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如何打好「重慶牌」?

2020-12-13 騰訊大渝網

8月18日,重慶三峽博物館,大量外地遊客和市民在選購極具重慶特色的文創產品。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記者崔力攝

生肖水晶

小熊水杯

榮昌夏布錢夾

熊貓雨傘

中國恐龍特種郵票首日封 文創產品。受訪者供圖

動物摺紙。

石柱中益鄉平壩村壹秋堂扶貧工坊,村民圍坐一起,製作夏布工藝品。

木雕

前不久,2019「重慶好禮」特色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大賽在悅來國博中心舉行,全市232套1860件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同臺比「美」。

但這些文創產品能與故宮口紅、江蘇快客杯、四川熊貓蓋碗等「爆款」媲美的並不多,甚至部分產品本地人都不甚了解。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市的文創產品還存在文化附加值沒有充分開發、相關產業鏈不健全、產業規模小、品牌建設動力不足等方面的問題,要打響屬於自己的品牌,重慶正在努力探索和實踐。

流光溢彩的北玻大花瓶、手提式旅遊火鍋館、工藝臻品山神漆器、青銅鳥形尊首飾及絲巾……前不久,2019「重慶好禮」特色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大賽在悅來國博中心舉行,吸引海量市民「淘寶」。

文創產品,一般理解為源於文化主題經由創意轉化具備市場價值的產品,被譽為「帶得走的文化」。

近年來,在消費升級下,它猶如一股清流,席捲全國市場,成為一個新風口。故宮文創產品15億元的年銷售收入,令人隔屏豔羨。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一波文創熱,四川就出臺了相關政策,構建巴蜀文化鮮明、民族文化濃鬱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

在重慶,文創產品也由景區、非遺項目、文博場館、文創園區的自發探索到局部自醒。重慶文創產品現狀如何?它還存在哪些不足?未來該如何發展?

生機勃勃

新產業新業態如雨後春筍

「太陽出來囉,喜洋洋囉……」8月7日,在石柱中益鄉平壩村壹秋堂扶貧工坊,一首膾炙人口的土家族民歌餘音繞梁。

村民張玉芳與10多名同村「繡娘」團坐在一起。她們中有年近六旬的婆婆,也有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還有身殘志堅人士。她們口中有說有笑,手中繡花針穿花飛舞,各種夏布製成的扎染布匹、乾花、胸花、圍巾、布老虎玩偶、手提袋等,在一針一線中逐漸成形。

「按如今時髦的話說,我們都是文創設計師。」張玉芳逗趣地說,她本在沿海打工,為照顧年邁的父母及年幼的孩子回家。今年5月,她參加了當地一個非遺扶貧班,以非遺項目夏布織造技藝為基礎,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相結合,把當地土家族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中,生產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夏布插花、夏布老虎、夏布胸花、夏布布藝包等文創產品。

「這個工作太好了,農忙的時候可以自己忙農活,閒下來的時候就按照公司要求做一些產品,公司包銷,每個月能掙2000元左右。」張玉芳說。

據介紹,送「非遺文化」下鄉是我市一舉三得的創新之舉,即弘揚與傳承非遺技藝、助力文化精準扶貧、把文化「軟資源」轉化為「硬實力」。目前,重慶有國家級非遺項目44項、市級項目511項、區縣級項目2942項。圍繞這些傳統技藝開發出了大量衍生品和文創產品,包括重慶漆器、榮昌夏布、榮昌陶器、梁平竹簾、梁平木版年畫、綦江農民版畫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

非遺「活化」是重慶文創業的不竭動力,而景區、文博場館、文創園區等則是重慶文創的內生動力和生力軍。近年來,我市景區、文博場館、文創園區在文創產品方面的研發、推廣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走進三峽博物館,以鎮館之寶「青銅鳥形尊」為設計元素的「盛筵系列」(包括鳥形尊包袋、絲巾及首飾)文創產品、以明代秦良玉平金繡龍鳳袍為創意原型的系列文創產品、以宋代茶匜為創意元素的茶匜系列文創產品等,「顏值」美到哭,吸引大量「剁手」族選購。據該館產研部相關負責人稱,目前,他們依託館藏「大IP」已開發出2000多種、上萬件文創產品,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就突破了600多萬元。

在重慶自然博物館,該館與多家機構合作研發的圖書系列、文具系列、玩具系列、裝飾品系列、生活用品系列等六大系列的800多種文創產品,近3年累計銷售額超2000萬元。

在磁器口古鎮,印有重慶元素的冰箱貼、「印象重慶」紀念撲克牌、山城風景保溫杯及梳妝用品、特色擺件、面具等「重慶創」產品琳琅滿目,吸引大量外地客掏腰包,帶走「重慶記憶」。

