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名嘴白巖松總是擁有獨到的見解,在他的書《白說》中曾提到過一段特別的經歷,引起了許多人的深思。
白巖松每年都會從各大高校挑選研究生,自己親自教導栽培,一般他都會從清華北大、中國傳媒等學校的優秀學生簡歷中挑選,被選中的學生往往都是學校裡的翹楚。然而有一次白巖松卻挑選了一個平凡無奇的學生,這個學生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會被錄取,直到白巖松給她解惑。
所有的學生都將簡歷寫的光鮮亮麗,滿滿的都是自己的成績與作品,仿佛一張完美的答卷。但是這個女生的簡歷之中,卻並非如此,她講述了自己考研失敗的故事,說自己如何從失敗之中走出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並且加倍努力終於考上研究生。對於這段經歷,白巖松有感而評,「只有受到過很多表揚,卻也能經歷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對前程未卜的人生。」
1、不能承受失敗的孩子,有多可怕?
從蹣跚學步伊始,第一次跌倒就不敢再嘗試的孩子,勢必存活於父母的庇護之下。長大之後面臨失敗,他們依舊無法與之對抗,輕則逃避一生,重則憾別人間。
大學生自殺已經不是罕見的事情,每年的畢業季更是大學生的「自殺季節」。有人因為無法取得學位證,選擇了結如花生命;有人因為考研壓力大,走向死亡;也有人因為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乾脆一了百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自殺已經不是大學生的專利。
去年三月,江蘇南京一名9歲的小學生從家裡一躍而下,選擇結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孩子用稚嫩的筆跡,搭配著拼音寫下了遺書。只是因為打破了學校裡的玻璃,他太害怕接受懲罰,不敢面對這個自己小小的錯誤,便用結束生命來解決問題。
因為撞碎了玻璃要接受懲罰,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這個失敗,就離開了世界,留下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很多人都難以想像,孩子因為這種小事,就草率的決定生死。如今小學生自殺已經成為常見的慘劇,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從小沒有接受過對於失敗的認知,不知道怎麼面對和處理失敗產生的情緒,從而導致孩子走向不歸路。
2、正確認識失敗,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拿破崙曾說過,「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夠屢撲屢起。」的確如此,漫長的人生旅途之中,失敗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遭遇失敗的時候,孩子如何面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她作為一個年輕的學者設計了一場智力測驗,希望觀察孩子們面對失敗會怎麼做?她讓孩子一個一個前來答題,給每個人準備的難易程度不同,對那些輕而易舉答對問題的孩子,她誇獎道「真聰明」;對那些答不上來難題的孩子,她誇獎道「真努力」。
轉變出現了,這些答題非常輕鬆的孩子,反而沒有了繼續答題的欲望,而那些屢受失敗的孩子,反而越挫越勇,還要繼續挑戰難題。
由此可見,在孩子太過順遂的時候,反而容易喪失鬥志,這樣的孩子在遭遇失敗之後,將會一蹶不振。反觀那些被激起戰鬥欲望的孩子,他們受到了鼓勵,沒有被失敗擊潰,很快調節了自身的心情與狀態,興致勃勃地投入到下一場奮戰之中。
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來到孩子面前,他接不住、扔不走,從而將自己困入其中無法擺脫。失敗在孩子的成長之中必不可少,而正確地面對失敗,合理地處理由失敗產生的後果與效應,將是孩子成長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3、當失敗來臨,家長應當如何引導孩子去面對?
成長路漫漫,固然有許多令人欣喜的所在,卻也少不了失敗的身影。對於生於關愛、長在溫室未經風雨的孩子來說,遭受失敗之時,家長應當如何引導他去面對呢?
①不要過多在意他人的評價
孩子大多天生敏感,非常在意來自外界的評價,特別是遭遇失敗的時候,他人的指點與嘲諷,很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家長從小應該教導孩子,他人的評價是他人的看法,只要自己認為自己好就足夠了。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適時引導,別人的嘲笑是無理的行為,沒有必要過多在意,一開始孩子可能無法做到,但是時間久了他就能學會自我調節。
②改變看法,將失敗變為學習的一種方式
很多孩子之所以看重失敗,是因為從小被灌輸了成功更好的觀點,從而認為失敗代表著無能,代表著自己犯了錯誤。
家長不妨告訴孩子,失敗並不是一種犯錯的表現,而是在累積經驗,從而能在下一次進行同樣嘗試的時候,更好地規避錯誤,取得成功。此外,家長可以在每次孩子失敗之後一起幫助孩子總結學習,將失敗形成為一種經驗,滲入到學習之中。久而久之,失敗就不再是孩子心中的噩夢,而是成長過程中非常普遍的一項學習。
③告訴孩子,努力比成功更重要
在世俗觀念中,大家都認為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卻忽視了這背後需要無數的努力來支撐。家長應當教導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之中,成功遠遠不如努力重要。
科比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喬丹付出無數汗水與艱辛,他們在做這些的時候並沒有想過成功,而是想竭儘自己的全力來追逐夢想。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感知到快樂,為自己的目標努力,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當過程的快樂大過於結果之時,孩子也就不會那麼看重得失,而是可以盡情享受努力的過程。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失敗在所難免,它可能是一場不理想的考試,也可能是與朋友的一段爭執。但是如何讓孩子正確的看待失敗,扭轉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找到解決辦法,是家長更應該注重的事情。面對失敗,只有能做出正確應對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關於孩子與失敗之間的話題,你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分享你的觀點。