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 ba wo xiang ni zao dian hui jia pei wo。
—軒軒用拼音寫給爸爸的信
臺上,兒子作為監獄樂隊成員在唱歌,臺下,僅有6歲的小孫子正快活地拍著小胖手,為爸爸加油。看著兩代人,張母的眼淚湧了上來。離婚的兒子因販毒被判7年半,撫養孫子軒軒的擔子全在張母身上。天真的軒軒整天問「爸爸去哪兒了」,張母此次把他帶來,還帶了軒軒寫的一封「拼音信」,希望能讓獄中的兒子重拾希望。
▲軒軒和爸爸、奶奶在一起
8月22日,趕在9月開學之前,四川省邑州監獄組織了一次特別的親情幫教活動,讓服刑人員子女為自己的父親寫一封信,用家書表達思念,為服刑人員帶去溫暖和鼓勵。活動當天,100餘名服刑人員的家人、子女來到監獄,其中有學前的小朋友、正在上中小學的學生,還有讀大學的大朋友,每個人都鄭重地將書信交到了父親手上。
不會寫字 拼音畫畫來湊 讀學前班的娃娃鼓勵爸爸
「ba ba wo yao kao liu bing ji; ba ba wo kao ji hui nu li;ba ba wo xiang ni zao dian hui jia pei wo……(爸爸我要考溜冰級,爸爸我考級會努力,爸爸我想你早點回家陪我)」提前半個月接到監獄通知,軒軒興奮地不得了。由於剛上學前班,漢字還沒有完全掌握,軒軒就畫了一幅《我們的家》,還用拼音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封「拼音信」。張某接過兒子的畫和信時,眼眶溼潤了。
▲拼音寫成的一封信
▲軒軒給爸爸畫的畫《我們的家》
「看到娃娃這樣開心,我挺難過的,要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多好。為什麼要犯罪?為什麼不珍惜這麼好的孩子?」張母現在只希望兒子能醒悟和珍惜,記著家裡還有個兒子在期盼他回來。
順利升高中、考大學 人生踏入新篇章的子女替父親撐起家
「記得最初你離開時,我還是小學五年級。你走的時候說你去一趟成都,明天就回來了。但是一個又一個明天過去,還是等不到你歸來的消息。」即將讀高一的晨晨作為子女代表,為在座的服刑人員讀了她給爸爸寫的信。4年前,陳某因職務犯罪被判6年刑期。想到女兒還小,怕給她留下心理陰影,陳某就和妻子商量,暫時隱瞞女兒真相。直到女兒中考結束,陳某向女兒說明了一切,希望她能正面看待這個事,做錯事就要承擔責任。
▲秀氣的筆跡下是女兒堅強面對生活的勇敢
「無論怎樣,他都是我永遠的好爸爸……今年7月,我才又一次見到爸爸,覺得他瘦了,還多了很多白頭髮,一見面我就哭了。現在我順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就想告訴他,不用擔心我,我會努力學習。」晨晨說這些時,陳某眼圈發紅,在女兒關鍵的成長期,他作為父親缺失了,這是他心中的遺憾。但面對剩下不到兩年的刑期,陳某充滿信心,為了女兒和家人,他說自己一定會爭取早點回家,彌補這份虧欠。
同樣帶來喜訊的還有18歲的小海,他今年以641分的好成績考入重點大學,讓服刑的父親張某倍感驕傲。張某入獄時,小海剛上高一,突然家裡少了一個人,讓小海很不適應,也不能接受父親坐牢的現實,原本內向的小海變得更加不愛說話。父親服刑的2年間,小海從沒來探望過,也沒寫過信。「我不知道該跟他說點什麼。父親離開後,感覺生活不一樣了,我比較壓抑。」
▲小海寫給父親的信(為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信件部分信息已打碼)
但寡言的小海卻在信中寫了很多心裡話,「爸,請原諒我這兩年來沒給你寫信,其實我心裡有很多話想對你說,但提起筆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我真的很擔心你。我希望你能改正錯誤,咬緊牙關挺過來,等出來了,一樣是我的好爸爸。不用掛念家裡,我已經長大了,會幫媽媽分擔家務,照顧弟弟和爺爺……」
書信化解陌生 希望這封信讓服刑人員不忘家中老小 燃起希望
「為了豐富教育改造內容,我們此次邀請了服刑人員子女用書信的方式鼓勵父親,為服刑人員搭建起與親屬、孩子溝通的平臺。所以要特別感謝這些孩子,他們用稚嫩的雙手幫助父親書寫新的人生,字裡行間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和愛。我們希望以此激發服刑人員的改造動力,踏實走好改造之路,順利回歸家庭和社會。」四川省邑州監獄政委王博表示。
▲一家三口
據監獄教育科科長倪成介紹,此次系邑州監獄首次採用子女書信鼓勵的方式開展親情幫教活動。「今天到場的子女多是正在上學的孩童,他們可能離開父親久了之後,比較靦腆,不知道怎麼開口表達,所以我們特別組織了這場活動。而且書信可以讓服刑人員一直帶在身邊,多看看,就能多激勵他們好好改造,對家人子女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成都商報記者 趙瑜 邑州監獄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