此外,在大足石刻、洪崖洞、巫山博物館、萬盛黑山谷度假區、鵝嶺貳廠等景區、文博場館、文創園區,「重慶牌」文創產品同樣是「顏值」與「氣質」俱增,產品的數量與銷量齊飛。

品類繁多

但遊客願意買願意曬的產品不多

8月1日,在洪崖洞星巴克咖啡廳,江蘇揚州籍遊客張欣正倚靠窗臺,品味滿目風景。

這次重慶行,張欣收穫滿滿,打卡了鵝嶺貳廠的文藝浪漫、洪崖洞的燈火璀璨、江北九街的時尚潮流,體驗了輕軌穿樓的神奇、長江索道的夢幻……臨別,她想為這趟行程劃上一個句號,「帶走一些重慶記憶。」

在洪崖洞一樓,偌大賣場擺滿各種文創產品,T恤衫、小擺件、小飾品、圍巾、包包……看似應有盡有,但張欣逛完後,卻提不起興趣,「這些產品多是簡單文圖印製或等比例實景複製,文化性、創新性、藝術性不足。」無奈之下,她選擇了幾袋火鍋底料,當成「到此一遊」的紀念。

而在大九街時尚街區、北倉文創街區等地,外環境雖各具特色,文藝範兒十足,遊客人流量也不少,但餐飲遠比「文化」火熱,遊客「願意買,買了願意曬,曬了願意用」的產品並不多。

在2019「重慶好禮」特色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大賽上,以「地域性、品牌性、實用性、創新性、市場性、工藝性、示範性」為標尺,從全市232套1860件旅遊商品(文創產品)中遴選出的80個獲獎產品,誕生了手提式旅遊火鍋館、酉州苗繡系列、北玻大花瓶系列產品、紙玩意系列文創產品、大足石刻-刻花刀具系列等10個金獎產品,但這些文創產品能與故宮口紅、江蘇快客杯、四川熊貓蓋碗等「爆款」匹敵的並不多,甚至部分產品本地人都不甚了解。

「這些產品,構思巧妙,設計新鮮活潑,製作精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重慶伴手禮和文創產品的水平,只是研發這些產品的企業整體實力不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知曉度、影響力還不足。」賽事組委會相關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

來自市文化旅遊委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600多億元,同比增長約6%;全市文化企業11.8萬家,但約90%企業是小微企業。在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這組數據與重慶5.5億人次的遊客接待量、4343.5億元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31.3%)的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匹配。

文創之困

缺乏對文化內涵深度提煉與再創作

「長期以來,火鍋調料、陳麻花等飲食類特產,是遊客購買量最大的旅遊紀念品,這些雖是重慶特產,但難免顯得市場初級,產品的留存時間也不長,不易吸引遊客二次旅遊。『重慶好禮』迭代升級,需要一批新鮮人群用創意思維研發出爆款文創產品,從『火鍋底料』的份額裡分一杯羹。」鵝嶺貳廠文創公園創始人周迓昕表示。

去年底,周迓昕組織了一次文創禮品展,匯聚了重慶60餘家文創企業、3000餘件產品,涵蓋創意手工、文創食品、文創飾品、文創家居用品、模型玩具等30多個品類,包括繡著磁器口形象的披肩、蘊含重慶工業元素的回形針、刻畫著重慶橋梁的「觸摸燈」等,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觀展選購。

在周迓昕看來,真正有文化的產品,不缺乏市場。重慶文創之所以「爆款」難覓,首先是對現有文化品牌的價值挖掘不夠,沒有充分挖掘其現代元素市場價值,往往簡單地將一些重慶文圖印製在器物上,未對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提煉與再創作,就以「毛胚」形式賣出去,文化產品缺失原創性,真正的文化附加值沒有開發出來。

其次,上、下遊產業鏈不完備。目前,貳廠文創園設計出了上千件文創作品,可把圖紙變成產品,需要打樣、加工、包裝、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尤其在前端加工上,很多重慶企業都是拿到外地代工。

大渡口漢博藝術工廠創始人劉烈成也與周迓昕持類似觀點。

他從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畢業後,到福建創辦了專業雕塑研發公司,從事工藝美術品的設計、研發、製造和銷售,很快闖出一片天,產品遠銷歐美、日本、韓國等地。2011年,他將經驗「複製」回重慶。一次,朋友開火鍋館,需要一對雕塑增加店面文化氣質,他按成本價報給了對方。後來,朋友的家人網上詢價,發現一家上海公司報價比他更便宜。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配套產業支撐不足是一大原因。以開模為例,在重慶的工廠開模需要5000元至8000元,而上海則可節約近三分之一。

