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筆者畢業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對獎學金還是很陌生的,沒辦法,那時候剛上大一,雖然也曾信心滿滿的立志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過也就是心裡意淫一番罷了,最後也不過是黑不提白不提,自知與此物無緣,強求不得。況且獎學金貌似也不多,也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罷了。不過最近看新聞,才發現,自己真是錯的離譜,這哪裡是不多啊,這簡直是比一般上班的人賺的都多啊,就拿北京大學免除筆試招收一名菲律賓留學生來說,六年時間,總共47萬人民幣的獎學金,誰還能說書中沒有黃金屋了?當然這麼說也不準確,因為清華北大據說實行的是新規,留學生根本就不需要筆試,只要漢語達標,並且遠程面試合格就可以了。
最近這一兩年,不知道怎麼了,全國高校都好像憋著勁的互相攀比,都想加快「國際化」進程,實現高校排名的提升,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毫無疑問,吸引外國留學生來自己的學校學習就是一個最好的辦法。那要靠什麼吸引他們來呢?自然是軟硬兼施,兩手抓了,比如高額獎學金,高檔住宿條件,各種人文關懷等等。
說起來啊,我國在教育水平上是肯定比不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所以常常產生「留學逆差」,不過不怕,我們比不了歐美還比不了非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麼麼?從數據上也能看出來,非洲留學生數量每年都在以10%增加,佔據了留學生總數的第二名。而吸引他們來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高額的獎學金。根據江蘇省發布的2015年茉莉花獎學金分配圖表顯示,最低的專科生每年可以得到38000元,本科生最高51000元,碩士研究生72000元,博士94000元,剩餘的才是自費留學。而國內學生的獎學金相比就差距太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如為頂尖的國內學生而設立的「國家獎學金」,本科每年0.8萬,碩士研究生2萬元,博士3萬元,獲得比例僅為千分之二,也就是說堂博士的獎學金還沒有留學生的專科生多。學校獎學金可能比例稍高一點,但也就那麼回事,僅為5%,而為留學生準備的獎學金比例可達13%左右,況且留學生可以申請的獎學金種類繁多,如浙江的獎學金項目有六種之多,所以實際上可能遠遠還要大於這個比例。曾有個東帝汶留學生做了一個視頻,在裡面,她說她的家裡很窮,但是自從來了中國,不僅吃得好穿的好,每年還有多餘的錢寄回家裡。
對待本國學生和留學生的態度不同,除了獎學金方面,全國各地高校也是各施手段,之前山東大學的二陪一學伴制度就飽受質疑,像山東財經大學、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和上海一高校也相繼被爆出為了把條件好的寢室給留學生而要求原來的學生搬離,並且聲稱這是常規操作,濟南大學也將答應給國內學生安裝的空調給了留學生,要求學生再等一年。有武漢大學學生發帖稱,想給電動車充電,卻被保安驅趕,原因是這裡只給留學生充電。住宿條件也是完全不同,在國內學生大多還是六人或八人擠在一起時,留學生宿舍就有單人間或者雙人間了,有的還配備廚房,空調獨立衛生間等,雖然相應的收費確實比國內學生的貴,但是既然吸引了那麼多貧窮的非洲留學生前來,也從側面說明,他們負擔得起住宿費用,從哪裡來?不言而喻。
留學生數量關乎著高校在國際上的排名,吸引留學生原本無可厚非。而且增加留學生數量,讓他們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擴大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有著巨大的好處。可是有的人提出,仍然要繼續擴大留學生數量,並且提高獎學金金額,同時還要降低考核難度就有些過猶不及了。提高數量的前提應該是保證質量,說起來世界各國對待留學生的獎學金都是很高,英國甚至達到一年30萬,不過同時審核標準也極為嚴格,不僅僅是英語,還有其他各種考試,有時甚至要全球海選。這樣的情況下,招收的可以說大多是精英,最後再經過多年學習培養,十分優秀的人才就有很大機會為其效力。而如果僅僅是為了提升排名,不嚴格考核,來者不拒,最終的結果,有可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僅僅是體現出了大國胸懷,卻沒有任何實際利益。
一家之言,大家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