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惜純
關於尾氣檢測的話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4月28日,一場由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組織的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問題專家討論會,在北京召開。
而就在此前的4月25日,山東省召開了視頻工作會議部署開展機動車檢驗機構專項監督執法行動。
「機動車檢測數據是控制機動車汙染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基礎性數據。檢測數據如果存在問題,便不能為控制汙染服務。」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表示,機動車環保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高汙染車,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檢測要規範、標準。但是遺憾的是,由於各方面監管不到位,加上受利益的驅使,導致機動車尾氣檢測市場亂象叢生。
2015年9月12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包括山東、廣東、浙江、遼寧等4省在內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數據造假黑幕:黃牛收錢讓尾氣超標嚴重的車輛順利通過檢測;生產廠家指導檢測機構造假;設備生產時即存在可以更改數據的「後門」。
同年9月18日,山東省環保廳向省內各環保局發出《關於開展全省機動車環保檢測線專項整治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要求:「將此次曝光的安車檢測、佛山市南華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檢測設備作為重點,實行逐臺檢查」。
「山東是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第2大省,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400萬輛,隨之而來的尾氣汙染問題不容忽視。」 人物身份顏梓清毫不諱言地說,「但是截至目前,山東省環保廳的調查結果仍未公布。」
汽車尾氣是機動車汙染物排放總量的主要來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超過90%,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超過80%,是造成光化學煙霧和灰霾的主要原因。
多年來一直從事機動車環保檢測方法研究的北京建築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博士姚聖卓說,2015年下半年,他曾兩次作為專家參加了由山東省環保廳組織的對機動車尾氣檢測檢驗設備的專項抽查。在專項抽查中,曾發現一些機構造假問題。但至今這些造假問題仍未被查處。
熟悉機動車尾氣檢測技術的業內人士爆料稱,目前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問題既有檢測站人員操作作弊,也有設備、軟體留有「後門」的情況。檢測設備不符合環保行業標準、軟體留有後門、檢測站人員操作作弊等現象幾乎成為行業潛規則。「比起檢測站操作人員躲避視頻監控、隱藏動作等問題,直接從設備控制軟體上造假,查處難度更大。」
據了解,雖然現在檢測站的檢測已經使用了高科技設備,基本上可以實現無人化操作,但事實上,人工介入檢測過程、關閉檢測系統或者通過其他手段,讓車輛年檢流於形式化的事情仍時有出現。在一些城市,車輛尾氣檢測不過關,交200元錢即可通過。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問題突出,已經出現了系統性、全產業鏈的監測設備和監測數據造假利益鏈條。機動車尾氣檢測成了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重災區」。
與此同時,在數據造假背後,更存在跨部門沉痾及「紅頂產業」鏈條,這導致絕大多數檢測設備在生產環節中「裸奔」,缺乏源頭上的監管。
環保部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原副主任韓應健認為:「檢測機構為爭奪車源,不惜降低檢測質量,出具虛假報告。」
「此外,檢測設備控制軟體不統一,也是目前檢測市場的重要問題之一。檢測控制軟體由各個設備商自己開發,不能保證對簡易工況檢測過程的控制與國家標準一致,有些甚至給利用軟體生成假數據的作弊行為留下機會。」
韓應健還表示,針對機動車尾氣檢測檢驗機構所進行的專項整治或者檢查,應由具備識別真假能力的專業人員進行。同時,他建議,要嚴厲查處檢測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專家呼籲,對檢測機構的監督執法過程、檢查結果應及時向社會公布,讓執法過程公開、透明且受到社會監督,對造假行為和違規行為要按國家相關法律進行處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