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
「紅很重要,不管什麼方式。」周迓昕的開場很直率,一如他做事,目標清晰、乾脆利索——用3年時間打造,他把一座民國時期的印鈔廠改頭換面;再用3年時間,獨具個性的文創廠區被他捧成炙手可熱的網紅。
因為這個「廠」,江湖送給周迓昕一個頭銜:「廠長」。11月18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現場,捧得「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大獎的重慶貳廠文創公園執行董事周迓昕,誠意分享了自己的「辦廠」心得。
只學習不模仿
貳廠可以「廠」也可以是「樓」「房」「村」……貳廠的改造始於2014年,彼時的重慶印刷二廠剛剛整體搬遷,周迓昕接下這個項目時,學習的功課沒少做。「北京789,上海M50,廣州紅磚廠……全國各地『變廢為寶』的項目很多,舊廠,舊址的改造並不新鮮。」周迓昕去過,看過,琢磨過。
看得越多,他的想法越清晰和堅定,「與其更好,不如不同,我不要去做超越別人的事情,而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實上我們本來就不同。」用周迓昕的話說,「我去看過A,了解過B,好,知道他們是什麼樣了,那我要做的就是C。」他說,這是自己最想分享的學習之道。「現在我們也成了很多人來學習參觀的案例,我堅持告訴對方,歡迎學習,但千萬別模仿。」
如何做到不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特色和文化,就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重慶的貳廠,就要有重慶的味道。事實上,在確定重慶的文化時,周迓昕也絞盡了腦袋。「重慶的文化很多,被挖掘利用的也很多,但我覺得總有人們忽略的,或者說不夠重視的。」
後來周迓昕找到了一個方向,「對於文化的挖掘,我們習慣於往過去回頭看,可我想,往未來看,或許也能看到文化。」「潮」是周迓昕在重慶年輕人身上找到的文化。
「時尚、國際範,搖滾音樂,KOL,年輕人身上有太多內容,而他們是未來的生力軍。」於是,貳廠裡面有的,不光是修舊如舊的建築,舊物再利用的風貌,還裝著極具感染力的重慶文化,「那些見過世界的年輕人,引領潮流的年輕人,都來了。」
關於貳廠到底是個什麼地方的問題,便越來越清晰。「『廠』是一種物理空間,一個新的商業場域名詞,就像成都的太古裡,是『裡』。」在周迓昕看來,這也可以理解為對城市資產存量的消化運營,「我們不僅是可以做『廠』,也可以是一棟舊樓、一個老社區,一個廢棄的鄉村。」
相信夥伴的力量
周迓昕強調最多的詞是「自信」,「學習但不抄襲,這是尊重原創,也是對自己的信任,要相信自己做出的內容。」他也拒絕「自負」,「我並不認為一個項目或者景點,會一直紅下去,我也沒有強求它一直紅下去。」
在周迓昕看來,一個項目的生命力強與弱,在於去尋找「紅」的基因。夥伴是這條找尋路上的重要力量。「今年的疫情一度讓我們回到零點,但後來我們轉危為安了。」他分享了幾個小故事,是近幾個月來,和成都寬窄巷子等文創項目抱團發展,謀得新機遇的案例。
「所以將來要保持一個項目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你在不斷的危機當中發現機會,在不斷的困難當中找到新的發展的工具和手段,跟上這個時代永不會落幕,永不會退縮。」周迓昕直言,「五年前我在做事的時候,會更孤單,但現在覺得,身邊越來越多人做志同道合的事情,很容易找到夥伴。」他透露,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現場,自己就收穫了朋友。「川渝兩地的博物館代表,峨眉山景區、自貢燈會等地方代表,都給我提供了新的學習方向。」
周迓昕介紹,企業未來發展的三條線分別是文旅產業的投資,文旅項目的運營和文化產品的生產。「在不同的方向找到夥伴,找到結合點,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很重要。」他說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帶來了諸多利好機會,自己已經走出來,企業運營環節跟成都不少項目建立起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