劉烈成認為,產業規模小,品牌建設動力不足,是重慶文創業的一大困因。全市文化企業大多數是小微企業,有的還沒找準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市場目標,文化產業品牌的附加值偏低。

此外,企業宣傳營銷、市場推廣明顯不足,文創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不大和市場佔用率不高,也是重慶文創產品難出「爆款」的原因之一。

跨越發展

植入「文化+」增加產品附加值

文創產品是商業價值、旅遊價值、文化價值的綜合體現,重慶如何做好這門生意呢?我市文創企業、文博場館進行了打通文化產業鏈、傳統與時尚結合、引入高校設計力量等方面的嘗試。

「最理想的狀態,是與產業融合,形成一條從文化挖掘到製作生產再到渠道鋪排、售賣等各個環節打通的閉環。」重慶市旗袍服飾協會會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旗美人」第五代傳承人皮飛霞表示。

「旗美人」旗袍承襲清末宮廷手縫工藝,是市級非遺項目。2013年,皮飛霞從她的外婆、「旗美人」第三代傳人黃耀芝手中接過傳承的接力棒。

在皮飛霞看來,旗袍融匯了中華民族服裝鑲、嵌、滾、蕩、盤、釘、鉤、繡等傳統裝飾工藝精華,不僅是一件衣裳,更是一件藝術品。依託旗袍及盤扣製作技藝,皮飛霞研發出500多種衍生品和文創產品,包括項鍊、耳環、手機鏈等配飾,抱枕、擺件等家居裝飾品,形成原料生產、藝術加工、商圈(景區)互動體驗、網際網路銷售等全產業鏈體系,年銷量達3000多萬元。

「美並非超脫實用價值才具有美感,實實在在地用也蘊藏高度美感。」榮昌夏布代表性傳承人、壹秋堂夏布坊品牌創始人綦濤說,壹秋堂從創辦之初就秉持了「用智慧創新傳統,讓傳統引領時尚」的產品開發理念,不斷探索夏布的文化語境、設計觀念,將傳承與創新齊驅並進,開發出既有民族元素的魂、又有時代特色的產品。

「起初,我們主打『夏布+文化』,現已向『夏布+文化+精神』邁進。」綦濤稱,目前,她開發出夏布服飾品、家居品、工藝品、藝術品等1000餘種文創產品,年銷售4000多萬元,夏布時裝秀還多次走上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舞臺。

三峽博物館則創新採用了「博物館+高校+企業」的模式,博物館側重館藏文物「大IP」的管理與授權,高校負責研發,企業對接市場,三方聯動效果明顯。同時,該館還與重慶軌道集團等合作,把文化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如印製重慶文化符號的交通卡等。

重慶自然博物館與企業合作進行文創產品開發,包括等比例科學復原永川龍、重慶龍等雕像,開發出一批提升博物館品牌形象的恐龍產品;利用「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特展,開發了一系列熊貓文創衍生品等,成效不錯。

而在非遺產品(衍生品)及非遺文創產品方面,我市探索出了「政府主導+傳承人+農民+企業」的路子,發展勢頭迅猛。重慶國際非遺城正在布局中,將打造集非遺產品、非遺衍生品、非遺文創產品的展示、體驗、銷售及文旅融合新地標。

在景區方面,大足依託聞名遐邇的石刻之鄉,啟動了大足石刻文創園建設,一期重點布局石雕文創研發中心、雕塑藝術品市場、石雕加工基地等,做大做強石雕類文創產品,打造全國一流的雕刻藝術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大眾需求在變,也會導向產生波動。」市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著力構建五個文化產業體系,即文化內容原創生產、數字文化創新創意、文化用品裝備製造、文化產業全域融合、文化產業開放共享等「五個體系」,著力實施文化產業『七個工程』——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工程、文化市場主體孵化培育工程、文化產業園區集聚發展工程、巴渝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工程、文化產業大數據智能化工程、「文化+」創新驅動工程、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提升工程,全力推動涵蓋文創及文創產品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旅+』的高融合性,賦予了文創產品的多樣性,以至於文創市場的天花板不會太低。目前,重慶文創產品市場正處在一個需求迭代時期,未來前景可期。」該負責人說。(記者 韓毅)

