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詩欣賞之夏&秋

2021-01-15 積得點滴成涓涓

立夏(宋 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閒看槐蔭滿亭臺。

立夏(宋 薛澄)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

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遊。

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小滿》(宋 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小滿》(元 元淮)

子規聲裡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

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

《觀刈麥》(唐 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唐 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宋楊萬裡)

登臺長早下臺遲,

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

自緣手倦歇些時。

夏至 (宋 範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踰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

《小暑六月節》(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安禪逢小暑》唐·李頻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過然去伏盡秋初皆不過》(宋 陸遊)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雲壓屋正崔嵬。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佔鬥柄回。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 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詩:立秋其二
    二十四節氣詩:立秋其二 核桃皮開始微微發黃,正逐步走向成熟,葉子開始衰落。石榴顯現出了鮮豔的紅色,葡萄成熟多彩。
  • 二十四節氣中的詩畫江南
    在這樣的日子裡,坐在陽臺上,打開王寒新出版的《大地的耳語——江南二十四節氣》,一口氣讀下去,一天就經歷了二十四節氣、一年四季的輪迴。   王寒的作品,一直根植於江南大地。在她眼裡,江南的一花一果、一山一水,都值得書寫,所以有了《浙江有意思》《無鮮勿落飯》《江南草木記》和《大地的耳語——江南二十四節氣》「江南風雅頌」系列。
  • 中國書協理事王榮生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送你一首養生歌謠,幫你度過「夏熱」:「夏至心靜自然涼,晚睡早起午休躺。暑傷津氣炎熱防,切忌飲食過寒涼。神清氣和胸寬暢,戶外防曬講著裝。」《趙學敏夏至詩》夏至知時多雨露,驕陽轉折愛溫柔。
  • 二十四節氣色卡美圖,每個節氣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配色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夏、秋、冬>不同節氣對應不同氣候的變化就像色彩也有個性鮮明的表達方式各種各樣暖冷相得益彰故宮,二十四節氣色卡美圖欣賞在古代民俗文化中,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來代表自然界的萬事萬物
  • 國學問答之二十四節氣
    問:傳統說法二十四節氣指的是什麼?答:二十四節氣是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為了記憶方便,人們又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如下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中國書法》雜誌社長朱培爾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秋分》
    所以,古有「平分秋色」之說。秋分時,太陽位於黃經180度,直射赤道,所以晝夜平分,此後,太陽逐漸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明顯,同時陰氣大幅度上升,雨量減少。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祭月節」,後來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為「中秋節」。
  • 臨潁有個畫家畫出了「二十四節氣」圖
    「驚蟄,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是一年中生命之始的節氣。要突出這個節氣的特點,就必須要抓住對植物、動物的描寫這個精髓。」12月13日,記者在臨潁縣梁超進書畫院看到,梁超進正在給他的學生們講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繪畫特點。梁超進說,再有兩個節氣,他的《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就全部完成。
  • 趙學敏草書《二十四節氣詩》
    趙學敏草書《二十四節氣詩》 時間:2017-09-01 20:30:04 來源:國華娛樂網 編輯:尹東波
  • 漯河:梁超進畫筆下的「二十四節氣」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王利生)「驚蟄,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是一年中生命之始的節氣。要突出這個節氣的特點,就必須要抓住對植物、動物的描寫這個精髓。」12月13日,記者在漯河市臨潁縣梁超進書畫院看到,梁超進正在給他的學生們講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繪畫特點。梁超進介紹說,再有兩個節氣,他的《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就全部完成。梁超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自幼與美術、音樂、攝影結緣,尤其對繪畫更是酷愛。梁超進擅長水粉及工藝設計,兼作花鳥人物,作品以詩配畫見長。
  • 二十四節氣立冬古詩詞欣賞 帶你感受立冬的詩意
    二十四節氣立冬古詩詞欣賞 帶你感受立冬的詩意時間:2020-11-07 11: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立冬古詩詞欣賞 帶你感受立冬的詩意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又是一年秋冬的交替,歲月的年輪又增加了一道痕跡。立冬,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之一,是冬季之始。
  • 常識速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
  • 故宮,二十四節氣色卡美圖欣賞
    【立春】天地靈氣二十四節氣之立春節氣是大自然的呼吸立春二十四節氣的開篇大自然用嶄新的春天問候世界無論南方北方春分節氣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樣的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來一次重生吧【清明】小滿願您快樂滿滿收穫滿滿希望你自如地走過立夏、小滿、夏至一身都是花香【芒種】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
  • 洛陽這24場系列活動,讓孩子感觸二十四節氣
    「感觸二十四節氣」少兒非遺之旅系列活動將依託洛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和中小學校開展,由徵文、視頻創作、研學遊、攝影大賽等24場系列活動組成,覆蓋所有節氣,以春、夏、秋、冬四大主題分別展開。據介紹,通過舉辦系列活動,洛陽市還將開發一套二十四節氣相關主題筆記本、書籤、檯曆、帆布袋、節氣掛圖等文化創意產品;形成一套凸顯洛陽文化魅力的「二十四節氣非遺之旅」體驗線路和講解手冊;傳唱二十四節氣一套歌曲、一套兒歌、一套俗諺、編創一部兒童劇;舉辦一套系列賽事活動,內容涵蓋手工創作、詩歌朗誦、故事講述等內容;完成二十四節氣詩歌、飲食習俗等資料整理工作;培養一支熱愛洛陽傳統文化、傳播「二十四節氣」知識的非遺志願者隊伍
  • 我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大家怎麼看待?
    24個節氣的原始依據星移制定,北鬥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鬥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
  • 北京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二十四節氣中的知識點_北京中公教育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由於當時科學技術的落後,無法精確的了解天氣狀況,古人在長期的觀察記錄後,結合具體實際提出了二十四節氣的說法,用來指導農業生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二十四節氣中隱藏的考點。考法一:節氣的先後排序。
  • 二十四節氣詩:小雪其二
    二十四節氣詩:小雪其二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是冬季的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節氣。
  • 最美不過二十四節氣
    今日,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期一會,怎忍虛度?
  • 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二十四節氣
    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並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它代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由於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 二十四節氣|霜降,秋天的最後一站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作為秋天最美的「休止符」如約而至。「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大班組的小朋友們通過美食製作來感知霜降的到來。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大班組的小朋友一起製作蘿蔔酸,還邀請的家長一起製作了蘿蔔美食帶來幼兒園分享。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