既忙著夏收收麥子,還要忙著夏種,如北方的夏大豆、夏玉米,南方則忙著晚稻插秧。所以「芒種」二字,正是提醒人們要勤於農事,不可因「大滿」而慵懶,或者只收不種,要勤奮遠謀,才能可持續發展。
而「小滿」,則是在麥子未滿未熟的時候,提醒人們要做好收麥子的準備了。為什麼要提前準備呢?農諺云:「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麥子九成熟就可以收了,若等到十成熟再收,就有10%的浪費。
節氣有一個很關鍵的作用,就是指導農時,因為糧食是人們生存的基本資料。
小 滿 三 候 解
初候,苦菜秀
《埤雅》以荼為苦菜,《毛詩》曰誰謂荼苦是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爾雅》曰不榮而實謂之秀,榮而不實謂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苦菜是菊科苦苣菜的嫩葉,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詩經》有句:「採苦採苦,首陽之下」。
我們知道,小滿期間的小麥等穀物子粒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恰是青黃不接(新谷未登、陳糧已乏)的時候。這時候,苦菜等野菜長得正盛,人們就通過採食野菜來調劑或填補夥食。
不僅是充飢,苦菜本身也是夏季的應季養生食材。《洞天保生錄》云:「夏三月宜食苦蕒,能益心和血通氣也。」苦菜是清熱解毒的,心火旺導致的煩熱、咽喉腫痛等,食之有益。脾胃虛寒者不宜食。
嚴格來說,這個節氣應該叫「苦菜英」。為什麼?《爾雅》云:「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木本植物開花名「華」,草本植物開花名「榮」,草本植物結實不開花的狀態名「秀」,草本植物開花不結實的狀態名「英」,苦菜在小滿期間陸續開花,故名「英」更準確,而此時小麥的狀態可以用「秀」來形容。
二候,靡草死
鄭康成、鮑景翔皆雲靡草葶藶之屬。《禮記》注曰草之枝葉而靡細者。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謂之靡草,則至陰之所生也,故不勝至陽而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有人認為,靡草是葶藶。有人認為,靡草不是某一種草,而是形容柔而細的草。
元稹《廿四節詩》中寫道:「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小滿所在的四月是所謂「正陽之月」,天地間陽氣旺盛,所以萬物感陽而能繁盛壯大。但是,並不是所有生物都能hold住這份陽氣。
有的生物是感陽氣而生,此多強健;有的生物是感陰氣而生,此多柔弱。靡草屬於後者,得至陰之氣而生,所以不能承受夏日至陽之氣而枯死。
三候,麥秋至
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般來說,秋天是萬物收穫的季節。但也有很多例外,如小麥收穫於夏季,那對於小麥而言,時令的夏季正是小麥的收穫之秋。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多數生物遵守規律,但因為不同生物的秉性不同,所以不乏夏藏冬長的景象。比如,對於梅花而言,冬天才是它的夏天。再比如,對於靡草而言,夏天卻是它的冬天。
小滿最後一個物候「麥秋至」之後,就是芒種了,收割小麥的最佳時節。
五 味 的 原 則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千金方》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
——《禮記》
《千金》告訴我們,夏天要減苦。《禮記》告訴我們,夏天要增苦。到底聽誰的呢?
其實結論不重要。通達之士不會認死理,不會匡死在文字上,重要的是理解其原理。
我們知道,夏天心火會偏旺,《禮記》說多苦是為了乘旺,就是克制過旺的心火,用苦味來降火。
《千金》說省苦是為了扶衰,「苦多傷肺」(《抱樸子》),故減苦。而增辛一方面以辛能宣肺,防止心火過旺而乘肺金,另一方面辛味多能促氣血流通。
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蔥頭酒一二杯,令人血氣通暢。
——《養生論》
炒蔥頭酒是夏日增辛的典型。
初夏之時,有些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稍許喝一點蔥頭酒,可促氣血流通,使心脈不易有瘀阻,預防心臟疾病的發生。所以,辛味不僅用以宣肺護肺,它本身就有益於心。
當然其實也未必一定要喝蔥頭酒,也可以單獨吃點蔥頭,喝點黃酒,或者飲食多佐以洋蔥、生薑等味辛的食材。只要知道其原理,可不必太拘泥於某物。
關於辛味,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個是酒。養生如需飲酒活血,亦只宜溫酒小酌,不可醉酒,且不宜飲啤酒,冰啤酒尤其傷身。第二個是辣椒。辣椒是從明末才傳入中國的,它的辛味的偏性是比較大的,刺激性和發散性都非常厲害,故不可言及辛味就用辣椒,蔥姜蒜要傳統而靠譜得多。
增辛不等於重口味。夏季飲食清淡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在脾胃比較弱的夏天,飲食清淡可以減少脾胃的負擔。
另一方面,夏季熱重溼多,味淡的食物,如冬瓜、芹菜、赤小豆、白扁豆等,具有淡滲利溼的作用,可以將溼熱從小便排出,更不會助溼助熱。
簡言之,無論增辛以行氣活血,還是清淡以利溼養胃,都是旨在夏季人要清透一些。但這也要有度,以防行氣太過而傷氣,以防利溼太過而傷陰。
就平人而言,五味攝入均衡,不可偏廢是關鍵。然後,根據季節和個人實際情況,通過五味的適當增減來平衡我們的身體。
小 滿 動 三 車
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縹絲,晝夜操作。郊外菜花至是亦皆結實,取其籽至車坊磨油,以侯估客販賣。
——《清嘉錄》
小滿是農家上半年最繁忙的時節,俗語說「小滿動三車」,指的分別是水車、油車、絲車。
踏水車是古時農民灌溉農田的一種農作方式。通過腳踏水車,旱則可將低水位的水輸送到田地,澇則能將積水抽排掉。
水車
油車
絲車
油車發明自明代的閩南地區,後來成為非常盛行的榨油方式。小滿時節,田野中的油菜花也都結籽了,農人採集之後,統一運到工坊,用油車榨油後售賣。
此時家蠶也已上簇結繭。養蠶為江南農家傳統副業,蠶婦煮繭,然後通過繅絲車進行繅絲。
小 滿 麥 秀 寒
初夏,天氣清和,人衣單袷。忽陰雨經旬,重御棉衣。
——《清嘉錄》
春天有倒春寒,夏天有小滿寒,「小滿寒」又名「麥秀寒」,即麥子結實時候的降溫。
小滿期間的理想風向是南風,將南海和太平洋的暖溼之氣運來,所謂「薰風阜物」。但有時也會有非時之風,尤其是帶來寒冷的北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北方有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那就會帶來明顯的降溫。即便在南方,也可能會出現氣溫只有十幾度的天氣。
而且,隨著降雨量的增長,這種冷可能是比較潮溼的陰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