相關焦點

  • 重慶如何打好「溫泉牌」?他們這麼說...
    大健康旅遊是全球旅遊市場下一個風口 溫泉產業該如何「湊熱鬧」? 作為「世界溫泉之都」 重慶打好「溫泉」牌,具體路徑在哪裡?
  • 文創產品爆發活力,助推重慶文旅產業
    對於重慶文創產品,她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前幾年感覺重慶的文創產品不是很多,而且選擇的餘地太少,特色產品除了火鍋底料、麻花就是小面,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不多,現在這個情況改觀不少。」重慶文創產品的改變不僅體現在遊客的直覺體驗中,在剛剛過去的深圳文博會上這種感官體驗更加形象直觀。
  • 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熱議如何打好「三峽牌」
    「三峽」牌,是重慶旅遊業升級版「五張牌」中的首張牌。如何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千年美景煥發新風採、展現新魅力,實現世界級旅遊資源與產業「含金量」相匹配?在張曉軍看來,長江三峽旅遊乃至重慶旅遊不缺乏流量,關鍵是如何把流量變成現金、把「打卡」人群變成消費者。張曉軍認為,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是吸引遊客消費的有效手段。旅遊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是解決產品供給和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旅遊者多元化的品質消費需求;業態是產品存在的基礎。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這幾年它們也變得越來越接地氣,提升顏值的同時順勢推出一波文創產品:筆記本、檯燈……日前,全國新華書店文創產品聯展在北京舉行,上述文創悉數亮相,頗受人們喜愛。據工作人員介紹,展覽分為文創產品、生活用品、創意文具、地域文化四大板塊,大約數百款文創產品展出。主要特點便是把生活性和文化結合起來,比如「新華日記」、「新華·夜語」檯燈等等。
  • 德陽旅遊一手好牌如何打好?
    德陽旅遊一手好牌如何打好?       進入暑期,什邡的半山隱廬酒店一房難求,不少外地遊客選擇來這裡避暑。  與鎣華山的情況類似,德陽旅遊雖然拿有一手好牌,但卻沒有打好。如何在成都平原的眾多景區中突圍?  德陽旅遊局原局長張清良介紹,德陽試圖形成以凱江大回灣為代表的沿水空間,以廣漢·西外美食公園為代表的平原空間,以綿竹·棚花村為代表的沿山空間,以什邡·半山公社為代表的半山空間,以綿竹·九頂山為代表的高山空間。牢牢把握「鄉愁」「享受」「奢求」三種「情結」,開發旅遊特色產品。
  • 重慶哪些文創產品受歡迎?企業最有發言權
    2020重慶·渝中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收官在即,除了吸引各界知名KOL傾情助力,還吸引了重慶的知名企業投稿。這些企業投稿的都是已經生產的實物,是經過了市場檢驗的,那麼重慶現在哪些文創產品受歡迎呢?來聽聽市場的聲音,這些企業最有發言權。
  • 校徽印章、四季徽章……重慶郵電大學推出15款文創產品為校慶獻禮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7日10時30分訊(記者 秦思思)10月17日,重慶郵電大學將迎來70周年校慶。為此,重慶郵電大學線上、線下同步推出15款以重郵故事、重郵精神和標誌性建築為元素設計的文創產品。
  • 重慶:打好「三峽牌」 將大三峽打造成為著名的國際國內旅遊目的地
    新華網重慶12月11日電 12月9日,從2020第四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暨綠色發展·消費扶貧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詩歌節將於12月14日在重慶奉節開幕。同時,這也是打好「三峽牌」,堅持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推動三峽庫區沿線堅持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更好地聯動三峽庫區旅遊的一體化發展,真正把大三峽打造成為著名的國際國內旅遊目的地。
  • 渝北7項旅遊文創產品 在市級大賽中獲獎|火鍋|火鍋底料|重慶火鍋|...
    其中,秦媽微火鍋獲得2020「重慶好禮」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大賽銀獎,悅來溫德姆火鍋蛋糕、統景溫泉保溼噴霧、叉叉褲火鍋底料、土坨麻餅獲得2020「重慶好禮」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大賽銅獎;意趣集紙玩意文創系列獲得2020「重慶好禮」旅遊商品(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銀獎1個和銅獎1個,並成功入圍重慶市外事禮品。
  • 重慶軌道交通首批文創產品春節上線,李子壩文旅服務中心預計春節投用
    昨日,市人大代表、重慶軌道交通集團董事長王峙表示,重慶軌道交通集團將從運營安全服務、品質提升、乘客體驗等多個方面,積極建設「重慶軌道」品牌。預計今年春節,李子壩文旅服務中心將開門迎客。重慶軌道交通首批文創產品也將同步亮相。今年,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5號線、10號線等線路,將打造多個文化主題車站。
  • 上班第一天·重慶好風光丨劉旗:重慶將打好「三峽、山城、人文...
    今天是上班第一天,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劉旗張開手說,今年,重慶將打好「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作為全市文化旅遊發展的主戰場,確保每張牌都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並把五張牌融入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三大特色區域旅遊目的地中,突出特色、區域聯動、精準發力。打造三大特色區域旅遊目的地
  • 開啟「升級版」的重慶旅遊,如何打好「三峽牌」?
    奉節、巫山、巫溪三縣地處重慶三峽庫區腹心,具有相鄰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稟賦基礎,以及豐富獨特的自然及人文旅遊資源,共同構成了三峽黃金旅遊帶的主體和精華。然而,長江三峽,這個重慶入境遊曾經的重量級承載地,近年對遊客吸引力卻持續萎縮。
  • 如何打好「三峽牌」?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上四位旅遊專家齊獻策
    如何打好「三峽牌」,推動長江三峽旅遊發展?在12月10日的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文化旅遊界的4名專家教授獻計獻策,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此次舉行的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作為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主要活動之一,將依託旅遊節平臺,圍繞「遊輪經濟、高鐵旅遊、康養度假、三峽民宿」4個主題,邀請文化旅遊政界、業界、學術界專家教授,共話長江三峽生態旅遊發展,推動重慶市長江三峽沿線有關區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 把握新常態打好「四張牌」
    遵循發展大邏輯統籌打好「四張牌」   如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我們的認識和實踐剛剛起步,有的方面還沒有破題,需要廣泛探索。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應勢而謀,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辦法。路總是有的,路就在腳下。   ——習近平   東方風來滿眼春。「春天的故事」唱遍了神州大地。   千紅萬紫安排著。「春天的囑託」開啟了新的徵程。
  • AWE新品強勢發布 看MY JUICER如何打好一手「中國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AWE新品強勢發布,看MY JUICER如何打好一手中國牌 有一句話10年時間成就一個世界冠軍,說的是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需要漫長的時間積累以及歲月磨礪。顯然,這句話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品牌都適用。
  • 打好人生的「爛牌」
    美國總統艾森豪年輕時,有次和家人玩牌,連續幾次都拿到很糟糕的牌,情緒很差,態度也惡劣起來。母親見狀,說了段令他刻骨銘心的話:「你必須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這就好比人生,發牌的是上帝,不管是怎樣的牌,你都必須拿著,你要做的就是盡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結果。」 拿一手好牌是天給的,是先天的;打一手好牌是自己給的,是後天的。
  • 武威文創產品帶您觸摸歷史的「潮」
    自從故宮一躍成為文創網紅,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大走「萌系」路線,以凸顯年輕化、時尚化表達的文創,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品」。今天小編將帶您來了解一下咱們武威市博物館精心設計研發的「潮」牌旅遊文創產品,究竟有多「潮」?
  • 原來,阿拉善這些文創產品這麼好看!
    11月27日,由盟委宣傳部、盟文旅廣局主辦,阿拉善博物館承辦的「創意·阿拉善」阿拉善盟第五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評審工作圓滿結束。 據了解,本次文創產品設計大賽自今年6月徵集作品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共徵集185個系列300餘件參賽作品。
  • 打好2張牌
    想要顧客買你的產品,你需要給顧客一個購買理由。如何讓顧客看了你的文案,更加信任你,更容易接受這個購買理由呢?給顧客證明。給顧客證明。給顧客證明。打好兩張牌:理性牌和感性牌。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體,你單純地講理性或者單純地講感性,人們未必會行動。感情牌和理性牌一起打,更能讓人信服,從而行動。具體怎麼打這兩張牌呢?請看下面的框架。
  • 文創產品如何找到「文脈」?廣州番禺區將這樣做
    如何更好將番禺深厚本土文化轉化為文創產品,又如何為文創產品注入「文脈」?12月18日,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州番禺大嶺村永思堂裡,一場主題為「大嶺村文脈與文創」的品鑑研討會舉行。本次研討會會場就設在永思堂古香古色的園林庭院中,陽光灑落在院落中,現場展示著大嶺村七大系列文創產品,給人以古樸高雅之美,與會的學術大咖、文化名人們圍繞大嶺村文脈挖掘與文創產品的開發創作展開討論,碰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